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农作物秸秆瘤胃内降解的时空程序性及其饲料效率提升技术

    成艳芬;胡光辉;

    秸秆资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导致其在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导致了甲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了解农作物秸秆在瘤胃中降解的详细时空程序,制定相对应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方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前提。文章论述了国内外秸秆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农作物秸秆在瘤胃中降解的时空程序、提高秸秆饲料化的利用方案以及甲烷减排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2023年18期 v.44;No.68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饲料资源开发专栏

  • 辣木叶与黄梁木叶混贮的组合效应:发酵参数和蛋白质水解

    李紫欣;董晨曦;刘萍;张微;和立文;

    研究旨在探究辣木叶与黄梁木叶混贮的组合效应及其最适混合比例,将辣木叶与黄梁木叶鲜样按一定比例混合青贮(100∶0、75∶25、50∶50、25∶75和0∶100),分别在青贮发酵第3、7、14、30天取样,分析发酵参数、蛋白质组分和蛋白酶活性。结果显示,黄梁木叶的青贮发酵特性与辣木叶的差异较大。与辣木叶单独青贮相比,辣木叶与黄梁木叶混合青贮的干物质损失,乳酸、乙酸、非蛋白氮和氨态氮的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青贮30 d后不同处理组青贮的干物质损失为11.63%~4.97%DM、乳酸含量为2.48%~1.09%DM、乙酸含量为0.47%~0.19%DM、非蛋白氮比例为56.31%~12.77%CP、氨态氮比例为5.16%~1.03%CP。同时,黄梁木叶青贮中羧基肽酶、氨基肽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活性极显著高于辣木叶青贮(P<0.01);与辣木叶单独青贮相比,辣木叶与黄梁木叶混合青贮的蛋白酶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基于组合效应指数综合评估,辣木叶与黄梁木叶按25∶75比例混合青贮效果最好。

    2023年18期 v.44;No.687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发酵酶解豆渣替代部分基础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肠道健康和肉品质的影响

    赵运韬;郑萍;余冰;冯莲蓉;朱淋;陈代文;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酶解豆渣替代部分基础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血液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800头健康的DLY(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商品猪,平均初始体重为(23.5±5.1)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饲喂不含豆渣的基础饲粮,试验组用发酵酶解豆渣替代基础饲粮,按干物质计,全程平均替代比例3.34%。全程液态饲喂,试验期为168 d。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组选取7头体重相近的猪采血后进行屠宰采样,测定屠宰性能和猪肉品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全程平均日增重(ADG)提高6.1%(820gvs870g),平均料重比(F/G)降低7.3%(2.75vs2.55),死淘率下降2.5个百分点(5.5%vs3.0%),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降低9.9%(8.51元/kg vs 7.67元/kg);(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结肠乳杆菌属显著增多(P<0.05);(3)两组胴体性状、猪肉品质、血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杯状细胞数量、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和黏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豆渣经发酵酶解处理后替代3.34%基础饲料干物质以液态饲喂方式饲喂生长育肥猪可显著改善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率,对胴体性状与猪肉品质无不良影响,对猪的代谢和整体健康也没有明显影响。

    2023年18期 v.44;No.687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桑叶、构树叶、榆树叶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蒋子洁;侯启瑞;侯文玉;胡霞;孙海鹏;姚红旭;王一凡;赵卫国;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畜牧业生产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对饲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畜牧业生产发展相对滞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优质饲料供给不足,而我国可用作饲料的木本植物约有1 000多种,将木本植物产量的20%用作饲料加工,其年产量可相当于全国粮用饲料的三倍,因此,开发木本饲料资源,对扩大畜牧业饲料供给、促进农业畜牧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桑叶、构树叶、榆树叶这三种木本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状况和进展,分析其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饲喂效果,旨在为我国木本饲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18期 v.44;No.68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杂交构树叶对产蛋初期大午金凤蛋鸡生产性能、肠组织形态和消化酶活性及其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魏攀鹏;闫灵敏;蒋兵兵;李晓;曾焕青;屈伟;梁博;王品胜;

    该试验旨在探究1.5%~8%杂交构树叶替代产蛋初期大午金凤蛋鸡基础饲粮中部分玉米豆粕后对其生产性能、肠组织形态和消化酶活性、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47日龄的大午金凤蛋鸡54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含有0、1.5%、2.5%、3.5%、4.5%和8%杂交构树叶替饲比的基础饲粮。7 d预试期后,以每个重复为单位在正试期(共56 d)内统计蛋鸡每日的生产性能,正试期结束时测定蛋鸡的肠组织形态和消化酶活性及其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P<0.01);1.5%组极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1);2.5%组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1)、无机磷含量和淀粉酶活性(P<0.01);3.5%组可有效改善蛋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组织形态,极显著提高十二指肠中淀粉酶的活性(P<0.01);4.5%组降低了蛋鸡死淘率、料蛋比、畸形蛋率和提高产蛋率、平均蛋重、合格蛋率的效果最佳,且能极显著提高蛋鸡十二指肠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以及血清中葡萄糖含量(P<0.01);8%组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P<0.01)。适宜替饲比例的杂交构树叶能较好地改善蛋鸡的肠组织形态,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消化酶活性及其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替饲比为3.5%~4.5%综合效果最佳,最适宜在生产中应用。

    2023年18期 v.44;No.687 3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猪支链氨基酸的代谢、互作及理想模式

    徐运杰;王钊;苏双良;邓敦;

    支链氨基酸是蛋白质中常见的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由于支链氨基转移酶和支链α-酮酸脱氢酶是三种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的共同酶,因此,支链氨基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这两种酶最有效的激活因子是亮氨酸及其代谢产物α-酮异己酸。日粮中过高的亮氨酸,会增加肌肉的分解代谢,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因此,保育猪阶段,建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理想模式为100∶100~150∶50~60∶65~70;生长育肥猪阶段,建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理想模式为100∶110~150∶45~55∶65~75。

    2023年18期 v.44;No.687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饲料添加剂

  • 复合益生菌配合功能性寡糖在早期断奶犊牛上的应用效果

    梁金逢;贾银海;熊敏芬;周晓情;朱文;黄华强;唐明娟;肖正中;

    试验研究功能性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粪便评分、免疫功能及断奶应激的影响。30头娟西杂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正常开食料,试验组开食料中添加2 g/(头·d)甘露寡糖、3 g/(头·d)果寡糖及15 g/(头·d)的复合益生菌,试验正式期60 d。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犊牛平均日增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试验组的粪便得分低于对照组。与断奶前2 d相比,断奶后4 d对照组血清中IL-1、血中超敏C蛋白、结合珠蛋白和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断奶后4 d试验组血中超敏C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是血中IL-1、结合珠蛋白和皮质醇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断奶前期在犊牛开食料中补充复合微生态制剂和功能性寡糖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的性能,降低粪便评分,增强犊牛的免疫,缓解断奶应激。

    2023年18期 v.44;No.687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A对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胜男;兰瑞霞;胡胜兰;王丽;

    维生素A作为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常以视黄醇的形式储存于动物的肝脏和肠道等组织中。维生素A具有调节机体增殖发育、调控免疫表达和促进黏膜健康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文章综述了维生素A的吸收代谢、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应答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了解维生素A对动物生长和健康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18期 v.44;No.687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水产动物

  • 地衣芽孢杆菌对鲫鱼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肠、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么宝兰;刘芸娜;刘佳;闫子豪;李月红;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鲫鱼肝、肠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鲫鱼360尾,分为空白对照组(CK组)、地衣芽孢杆菌试验组(DY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组(CKG组)和地衣芽孢杆菌治疗组(DYG组),CK组和CKG组以基础饲料投喂,DY组和DYG组将地衣芽孢杆菌添加到基础饲料中投喂,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鲫鱼,6周投喂试验结束后,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式对CKG组和DYG组鲫鱼进行攻毒试验,测定14 d内的累计死亡率。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DY组显著提高鲫鱼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补体3(C3)、补体4(C4)、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有升高趋势但并不显著(P>0.05)。DY组显著提高鲫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攻毒后,DYG组显著抑制氧化损伤,提高免疫能力。与CK组相比,DY组肠道绒毛长度、宽度及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攻毒后,CKG组肠道出现损伤,肠绒毛发生断裂,肠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纹状缘排列不规则,肠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化。DYG组较CKG组的损伤较轻,纹状缘和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边界明显。肝脏组织学结果显示,CK组和DY组无显著差异,攻毒后,CKG组肝细胞核偏移,排列紊乱,肝细胞出现损伤,细胞核溶解,出现空泡化,肝血窦充血。DYG组的肝细胞较CKG组情况有所好转,损伤减少,排列逐渐清晰,空泡化情况有所缓解。DYG组鲫鱼14 d内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CKG组(P<0.05)。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不仅能有效提高鲫鱼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其免疫功能,还能提高鲫鱼肠绒毛高度及肌肉层厚度,缓解肝脏组织结构损伤。

    2023年18期 v.44;No.687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0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免疫应答和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李凤玉;解绶启;贠彪;钱雪桥;

    为研究饲料中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生长性能、免疫应答和肠道消化酶的影响,试验设置鱼粉含量35%的饲料为基础饲料,采用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4.2%、28.6%、42.8%、57.1%、71.4%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来投喂平均体重(12.00±0.25) g的斑节对虾8周。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42.8%及以内的鱼粉时,未对斑节对虾生长性能造成显著影响(P>0.05);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57.1%的鱼粉显著降低斑节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当替代水平达到71.4%时,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42.8%及以内的鱼粉时,未对斑节对虾血清免疫指标造成显著影响(P>0.05);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57.1%鱼粉显著降低斑节对虾的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而当替代比例达到71.4%时,ACP、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42.8%及以内的鱼粉未影响斑节对虾肠道消化酶活性(P>0.05),而替代水平为42.8%及以上时显著降低肠道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P<0.05)。综上可见,在饲料中用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42.8%鱼粉不会对斑节对虾的生长性能、免疫应答和肠道消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但当替代水平为57.1%及以上时会产生负面影响。

    2023年18期 v.44;No.687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生物技术

  • 饲用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的研究进展

    袁丽红;柳成东;肖明霞;PHOUTHAPANE Vanhnaseng;安清聪;程志斌;

    文章综述枯草芽孢杆菌在体内、体外的抑菌性能,旨在保障枯草芽孢杆菌的饲用效果,重点总结3方面:其一,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评估方法;其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牛津杯法体外抑菌试验评估);其三,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畜禽肠道菌群的调控效果(体内抑菌试验评估)。体外试验文献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肠道有害菌和饲料源有害菌的抑菌报道较多,对肠道有益菌和其他商业益生菌的抑制研究很少,且不同菌株的抑菌性能差异较大,这与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对畜禽肠道有益菌及个别有害菌调控出现差异化结果相符。文章建议完善枯草芽孢杆菌体外抑菌评估的体系,这有助于筛选安全的菌株及高效地研制单一和复合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2023年18期 v.44;No.687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下载次数:1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关锋;曾文林;郑梦莉;陈清华;

    微生物发酵饲料与传统饲料相比,具有提升饲料营养价值、改善饲料利用效率、丰富饲料资源、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及免疫力,改善动物肠道健康和降低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在饲料行业应用前景广阔,且对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23年18期 v.44;No.687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特种养殖

  • 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对新西兰白兔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李少璁;侯文玉;王一凡;李士玟;张慧玲;侯启瑞;赵卫国;

    试验旨在研究正常桑叶饲喂量下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 DNJ)对新西兰白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肌肉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36只45日龄体重相近[(1.05±0.04) kg]的新西兰白兔按饲粮中DNJ添加量(0、0.14、0.28 g/kg)随机分为对照组、L-DNJ组和H-DNJ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14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H-DNJ组兔平均体重、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增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兔肉红度a~*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HDNJ组兔肉亮度L~*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兔肉中棕榈酸(16:0)和亚油酸(C18:2n6c)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18:1n9)和硬脂酸(18:0),H-DNJ组兔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4)处理组兔中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H-DNJ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桑叶DNJ能够降低新西兰白兔对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提高对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影响生长性能。但适量添加可以改善兔肉质量,提高兔肉中PUFA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使其更有益人类健康并利于保存。

    2023年18期 v.44;No.687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0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益生菌研究进展及其在宠物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张赛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侣动物如犬、猫等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喜爱,对于宠物粮食的需求也由传统粮食逐渐向能够改善其健康的功能粮方面转变。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在动物体内定植的活性微生物,具有调控肠道菌群平衡、维持动物机体健康、促进营养吸收等作用。文章对益生菌的定义、菌株选择标准及其在宠物粮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加工方式可能对益生菌的影响,旨在科学合理地加工含益生菌的功能粮食,保证其生物活性,为改善宠物健康提供思路。

    2023年18期 v.44;No.687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问题探讨

  • 茵陈-大黄不同配比对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张伟;段佳燚;马铭环;郭振环;马霞;

    为了研究茵陈-大黄不同配比对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二者最佳配伍比例,为开发含有“茵陈-大黄”的新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试验选用茵陈和大黄1∶1、1∶2和2∶1三个不同配伍比例,再按照大黄同时下、后下进行煎煮;选取部分水煎液分别按照醇沉浓度为70%和80%水煎醇沉方法制备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水煎液、醇沉浓度分别为70%与80%的上清液、沉淀中绿原酸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茵陈、大黄配伍后绿原酸的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水煎法与水煎醇沉法的最佳配伍比例均为1∶1,提取出绿原酸含量为55.96 mg/mL;茵陈、大黄配伍后蒽醌类成分含量也有所提高,其中大黄酸含量提高最为显著,提取出大黄酸含量为20.83 mg/mL,且水煎法与水煎醇沉法的最佳配伍比例均为1∶2。茵陈、大黄配伍后绿原酸含量在配伍比例1∶1、蒽醌类成分在配伍比例1∶2时含量有所提高。

    2023年18期 v.44;No.687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H对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蒋湘;林文蔚;许乐乐;梁金荣;叶海琴;陈道海;王锂韫;

    采用半静水毒性试验法研究pH对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急性毒性及半致死毒性时间。通过概率单位法分析pH对卤虫的半致浓度及半致死毒性时间,并估算回归方程与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pH对卤虫死亡数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24、48 h的半致死pH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5.031(4.791~5.261)、5.345(5.227~5.467),安全pH为6.50;对应H+摩尔浓度分别为:9.311×10-6、4.519×10-6、3.192×10-7 mol/L。pH4.8、5.2、5.6、6.0的半致死时间及置信区间分别为22.275(14.286~28.928)、44.986(33.079~55.288)、89.813(79.244~100.231)、131.971(119.987~145.860) h。该研究为水质酸化对卤虫养殖、卤虫的低pH的耐受性研究及海水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2023年18期 v.44;No.687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