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关于南方地区肉牛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发展探讨

    瞿明仁;曹华斌;

    近年来,我国牛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北方保护生态和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南方肉牛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靠近沿海发达的消费市场等,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文章结合南方地区实际,在分析我国南方地区肉牛产业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就南方地区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

    2023年15期 v.44;No.68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工艺设备

  • 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对麸皮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的影响

    陆静;宇光海;黄继红;段海涛;

    为探究不同挤压膨化工艺参数条件下麸皮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的最低损失率,试验以水分含量、喂料速度、模头温度为试验条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再使用Design Expert 10.0.4软件对结果建立两个二次回归模型:Y_1=0.44+0.09A-3.74B+0.06C-0.02AB-0.09AC+0.03BC+0.07A~2+0.05B~2+0.10C~2;Y_2=0.48-0.01A-2.50B+0.04C-0.01AB+2.49AC+0.07BC+0.12A~2+0.12B~2+0.02C~2(赖氨酸含量,Y1;精氨酸含量,Y2;水分含量,A;喂料速度,B;模头温度,C)。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工艺参数为水分30%、喂料速度20 kg/h、模头温度110℃条件下,麸皮赖氨酸及精氨酸损失率最低,通过二次回归模型预测损失率分别为43.80%和48.40%。验证试验表明赖氨酸损失率为42.91%,精氨酸损失率为47.84%,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吻合良好。说明两个二次回归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能较好地预测麸皮膨化过程中赖氨酸和精氨酸损失率的实际情况。

    2023年15期 v.44;No.68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黄藤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生产应用

    赵宜丰;甘利平;赵红月;赵晨凯;曹乐;陈姿伊;王朋;王金荣;

    黄藤素主要存在于黄藤、细叶小檗等植物中,是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作为一种天然的异喹啉类生物碱,黄藤素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同时,由于黄藤素不能被小肠完全吸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也有积极的影响。因此,黄藤素作为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状况的天然成分,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因其化学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制约着黄藤素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文章综述了黄藤素发挥抗炎、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理化性质,并从动物体内代谢规律等方面阐述黄藤素在动物体内发挥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的机制,为黄藤素更好地在动物生产中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023年15期 v.44;No.68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单胃动物

  • 丁酸梭菌对商品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洪涛;李爱军;庄佳荣;赵素梅;赵旭;

    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在商品肉鸡上的替抗和应用效果。选用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鸡72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5 g/t的广谱抗生素(金霉素),丁酸梭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50 g/t。试验分1~21日龄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肉鸡21日龄和42日龄的体重、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欧洲效益指数(EPI)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各阶段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肉鸡21日龄的半净膛率、42日龄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21日龄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丁酸梭菌组21日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肉鸡42日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提高(P<0.05);丁酸梭菌组肉鸡42日龄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4)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商品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均有提高,饲料消耗和饲料成本降低,出栏体重提高,经济效益分别提高0.75元/只和0.64元/只。由此可见,丁酸梭菌可提高商品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等免疫功能,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多数指标与添加抗生素组相当,有良好的替抗效果。

    2023年15期 v.44;No.684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 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营养调控措施

    吴斯巧;闫聪聪;张小东;王永侠;

    产蛋率是评价蛋鸡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衡量蛋鸡养殖企业饲养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老龄化是导致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商品蛋鸡的产蛋周期大大延长,蛋鸡老龄化程度更高,导致产蛋后期面临的产蛋率下降问题更为严峻。文章对鸡蛋的形成过程及引起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概述,并对提高产蛋后期产蛋率的营养调控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2023年15期 v.44;No.684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欧秀琼;梅学华;李星;张晓春;景绍红;郭宗义;李兴桂;邓成杰;

    成年哺乳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可分为MyHCⅠ、Ⅱa、Ⅱx和Ⅱb 4种类型。肌纤维类型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会发生转化,进而改变肌纤维类型组成。肌纤维类型组成与肌肉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肌纤维类型组成不同,宰后肌肉感官品质不同,感官品质进一步决定肌肉的风味及口感。猪是重要产肉经济动物,深入了解影响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对猪肌肉品质进行有效调控。文章综述了遗传、生长阶段、环境温度、营养、添加剂等因素对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

    2023年15期 v.44;No.684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

  • 饲粮中补充过瘤胃牛磺酸对奶牛生产、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王典;李国栋;秦南冰;

    为研究饲粮中补充牛磺酸对奶牛生产、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每天添加100 g/头过瘤胃牛磺酸添加剂(牛磺酸含量为50%),于试验第0、28、56天分别采集牛奶和血清样品测定基础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奶量、牛奶基础理化指标(乳脂、乳蛋白、乳糖、体细胞数、尿素氮)和牛奶中牛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显著的处理×时间效应(P<0.05),在试验第56天时,试验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氧自由基(ROS)、牛磺酸含量未受牛磺酸处理影响(P>0.0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结合珠蛋白(HP)含量呈现显著的处理×时间效应(P<0.05),呈现随饲喂时间延长牛磺酸有降低血清SAA和HP含量的趋势。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未受牛磺酸处理影响(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天向荷斯坦奶牛饲粮中补充100 g/头过瘤胃牛磺酸能提升奶牛抗氧化性能和抗应激水平、降低炎症水平,但未显著影响产奶量,且不影响牛奶基础化学成分和牛磺酸含量。

    2023年15期 v.44;No.684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发酵沙柳对西门塔尔后备母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超;田丰;李九月;李长青;王利;张海鹰;薛树媛;

    为探讨发酵沙柳对西门塔尔后备母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12月龄、健康的西门塔尔后备母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K组)和试验组(SP组)分别饲喂以玉米秸秆黄贮和发酵沙柳为主的全混合日粮65 d,经口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K组瘤胃液pH、氨态氮含量低于试验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CK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SP组(P<0.05);两组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CK组和SP组Chao指数分别为1 410和2 015,CK组显著低于SP组(P<0.05)。门水平上,CK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SP组(P<0.01);属水平上,SP组克里斯滕森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组(P<0.05),CK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SP组(P<0.05)。说明发酵沙柳饲喂西门塔尔后备母牛可降低瘤胃液MCP含量,提高瘤胃微生物种的数量,增加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提高厚壁菌门丰度。

    2023年15期 v.44;No.68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不同植物精油对畜禽呼吸道致病菌的影响

    吴贵富;

    试验旨在通过对17种具有良好抑菌效果植物精油的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对引起畜禽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疗效的单一植物精油品种,再通过体外抑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植物精油复配方案,最后通过人工攻毒建立动物感染模型,筛选出复配精油组合的最佳治疗剂量,为植物精油防治家禽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17种植物精油中,抑菌效果最好的单一植物精油是肉桂醛和香芹酚,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91 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781 mg/mL。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组合为2∶1的肉桂醛∶牛至油和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2∶1的肉桂醛∶牛至油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95 mg/mL,对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91 mg/mL;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95 mg/m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91 mg/mL。在2∶1的肉桂醛∶百里香酚复合植物精油对畜禽呼吸道致病菌的临床试验中,最佳的饲喂剂量为200 mg/kg。

    2023年15期 v.44;No.68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虎尾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陈建福;

    为确定虎尾草多糖的超声协同蜗牛酶辅助提取工艺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以虎尾草为原料、多糖提取率为指标,设计超声协同蜗牛酶辅助提取虎尾草多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在确定单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后,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虎尾草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虎尾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52℃、酶用量1.4%,超声时间41 min和pH 5.1,得到虎尾草多糖提取率为85.12 mg/g,与多糖最大提取率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3%,说明该回归方程误差小,准确性好。红外光谱表明:所提取的物质具有多糖的基本特征。油脂抗氧化表明:虎尾草多糖对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均表现出一定的脂质抗氧化作用,其用量与油脂的过氧化值呈现出负向的量效关系,说明虎尾草多糖可作为提高油脂产品货架期的添加剂。

    2023年15期 v.44;No.684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0K]
    [下载次数:1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饲料样品质量、粉碎粒度对总能测定影响研究

    唐桂芬;王金荣;张卫宪;刘昆;郭建来;江青东;范曼曼;左爽;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样品质量、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能量测定结果的影响。选用14种单一饲料和6种配合饲料,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考察不同样品质量(0.4、0.6、0.8、1.0、1.2 g)和不同粉碎粒度(40、60、80、100目)对饲料总能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质量对玉米、生大豆粉、乳清粉、未膨化亚麻籽4种单一饲料和猪浓缩饲料1总能测定结果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小麦、豆粕、鱼粉等11种单一饲料以及鸡配合饲料、小鼠配合饲料、猪浓缩饲料2总能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粉碎粒度对玉米、小麦、猪配合饲料1以及猪配合饲料2总能测定结果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生大豆粉、乳清粉、未膨化亚麻籽4种原料能量测定时样品的最适质量范围为0.8~1.0 g,小麦、豆粕、鱼粉等10种单一饲料的样品质量为0.6~1.0g时稳定性更好;而玉米粉碎粒度为60目、小麦粉碎粒度为80目、猪配合饲料在粉碎粒度为60~80目较为适宜。

    2023年15期 v.44;No.68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7种中药及其复方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王冠男;周子凡;赵双;寇宇宁;焦梦珍;陈春琴;程晓薇;于雷;

    为研究黄连等37种中药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使用水提法制备37种中药的提取液,使其浓度为1 g/mL,通过平板打孔法测定37种中药的体外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制备成双联复方中药,测定复方中药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并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双联复方中药在体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五味子、玫瑰茄的MIC为31.25 mg/mL,MBC为43.75 mg/mL,石榴皮的MIC为250 mg/mL,MBC为350 mg/mL,鸡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复方中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玫瑰茄+石榴皮、石榴皮+五味子的抑菌效果与单方效果基本一致,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2.73~18.93 mm,联合抑菌作用效应为无关作用。研究表明单方中药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和三组复方中药都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说明用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中药后,其抑菌效果未必会增强。

    2023年15期 v.44;No.684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生物技术

  • 椰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YZ-21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和子涵;穆广亚;贾一然;张晓彤;冯军厂;常绪路;张建新;

    为了提高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及稳定性,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克隆并表达了一株分离自椰果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YZ-21(Bacillus subtilis YZ-21)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并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了酶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序列全长1 104 bp,与相同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同源性高达97.56%,具有ManA保守结构域,符合糖苷水解酶家族GH26的典型特征。将ManA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ManA,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经诱导获得了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条带大小约为56.07 ku。重组酶活性为372.86 U/mL,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7.0,最佳反应底物是瓜豆胶,酶活性能够达到392.54 U/mL。在55℃处理120 min后,酶活仍保留69.8%,pH为4.0~9.0时处理30 min后酶活性均能保留60%以上,且金属离子Ca~(2+)、Co~(2+)、Ba~(2+)对重组酶有明显激活作用。综上所述,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YZ-21中克隆的β-甘露聚糖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023年15期 v.44;No.684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贝莱斯芽孢杆菌BzAH-1的抗菌特性及应用

    尤巧;李焱辉;王彤;赵陆宇;彭文婷;王欣雨;林凌;黄炜乾;

    为了开发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品,试验分离鉴定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zAH-1,对其产生的抗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机制、耐性、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发酵生产获得了其抗菌代谢物,测定其抑菌圈的大小。通过抑菌试验研究了抗菌代谢物的抑菌效果、热稳定性、酸碱耐受性以及可能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该抗菌代谢物质热稳定性较好,70℃水浴24 h对其活性无任何影响;对pH 2~11范围内的缓冲液耐受性较高;作为代谢物制剂添加到饲料中,能够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和死亡率。贝莱斯芽孢杆菌BzAH-1的代谢抗菌物具良好的抗菌活性、耐高温和耐酸碱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2023年15期 v.44;No.684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0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瘤胃源牛链球菌提高紫花苜蓿的青贮品质

    蒋慧;胡光辉;刘晓芳;林淼;

    试验为检测从荷斯坦奶牛瘤胃中分离的三株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nus, S. equinus)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 plantarum)FE-1(CB组)、牛链球菌ON182139(S1组)、ON182142(S2组)、ON221850(S3组)等乳酸菌用于新鲜苜蓿青贮,以不额外接种乳酸菌作为对照组(CON),在青贮的3、6、12、30 d和60 d,分别取出青贮苜蓿,测定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第60天,与CON组相比,各添加乳酸菌组均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损失(P<0.05),但牛链球菌组与植物乳杆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与CON组相比,相同添加量的乳酸菌组苜蓿的酸性洗涤纤维(ADF)、pH、氨态氮(NH_3-N)和好氧菌群显著降低(P<0.05),但牛链球菌组和植物乳杆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对于粗蛋白(CP),与CON组相比,S3组与CB组显著降低了CP损失(P<0.05),但牛链球菌组与植物乳杆菌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S3组乳酸(LA)和乙酸(AA)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CB组差异显著(P<0.05)。牛链球菌的添加对提高苜蓿青贮品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牛链球菌可以应用于苜蓿青贮中。

    2023年15期 v.44;No.684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地衣芽孢杆菌B38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性能研究

    杨梦瀚;苗华彪;宋婧楠;赵香帅;陈紫娴;吴倩;黄遵锡;

    试验旨在探究地衣芽孢杆菌38(Bacillus licheniformis 38,B38)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抑菌性能,以期为新型替抗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抑菌圈法对48株芽孢杆菌经过两次筛选,获得一株对CP抑菌效果最好的芽孢杆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效价、抑菌产物生成曲线、抑菌谱和代谢产物的稳定性,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对抗菌物质进行粗提取。结果表明:B38对CP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可达31.14 mm,其发酵上清液的最小抑菌效价为64 AU/mL,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发挥抑菌作用;B38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在6~<12 h呈指数增长,在12~<24 h保持稳定;B38代谢产物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过氧化氢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均大于87.78%,对温度和pH具有良好的耐受性;B38代谢产物中的抑菌物质可以被80%硫酸铵完全沉淀,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菌粗品的MIC为6.25 mg/mL。试验通过抑菌圈法筛选得到了一株对CP具有优良抑菌性能的菌株B38,其发酵产物对蛋白酶、温度和pH具有优良的耐受能力。

    2023年15期 v.44;No.684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饲料安全

  • 不同吸附剂产品对黄曲霉毒素B1及赤霉烯酮吸附效果评价

    段海涛;卢丽枝;梁蒙蒙;王文雅;黄安群;霍文颖;李俊;张磊;

    试验旨在评价6种真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赤霉烯酮(ZEN)的吸附效果。选取6种吸附剂产品,其中,硅铝酸盐类3种(样品(1)、(4)、(5)),蒙脱石类2种(样品(2)、(6)),酵母细胞壁类1种(样品(3)),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AFB1和ZEN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外环境下,吸附剂产品硅铝酸盐(5)对AFB1及ZEN的吸附效果显著高于样品硅铝酸盐(1)、蒙脱石(2)及酵母细胞壁(3)(P<0.05),与硅铝酸盐(4)及蒙脱石(6)吸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在模拟胃肠液消化情况下,6种吸附剂产品对AFB1的吸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在胃液条件下,吸附剂产品蒙脱石(2)及蒙脱石(6)对ZEN的吸附效果显著高于吸附剂产品硅铝酸盐(1)、(4)、(5)及酵母细胞壁(3)(P<0.05),吸附剂产品硅铝酸盐(4)及(5)对ZEN的吸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在肠液条件下,吸附剂产品硅铝酸盐(1)及蒙脱石(6)对ZEN的吸附效果显著高于样品蒙脱石(2)、酵母细胞壁(3)及硅铝酸盐(4)(P<0.05),吸附剂产品酵母细胞壁(3)及硅铝酸盐(4)对ZEN的吸附效果不显著(P>0.05)。综上,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对真菌毒素的吸附率差别很大。探讨吸附剂产品的吸附率时应考虑消化液的影响,硅铝酸盐类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较酵母细胞提取物效果好。

    2023年15期 v.44;No.684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油茶籽粕茶皂素脱毒技术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莫燕婷;曹清明;王薇薇;李爱科;段涛;王丽;

    油茶籽粕是油茶籽榨油之后剩余的副产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非常规饲料原料。茶皂素是油茶籽粕中的主要抗营养成分,过量的茶皂素对畜禽具有溶血作用,严重限制了油茶籽粕在饲料产业中的应用。目前对茶皂素的脱毒方法有蒸气爆破、浸提法和生物法。为进一步提高油茶籽粕的应用范围,文章对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脱毒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油茶籽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和茶皂素的开发利用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油茶籽粕的综合利用价值。

    2023年15期 v.44;No.684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1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