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养牛业发展趋势与当前困局破解

    刘强;闫国骏;王泽潞;

    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养牛行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破解思路与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家发展战略、行业政策对养牛业的推动作用,指出智能化、绿色环保和全产业链整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详细剖析了养牛行业在产业链完善、疫病防控、生产水平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创新性的提出了牧场生产效率模型,根据新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系统解”思路和“TMSC”[即经营问题技术解(T)、技术问题管理解(M)、管理问题激励解(S)和激励问题理念解(C)]循环体系,通过技术、管理和激励机制的优化,提升养牛场的经营效益;基于“四精”理念,为牛场健康发展提供了精准定位、精心设计、精诚合作和精耕细作的策略建议,旨在帮助养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5年13期 v.46;No.73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薏苡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饲料上的应用

    张龙飞;周建民;龙城;邱凯;张海军;武书庚;齐晓龙;

    薏苡是我国古老的药粮兼用作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薏苡仁(薏仁米)含有多糖、黄酮、脂肪酸及酯、三萜及生物碱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炎、降血糖血脂、镇痛及改善免疫等作用;薏苡副产物可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肠道健康、免疫性能和产品品质等。文章综述了薏苡的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以及薏苡副产物的饲料化应用,为薏苡副产物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提升薏苡产业附加值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13期 v.46;No.730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粱的营养特性、饲用价值提高方法及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马金萍;阮武营;吴道义;王明进;王霞;

    高粱是世界上种植量第六大的作物,主要由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其籽粒的形状、大小、颜色、硬度与品种密切相关。根据种皮颜色,高粱有白色、橙色、红色、棕色和黑色之分。高粱含有与玉米相似的营养成分,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玉米用于猪日粮中。然而,由于其高粱含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充分利用高粱,降低生产成本,文章对高粱的营养特性、抗营养因子、提高饲用价值的方法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供畜牧从业者参考。

    2025年13期 v.46;No.730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单胃动物

  • 益生菌联合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哈斯通拉嘎;席磊;王金钰;张凡凡;聂芙蓉;赵金艳;

    研究旨在探究地衣芽孢杆菌和前包被双歧杆菌联合制剂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288只健康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3 kg/t的益生菌联合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1)在生产性能方面,3个试验组次品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3组次品蛋率最低;试验2、3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蛋品质方面,试验3组蛋壳强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蛋黄色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3)在血清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最低;试验2组和试验3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Y(IgY)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增幅最大;试验2组和试验3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2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两个试验组;试验1组雌二醇(E2)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则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由此可见,地衣芽孢杆菌和前包被双歧杆菌联合制剂能够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与蛋品质,并在提升机体抗氧化性能和免疫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联合制剂添加量为2 kg/t时效果最佳。

    2025年13期 v.46;No.730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茶浸提液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免疫功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军;麻冰洁;汤莉;秦清明;梁成成;吴海港;李佳梦;张颖;李晓存;

    试验旨在研究绿茶浸提液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免疫功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400只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鸡均饲喂基础日粮,但分别饮用浓度为0、0.3%、0.6%和1.2%的绿茶浸提液,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组胸宽和胫长显著增加(P<0.05),试验Ⅲ组胫长显著增加(P<0.05),而各组间胫围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Ⅱ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肉仔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饮用绿茶浸提液对肉仔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饮用0.3%绿茶浸提液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体尺、免疫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

    2025年13期 v.46;No.730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

  •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刘嘉逸;吴华;王文胜;陈自鑫;许恩榕;陈林;郑润韬;

    复合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活性、改善消化功能、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及缓解应激等多种功能。尤其在反刍动物中,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发挥全面和协同作用,有利于改善动物生产中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生产性能等问题。文章综述了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及其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提质增效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13期 v.46;No.73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外产气法研究棉籽粕替代豆粕对滩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田晓雨;马小俊;李雪梅;周玉香;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棉籽粕替代豆粕对滩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以滩羊为试验动物,设计不同比例的棉籽粕日粮作为发酵底物,使用棉籽粕替代日粮中0、25%、50%、75%、100%的豆粕,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采用体外发酵技术,测定评估不同比例棉籽粕日粮的体外发酵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产气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pH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棉籽粕替代比例的增加,粗蛋白与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无显著规律性变化,其中试验Ⅱ组的消化效果最佳。综上所述,使用棉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豆粕可保持羊只健康,提高养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5年13期 v.46;No.73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eta分析探究莫能菌素对牛、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肖汉杰;赵雯;谢昊炅;冯梦丹;严慧;张英杰;刘月琴;纪守坤;

    研究旨在利用荟萃分析(Meta分析)探究莫能菌素对牛、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数据库,查找2000年1月—2023年5月在牛羊试验中添加莫能菌素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25篇文献。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显著提高羊平均日增重(MD=0.02,95%CI:0.00~0.03,P<0.05)、牛平均日增重(MD=0.06,95%CI:0.03~0.08,P<0.05),显著降低羊有机物摄入量(MD=-0.09,95%CI:-0.10~-0.08,P<0.05)、牛有机物摄入量(MD=-0.34,95%CI:-0.66~-0.02,P<0.05)、羊的干物质采食量(MD=-0.02,95%CI:-0.03~-0.02,P<0.05)和粗蛋白摄入量(MD=-0.01,95%CI:-0.02~-0.01,P<0.05);(2)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显著提高牛的粗蛋白消化率(MD=1.47,95%CI:0.76~2.17,P<0.05);(3)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显著降低羊瘤胃甲烷生成量(MD=-1.93,95%CI:-2.63~-1.23,P<0.05)、乙酸生成量(MD=-4.81,95%CI:-7.47~-2.16,P<0.05)和牛瘤胃乙酸生成量(MD=-1.95,95%CI:-3.34~-0.56,P<0.05),显著提高羊瘤胃丙酸生成量(MD=2.14,95%CI:0.95~3.33,P<0.05)和牛瘤胃丙酸生成量(MD=2.27,95%CI:1.18~3.36,P<0.05);(4)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显著提高牛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MD=0.19,95%CI:0.05~0.32,P<0.05)。综上所述,莫能菌素可以提高牛、羊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改变瘤胃发酵模式,降低CH4排放。

    2025年13期 v.46;No.730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产动物

  • 岩藻多糖对杂交鲟幼鱼生长、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玄一凡;李永雄;刘颖臣;王伟;何云海;王茂林;

    为研究岩藻多糖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幼鱼生长、免疫酶活性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尾杂交鲟[初始均体重(3.35±0.11) g]幼鱼分为4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将岩藻多糖分别按质量百分数0(对照组)、1%(C1组)、2%(C2组)、3%(C3组)混入到杂交鲟幼鱼基础饲料中进行投喂,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岩藻多糖添加组的成活率均超过85%,其中C2组杂交鲟鱼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了岩藻多糖的试验组在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增重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了岩藻多糖的试验组在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CAT的活性C2组和C3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TAOC则是C3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LZM活性C1组和C2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组肠道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C2组的绒毛高度最高,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杂交鲟的肠道菌群显示,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菌群相对丰度的占比上,相比其他组,C3组的变形菌门丰度增加,而厚壁菌门丰度降低,其他3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属水平上,相比其他组,C3组的柠檬酸杆菌属丰度增加。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的岩藻多糖可以提高杂交鲟鱼的生长性能以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加肠道绒毛的高度,但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没有显著效果。

    2025年13期 v.46;No.730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种鱼源性益生菌对大菱鲆幼鱼生长、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

    赵晓伟;张建柏;许瀚之;黄华;曹亚男;张岚;于文松;王鹤;

    为探究4种鱼源性益生菌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将初始平均体重(0.82±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C1、C2、C3、C4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106 CFU/mL的海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nivimaris)、铁达尼盐单胞菌(Halomonas titanicae)、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的饲料。养殖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4个益生菌添加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C2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相对最高;4个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胰蛋白酶(TPS)活性显著增加(P<0.05),其中C2组胰蛋白酶、淀粉酶(AM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相对最高,C4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后,4个试验组的死亡率均有一定下降,C1组的死亡率最低,为5%,CK组的死亡率为75%。与CK组相比,各试验组大菱鲆幼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C1组表达量最高;C1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4种鱼源性益生菌对幼鱼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中铁达尼盐单胞菌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海雪嗜冷杆菌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免疫能力和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

    2025年13期 v.46;No.730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梧桐花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生物学活性评价

    贾闪闪;陈胜昔;李荣钰;张学敏;范启隆;李长正;

    试验旨在用超声辅助聚乙二醇(PEG)600-硫酸铵双水相的方法优化梧桐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超声辅助PEG 600-硫酸铵双水相法提取梧桐花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PEG 600质量分数为37%、硫酸铵质量分数为38%、料液比为1∶60 g/mL、超声时间为41 min;该优化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实际提取率为22.507 mg/g,显著高于乙醇提取方法(P<0.05)。(2)梧桐花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IC50为0.013 mg/mL,优于抗坏血酸的清除效果,对Fe3+的还原能力也优于抗坏血酸。(3)梧桐花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梧桐花总黄酮浓度为0.890~1.780 mg/mL时抑菌效果较好。综上所述,超声辅助PEG 600-硫酸铵双水相的方法提取梧桐花总黄酮是可行的,其提取效果优于乙醇提取法,而且梧桐花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2025年13期 v.46;No.730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稻壳粉替代麦麸对肉仔鹅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张剑峰;涂远璐;奚雨萌;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稻壳粉替代麦麸对肉仔鹅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1日龄雏鹅1 62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鹅。试验设麦麸对照组(只使用麦麸,MF组)、5%稻壳粉替代麦麸组(使用稻壳粉替代部分麦麸,MF/DK组)和7%稻壳粉替代麦麸组(只使用稻壳粉,DK组),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在生长性能方面,与饲喂麦麸相比,使用稻壳粉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麦麸对肉仔鹅ADFI、ADG和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在免疫机能方面,与饲喂麦麸相比,添加7%稻壳粉替代麦麸显著升高了肉仔鹅血清IgA和IgG浓度(P<0.05),但IgM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在肠道健康方面,添加7%稻壳粉替代麦麸显著升高了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P<0.05);观察盲肠食糜菌群组成发现,在门水平上,完全饲喂稻壳粉组肉仔鹅盲肠食糜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使用稻壳粉完全替代麦麸后,肉仔鹅盲肠食糜中巴恩斯氏菌属(Barnesiella)和Butyricicoccus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大肠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日粮中使用5%或7%的稻壳粉替代麦麸饲喂肉仔鹅,不影响其生长性能,可显著改善肠道健康和免疫机能;稻壳粉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性纤维源用于肉鹅生产。

    2025年13期 v.46;No.730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陕北白绒山羊瘤胃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麻文静;陆欢;沈娜;苏红萍;毕台飞;翟军军;梁静;冯平;

    研究旨在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羊源乳酸菌。试验以放牧与舍饲结合状态的陕北白绒山羊瘤胃液为菌种分离来源,利用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瘤胃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进行形态学观察,以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鉴定,进一步结合细菌生长试验、耐胆盐试验及药敏试验,筛选出特性优良的乳酸菌。结果表明:从陕北白绒山羊瘤胃液中共分离出4株乳酸菌,分别为M-1(黏膜黏液乳杆菌)、M-2(马肠链球菌)、M-3(植物乳杆菌)和M-6(噬淀粉乳杆菌)。生长试验、耐胆盐和药敏试验发现,M-3和M-6的生长性能、高浓度胆盐的耐受性及抗生素敏感性均优于其他菌株。从陕北白绒山羊瘤胃分离的植物乳杆菌和噬淀粉乳杆菌有潜力成为羊源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2025年13期 v.46;No.730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粉碎粒度粗饲料甲烷产量的差异研究

    杜兴杰;付帅旗;姚朝辉;虎业浩;张天留;苏传友;刘凯珍;高腾云;

    试验采用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不同粉碎粒度的粗饲料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甲烷产生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种不同粗饲料(燕麦干草、苜蓿干草和小麦秸秆)作为体外发酵底物,将其分为1 mm(S组)、2 mm(M组)、4 mm(L组),设置24 h和48 h两个时间点,试验每组5个重复。结果显示:发酵24 h后,燕麦干草M组和L组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S组(P<0.05);燕麦干草M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S组和L组(P<0.05)。苜蓿干草微生物蛋白含量S组显著高于L组(P<0.05);苜蓿干草M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S组和M组(P<0.05);小麦秸秆S组和M组的产气量显著高于L组(P<0.05);小麦秸秆S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5)。发酵48 h后,燕麦干草S组产气量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5);燕麦干草M组和L组的微生物蛋白显著低于S组(P<0.05);燕麦干草S组与M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L组(P<0.05);苜蓿干草L组产气量显著高于S组和M组(P<0.05);苜蓿干草M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L组(P<0.05);小麦秸秆S组与M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L组(P<0.05)。综上,不同粉碎粒度的粗饲料均会影响其瘤胃降解和甲烷产量,苜蓿干草粒度在2 mm、燕麦干草和小麦秸秆粒度在1 mm时有较高的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

    2025年13期 v.46;No.730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粗壮女贞子三萜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李彦灵;叶同生;王意驰;郝芙琪;马矜烁;李牧珅;钱慧琴;

    粗壮女贞子作为天然的药用植物饲料添加剂,具备提高畜禽类动物生产性能、改善机体抗氧化功能、提高生物自身免疫力、促进脂类代谢等多种功能。文章以粗壮女贞子中的总三萜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MS)分析其总三萜类化学成分,选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论述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开发新型天然绿色植物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促进粗壮女贞子在饲料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025年13期 v.46;No.730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步发酵提高杏鲍菇菌糠蛋白研究

    梁晓君;廖才学;黄振勇;张娥珍;周主贵;王晓国;何全光;黄梅华;黎鑫;淡明;

    试验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材料,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分步发酵处理。以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使用的糖蜜锤度、酵母接种量、酵母发酵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和乳酸菌发酵时间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的糖蜜锤度为16°Bx时,接种6%产朊假丝酵母发酵60 h,再接种4%植物乳杆菌继续发酵8 d,菌糠分步发酵后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达18.80%和15.32%。试验初步建立了以提高杏鲍菇菌糠蛋白质为目的的微生物分步发酵技术,以期为改善菌糠饲料营养水平提供参考,助力菌糠饲料高值化利用。

    2025年13期 v.46;No.730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生物技术

  • 多菌株发酵米糠玉米蛋白粉混合物制备多肽饲料的工艺优化

    文亚平;邓永平;刘晓兰;赵得鑫;

    试验以米糠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多肽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由米糠、玉米蛋白粉、麦麸按6∶3∶1(W/W/W)组成,含水量35%(V/W),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607、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310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3110种子液按4∶2∶1(V/V/V)组成复合种子液,接种量6%(V/W),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在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下,产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83.94 mg/g,多肽含量为61.63 mg/g,粗脂肪含量为18.60%(W/W),粗纤维含量为4.19%(W/W)。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42.34%,多肽含量提高了30.57%,粗脂肪含量增加了20.00%,粗纤维含量降低了39.97%,总还原力提高了68.57%。优化后发酵饲料营养价值得到了显著提高。

    2025年13期 v.46;No.730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菌株联合固态发酵豆粕工艺优化研究

    王诗婷;何宇光;苗欣宇;孙慕白;李达;华梅;王景会;牛红红;

    试验旨在研究胶红酵母、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固态发酵豆粕,以产出胶红酵母高活菌数的发酵豆粕。在单因素、Box-Behnken试验设计基础上,以发酵豆粕中胶红酵母有效活菌数为响应值,探讨了菌株复配比例、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料液比对发酵豆粕中胶红酵母有效活菌数的影响,并得出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使用胶红酵母∶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3∶1∶1(V∶V∶V)的复配比例,当发酵时间59 h、接种量25%、发酵温度29.0℃、料液比2.2∶1 g/mL时,发酵豆粕中胶红酵母有效活菌数为2.2×109 CFU/g;粗蛋白含量48.50%,比发酵前提高10.88%;酸溶蛋白含量和总酸含量分别为8.94%、8.37%,比发酵前分别提高了178.5%和275.8%;同时pH显著降低。研究表明三菌株联合固态发酵,胶红酵母有效活菌数较高,同时豆粕品质得到改善。

    2025年13期 v.46;No.730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8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特种养殖

  • 日粮VE和硒水平对蓝狐肝脏抗氧化酶水平和mRNA表达的影响

    丁美宏;吴瑶;孙伟丽;刘可园;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VE和硒(Se)水平对蓝狐肝脏抗氧化酶水平和抗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4×2双因素试验设计,将80只(120±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随机分为8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E和Se,VE添加形式为α-生育酚醋酸酯,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 mg/kg;Se添加形式是硒代甘氨酸(Se含量为0.864 g/kg),添加量分别为0、0.2 mg/kg。试验期为90 d,前7天为适应期。结果表明:日粮VE和Se水平对蓝狐的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两者的互作效应对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显著影响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活性(P<0.05)。随着日粮VE添加量的升高,肝脏MDA含量逐渐下降,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GR活性先升高后下降(P<0.05)。日粮VE水平及VE与Se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蓝狐肝脏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M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α-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mRNA表达量(P<0.05)。随着日粮VE水平的提高,SOD2表达量下降(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100 mg/kg VE、0.2 mg/kg Se或400 mg/kg VE时蓝狐肝脏的抗氧化能力较高,可作为适宜的添加量组合。

    2025年13期 v.46;No.730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外源性microRNAs的研究与应用

    张思雨;

    循环microRNAs(circulating miRNAs)是一类在细胞外自由稳定存在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包括内源性miRNAs和外源性miRNAs(膳食性或体外注射)。其中,来自外部获取的miRNAs能在动物体内稳定存在,并通过循环到达靶组织和受体细胞后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外源性miRNAs作为跨物种信使在调节靶基因或靶细胞的生物过程研究正逐步受到关注。文章针对多种外源性miRNAs研究以及其在农业中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外源性miRNAs吸收、循环以及作用于受体的相关研究,为更系统地了解并利用外源性miRNAs,如在动物上的营养调控或药物治疗等提供资料。

    2025年13期 v.46;No.730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合预混合饲料产品碳足迹推算探讨

    于继英;刘世杰;战余铭;董欣炜;李蕊香;

    产品碳足迹可定量评价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重要支持。基于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的产品碳足迹研究较少,文章提供了一种复合预混合饲料产品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先根据原辅料种类及其主要生产工艺,从公开资料中查阅各添加剂原料的直接碳足迹数据或间接数据,完成单一原料的碳足迹的取值或推算,继而举例,按模拟的配方清单,采用产品碳足迹=各原料用量×对应原料碳足迹之和(CF=ΣCi×EFi),推算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复合预混合饲料产品从进厂到出厂的碳足迹。这种简化G2G推算方法简单,可供企业自查参考。

    2025年13期 v.46;No.730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模式的创新研究

    李斌;钟志君;邓卉;晁娅梅;倪青松;屈东;刘进远;余冰;邹成义;

    四川饲料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省饲料工业协会、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家,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的方式,就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现状对省内不同规模饲料生产企业和生猪养殖企业开展了调研,总结了相关企业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中的典型做法、成功案例和有益尝试,提炼了4个具有四川特色的减量替代模式,以助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为促进养殖业持续稳定和安全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13期 v.46;No.730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