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家禽日粮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研究进展

    高峰;徐鹏;

    豆粕作为畜禽日粮的优质蛋白质原料,多年来我国一直严重依赖进口。当前豆粕的供应日益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国饲料业和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文章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家禽养殖行业中豆粕的减量替代技术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应用案例,以期为实现豆粕减量替代、助力饲料产业降本增效、保障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20期 v.44;No.68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工艺设备

  • 不同淀粉源对颗粒饲料加工及品质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彭飞;向蕊;张丽梅;李志强;陈建明;王红英;

    淀粉能够增加物料间的黏结性,改善颗粒饲料质量,在颗粒饲料中起着提供营养和物理黏结的双重作用。由于不同来源淀粉的组成、结构、糊化特性等各有差异,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会产生不同影响。文章综述了不同淀粉源的组成、结构以及在饲料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不同淀粉源对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合理选用颗粒饲料淀粉源、提高颗粒饲料品质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3年20期 v.44;No.68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有机微量元素减量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魏启恒;徐聪;杨代毅;杨东;刁其玉;徐焕;马涛;成述儒;

    试验旨在研究有机微量元素减量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2±1) kg的3月龄杜寒杂交公羔羊8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3组试验羊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g/t无机微量元素(对照组)、300 g/t(处理Ⅰ组)和550 g/t(处理Ⅱ组)有机微量元素的饲粮。试验共计100 d,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每天记录采食量,每30 d进行称重,正试期结束后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同时每组选取12只羊屠宰并采样,测定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1)各组间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各试验组胴体脂肪含量值(GR值)、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Ⅱ组肉羊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屠宰后各组间背最长肌亮度(L~*)、红度(a~*)以及熟肉损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Ⅱ组的黄度(b~*)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采用的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减量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肉羊生产性能无负面影响,能够提高肉羊屠宰率并对肉品质有积极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微量元素添加量为550 g/t。

    2023年20期 v.44;No.689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单胃动物

  • 陈化粮中添加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罗阳;任云华;隋雁南;羊慧;张菊华;戴雨洁;闫俊书;周维仁;

    试验旨在探究陈化粮中添加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樱桃谷肉鸭40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对照组饲喂由陈化粮组成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500 mg/kg的新型复合抗氧化剂的饲粮,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可以显著提高1~40日龄试验鸭只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并显著降低1~40日龄及15~40日龄试验鸭的料重比(F/G)(P<0.05),但对1~14日龄试验鸭只的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显著提高血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提高肾脏GSH-Px活性及心脏过氧化氢酶(CAT)和SOD活性(P<0.05),同时降低试验鸭只肾脏、心脏及胸肌丙二醛(MDA)含量(P<0.05)。由此可见,在陈化粮组成的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鸭生长性能并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2023年20期 v.44;No.68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发酵大豆粕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国欣;王永海;宋志刚;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代替海兰褐蛋鸡饲粮中的豆粕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44只48周龄体型和产蛋率基本一致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用发酵豆粕替代40%豆粕。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代替饲粮中40%豆粕可显著提高海兰褐蛋鸡第1~4周的合格蛋率(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第5~8周的合格蛋率有提升的趋势(0.05≤P<0.10)。(2)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代替饲粮中40%豆粕对海兰褐蛋鸡第4周的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3)与对照组相比,用发酵豆粕代替饲粮中40%豆粕显著提高了海兰褐蛋鸡第4周和第8周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P<0.05),降低了第4周血清内毒素(ET)水平(P<0.05),同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有降低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用发酵豆粕代替饲粮中40%豆粕可提高海兰褐蛋鸡合格蛋率和采食量,降低IL-1β因子和ET水平,提高海兰褐蛋鸡IgA水平,从而增强了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2023年20期 v.44;No.689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水产动物

  • 饲料脂肪源对光唇鱼亲鱼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姜建湖;胡大雁;范慧慧;徐伟强;郭建林;陈建明;施伟达;傅晓靖;

    为研究饲料脂肪源对光唇鱼亲鱼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挑选平均初始体重(38.38±0.28) g的光唇鱼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鱼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的5种脂肪源饲料,试验8周。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组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光唇鱼成熟卵中除玉米油、菜籽油组均检测出21种脂肪酸,投喂玉米油组成熟卵中5种n-6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中C20∶2n-6和C20∶3n-6与菜籽油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饲料组间获卵量和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孵化率及仔鱼平游率上玉米油组最高,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表明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能够部分替代鱼油满足光唇鱼生长和繁殖过程对脂肪酸的需要,其中以玉米油最佳。

    2023年20期 v.44;No.689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淡水、半咸水养殖凡纳滨对虾部分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高玉倩;王洋;杨广;李佳昕;梁新琪;白东清;

    试验选取了淡水和半咸水两种盐度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各100尾,运用了形态特征测量、肌肉营养成分测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肌肉质构分析和组织学观察等方法进行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淡水、半咸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头胸甲、腹部、额角和步足。半咸水虾肌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淡水虾(P<0.05),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淡水虾(P<0.05),两种虾肌肉中的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半咸水虾肌肉硬度是淡水虾1.59倍(P<0.01);淡水虾肌肉的蒸失水率是半咸水虾的1.46倍(P<0.01);淡水虾的肥满度是半咸水虾的1.14倍(P<0.01)。半咸水虾肝胰腺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是淡水虾的1.32倍(P<0.01),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是淡水虾的1.10倍(P<0.05);淡水虾血清中GPT活性比半咸水虾提高了22.12%,GOT活性比半咸水虾提高了45.52%(P<0.05),而GOT/GPT变化均不显著(P>0.05);半咸水虾肝胰腺、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均显著高于淡水虾(P<0.05);半咸水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是淡水虾的1.31倍(P<0.05),淡水虾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是半咸水虾的1.35倍,丙二醛(MDA)含量是半咸水虾的1.19倍(P<0.05)。淡水虾脂肪酶(LPS)活性是半咸水虾的1.10倍(P<0.01)。淡水虾的肌纤维直径是半咸水虾的16.71%(P<0.05),半咸水虾的肌纤维密度是淡水虾的37.10%(P<0.05),说明半咸水虾的肉质略高于淡水虾的。可见,半咸水环境中的凡纳滨对虾营养价值、口感及健康状况略微优于淡水环境中的凡纳滨对虾。

    2023年20期 v.44;No.689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4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对乌鳢生长性能、抗病力以及肠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若铭;陈秀梅;田佳鑫;孔祎頔;韩明铭;任义波;王桂芹;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中药对乌鳢生长性能、抗病力以及肠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360尾乌鳢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组)、复方中药(2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 rhamnosus)(3组)及发酵中药(4组),连续投喂8周。饲养试验结束后,检测乌鳢的生长性能、抗病力以及肠道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中药、L. rhamnosus以及发酵中药均能够显著提高乌鳢的末重、平均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P<0.05);发酵中药的添加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酵中药组的乌鳢肠道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相比,试验组均显著提高肠道的SOD、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紧密连接闭合蛋白-3(Claudin-3)及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A. hydrophila)攻毒后观察14 d,与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药组的死亡率降低了75%。本试验条件下,发酵中药不仅能够促进乌鳢的生长,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而且能够缓解A. hydrophila对乌鳢的感染,提高了存活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23年20期 v.44;No.689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油脂氧化对水产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永安;宋飞;郑普强;李军亮;程开敏;李新宇;

    水产饲料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提供有力支持。油脂(尤其是鱼油)作为水产饲料中一种重要原料,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而极易氧化,并产生各种氢过氧化物和二次氧化产物(包括醇、酮、醛等)。此外,该过程也导致油脂本身的化学特征发生改变。实际生产和养殖中,油脂氧化导致养殖鱼类生长下降甚至影响健康。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油脂氧化的研究,探讨油脂氧化对各种鱼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及常见抗氧化剂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氧化油脂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积累基础资料。

    2023年20期 v.44;No.689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及消化的影响

    孙洪庆;王洋;杨广;朱国霞;白东清;

    为研究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体质量(5.3±0.6) g、体长(6.2±0.3) cm]生长和消化的影响,试验设5个试验组:2、3、4、5次/d组和6次/d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3、4次/d和5次/d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6次/d组(P<0.05);3次/d和5次/d组增重率显著高于6次/d组(P<0.05);5次/d组摄食率最高;2次/d和3次/d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4次/d和6次/d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次/d和6次/d组(P<0.05);6次/d组肥满度显著高于3次/d组(P<0.05);2次/d组脏体比显著高于3、4次/d和6次/d组(P<0.05)。胃中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次/d组和5次/d组。幽门盲囊中α-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次/d组和5次/d组。肠中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次/d组和3次/d组。肝胰脏中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次/d组和2次/d组。3次/d组前肠绒毛高度最大,绒毛宽度显著高于4、5次/d和6次/d组(P<0.05),肌层厚度显著高于2、4次/d和5次/d组(P<0.05);中肠2次/d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最大(P<0.05),4次/d组绒毛宽度显著高于3、5次/d和6次/d组(P<0.05);后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次/d组、3次/d组和6次/d组。肝胰脏组织切片中,2次/d组和3次/d组细胞轮廓、细胞核清晰度优于高频次投喂组。因此,从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组织健康角度推断循环水系统中大口黑鲈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2023年20期 v.44;No.689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7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饲料磷脂水平对中华绒螯蟹仔蟹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生化指标及Neverland基因表达的影响

    袁融;满敦蕊;石伟帅;陶长红;姜玉声;衣启麟;黄姝;左然涛;

    为研究饲料磷脂水平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生化指标及Neverland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配制等氮等脂的5种饲料,磷脂水平为0(对照组)、1%、2%、3%和4%。每种饲料随机投喂3组中华绒螯蟹仔蟹[初始体质量(0.52±0.02) g],实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磷脂对仔蟹的存活率未见显著影响(P>0.05);磷脂添加提高了仔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饲料系数,其中1%磷脂添加组仔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与对照组和3%磷脂添加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随着磷脂水平的升高,仔蟹肝胰腺中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降低,并在磷脂添加水平达到或超过3%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磷脂添加组(P<0.05);纤维素酶活性随磷脂水平升高而先升后降,在1%磷脂添加组活性最高,显著高于3%和4%磷脂添加组(P<0.05);脂肪酶活性随磷脂水平升高而先降后升,在2%磷脂添加组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磷脂添加组(P<0.05)。(3)随着磷脂水平的升高,仔蟹肝胰腺中三酰甘油的含量降低,并在磷脂添加水平达到或超过3%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磷脂添加组(P<0.05)。(4)随着磷脂添加水平升高至2%,Neverland(Nvd)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之后随磷脂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磷脂显著提高了中华绒螯蟹仔蟹的生长和饲料转化率,2%磷脂显著提高了仔蟹维生素D合成调控基因Nvd的表达量,而较高磷脂添加水平(3%~4%)显著降低了仔蟹肝胰腺中胰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综合存活率和生长性能,中华绒螯蟹仔蟹饲料中磷脂的最适添加水平推荐为1%。

    2023年20期 v.44;No.689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β-谷甾醇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的影响

    刘莉莉;陈敏;

    为探讨β-谷甾醇对泌乳动物乳腺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的影响,研究首先利用MTT法筛选出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增殖不受抑制的β-谷甾醇剂量;采用qRT-PCR技术检测β-谷甾醇处理乳腺上皮细胞后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和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较高剂量(40~120μmol/L)的β-谷甾醇明显抑制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活力(P<0.05),故后续试验添加5、10、20μmol/L的β-谷甾醇处理乳腺上皮细胞。β-谷甾醇明显提高酪蛋白基因CSN1S1、CSN2、CSN3及乳蛋白合成通路相关基因JAK2、STAT5、mTOR、S6K1的mRNA表达水平(P<0.05),但5、10μmol/L的β-谷甾醇对4EB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β-谷甾醇显著上调乳脂肪合成关键调控因子SREBF1、PPARG、PPARGC1A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ACC、FAS、SCD的mRNA表达(P<0.05)。由此可见,β-谷甾醇能通过调节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乳腺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

    2023年20期 v.44;No.68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酶法制备大米多肽的研究

    顾杰瑞;刘可意;丁烽;刘午若;文颖月;李丕武;

    试验以大米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的方法,结合超声处理技术,制备大米蛋白肽,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产物性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米蛋白经过复合酶解后,溶解度和溶液中短肽含量都有显著提高,产物的红外出峰位置与蛋白肽基本一致,具备多肽基本结构,并且产物具有8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组成丰富,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2023年20期 v.44;No.689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饲粮中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籽鹅肠道菌群、形态结构、pH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白长胜;尹珺伊;王欢;王岩;田秋丰;刘秋瑾;孟维珊;赵金波;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对籽鹅肠道菌群、形态结构、pH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接近(875.23±33.18) g的健康籽鹅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为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10~9 CFU/kg(普通乳酸菌,试验组Ⅰ)、乳酸片球菌10~9 CFU/kg(自主筛选的乳酸菌,试验组Ⅱ),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组Ⅱ籽鹅盲肠中乳酸菌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1),试验组Ⅱ籽鹅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沙门氏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Ⅱ籽鹅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1),试验组Ⅰ籽鹅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籽鹅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5)。(3)试验组Ⅱ的空肠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Ⅱ籽鹅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籽鹅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试验组Ⅰ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自主筛选的乳酸菌能够维持籽鹅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其肠道形态结构,提高其免疫能力,且效果优于普通乳酸菌。

    2023年20期 v.44;No.689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云南省滇中温暖区青贮玉米全程机械化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郑嘉鑫;胡池;付宏财;王占洪;戴冲云;宋丽红;

    文章旨在解决云南省青贮玉米主产区机械化生产缺少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问题,基于Delphi法与AHP法,通过专家咨询、走访调研、数据采集等方式,构建了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为目标的青贮玉米全程机械化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该体系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确定了综合效益指标权重与分值。以该区域典型合作社青贮玉米全程机械化模式进行验证,并针对合作社得分给予诊断性意见。通过分析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比为6∶2∶2,满分值为100分;经济效益二级指标单位面积纯收入、人均年收入的权重比为1∶1;生态效益二级指标资源消耗与保护性耕作权重比为3∶1;社会效益二级指标社会贡献每亩用工量、抗逆减灾、推广度之间的权重比为4∶3∶3;通过计算陆良县召夸农村机械农田作物专业合作社得分为88.2分。该研究对青贮玉米的生产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政府及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2023年20期 v.44;No.689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特种养殖

  • 金鱼饲料营养成分比较

    范瑾;汪佩佩;李京鸿;申月晨;任春燕;

    为了掌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金鱼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水中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从市场上选择了11种金鱼常规饲料(浮性饲料)进行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水中稳定性检测,包括对饲料中的干物质、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及其水中稳定性的检测。每个试样均做了两次试验,检测结果均遵循《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 18823—2010),以两个重复试验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前市面上常见金鱼饲料营养成分的含水量<9%,粗灰分<16%,粗脂肪<15%,粗蛋白>25%,粗纤维<12%,钙<4%,磷<3%。一般要求鱼饲料浸泡30 min,水中散失率<20%,试验得出,市面上常见的11种饲料基本符合该标准。

    2023年20期 v.44;No.689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饲料安全

  • 不同养殖地区乌苏里貉肉骨粉安全性能评价

    谭展清;李光玉;刘可园;赵海平;邢宝瑞;孙朝阳;胡肖;崔凯;

    研究旨在分析评价乌苏里貉屠体加工肉骨粉的安全性能,样品来自全国17个貉主要养殖地区,探讨貉屠体制作肉骨粉的可行性,为貉屠宰后的副产物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丰富我国动物性蛋白饲料来源提供数据支撑。分别从17个地区貉养殖场中随机选取取皮期健康的乌苏里貉各3只,共51只。每只体重9 kg左右,取皮后的貉屠体作为试验样品(含内脏和趾爪),经过绞碎、高压水解、脱脂、烘干、粉碎等工艺制作貉肉骨粉,对其进行营养价值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貉肉骨粉中粗蛋白、粗灰分、水分、钙、总磷含量满足国标对肉骨粉的要求,其中衡水、潍坊、青岛的貉肉骨粉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高达67.29%、66.14%、73.5%符合GB/T 20193—2006《饲料用骨粉及肉骨粉》中的一级指标。铅、砷、汞、镉、铬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国标对肉骨粉卫生安全标准的要求,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嘧啶、青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符合食品中对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要求。貉屠宰取皮后的屠体,按照肉骨粉加工工艺制作成肉骨粉,其营养价值丰富,卫生和安全指标满足蛋白质饲料原料标准,可作为备选的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

    2023年20期 v.44;No.689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生物技术

  • 不同廉价培养基对青贮玉米秸秆微生物的影响

    杨仕钰;张兰兰;燕志宏;吴光松;李平;龚涔;曹莉丽;邱雪松;

    为研究青贮廉价培养基对青贮微生物的影响情况,从贵州优质青贮全株玉米秸秆发酵饲料中采集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通过对青贮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将复合青贮微生物菌剂分别接种到MRS肉汤培养基、乳清粉培养基、番茄汁培养基、玉米面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48 h,测定其pH变化、生长曲线、活菌数、菌剂产量等。研究表明:青贮玉米秸秆发酵微生物中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丰度值为51.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丰度值为34.25%,片球菌(Pediococcus)丰度值为12.75%;MRS肉汤培养基活菌数、吸光值(OD)、pH显著优于其他试验组(P≤0.05),乳清粉培养基发酵青贮微生物的OD值显著高于玉米面培养基组、番茄汁培养基组(P≤0.05)。综上所述,乳清粉培养基可替代MRS肉汤培养基作为更低成本的廉价培养基,进而推动青贮微生物添加剂的高效发展。

    2023年20期 v.44;No.689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