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王卫国;

    我国饲料工业已进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时期。要实现饲料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发展的四个维度,详细介绍了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所需新质生产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优化组合,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公益性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并对新型劳动者-饲料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2024年12期 v.45;No.70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新蛋白源专栏

  • 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时草鱼摄食、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响应研究

    朱文欢;龙鲜梅;张孝睿;陶宇;解绶启;邵端;何雅明;谭青松;

    实验旨在探究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时草鱼摄食、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对饲料蛋白含量的响应。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分别设计6组不同蛋白质水平(25.25%、29.43%、33.38%、37.96%、41.40%、45.70%,分别命名为TMF1、TMF2、TMF3、TMF4、TMF5组和TMF6组)的草鱼饲料,以初始体重(3.63±0.01)g的草鱼苗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探究不同黄粉虫蛋白质水平对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黄粉虫的添加量除了对存活率和饲料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外(P>0.05),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都会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且TMF1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TMF4、TMF5和TMF6组(P<0.05),草鱼的摄食率则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不同黄粉虫含量的饲料对草鱼的肥满度和空壳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草鱼的肝体比和肠脂比会随着黄粉虫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TMF2组的肠脂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草鱼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TMF4组的总蛋白含量除与TMF3组相近外,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胆固醇则是在TMF1组显著低于其他组,谷草转氨酶活性在TMF4和TMF6组显著高于TMF1、TMF2和TMF3组(P<0.05),而三酰甘油含量则是随着黄粉虫的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TMF1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TMF5和TMF6组(P<0.05),血糖含量仅在TMF1组高于TMF2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草鱼肝胰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TMF1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是黄粉虫添加量的增加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表明,草鱼饲料中以黄粉虫为主要蛋白源时,其蛋白质含量不宜超过25.25%,较高的黄粉虫添加量对草鱼的摄食、生长和抗氧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024年12期 v.45;No.705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黑水虻对蔬菜废弃物生物转化特性的研究

    吴炎泽;梅娟;黄誉莹;朱颖;

    黑水虻因其食量大,食谱广等优点,近些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蔬菜废弃物营养含量丰富,如果放任其腐烂,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文章利用黑水虻处理不同种类的蔬菜废弃物,以牛粪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综合多种理化指标对虫沙的腐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水虻生物转化各种蔬菜废弃物的效率均明显高于牛粪,减量率均超过50%,其中对茄果类的转化效果最好,物料的湿重减量率达到了92.95%,黑水虻幼虫的平均体长、体宽、体重可达1.94 cm、0.58 cm、0.20 g,分别是牛粪组的1.39、1.41、1.94倍。处理不同蔬菜所产生的虫沙的理化性质差别很大,但均没有达到腐熟堆肥的标准。综上,黑水虻对蔬菜废弃物具有很好的生物转化效果,但是产生的虫沙不可以作为有机肥来直接施用。

    2024年12期 v.45;No.705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酵黑水虻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黄文庆;王梦华;李国立;黄燕华;王国霞;胡俊茹;韦真海;陈桂琼;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黑水虻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720尾初始均重为(21.22±0.01) g大口黑鲈,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添加0(J0)、2%(J2)、4%(J4)、6%(J6)、8%(J8)和10%(J10)发酵黑水虻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J0组相比,J8和J10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J2组脏体比、肝体比和J8、J10组肝体比均显著降低(P<0.05),J6~J10组腹脂比显著提高(P<0.05)。与J0组相比,J8和J10组体成分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J4~J10粗蛋白含量、J8和J10组粗灰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与J0组相比,J2组肝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J2、J6、J10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J2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J6和J8组肝脏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J0组相比,J4和J6组血糖浓度显著提高(P<0.05),J8~J10组三酰甘油浓度、J10组胆固醇浓度、J6和J10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J10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随发酵黑水虻添加量增加,血清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J0组相比,J4~J10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J4和J6组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J2组总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J10组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肠道组织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发酵黑水虻可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显著降低肝体比、血清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浓度,显著提高大口黑鲈的抗氧化能力,建议添加水平为8%~10%。

    2024年12期 v.45;No.705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饲料中添加发酵黑水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王梦华;周萌;黄文庆;李国立;高红燕;黄燕华;

    以鱼粉、豆粕和花生粕为主要蛋白源,鱼油、豆油和大豆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分别用豆粕和花生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8.33%、16.67%、33.33%、50.00%和66.67%的鱼粉并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4%、8%、12%、16%的发酵黑水虻,制成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分别标记为N0、N2、N4、N8、N12组和N16组,饲喂凡纳滨对虾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黑水虻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有影响,末均重、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除N16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存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全虾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水分、灰分(Ash)、钙(Ca)和磷(P)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粗脂肪的消化利用率最高(83.88%~97.79%),粗蛋白次之(76.16%~82.45%),干物质最低(55.47%~61.36)。饲料中添加发酵黑水虻显著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不同阶段凡纳滨对虾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不同,总体来看低水平添加组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等营养素的消化率优于高水平添加组。

    2024年12期 v.45;No.705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工艺设备

  • 双螺带式搅拌器的搅拌特性及关键结构参数研究

    曾真;李振南;唐涛;宋春晗;郑小涛;

    运用Fluent软件对双螺带搅拌器的混合过程进行模拟,利用多功能搅拌实验平台进行功耗测试,验证仿真模型的合理性。结合实例,分析了边界间隙、螺带直径以及螺距对搅拌特性的影响。针对混合效果和效率(经济功耗)的定量评价难点,提出用功耗因子与轴向功耗因子的数值,表征高黏度流体混合时的能量利用效果与整体混合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螺带式搅拌器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优化。实例的模拟结果表明:当螺带直径为1 200 mm时,即螺带直径达到罐体直径0.8倍时,轴向功耗因子最大为0.232 6 s,表明轴向流体宏观混合效果最好;螺距为1 350 mm时,即螺距与螺带直径之比为1(螺旋升角为45°)时,轴向功耗因子达到最大为0.180 6 s,表明轴向流体宏观混合效果最好;随着边界间隙的减小,罐壁总速度峰值增大,表明防附着效果增强,罐壁内侧的热边界层减薄。

    2024年12期 v.45;No.705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饲料添加剂

  • 酵母硒对肠道健康的调节机理及其应用于猪生产的研究进展

    苏玲玲;徐娥;易宏波;高彦华;

    酵母硒是一种有机硒补充剂,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抗癌、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酵母硒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动物肠道抗氧化能力、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调节免疫和微生物菌群。文章总结了酵母硒调节动物肠道健康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并对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酵母硒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富硒猪肉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12期 v.45;No.705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优质安全青贮饲料用添加剂研究进展

    贾冬文;曹阳;

    青贮是一种通过发酵保存饲料营养成分的技术手段,新鲜饲料经过乳酸发酵后会更加耐储存,营养成分也更能够保持稳定。在调制青贮时,为了促进青贮发酵过程,通常会使用青贮添加剂来最大限度地保证发酵品质,防止营养物质损失,青贮添加剂已经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文章综述了当前应用较广的几种青贮添加剂的作用原理,为青贮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5;No.705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营养研究

  • 肉鸡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测定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周华金;袁建敏;

    低蛋白日粮是畜禽营养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Standard ileal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SIAAD)计算的肉鸡饲料配方能够更加准确合理的反映家禽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减少氮的排泄。因而采用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设计日粮配方是实现低蛋白营养的前提。文章综述了家禽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测定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立原料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参数数据库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5;No.70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玉米干酒糟的营养特性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毛建文;

    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是工业乙醇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其粗脂肪、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合理利用DDGS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养猪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DGS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DDGS在畜禽养殖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5;No.705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陈化小麦的营养价值及在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永磊;黄紫歆;胥蕾;万晓莉;

    由于能量饲料短缺、原料价格上涨和人畜争粮等问题矛盾爆发导致畜禽养殖的成本不断上涨,为响应国家的开源替代和去库存政策,寻找优质能量饲料成为鸡饲料发展的重点任务。陈化小麦中含有丰富淀粉和较低的非淀粉多糖,可在不影响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情况下,降低养殖成本,推动饲料资源可持续发展。文章综述了陈化小麦的营养价值、影响因素和应用研究等,旨在为陈化小麦在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v.45;No.705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

  • 果寡糖对哺乳羔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李炯;唐亚楠;魏赜;段春辉;刘月琴;张英杰;郭云霞;纪守坤;严慧;

    文章旨在研究果寡糖对哺乳羔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择15日龄体重相近的湖羊羔羊44只,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开食料中不添加果寡糖,试验组Ⅰ、Ⅱ和Ⅲ开食料中分别添加0.5%、1%和1.5%果寡糖。所有羔羊60日龄断奶,记为第0天。在试验第0、3、7、14天于晨饲前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断奶后继续饲喂至74日龄,正试期共59 d。结果表明:(1)处理、时间显著影响了羔羊瘤胃p H和氨态氮浓度(NH_3-N)(P<0.05)。试验Ⅱ组第3、7天和14天瘤胃p H和NH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断奶时间的延长,p H先升高后降低,NH_3-N浓度有下降的趋势。处理×时间对p H和NH_3-N浓度无影响(P>0.05)。(2)处理显著影响了羔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和乙/丙(P<0.05)。第14天试验Ⅱ组TVFA、乙酸和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试验Ⅰ组和Ⅲ组无差异(P>0.05);随着断奶时间的延长,TVFA、乙酸、丙酸、丁酸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处理×时间对TVFA、乙酸、丙酸、丁酸和乙/丙无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开食料中添加果寡糖可通过改善哺乳羔羊瘤胃发酵功能,改善瘤胃环境。本试验条件下,果寡糖的最适添加量为1%。

    2024年12期 v.45;No.70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粮中添加杜仲叶对育肥肉牛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杨尚霖;罗巧慧;周胜杰;陈光吉;郭春华;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杜仲叶添加量对育肥肉牛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用75头初始体重为(252.67±6.00) kg的本地黄牛×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4个试验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0组(对照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3%和4%的杜仲叶以替代基础日粮中的粗料。预试期15d,正试期150d。结果表明:(1)各组肉牛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0组相比,2%组肉牛血清中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上升(P<0.05),分别较0组提高了101.24%、79.13%和102.6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2%组IgG和IgM含量分别比0组提高了44.43%和75.50%;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与0组相比,1%组和4%组肉牛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但各处理组肉牛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浓度、丙酸浓度、丁酸浓度、乙/丙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育肥肉牛日粮中添加杜仲叶对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但2%杜仲叶的添加具有提高血清中补体C3、C4及IgA、IgG、IgM的含量,降低肉牛瘤胃液氨态氮浓度的作用。

    2024年12期 v.45;No.705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水产动物

  • 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力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高哲颖;袁春营;崔青曼;张天时;薛洋洋;

    研究旨在探讨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初始体重(5.45±0.74)g]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用添加0、0.5、1.0和2.0 g/kg丁酸钠的饲料(分别记为对照组、0.5 g/kg组、1.0 g/kg组和2.0 g/kg组)饲喂对虾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 g/kg组显著提高了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显著增加了饲料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1.0 g/kg组对虾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1.0 mg/kg组显著提高了对虾肝胰腺和肠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丁酸钠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GSH-Px、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及胰蛋白酶(trypsin)和肠道中的SOD、GSH-Px、CAT及trypsin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建议凡纳滨对虾饲料中丁酸钠的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2024年12期 v.45;No.705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水产动物在铅胁迫下的影响及缓解方法

    张雨;武琳;韩雨哲;任同军;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铅作为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在各行各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含铅污染物排入河流和海口,使得我国水域生态系统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铅作为水体重点关注的污染物之一,威胁着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严重时会导致大多数生物的死亡。文章综述了铅污染的现状及来源、水产动物对铅的耐受机制、铅对水产动物造成的危害,以及减轻铅污染的方法,旨在缓解水体中铅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并全面和系统地研究铅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对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及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2期 v.45;No.705 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试验研究

  • 全蛋粉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在仔猪上的有效能值和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测定

    黄蕊;沈海波;肖晴睿;唐黎姿;张琛;马晓康;谭碧娥;王婧;

    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德氏乳酸杆菌、酵母菌、木瓜蛋白酶和脂肪酶为菌接种剂和酶添加剂,利用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对全蛋粉进行发酵,以增加发酵蛋粉中小肽含量为优化目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发酵参数;并检测发酵蛋粉在仔猪中的有效能值(消化能、代谢能)和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结果表明:经过响应面优化,发酵全蛋粉的最优条件为含水量65%,菌酶比例为5∶1,温度为38℃,时间为62h,此条件下发酵蛋粉小肽含量为15.09%。在仔猪中,发酵全蛋粉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24.64 MJ/kg和23.88 MJ/kg,总能表观消化率为88.58%;表观和标准回肠末端粗蛋白消化率分别为75.87%和80.75%。综上所述,利用响应面优化全蛋粉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后,全蛋粉中的小肽含量有所提高,为发酵蛋粉在仔猪饲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2024年12期 v.45;No.705 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健康与腹泻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组成与差异比较分析

    刘静凤;刘春秀;蒋道玉;宋晚晴;姜立春;

    为探究健康与腹泻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差异情况,试验共收集断奶7日龄仔猪粪便样本10份,健康组(JK组)和腹泻组(FX组)各5份,利用16S rRNA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及物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与JK组相比,FX组菌群的多样性不显著(P>0.05),丰富度显著偏低(P<0.05);β多样性揭示了两组断奶仔猪在菌群结构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两组共有主要优势菌门;与JK组相比,FX组中脱硫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颤螺旋菌科、甲烷杆菌科、拟杆菌科、乳杆菌科和毛螺菌科是两组主要的优势菌科,与JK组相比,FX组中肠杆菌科、脱硫弧菌科等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但瘤胃球菌科、韦荣氏球菌科、月形单胞菌科等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属和乳杆菌属是两组共有主要的优势菌属,与JK组相比,FX组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Intestinimonas、副拟杆菌属等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密螺旋体属等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巨球藻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JK组和FX组断奶仔猪粪便菌群结构与组成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FX组粪便菌群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大肠杆菌-志贺菌属丰度)升高,引起了菌群失衡。

    2024年12期 v.45;No.705 11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0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杂合抗菌肽KL-21与抗生素体外协同抗菌效果研究

    韩晋辉;翟培;吕文平;李柔婷;林锦;

    为了进一步研究杂合抗菌肽KL-21的抗菌活性和探索其应用潜力,试验测定了KL-21和抗生素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同时评估了KL-21与4种常见抗生素联用的协同效果。试验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KL-21和4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棋盘试验法测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评估联用后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KL-21对4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及氯霉素联合使用时具有协同或部分协同作用,可以将抗生素体外抑菌试验的MIC减少至1/16~1/2,为人工设计杂合抗菌肽KL-21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为畜牧生产以及动物疫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2024年12期 v.45;No.70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匍枝马尾藻中砷的脱除工艺研究

    高秀菊;朱军;黄惠琴;李德卿;邹潇潇;顾志峰;吴晓鹏;鲍时翔;

    研究以匍枝马尾藻为原材料,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分析了其中总砷含量,并评估了藻体粒径大小、脱除剂、料液比、脱除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总砷脱除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脱砷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藻粉粒径0.1 cm,脱除剂为水,料液比1∶40(g/mL),脱除时间3 h,脱除温度45℃,匍枝马尾藻中总砷的脱除率为85.42%。此工艺简单易操作,能够脱除马尾藻中大部分砷,为降低海藻中有害元素砷提供了有效途径。

    2024年12期 v.45;No.705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酶解-超声辅助双水相法提取泡桐花总黄酮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吕亭亭;陶娟;谢奇;张艳军;刘旭;

    试验旨在探究酶解-超声辅助双水相法提取泡桐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泡桐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比几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测定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NH_4)_2SO_4质量分数20%、乙醇质量分数33%、超声温度60℃、液料比23∶1 m L/g,总黄酮的实际提取率为7.62%,与理论值7.59%的相对偏差为0.40%。不同提取方法比对,酶解-超声法提取率最高。泡桐花黄酮能够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78.1%、86.2%和83.3%,可为其开发为天然饲料添加剂应用在动物生产领域提供科学参考。

    2024年12期 v.45;No.705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0K]
    [下载次数:1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动态研究

    王志军;包健;赵牧其尔;都帅;那亚;郑少龙;贾玉山;格根图;

    天然牧草是草原畜牧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提高其饲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试验材料,在青贮1、3、5、7、15、30 d和60 d后分别测定其营养品质、发酵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青贮时间对天然牧草青贮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pH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乳酸、乙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乳酸菌数量逐渐增多,酵母菌、一般好氧性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逐渐减少。综上,天然牧草青贮60 d的发酵品质最优。但天然牧草以常规方式进行青贮效果并不理想,在生产中可考虑添加适宜的发酵菌剂进行青贮。

    2024年12期 v.45;No.705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特种养殖

  • 中药对初产初生驴驹体重体尺、血浆生化及血细胞的影响

    朱彤;王生华;徐兵;何树军;田琛;王涛;

    为提高初产驴驹的初生体重、体尺,挑选初次妊娠的健康德州母驴作为试验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3个试验组(T_1、T_2、T_3组),饲料均为全混合日粮,试验组药物用升阳益胃汤,按每日日粮摄入量的0.5%、1%、1.5%分别添加到试验组,投喂时间为妊娠第9~12个月农历初一、十五时各投喂1~3 d,每天投喂时间为上午8:00和中午12:00,共投喂12 d;检测初生驴驹体重和体尺、血浆生化指标和血液细胞指标。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T_2、T_3组公母驴驹的体重、体高、体长及T_3组公驴驹的胸深均显著增加(P<0.05);T_2、T_3组公母驴驹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钙和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和钙磷乘积均显著提高(P<0.05);T_2、T_3组公母驴驹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单核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血小板数目均有显著提高(P<0.05)。建立的初产初生驴驹体尺与体重之间相关性的数学模型显示,在初生驴驹的各体尺指标中,管围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最大。综上所述,按日粮1%和1.5%升阳益胃汤的添加量可提高妊娠驴初产初生胎儿的体重、体尺,优化初生驴驹部分血液细胞及血浆生化指标。

    2024年12期 v.45;No.705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乳产量、乳蛋白率双峰驼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对比研究

    道勒玛;郭丽丽;照日格图;张辉;曹俊伟;张文广;

    为了研究不同乳产量和乳蛋白率泌乳双峰驼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差异,选用24峰体况、胎次相近的处于泌乳初期的阿拉善双峰驼,分为高产乳量组、低产乳量组、高乳蛋白组、低乳蛋白组,测定其血液指标,包括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水平。结果显示,在乳产量分组中,高产组双峰驼钙离子和钾离子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非酯化脂肪酸极显著低于低产组(P<0.01),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在乳蛋白率分组中,高乳蛋白组的血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高于低乳蛋白组(P<0.01),高乳蛋白组的孕酮和雌三醇显著低于低乳蛋白组(P<0.05),催乳素、雌酮和瘦素极显著低于低乳蛋白组(P<0.01)。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下,离子代谢和糖代谢对乳产量的差异起到重要作用,乳蛋白的合成效率的差异可能主要由激素调节。

    2024年12期 v.45;No.705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