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芳香中药在动物健康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印遇龙;陶晋升;白平;宋涛;黄鹏;杨哲;

    多年来,动物生产中滥用抗生素等药物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着眼于提高动物机体健康水平或将成为未来畜禽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芳香中药通常指以挥发性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材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等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都在探讨芳香中药作为饲用替抗产品的潜力,文章综述了芳香中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芳香中药与动物健康养殖的关系及芳香中药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文章旨在总结芳香中药目前的研究状况,为芳香中药在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及饲料工业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2024年01期 v.45;No.694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饲料资源开发专栏

  • 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及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孙展英;高健;郭孟娇;成艳芬;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大部分被直接还田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之一,对缓解粗饲料资源紧张、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因为秸秆粗纤维含量高和适口性差的特性,直接作为饲料利用,营养价值较低,生物发酵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文章从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现状、生物发酵技术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中的应用、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1期 v.45;No.694 10-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9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不同水分和发酵时间对番茄渣和麦秸混贮效果的影响

    谢欣杰;郑伟华;李东健;李耀;李凤鸣;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分和不同发酵时间对番茄渣和麦秸混贮效果的影响,采用两因素交叉试验设计,用麦秸调节番茄渣水分含量为40%、50%、60%和70%(Ⅰ、Ⅱ、Ⅲ、Ⅳ组),并分别于混贮45、70、100 d后进行感官特性和发酵指标的测定,比较不同处理下番茄渣和麦秸混贮的发酵品质。结果显示:Ⅲ组和Ⅳ组感官评定中颜色、气味和质地均较Ⅰ组和Ⅱ组好;pH、乳酸含量和乙酸含量均随水分含量的升高而下降;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番茄渣和麦秸混贮后,感官评价和发酵品质逐渐稳定,但总体来看,70 d时效果较好。综上可知,番茄渣和麦秸混贮在含水量为60%~70%、发酵时间为70 d较为适宜。

    2024年01期 v.45;No.69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体外瘤胃发酵技术评价粗饲料对牦牛的营养价值

    刘乐乐;孙锋博;格桑卓玛;商振达;罗红英;刘锁珠;谭占坤;

    试验旨在评价4种西藏常用粗饲料对牦牛的营养价值。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测定了青稞秸秆、小麦秸秆、燕麦秸秆和黑麦草等4种粗饲料在牦牛的体外降解规律及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黑麦草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青稞秸秆、小麦秸秆和燕麦秸秆(P<0.05);秸秆类饲料中,燕麦秸秆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青稞秸秆和小麦秸秆(P<0.05);青稞秸秆与燕麦秸秆发酵液pH显著低于黑麦草(P<0.05),小麦秸秆与其他3种粗饲料间发酵液pH无显著差异(P>0.05);小麦秸秆发酵液中乙酸、丙酸浓度显著低于青稞秸秆、燕麦秸秆和黑麦草(P<0.05);小麦秸秆发酵液中丁酸浓度显著低于青稞秸秆和燕麦秸秆(P<0.05);黑麦草发酵液中乙酸/丙酸值显著低于青稞秸秆、小麦秸秆和燕麦秸秆(P<0.05),4种粗饲料总挥发性脂肪酸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通过体外牦牛瘤胃发酵技术评价得出,黑麦草具有更佳的营养价值,秸秆类粗饲料中,燕麦秸秆效果较好。

    2024年01期 v.45;No.694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新疆畜禽饲料资源中粗蛋白含量的调查研究

    唐淑珍;刘艳丰;彭宏刚;王文奇;刘黎;刘宜勇;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不同地州间各种常规饲料原料的粗蛋白含量和分布情况,为各地州饲粮合理配制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全区14个地州的13种115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在科学采样的基础上进行粗蛋白含量测定。对同类不同种饲料样品和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蛋白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饲料原料中粗蛋白含量的差异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除青贮玉米外,干物质含量都在92%以上;粮油加工副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粮食作物秸秆粗蛋白含量最低。8个地州采集玉米样品中喀什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全疆各地州的各种类饲料原料中粗蛋白含量相互之间变化非常大,因此,实际应用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饲粮中粗蛋白含量,为精准配方、精准营养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01期 v.45;No.69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饲料添加剂

  • 丁酸钠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元;朱秋凤;武艳慧;

    丁酸钠作为一种非抗生素促进生长饲料添加剂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其在维持动物肠道内环境平衡、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环境、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促进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旨在阐明丁酸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理,综述其在肠道形态发育、肠道菌群、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丁酸钠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

    2024年01期 v.45;No.69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及在羊生产中的应用

    李文宇;张漫;刘俊俊;杨燕;王振南;吕慎金;

    益生素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环保、无污染、无毒、无副作用的特点,具有抑制畜禽肠道病原菌生长、促进有益菌增殖、提高免疫力以及饲料利用率等作用。文章围绕益生素的定义、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在羊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益生素的研究及在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4年01期 v.45;No.694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艳萍;苏晓月;唐思静;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杜寒杂交育肥羊7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40%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0%和0.40%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肉羊试验期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肉羊试验期料重比(P<0.05);饲粮中添加0.20%和0.40%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肉羊胴体净肉重、胴体重和屠宰率(P<0.05);饲粮中添加0.20%和0.40%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肉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综上所述,肉羊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促进肉羊生长性能,提高肉羊屠宰性能和机体免疫能力;综合考虑养殖经济效益,复合微生态制剂在肉羊养殖中的推荐添加量为0.20%。

    2024年01期 v.45;No.69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陈皮体外预处理对柑橘黄酮含量和感官指标的影响

    葛冬冬;陈静;李海东;刘显军;杨馥嘉;

    研究旨在探究菌发酵、酶解、菌酶协同3种体外预处理方法对陈皮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利用发酵菌和消化酶对陈皮分别进行发酵、酶解、菌酶协同预处理,以柑橘黄酮含量和感官指标为比较标准选择最优的预处理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菌发酵和菌酶协同处理陈皮方法显著优于酶解处理方法。其中菌发酵处理组料液比10∶7时黄酮含量显著提高(P<0.05);接种量3%和5%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都优于接种量7%(P<0.05);发酵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酶解组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0.5%、料液比10∶7;菌酶协同处理组菌接种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液比10∶7和10∶8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都优于料液比10∶6(P<0.05);酶添加量为0.5%时,陈皮中的柑橘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添加量(P<0.05)。说明菌发酵、酶解、菌酶协同3种处理方法均能提高陈皮中的柑橘黄酮含量,其中最优工艺为菌酶协同法,加菌量5%、加酶量0.5%、料液比10∶7。

    2024年01期 v.45;No.69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花生粕的饲用资源开发及在养殖业的应用

    崔艳红;韩庆功;何云;刘长忠;

    花生粕粗蛋白含量和代谢能均高于大豆饼粕,但缺乏赖氨酸、蛋氨酸等,且赖氨酸与精氨酸比例失衡,蛋白质品质欠佳。花生粕极易感黄曲霉毒素,同时在高温压榨条件下,蛋白质变性严重,导致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降低。由于花生粕自身品质缺陷和加工质量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或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可使花生粕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寡肽、有机酸等,改善其适口性,有效降解霉菌毒素或抗营养因子,有利于改善动物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提高生产性能,缓解蛋白质原料匮乏的现状。文章综述了花生粕资源状况、营养特性、生物发酵花生粕研究现状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为花生粕安全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1期 v.45;No.694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柏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高阳;马雪;杜鑫;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研究表明,黄柏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促进肠道健康、缓解应激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功能。目前,新型抗生素替代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成为热点,黄柏提取物以其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等特点,在动物生产中也得到研究应用。文章综述了黄柏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结构、生物学功能与机制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黄柏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1期 v.45;No.694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单胃动物

  • 博落回提取物对脂多糖刺激的肉仔鸡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刘同岳;安文东;张文龙;马登军;张童;李文立;张贝贝;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对脂多糖(LPS)刺激的肉仔鸡血浆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雄性AA肉仔鸡256只,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主因子分别为博落回添加水平(0、400 mg/kg)和免疫处理(注射生理盐水或LPS)。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21 d。结果显示:(1)LPS刺激使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饲粮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血浆中GSH-Px和T-SOD的活性(P<0.05)。(2)博落回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血浆中免疫球蛋白IgG水平,降低血浆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P<0.05)。(3)LPS刺激显著降低空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ZO-2的mRNA表达量(P<0.05);而博落回提取物添加显著提高Claudin-3、Occludin和ZO-2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日粮添加400 mg/kg博落回提取物能够提高LPS刺激下肉仔鸡的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屏障功能。

    2024年01期 v.45;No.694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不同用量陈化稻谷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周联高;钟光;计伟;李志鹏;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陈化稻谷用量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1 470只1日龄雌性黄羽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粮前期使用5%陈化稻谷,后期使用10%陈化稻谷,试验2组饲粮前期使用10%、后期使用20%陈化稻谷。试验共进行7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肌胃率均显著提高(P<0.05),体重、全净膛率等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前期饲粮中使用10%陈化稻谷,后期使用20%陈化稻谷能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饲粮中使用陈化稻谷未影响屠宰性能,但提高了经济效益。

    2024年01期 v.45;No.694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抗菌肽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与作用

    吕志鹏;

    为了评判不同剂量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9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B、C组分别添加200、400、600 mg/kg的抗菌肽,共饲喂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C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上升(P<0.05),料重比和腹泻率均降低,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的蛋白及细胞因子也具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抗菌肽添加到日粮中能够有效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调节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可以应用于畜禽养殖中,有助于养猪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2024年01期 v.45;No.69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 ]

反刍动物

  • 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免疫抗病性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李麦;周玉香;

    酿酒酵母培养物具有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瘤胃微生物促进消化等作用,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日趋广泛。近年来,科技工作者针对酿酒酵母培养物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综述了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瘤胃发酵和免疫的影响,及对肉牛采食量、生长性能、抗病性的影响,以及对肉羊采食量、增重、免疫的影响,以期为酿酒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2024年01期 v.45;No.69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对哺乳期羔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王圆圆;李月;朱会霞;丁亚伟;钱周泽;张昇;郭云霞;孙金旭;郝庆红;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羔羊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5日龄健康的随母哺乳羔羊48只,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及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5%(FF1)、10%(FF2)、15%(FF3)发酵饲料的羔羊料,预试期5 d,正试期47 d,第47天空腹采集瘤胃液样品,备测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F2组和FF3组试验组的pH极显著降低(P<0.01),FF2组显著低于FF1组(P<0.05);FF2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菌体蛋白含量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液中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FF3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丙比FF3组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FF1组和FF2组显著下降(P<0.05)。从菌群结构看,Ace指数FF1组和FF2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ao1指数FF1组(P<0.01)和FF2组(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菌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各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试验组的厚壁菌门丰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FF1组和FF3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综上,羔羊日粮中添加10%的发酵饲料可改善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结构。

    2024年01期 v.45;No.694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牦牛犊牛体内矿物质元素钙、磷、钠、钾、镁沉积分布规律

    王丹;段嘉钰;梁玉鸿;李世关;刘书杰;崔占鸿;

    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体内主要常量矿物质元素分布规律。选取35头体重(46.40±6.50)kg、日龄(60±3)d、健康的牦牛公犊牛为试验动物,随机等分为5组,即起始屠宰组(BL),中期屠宰组(M),终末期屠宰的高饲喂组(自由采食,AL组)、中饲喂组(70%自由采食,IR70)和低饲喂组(40%自由采食,IR40)。试验各组犊牛按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一定量代乳粉,同时自由采食苜蓿干草和开食料;高饲喂组、中饲喂组和低饲喂组犊牛在同期饲喂等量代乳粉基础上,分别按自由采食、70%采食量、40%采食量补充饲喂苜蓿干草和开食料,精粗比均为3∶7。根据试验不同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5头牦牛进行屠宰采样,测定体内各组织中的主要常量矿物质含量,分析获得钙、磷、钠、钾、镁在牦牛犊牛体内沉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内脏(含血液)、脂肪组织中的干物质含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且AL、IR70组和IR40组均高于M组和BL组。(2)钙主要分布在骨骼(98.14%);磷也主要分布在骨骼(86.19%),在肉和内脏(含血液)中有少量分布;钠元素35.69%分布在骨骼中,18.39%分布在牛皮,17.81%分布在内脏(含血),16.22%分布在肉中,其余少量的钠分布于脂肪和毛中;钾在肉中分布量最大,为41.65%,在内脏(含血液)中的含量为36.41%,牛毛(8.21%)、牛皮(6.04%)和骨骼(5.26%)中钾含量也较为丰富,在脂肪中的含量(2.43%)较少;72.81%的镁分布在骨骼中,在肉中的含量为13.76%,在内脏(含血液)和牛毛中含量相近,剩余少量分布在牛皮和脂肪中。综上得出,牦牛犊牛体内主要常量矿物质元素沉积量随体重和饲喂量增加而增加;钙、磷、钠、镁主要分布于骨骼中,钾主要分布于肉中,在软组织和牛毛中含量也较为丰富;各主要常量矿物质元素在脂肪中分布均匀,且含量较少。

    2024年01期 v.45;No.694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川芎嗪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胡雪;赵思绮;郭子铭;吴柯怡;王雨;唐利军;舒刚;

    试验旨在探究川芎嗪对小鼠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血液生理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将72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K)组、试验1、2、3、4、5组,适应性喂养7 d。空白组小鼠灌服0.2 mL/10 g体重的0.8%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试验1、2、3、4、5组分别灌服50、100、150、200、250 mg/kg体重的川芎嗪,连续灌胃14 d。最后一次灌服川芎嗪溶液24 h后,小鼠眼静脉丛取血,随后处死,并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称量各器官质量,计算小鼠脏器指数;检测血液生理指标;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的活性,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生化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和空白组小鼠试验末体重和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试验1、2、3、4组的白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1、2、4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1、2、4、5组的血小板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试验3、4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活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试验3、4组可显著升高血清中GSH含量(P<0.05),试验2、3、4、5组可显著升高血清中T-SOD含量(P<0.05),试验3、4、5组可显著升高血清中T-AOC含量(P<0.05),试验2、3、4、5组可降低升高血清中MDA含量(P<0.05)。与空白组相比,试验1、2、3、4组可显著升高肝组织中GSH、T-SOD含量(P<0.05);试验3组可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由此可见,川芎嗪可显著提高机体的抗凝血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给药浓度在150 mg/kg时提升抗氧化能力效果最显著。

    2024年01期 v.45;No.694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泌乳期对德州驴乳和血液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杜兴兰;王春雷;胡雨生;周苗苗;刘桂芹;王泽芳;

    试验旨在研究泌乳期对德州驴乳和血液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9头德州驴,在不同泌乳期采集驴乳和静脉血液样品,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的常量元素K、Ca、Na、Mg和P,微量元素Zn、Mn、Ni、Se、Sr、Cu、Sb、Cr、Cd、Fe、Li、V、Co和Ba,以及重金属元素As、Pb和Hg的含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矿物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驴乳和血液中矿物质元素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随着泌乳期的延长,驴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各元素含量变化不大(P>0.05),在驴乳和血液中各元素均在初乳期含量最高,常量元素K、P和微量元素Sr、Fe的含量要高于同期同类型其他元素。说明该试验建立的ICP-MS法可以实现驴乳和血液中22种矿物质元素的高通量快速测定,泌乳期对驴乳中矿物质元素影响显著,对驴血液中矿物质元素影响不明显,各元素相关关系研究和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为幼驴饲养和驴乳制品的快速溯源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1期 v.45;No.694 10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体外产气法评定茶渣替代苜蓿的可行性研究

    牛歆然;杨艺;吴文旋;陈鑫珠;王翀;茅慧玲;朱雯;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比较茶渣与苜蓿的肉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评价茶渣用作肉羊饲料及替代苜蓿的可行性。选取4只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利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测定苜蓿、茶渣体外发酵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苜蓿组12、24、48 h累计产气量、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两组间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产气速率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2)茶渣组pH较苜蓿组显著降低(P<0.05);苜蓿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茶渣组(P<0.05),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苜蓿组可消化有机物、有机物降解率及代谢能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3)两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甲烷产量和乙酸/丙酸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苜蓿组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4)两组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苜蓿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由此可见,茶渣可作为肉羊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但养分可利用程度不如苜蓿,不能完全替代苜蓿。

    2024年01期 v.45;No.694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资源开发

  • 不同品种饲草在帕米尔高原牧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比较

    马小龙;赛里克·都曼;艾比布拉·伊马木;李陆斌;白丽莎;

    为筛选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良禾本科饲料作物品种,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帕米尔高原牧区河谷耕地引进种植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1个小黑麦(Triticale)品种和1个黑麦(Secale)品种,对其产草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麦品种捷达冬牧70的株高为167.89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燕麦品种格莱德的茎粗和分蘖数最大,分别为0.48 cm和5.03个,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捷达冬牧70和格莱德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3.68 t/hm~2和13.57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不同供试品种营养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格莱德和速捷的粗蛋白含量在9%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燕麦品种边锋的粗脂肪和淀粉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其他供试品种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得出各品种优先排序为:格莱德>捷达冬牧70>速捷>边锋>青海444>凯速。因此,在兼顾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基础上,认为在帕米尔高原牧区推广种植格莱德燕麦和捷达冬牧70黑麦较为适宜。

    2024年01期 v.45;No.694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发酵泔水生产育肥猪用生物饲料的研究与应用

    陆文清;钟昕;汪天灿;邓学彬;张秋芳;

    以泔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桶式固态厌氧发酵生产育肥猪用生物饲料,成功解决了泔水营养物的储存、保质和安全卫生等关键问题。经过5 d发酵,物料的pH低于3.8,保质期可以达到20 d左右,大肠杆菌的残留量低于3.0 CFU/g,完全符合饲料的卫生安全要求。用碳酸钠调节发酵泔水的pH至4.5~5.0,然后与常规配合饲料以2∶3的比例均匀混合,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都优于对照的配合饲料,猪肉品质也完全符合国家安全卫生要求。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不仅改善了养殖场的卫生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024年01期 v.45;No.694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问题探讨

  • 马场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乔海英;胡念之;王伟霞;刘晓辉;谭成成;张鹏举;李信涛;

    试验旨在为马场饲养管理者制定驱虫方案提供理论参考。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氏法对吉林省3家马场136匹马的马粪样品进行寄生虫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136份马粪便样品中107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8.67%。其主要寄生虫种类为马圆线虫和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感染率为70.58%(96/136),平均每克粪虫卵数(EPG)为166个。马副蛔虫感染率为26.47%(36/136),EPG为246个。部分马混合感染马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混合感染率为21.32%(29/136)。马圆线虫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马副蛔虫以感染幼龄马为主,且多数为马副蛔虫和圆线虫混合感染。另外,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3个马场有明显差异,主要与饲养环境有关。说明吉林省马场马普遍感染肠道寄生虫,建议区域内马场加强马肠道寄生虫监测工作,每年春秋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

    2024年01期 v.45;No.69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呕吐毒素的污染现状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潘卡丽;赖建兵;齐珂珂;

    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 DON)是谷物原料和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所带基团极性较弱,常规的饲料加工工艺及市面上常见的毒素吸附剂较难将其去除,因此成为养殖业中污染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文章从DON在饲料及原料中的污染情况、理化性质以及最新的脱毒方法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4年01期 v.45;No.694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