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饲用抗生素替代物在畜禽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王恬;张昊;

    长期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威胁,许多国家陆续禁止抗生素作为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使用。近年来,酸化剂、酶制剂、益生菌、寡糖、植物源活性物质等功能性物质已被证明具有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潜力,具有安全、高效、低残留、低污染的优势以及提高动物抗病能力和生产效率等功效。文章围绕上述饲用抗生素替代物近年来在猪和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对其应用效果、作用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后抗生素时代的饲料配制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44;No.681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工艺与设备

  • 原料及关键工艺参数对水产膨化饲料物理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刘荣达;王昊;邢淑娟;梁晓芳;王杰;吴立新;薛敏;

    我国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对饲料种类及产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优质饲用蛋白质资源短缺,鱼粉、豆粕等原料进口依赖严重,成为了限制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因素。因此,开发应用新型蛋白质资源,建立基于多元化配方的数字化、智能化水产饲料精细加工技术体系是保证水产饲料行业高效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除营养价值外,原料性质以及工艺参数都会对水产膨化饲料的生产效率及物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决定饲料的饲喂效果以及动物的生长性能。文章就水产膨化饲料物理质量的评估方法,原料种类及工艺参数对水产膨化饲料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多元化水产膨化饲料配方的工艺参数及品质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44;No.681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β-丙氨酸及肌肽对动物采食影响的研究进展

    莫颖芬;王丽娜;

    丙氨酸是重要的非必需氨基酸。机体内的β-丙氨酸主要通过与组氨酸结合形成肌肽发挥作用。肌肽的结构简单,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因此可以增强肌肉耐力和缓冲能力并具有抗疲劳的作用。近年来,非必需氨基酸对采食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有研究发现β-丙氨酸和肌肽均能通过中枢和外周两条途径调控动物采食行为。文章分别就β-丙氨酸和肌肽对动物采食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畜禽生产中β-丙氨酸和肌肽的应用以及研究不同动物饲料中的最适添加量提供指导。

    2023年12期 v.44;No.68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钴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赖英倩;李民;王桂芹;

    微量元素钴是构成动物体内辅酶、活性蛋白、维生素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对机体的生长和营养代谢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文章就钴的代谢规律,钴在动物中的生物学功能,钴的需要量及钴缺乏与过量的症状及其发病机理等进行综述,旨在精准供给钴营养,实现绿色养殖。

    2023年12期 v.44;No.681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生态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蒋玲艳;张在;周天政;王林果;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150只1日龄黄羽肉鸡[(34.5±1.5)g]随机分成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全部接种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105CFU/g丁酸梭菌、0.4%低聚果糖、107CFU/g酿酒酵母等不同组合的微生态制剂,定期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和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效价。结果显示:84日龄时,试验Ⅲ组胃肠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22~42日龄段幼龄黄羽肉鸡,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对42日龄以上青年黄羽肉鸡,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和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Ⅳ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而试验Ⅱ组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Ⅱ、Ⅲ组提高了禽流感抗体效价峰值和抗体保持时间,试验组对新城疫抗体效价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在幼龄黄羽肉鸡的日粮中添加合适剂量的丁酸梭菌-低聚果糖复合物可以提高生长性能,但不宜单独添加活性酵母;在中青年黄羽肉鸡日粮中单独添加低剂量的丁酸梭菌、酵母菌或丁酸梭菌-酵母复合物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禽流感疫苗免疫应答水平及抗体保持时间。

    2023年12期 v.44;No.68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

  •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体外降解规律研究及对其化学成分潜在风险的检测

    何文涛;屠焰;杨春涛;王聪;成述儒;

    研究旨在探究蛋氨酸羟基类似物体外降解规律及对其化学成分潜在风险的检测。采用体外发酵试验,在瘤胃缓冲液中添加奶牛瘤胃液及不同剂量的DL型蛋氨酸(DL-Met)、蛋氨酸羟基异丙酯(HMBi)、羟基蛋氨酸钙盐(HMB-Ca),以无添加为对照组。蛋氨酸产品的添加剂量分别为产品推荐添加量的0、1、2、3、4、5、10倍。培养24 h和48 h后,测定干物质瘤胃降解率,发酵液pH,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并对化学杂质(甲硫醇、丙酮、异丙醇、丙烯以及氰化物)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除HMBi 48 h时1倍剂量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同一发酵时间段的2、3、4、10倍添加剂量外(P<0.05),三种蛋氨酸产品发酵同一时间不同剂量间的降解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DL-Met在发酵24 h时10倍添加剂量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同一发酵时间段0~4倍添加量,48 h的10倍添加剂量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同一发酵时间段0~2倍添加量;HMBi发酵48 h时10倍添加剂量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同一发酵时间段0、1、2、4倍添加剂量(P<0.05)。(3)三种培养液发酵48 h不同剂量的MC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24 h时差异不显著(P>0.05)。(4)除DL-Met影响pH外(P<0.05),其他产品同一时间不同剂量间差异不显著;在VFA方面,HMBi发酵液在发酵48 h时0倍添加剂量丁酸比例显著低于1、3、10倍添加剂量(P<0.05)。(5)三种产品培养液中均含有甲硫醇、丙酮和异丙醇杂质,但杂质浓度没有随产品剂量增加而升高,且未检测出含有丙烯和氰化物。研究认为,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对奶牛体外发酵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其培养液中会出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化学物质。

    2023年12期 v.44;No.681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其产奶性能的影响

    王璐菊;郭全奎;张瑞年;唐德富;王晨阳;李婕;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产奶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对照)、0.5、1.0、2.0 g/kg的丁酸梭菌,体外发酵培养48 h,测定底物营养物质降解率及体外发酵参数。动物试验选择80头产奶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分为4组,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相同胎次的牛随机分配到各组中,分别饲喂0(对照)、15、30、60 g/(头·d)的丁酸梭菌,试验期42 d。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底物中添加丁酸梭菌对体外48 h总产气量、pH和各挥发酸(VFA)含量(除丁酸外)无显著影响(P>0.05)。随底物中丁酸梭菌含量的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升高,1.0、2.0 g/kg组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可提高瘤胃体外发酵液的氨态氮(NH3-N)浓度,1.0、2.0 g/kg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底物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P<0.05)。动物试验表明:30、60 g/(头·d)丁酸梭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外,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其余乳成分及其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30 g/(头·d)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显著增加(P<0.05)。由以上两部分试验结果可知,添加丁酸梭菌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体外发酵,提高营养物质中NDF降解率并提高奶牛产量和乳成分总量,且与丁酸梭菌的添加量有关,综合考虑,推荐添加量为30 g/(头·d)。

    2023年12期 v.44;No.681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类人工牧草体外瘤胃降解和发酵特性的研究

    杜瑞平;张乐欢;宋利文;贺志雄;高民;

    试验利用化学分析法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法对5种人工牧草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和瘤胃降解及发酵特性的研究。试验采集饲用谷子、甜高粱、全株玉米、高丹草、小黑麦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其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然后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法测定6、24、48、72 h的干物质降解率和48 h累积产气量以及24 h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氨态氮(NH3-N)浓度。营养成分含量上,5种牧草的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总能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全株玉米叶片的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和总能均高于其他牧草;体外发酵参数差异亦显著,甜高粱和高丹草的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高丹草累积产气量最高。饲用谷子在6、24、48 h三个时间点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全株玉米体外瘤胃发酵的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饲用谷子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牧草(P<0.05),小黑麦乙酸与丙酸比值最低。小黑麦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高丹草NH3-N浓度最低。综上,营养成分指标上看小黑麦、全株玉米、高丹草叶片营养价值较高,从体外发酵参数来看,全株玉米和高丹草叶片潜在饲用价值更高。

    2023年12期 v.44;No.68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水产动物

  • 胆汁酸在鱼类饲料中的添加效果及适宜添加量研究进展

    史叶;蔡春芳;姚一鸣;丁惠明;张铖;

    胆汁酸(BAs)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已被作为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水产养殖。文章回顾了饲料中添加BAs对鱼类生长、饲料利用、体形和体成分、脂质代谢、肠道菌群结构、肝肠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比较了不同BAs对鱼类作用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了其潜在机制,总结了不同鱼类饲料中BAs的适宜添加量,以期为BAs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44;No.681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40种中草药对美洲鲥源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高晓华;高玮;张明辉;

    为筛选出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源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采用牛津杯打孔法测定了温和气单胞菌对乌梅(Fructus mume)、苏木(Caesalpinia sappan)、五倍子(Rhus chinensis)等40种中草药的敏感性,并进一步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以及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对苏木、乌梅、黄连、石榴皮(Punica granatum)、五倍子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6种中草药为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20.00~28.00 mm,其中苏木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7.12±0.78)mm,对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等23种中草药为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10.00~18.00 mm;对其余11种中草药不敏感。苏木对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最强,其MIC和MBC分别为7.81、15.63 mg/mL;其次为乌梅、黄连、石榴皮和五倍子,其MIC为15.63~31.25 mg/mL,MBC为31.25~62.5 mg/mL;其余中草药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杀效果较弱,其MIC和MBC均分别高于31.25 mg/mL和62.5 mg/mL。综上可知,苏木对美洲鲥源温和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效果。

    2023年12期 v.44;No.681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鲷科鱼类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庞观宏;李永安;宋飞;张正洲;孙宝宝;郑普强;李新宇;

    鲷科(Sparidae)鱼类为世界性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近年来,鲷科鱼类在我国养殖规模逐年扩增,对营养全面的专用配合饲料需求日益增加。尽管国内外对金头鲷(Sparus aurat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和真鲷(Pagrus major)等品种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营养研究,但对其他品种(如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尚未进行系统研究。考虑到几种鲷科鱼类在分类地位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很有必要对鲷科鱼类营养研究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文章就国内外对鲷科鱼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鲷科新品种鱼类营养生理研究及专用饲料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2023年12期 v.44;No.681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鳝幼鳝对4种饲料原料的磷表观消化率

    张文平;周磊涛;周秋白;安雨琪;胡重华;黄广华;梁立文;

    试验旨在研究黄鳝幼鳝对鱼粉、蚯蚓粉、豆粕及大豆磷脂的磷表观消化率,为开发绿色健康幼鳝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饲料以Y2O3为外源指示剂,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饲料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均重为(13.01±0.01)g的黄鳝40尾,共800尾。饲喂1周后,用虹吸法收集粪便待测。试验进行30 d。结果表明:4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45.64%~85.65%(大豆磷脂>鱼粉>蚯蚓粉>豆粕,P<0.05)。4种饲料原料的磷表观消化率在13.73%~76.33%(大豆磷脂>蚯蚓粉>鱼粉>豆粕),其中大豆磷脂的磷表观消化率与蚯蚓粉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鱼粉和豆粕(P<0.05)。豆粕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原料(P<0.05)。综上,大豆磷脂、蚯蚓粉能作为黄鳝的优质饲料磷源,而豆粕在饲料中添加过多可能造成磷不足。

    2023年12期 v.44;No.681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利用DHI数据分析季节和胎次对陆良县奶牛乳品质的影响

    唐连英;顾瑞丽;徐艳丽;王迪;刘泓辰;李琦华;鲁琼芬;

    试验旨在利用DHI数据分析季节和胎次对乳品质的影响,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奶牛养殖企业的饲养管理。试验收集整理陆良新希望雪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2019年—2021年荷斯坦奶牛的DHI测定数据,应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处理,SPSS 22.0进行方差分析,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的影响存在部分差异显著(P<0.05)。奶牛产奶量在夏秋季节较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在冬季最高;乳糖在春夏季节较高;总固体在夏冬季节较高;尿素氮在冬春季节较高。胎次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奶牛产奶量在3~5胎次较高;乳蛋白率、乳糖和总固体含量均在1、2胎次较高;乳脂率在2、3胎次时较高;尿素氮在2、4胎次时较高。季节和胎次的交互作用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奶牛产奶量在夏秋季节和3~5胎次较高,乳品质在夏冬季节和1、2胎次较好。

    2023年12期 v.44;No.681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市城口县地源饲料资源现状

    梅学华;于继英;李华章;

    开发应用非常规饲料和地源饲料,是行业内当前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重庆市城口县地源性饲料丰富,城口老腊肉是“巴味渝珍”区域性品牌,城口山地鸡养殖已成规模,农户秉承城口中华蜜蜂养殖传统,畜牧业生态特点明显。文章调研分析了城口县农作物和森林作物种植中所伴生的饲用资源情况,以期为我国西南地区山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44;No.681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性质研究

    陈贵琴;黄婧溪;武振龙;杨鹰;

    试验旨在提高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E.C.1.1.3, GOD)的产量并进一步研究重组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对畜禽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选取黑曲霉来源的GOD基因序列GOX4,经密码子优化后电击转入毕赤酵母,构建Pichia pastoris X33/pGAPZαA-GOX4重组菌,而后通过高浓度博来霉素筛选到一代高产葡萄糖氧化酶的重组菌。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表达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限速基因丙酮酸激酶基因BTS成功构建二代高产菌,并研究重组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1)第二代高产菌的GOD产量相比第一代提高了60%;(2)重组葡萄糖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0;(3)稀释10倍和25倍的重组葡萄糖氧化酶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但效果有所差异。综上所述,共表达丙酮酸激酶基因BTS提高了重组葡萄糖氧化酶的表达,重组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其在畜牧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2023年12期 v.44;No.681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特种养殖

  • 宠物食品适口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郭斐;陈乐乐;毋思敏;苏晓霞;卞祺;闫晓靖;苏迪;牛羿;

    养宠渗透率和宠物食品渗透率的提高使宠物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增,促进了大量宠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生产企业需要宠物对产品给出正确的适口性反馈,以确定宠物主的复购意愿。因此适口性是评判宠物食品是否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最终检验过关的关键感官指标。评估适口性优劣需要借助合适的对象和科学方法,文章在介绍适口性评估对象分类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近年国内外宠物食品适口性评价相关研究方法及具体内容,并对方法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和适用性讨论,以期为我国宠物食品适口性基础研究提供实际参考和借鉴。

    2023年12期 v.44;No.681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