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乙氧基喹啉在饲料行业的应用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估

    樊霞;冯玉超;李润娴;李慧;刘晓露;

    乙氧基喹啉(EQ)是全球饲料行业应用广泛的抗氧化剂之一,具有功能性良好且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长期应用于集约化农业生产中。2017年欧盟发布暂停EQ在饲料行业使用的规定,使其安全性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2022年欧盟未批准EQ作为抗氧化剂功能组的饲料添加剂相关条例的发布,再次聚焦其安全性问题。为充分了解EQ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文章从EQ的生产工艺优化、饲料行业应用沿革、产品质量和性能研究、安全性评估,以及EQ在饲料行业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饲料行业抗氧化剂的科学使用及安全评估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2023年19期 v.44;No.688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乙醇梭菌蛋白的特性、生产工艺及应用现状

    单春乔;马超鑫;刘恩;郭雪萍;刘星;李笑;刘艳;江国托;

    乙醇梭菌蛋白(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 protein, CAP)是由乙醇梭菌发酵生产乙醇后的剩余物经分离、干燥制成,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相对平衡,是一种潜在的蛋白质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文章从CAP的特性、生产工艺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CAP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19期 v.44;No.688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豆腐渣在家畜生产上的应用

    龙健玲;谢宇潇;关轩承;朱俊红;程文杰;杨明华;黄英;赵素梅;

    我国大部分家畜基础日粮以玉米-豆粕型为主,但是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较为短缺,主要的蛋白质饲料依赖进口。除实行低蛋白日粮的方法外,开发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也可以减轻蛋白质饲料缺乏的压力。豆腐渣是以大豆为原料生产豆腐、豆浆和豆奶的副产品,每年产生的数量较多。豆腐渣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营养特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是潜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在家畜日粮中添加适宜比例的豆腐渣可以降低家畜的养殖成本。文章综述了豆腐渣的营养成分、不同处理方法对豆腐渣的影响和其在家畜生产上的应用,以期为豆腐渣开发为家畜蛋白质饲料提供依据。

    2023年19期 v.44;No.688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单胃动物

  • 长期饲喂高硒和中草药饲粮对蛋鸡组织硒含量及血液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郑红飞;魏佳钰;马彪;蔺淑琴;马娟;马晋琛;王耀东;魏时来;

    研究旨在通过长期饲喂高硒和中草药饲粮,探讨生产富硒鸡产品的可行性。试验将360只299日龄正大褐产蛋鸡分为4组,A组为空白组,饲料中含硒0.30 mg/kg(低硒);B、C、D组为试验组,B、C组分别含硒0.80(中硒)、1.30 (高硒)mg/kg;D组在C组基础上添加0.2%中草药。试验170 d后,采集组织和血样测定硒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C组蛋重显著低于A、B组(P<0.05),各组间其他生产性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C、D组胸肌、肾脏硒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肝脏硒含量极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肝脏、肾脏硒含量极显著高于C组(P<0.01);B、C、D组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D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B、C、D组血液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A组(P<0.01)。说明长期饲喂高硒(0.8~1.3 mg/kg)饲粮,不会产生硒的富集效应,可生产富硒鸡肉产品。

    2023年19期 v.44;No.688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兽药复方对白来航鸡生长、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谭德俊;朱云芬;王国贵;马进;陈潇飞;李蓉;谢骏辉;林先明;

    为了探索不同功效中兽药复方对家禽抵抗力的影响,通过配伍不同功效的中兽药复方进行白来航鸡的饲喂对比试验。试验设计5组,4个中兽药组(1~4组)和1个对照组(5组),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与5组相比,1、2、3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提高(P<0.01),1、2、3、4组料重比极显著下降(P<0.01)。(2)1、3组血清免疫球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2、4、5组(P<0.01);1组血清免疫球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2、4、5组(P<0.05),3组显著高于4组(P<0.05);1、3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极显著高于2、4、5组(P<0.01);1、3组血清补体蛋白(C3b)含量显著高于4组(P<0.05)。(3)与5组相比,1组肝脏重显著提高(P<0.05),1、3组肝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4)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1、2、4、5组(P<0.01);1、3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2、4、5组(P<0.01);1、2、3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5组(P<0.01)。说明试验中兽药复方对白来航鸡生长性能的提高效果显著,但活血通脉类和滋补阴阳类中兽药复方较疏肝健脾类和综合调理类对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增益效果更显著。

    2023年19期 v.44;No.68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GABA和IAB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发育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赵子惠;孔晓军;陈伯祥;杨明;成伟伟;李元新;

    为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丁酸钠(IAB)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两批次肉鸡试验。第一批肉鸡试验为试验1,随机挑选280只肉鸡,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GABA+IAB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只鸡;第二批肉鸡试验为试验2,随机挑选192只肉鸡,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GABA试验组、IAB试验组和GABA+IAB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间统计试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日耗料量、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肠绒毛高度等数据。结果显示:(1)GABA+IAB试验组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5.42%,欧洲效益指数(EPI)较对照组提高了6.28%;(2)IAB试验组和GABA+IAB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与绒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和GABA试验组;(3)GABA试验组、IAB试验组和GABA+IAB试验组的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GABA和IAB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显著提升肉鸡的生产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其中IAB对肉鸡肠道发育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GABA和IAB联合应用效果高于单一使用。

    2023年19期 v.44;No.68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类原料粉碎粒度对饲料品质、肉鸡能量利用的影响

    陈思淼;闫晓刚;班志彬;徐莹;赵晓东;梁浩;曹满湖;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的粉碎粒度对饲料品质及不同日龄阶段肉鸡生长性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分为两部分,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饲粮分为玉米、豆粕型两种,玉米型日粮是将玉米分别通过1、2、3 mm粉碎筛片进行粉碎,其他大片原料通过2 mm粉碎筛片;豆粕型日粮是将豆粕分别通过1、2、3 mm粉碎筛片进行粉碎,其他大片原料通过2 mm粉碎筛片。试验选取11日龄肉鸡288只、24日龄肉鸡192只,每个日龄分为6组,前3组用于玉米粉碎粒度试验,后3组用于豆粕粉碎粒度试验,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大日龄)或6(小日龄)只鸡。试验期为6 d(预试期3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1)玉米、豆粕的几何平均粒径均随筛片孔径增加而增加;相同粉碎筛片孔径下,豆粕的几何平均粒径均大于玉米;玉米的几何平均粒径与筛片孔径存在线性关系:y=90x+359.33(P<0.001,R2=0.983),豆粕的几何平均粒径与筛片孔径存在线性关系:y=110x+359.00(P<0.001,R2=0.990);颗粒饲料硬度随粉碎粒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玉米、豆粕不同粉碎粒度对试验鸡的能量代谢无显著影响。(3)肉鸡11~16日龄时,豆粕组在3 mm粉碎筛片孔径下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1 mm时(P<0.05),玉米、豆粕组都是3 mm粉碎筛片孔径下料重比最低(P<0.05);肉鸡24~29日龄时,玉米及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粉碎粒度对饲料品质有显著影响,粉碎粒度对11~16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影响比24~29日龄更为显著,推荐粉碎筛片孔径为3 mm,即玉米、豆粕平均几何粒径分别为638、681μm。

    2023年19期 v.44;No.688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七味石榴皮散对AA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钙、镁、磷含量的影响

    包婉婉;胡青宁;张涛;李文;陈紫玥;陈役薇;贺绍君;李静;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七味石榴皮散(seven granatum powder, SGP)对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钙、镁、磷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88只1日龄健康的AA肉鸡,随机分为四组(饲喂基础日粮的CON组和添加0.2%、0.4%、0.6%水平的SGP日粮的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0.4%SGP组和0.6%SGP组的胸肌率显著增加(P<0.05);(2)与CON组相比,试验组均能极显著的降低胸肌亮度(L*)值和腿肌黄度(b*)值(P<0.01),显著或极显著的降低胸肌b*值(P<0.05或P<0.01);0.4%SGP组和0.6%SGP组能显著降低腿肌L*值;与CON组相比,0.6%SGP组胸肌的剪切力显著升高(P<0.05),0.4%SGP组胸肌的蒸煮损失显著升高(P<0.05),但SGP组的pH_(45 min)、腿肌的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3)与CON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SGP对肉鸡血清钙、镁、磷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说明,添加0.4%的SGP可有效提升AA肉鸡的胸肌率,改善肉色,但对血清钙、镁、磷含量无显著影响。

    2023年19期 v.44;No.688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

  • 饲养方式对黔北麻羊生产性能、肉质、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骆金红;代兴红;刘凤丹;兰玉贤;李世歌;李小冬;陈祥;尚以顺;

    试验旨在系统研究黔北麻羊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的生产性能、肉质、免疫和抗氧化性能变化,以期为高产、优质、健康羊肉生产提供科学支撑。选取体重[(19.68±1.60)kg]相近、健康的黔北麻羊公羊26只,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每组13只。放牧组采用传统放牧饲养,舍饲组饲喂全价颗粒饲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生产性能、肉质、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在生产性能方面,舍饲组较放牧组在试验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剪切力、熟肉率方面有更好的生产表现,但皮板更薄、眼肌面积更小、骨更轻、pH更高,其中两组间肉骨比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2)肉质营养成分方面,舍饲组与放牧组16种氨基酸中,甘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13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含量放牧组均高于舍饲组,但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免疫和氧化性能方面,舍饲组免疫指标γ干扰素高于放牧组(P<0.05),溶菌酶低于放牧组(P<0.05),过氧化评估指标丙二醛(MDA)和4个抗氧化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黔北麻羊舍饲饲养产肉能力较放牧更强,饲养方式对肉质和抗氧化性能影响较小,但放牧饲养的免疫调节能力更好,建议舍饲时配套合适的室内(外)运动场,可以在提高产肉能力的同时保障机体免疫和健康。

    2023年19期 v.44;No.688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低蛋白饲粮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对生长阉公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排放的影响

    李美君;廖鹏;邓灶福;龙涛;李运虎;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饲粮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对生长阉公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排放量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4.16±2.23) kg的“杜×长×大”阉公猪32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为正常蛋白质水平饲粮组,含粗蛋白(CP) 18%,试验B、C、D组为低蛋白水平饲粮,分别含CP 15%、14%、13%,并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异亮氨酸。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CP水平降至14%对生长阉公猪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降至13%则试验猪末重、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试验猪的食入氮、粪氮排放量、尿氮排放量以及总氮排放量均随饲粮CP水平降低而降低。各试验组尿氮、总氮排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试验B、C、D组尿氮排放分别降低37.86%、46.11%和52.21%,总氮排放量分别降低22.57%、28.80%和32.48%;各组氮沉积、氮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氮表观生物学价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血清尿素氮主要受饲粮CP水平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增重成本降低1.99%(P>0.05),试验C组增重成本降低1.94%(P>0.05)。说明低蛋白饲粮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后CP水平降至14%时不仅对生长猪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而且尿氮、总氮排放量极显著降低,增重成本也较低。

    2023年19期 v.44;No.688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及氨基酸营养调控机制

    牛骁麟;张千;

    蛋白质是组成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蛋白质营养的核心是氨基酸营养,其吸收与代谢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关键作用。反刍动物拥有独特的微生物发酵系统,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因素较多,表现出蛋白质利用低、小肠氨基酸营养调控复杂等特点。文章从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及小肠氨基酸营养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影响反刍动物蛋白质利用的因素及优化小肠氨基酸组成模式,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9期 v.44;No.68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下载次数:1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试验研究

  • 挤压膨化对大豆浓缩蛋白物理特性和蛋白组分的影响

    林华杏;覃笛根;陈强;孟晓雪;郑煜东;谭北平;迟淑艳;

    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大豆浓缩蛋白物理特性和蛋白组分的影响。利用大豆浓缩蛋白、小麦淀粉和磷脂制成配合饲料,进行一次膨化,随后取一部分饲料进行二次膨化。结果表明:在二次膨化中,饲料的醇溶蛋白、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二次膨化的饲料球蛋白含量与一次膨化的饲料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二次膨化的饲料膨化率显著低于一次膨化(P<0.05),二次膨化的饲料溶解性显著低于一次膨化(P<0.05);一次膨化和二次膨化间饲料的容重、软化时间和吸水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一次膨化比二次膨化效果好,一次膨化能较好地发挥饲料中的蛋白组分含量和特性,具有较高的膨化率,提高在水体中的稳定性。

    2023年19期 v.44;No.688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体外产气法评定玉米青贮、苜蓿、燕麦、花生秧的组合效应

    冯肖然;张春桃;屠焰;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探究相同精粗比下(C:R)全株玉米青贮、苜蓿、燕麦草及花生秧配比间的组合效应,以期筛选出奶牛日粮中粗饲料的最优组合比例。本试验按C:R=60:40配制8种不同组合的饲粮,各组合精料均为玉米:豆粕:麸皮:预混料=60:15:15:10,粗饲料原料组合分别为组合1(苜蓿:全株玉米青贮=2:2)、组合2(苜蓿:全株玉米青贮=1:3)、组合3(单一全株玉米青贮)、组合4(苜蓿:全株玉米青贮:燕麦草=1:2:1)、组合5(苜蓿: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1:2:1)、组合6(全株玉米青贮:燕麦草=2:2)、组合7(全株玉米青贮:花生秧=2:2)、组合8(全株玉米青贮:燕麦草:花生秧=2:1:1)。试验应用Menke体外产气法分别在2、4、8、12、16、24、32、40、48、56、64 h和72 h测定其产气量、产气速度,并于24 h测定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组合8在0~72 h时的产气量在数值上为各组最高,累计产气量显著高于组合1和组合3(P<0.05),但产气速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24 h发酵液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均处于瘤胃发酵正常范围。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C:R=60:40时,不同组合比例的粗饲料饲粮体外发酵72 h,粗料组合为全株玉米青贮:燕麦草:花生秧=2:1:1时可有效提高瘤胃发酵水平,更大程度地发挥饲料营养成分互补的优势。

    2023年19期 v.44;No.688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生物技术

  • 发酵菌剂对稻草型饲粮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田雨晴;张一平;李秋凤;曹玉凤;吴春会;王明亚;张秀江;肖阳;

    为了探究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和发酵菌剂在混合饲粮中的组合效应,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比例(100∶0、80∶20、60∶40、40∶60、20∶80、0∶100)和发酵菌剂(未添加发酵菌剂、添加发酵菌剂)的混合饲粮进行体外发酵,测定常规发酵指标并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1)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的比例对产气量(GP)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稻草比例的减少,GP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添加发酵菌剂对GP有显著影响(P<0.05);稻草添加比例和发酵菌剂的互作效应在8、36、48 h影响显著(P<0.05)。(2)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的比例对干物质降解率(DMD)有显著影响(P<0.05)。(3)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的比例以及添加发酵菌剂对pH均有显著影响(P<0.05),pH范围为6.85~7.12。(4)添加发酵菌剂显著降低了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的比例为80∶20和20∶80时的氨态氮(NH3-N)。(5)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的比例对丙酸(PA)、丁酸(BA)和乙/丙(AA/PA)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发酵菌剂对乙酸(AA)、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有显著影响(P<0.05),稻草添加比例和添加发酵菌剂对乙/丙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隶属函数分析表明,当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40∶60、20∶80、0∶100时无论是否添加发酵菌剂,发酵效果均优于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100∶0、80∶20、60∶40时,其中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的比例在20∶80时发酵效果更好;当稻草与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40∶60、20∶80、0∶100时可不添加发酵菌剂,以降低成本。

    2023年19期 v.44;No.688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植物乳杆菌与纤维素酶组合对玉米秸秆微贮品质的影响

    王加黛;王利军;王平;刘超齐;金三俊;党晓伟;常娟;尹清强;

    为了提高微贮玉米秸秆的发酵质量,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发酵底物,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设计,分为对照组(不加菌酶)、单菌组(植物乳杆菌1×10~6 CFU/g)、单酶组(纤维素酶0.1 FPU/g风干物质)、菌酶复合组(植物乳杆菌1×10~6 CFU/g、纤维素酶0.1 FPU/g风干物质)进行玉米秸秆微贮。结果表明:发酵底物风干物质的配比为玉米秸秆96%、玉米粉2%、棉粕2%、水分含量为60%时微贮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菌酶复合室温微贮28 d后微贮秸秆品质评分最高,玉米秸秆pH降至3.8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活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菌酶组合能够提高玉米秸秆的微贮品质。

    2023年19期 v.44;No.688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Bacillus sp. AFJ-3产T-2毒素降解酶发酵工艺优化

    马妍;刘虎军;王峻;杜稳;孙长坡;周文化;赵一凡;

    为提高T-2毒素降解酶产生菌Bacillus sp. AFJ-3的产酶量,同时降低发酵成本,试验以T-2毒素降解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产酶发酵工艺为酵母提取物5 g/L,MgSO_4·7H_2O 16 g/L,黄豆饼粉5 g/L,培养基初始pH 5.8,温度36.5℃,接种量0.5%,转速20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T-2毒素降解酶活力达到1 674.68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47.39%。研究结果可为T-2毒素降解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19期 v.44;No.688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特种养殖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宠物毛发的应用及机理

    李雪娇;俞剑鑫;王鹏;冯杰;

    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但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类脂肪酸。在宠物健康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用于改善宠物毛发,但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综述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用于改善宠物犬和兔毛发的相关研究,并梳理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毛发的可能机制,旨在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应用于宠物行业改善宠物毛发提供参考。

    2023年19期 v.44;No.688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疫病防控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特点与诊断预防措施研究

    刘建慧;马思雯;张永明;王茜;赵雪城;张凯凯;胡伟;

    目前牛病毒性腹泻在我国普遍流行,严重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此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患病牛的主要症状为腹泻,还会伴随着发热、流鼻涕等其他症状,严重威胁着牛群的健康,同时病牛也对人类身体健康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给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文章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流行特点、检测方法及预防措施,以使牛场能够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该病的传播。

    2023年19期 v.44;No.688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