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反刍动物钴胺素营养研究进展

    刘强;

    钴胺素以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和蛋氨酸合成酶的形式调控反刍动物瘤胃丙酸产生、肝脏糖异生和一碳循环代谢过程。瘤胃微生物利用日粮钴合成钴胺素的量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需要,因此,奶牛日粮中需要添加钴胺素。文章综述了反刍动物钴胺素的来源、吸收和代谢,钴胺素在牛生产中的应用以及钴胺素对脂质代谢调控的研究,以期为钴胺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08期 v.44;No.67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工艺与设备

  • 棉秸秆饲料发酵设备搅拌装置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郭兆峰;马艳;沈卫强;班婷;

    搅拌装置是棉秸秆发酵饲料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基于对搅拌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对搅拌轴、搅拌支杆、螺带式叶片进行设计。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搅拌装置建立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发酵设备的搅拌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静态和工作状态下的总变形云图和等效应力云图。结果表明:搅拌轴空转与工作过程中最大变形分别为2.079 9×10~(-6)mm和127 740×10~(-6)mm,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1 045.5 Pa和5.180 8×107Pa,强度符合使用要求。经样机试验验证,发酵设备作业后的饲料发酵时间比自然发酵作业少10 d,物料含水率偏差≤±1.0%,物料发酵温度偏差≤±1.5℃。

    2023年08期 v.44;No.677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螺杆挤压对啤酒糟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影响的研究

    韩风;刘新华;朱潇;李宏军;陈善峰;

    通过挤压膨化技术对啤酒糟进行预处理,研究单螺杆挤压加工对啤酒糟中水溶性膳食纤维(water-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啤酒糟挤压工艺,以提高啤酒糟中SDF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啤酒糟的水分含量、挤压机的机筒温度和螺杆转速为自变量,SDF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分含量20%,机筒温度130℃以及螺杆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的挤压啤酒糟SDF含量与原啤酒糟相比提高了24.00%。挤压膨化可以提高啤酒糟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

    2023年08期 v.44;No.677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营养研究

  • 黑水虻幼虫不同加工方式营养价值评价

    魏红芳;曹佩佩;郭建来;张梦如;武文一;

    为探究黑水虻幼虫不同加工方式下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微波烘干、脱脂、酶解三种加工方法对黑水虻幼虫进行处理,对常规营养指标、氨基酸、矿物元素和卫生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以50~75 kg生长猪营养需要量(NRC,2012)为参考蛋白,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蛋白质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微波烘干、脱脂和酶解虫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总能分别为5.79%、38.34%、28.83%、20.29%、20.95 MJ/kg,7.35%、48.18%、1.14%、27.35%、14.94 MJ/kg,7.78%、48.53%、1.16%、29.45%、15.29 MJ/kg;总氨基酸(TAA)含量分别为34.20%、45.05%和46.99%,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16.20%、21.98%和23.66%。微波烘干、脱脂、酶解虫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较接近。三种加工方式虫粉中都含有丰富的Cu、Fe、Zn、Mn、Na、Mg等矿物元素,其中微量元素Cu、Mn含量高于鱼粉,Mn、Na含量高于豆粕。微波烘干、脱脂和酶解虫粉中重金属、抗生素、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均低于“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限量要求。综上所述,经微波烘干、脱脂、酶解处理的黑水虻虫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元素,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2023年08期 v.44;No.677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 体外产气法评价木薯渣与不同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

    魏学盛;黄文琴;张乃锋;胡江;

    研究旨在探讨木薯渣与不同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associative effect, AE),优化组合效果。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使用体外产气法分别对精粗比为1:9、3:7、5:5的木薯渣与豆粕、棉粕、菜粕、DDGS组合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培养,监测体外培养0、2、4、8、12、24、36、48、72 h后的累积产气量(GP)和72 h后发酵液的可消化有机物(DOM)、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等指标,并计算各组合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精粗比为3:7的木薯渣-棉粕组的总VFA,精粗比为3:7、5:5的木薯渣-菜粕组DOM和代谢能(ME)及精粗比为3:7的木薯渣-DDGS组的MCP和NH3-N的组合效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GP72、ME、DOM和总VFA的组合效应及综合组合效应值(Synthetical AE)为衡量指标,精粗比为3:7、5:5的木薯渣-菜粕组合的正组合效应最大。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精粗比分别为3:7、5:5木薯渣-菜粕组瘤胃发酵效率最高,为最优的搭配组合。

    2023年08期 v.44;No.677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饲料桑加工工艺、生物学活性及对动物生产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纯铭;张红;陈玉连;肖定福;

    桑叶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具有无残留、无耐药性、毒副作用低和多功能等特点;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在动物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桑叶的加工形式多样,不同的加工工艺使饲料桑产生不同的饲用效果。寻求更合理的加工工艺提高饲料桑作为饲料原料的利用效果是目前饲料桑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综述了饲料桑的加工工艺、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作用,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开发应用前景,旨在为桑叶的作用机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3年08期 v.44;No.677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能量饲料和含水量对薯渣混贮发酵效果的影响

    邹松岩;申瑞瑞;李秋凤;吴春会;王明亚;曹玉凤;高艳霞;李建国;

    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原料和含水量对薯渣混贮发酵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含水量和混贮组合。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薯渣与玉米皮(SY)、薯渣与大豆皮(SD)、薯渣与玉米皮和大豆皮(SYD,薯渣与能量饲料比例为1:2,玉米皮与大豆皮鲜重比例为1:1)进行发酵,设置低、中、高水分含量(45%、55%、65%),80 d后测定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48 h瘤胃降解率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从感官评定、营养品质、发酵品质来看,中水分(55%)SY组感官品质最佳,pH、氨态氮/总氮(AN/TN)较低,乳酸(LA)含量较高,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淀粉营养物质的保存量提高,且各组均未检测到丁酸(BA)。从有氧稳定性来看,各组均未发生有氧腐败,有氧稳定性时间均超过360 h。中水分(55%)SD组48 h干物质(DM)瘤胃降解率及NDF、ADF降解率较高。从感官评定、营养品质、发酵品质来看,以薯渣与玉米皮混贮品质最佳,薯渣与玉米皮和/或大豆皮混合青贮时以含水量为55%时品质较好;从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看以薯渣与大豆皮混贮品质最佳。

    2023年08期 v.44;No.677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蒲公英根提取物体外抑菌及在白羽肉鸡临床应用的研究

    李新国;孟维爽;黄文宇;熊雅晴;李德生;

    为了探讨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抗体及粪便中菌群数量的影响,设计了抑菌试验和饲喂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AA白羽肉仔鸡240只(公母各半),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蒲公英根提取物0.02%、0.04%和0.1%,试验期42 d,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抗体及粪便中菌群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对试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64~128 mg/L。试验Ⅰ、Ⅱ、Ⅲ组粪便中有害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中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随着蒲公英根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肉鸡生长性能持续增强,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鸡肠道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肠道益生菌无影响,且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3年08期 v.44;No.67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添加剂及原料间隙对罗汉果渣青贮品质的影响

    周俊华;周晓情;肖正中;滕少花;吴柱月;方治山;梁金逢;王启芝;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剂及青贮原料间隙对罗汉果渣青贮品质的影响,为罗汉果渣的开发利用及其青贮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原料间隙分三个处理:罗汉果渣碎粒(G1,青贮密度910.0 kg/m~3)、罗汉果渣+4%麦麸(G2,青贮密度728.0 kg/m~3)、罗汉果渣原样(G3,青贮密度700.0 kg/m~3),并分别进行不添加添加剂(CK)、添加0.7%苯甲酸(benzoic acid,BA)、0.4%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0.7%苯甲酸和0.4%茶多酚(BA+TP)、0.1%混合菌剂(complex flora,CM)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采用呼吸袋法室温青贮45 d。结果表明:罗汉果渣经45 d青贮后,除罗汉果渣碎粒(G1)+TP处理为良好外,其他各处理均为优等等级。罗汉果渣+4%麦麸处理(G2)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间隙处理(P<0.05)。罗汉果渣碎粒处理(G1)丁酸含量除BA+TP组外,均显著高于罗汉果渣原样组(G3)(P<0.05)。罗汉果渣+4%麦麸(G2)+BA及罗汉果渣+4%麦麸(G2)+BA+TP的互作对减少罗汉果渣青贮丁酸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结果提示,罗汉果渣+4%麦麸处理有利于改善罗汉果渣青贮的发酵品质,且罗汉果渣+4%麦麸+0.7%苯甲酸+0.4%茶多酚的互作对提高罗汉渣青贮品质效果最佳,罗汉果渣+4%麦麸+0.7%苯甲酸次之。

    2023年08期 v.44;No.67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单胃动物

  • 咖啡酸螯合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任伟;

    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添加水平的咖啡酸螯合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肠道微生物群、血清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0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空白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对照组(A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mg/kg的金霉素,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 000 mg/kg的咖啡酸螯合锌,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Ⅰ组和Ⅱ组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显著增加(P<0.05)。(2)与C组相比,Ⅰ组和Ⅱ组14、28 d肠道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14、28 d肠道乳酸杆菌数显著增加(P<0.05)。(3)与C组相比,Ⅰ组和Ⅱ组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溶菌酶含量显著增加(P<0.05),以Ⅱ组含量增加最显著(P<0.05)。(4)与C组相比,Ⅰ组、Ⅱ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水平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咖啡酸螯合锌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的发生率,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促进乳酸杆菌的繁殖,增加仔猪的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性能,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2023年08期 v.44;No.677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饲粮中添加籽粒苋茎叶粉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周世龙;赵元琪;吴涛涛;张晨;刘灵宇;卢洪华;任莹;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籽粒苋茎叶粉和复合酶制剂对白羽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将216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0~21 d,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9%籽粒苋茎叶粉,试验2组饲粮饲喂基础饲粮+9%籽粒苋茎叶粉+复合酶制剂;22~42 d,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15%籽粒苋茎叶粉,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15%籽粒苋茎叶粉+复合酶制剂。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鸡屠宰,测定42日龄白羽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肉鸡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1、2组肉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2组的胸肌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可以肉鸡的胸肌pH显著提高(P<0.05)。(3)试验2组的腿肌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组对肉鸡胸肌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腿肌的水分和粗脂肪均无显著变化(P>0.05)。总体来说,肉鸡饲粮中添加籽粒苋茎叶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肉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2023年08期 v.44;No.677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7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日粮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肌纤维类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秋艳;朱俊红;贺德勇;黄英;杨明华;潘洪彬;许宏;赵素梅;

    为了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肌肉组织肌纤维类型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能量水平对肉品质的影响机制,并为通过营养措施调控猪肉品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约15 kg的乌金猪18头,随机分为3组,设低、中、高3个能量水平(11.84、12.96、14.18 MJ/kg),于体重100 kg时屠宰,取适量腰大肌、半腱肌、股二头肌、菱形肌、背最长肌组织样品,于-80℃保存,并检测不同肌肉组织中MyHCⅠ、2a、2x、2b基因的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乌金猪菱形肌以Ⅰ型纤维为主,腰大肌以2a和2x型为主,半腱肌以Ⅰ型、2a和2x型为主;背最长肌以Ⅰ型和2b型为主,股二头肌以Ⅰ型、2b和2x型为主。在低、中、高能量水平下,菱形肌Ⅰ型mRNA的比例极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1);背最长肌2a型m RNA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菱形肌2b型mRNA的比例极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1);半腱肌2x型mRNA的比例最高,极显著高于菱形肌(P<0.01)。不同肌肉组织中同一亚型mRNA比例随着能量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半腱肌高能量水平的2b型mRNA比例极显著高于低能量水平(P<0.01)。首次发现改变日粮能量水平可调控乌金猪肌纤维类型基因表达水平,并能引起肌纤维类型的转化,并首次确定乌金猪腰大肌、半腱肌、菱形肌为氧化型肌肉,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为酵解型肌肉。

    2023年08期 v.44;No.677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水产动物

  • 灌喂牡丹籽油对草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伟芳;陈梦迪;纪贝贝;徐歆歆;卢荣华;

    为研究牡丹籽油(peony seed oil,PSO)对草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设置对照组(0)、CT组(注射四氯化碳,CT)、PSO 2.5组(2.5 g/kg)、PSO 5.0组(5.0 g/kg)和PSO 7.5组(7.5 g/kg)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选取草鱼(92.2±15.78)g 75尾,进行为期8 d的试验,期间连续灌喂PSO7 d,末次灌喂3 h后,对照组注射橄榄油,除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皆注射2.25 mL/kg CT,24 h后取样;观察草鱼肝胰脏组织形态,检测血清中生化指标及肝胰脏中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与CT组相比,PSO 2.5组、PSO 5.0组和PSO 7.5组肝细胞的空泡化程度和脂滴含量减少,PSO 7.5组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PSO 5.0组和PSO 7.5组血清和肝胰脏中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显著低于CT组(P<0.05),而PSO 5.0组血清和肝胰脏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高于CT组(P<0.05);PSO 7.5组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T组和对照组(P<0.05),PSO 7.5组肝胰脏中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显著高于CT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灌喂不同剂量牡丹籽油均可缓解CT诱导的草鱼肝胰脏脂质蓄积,且灌喂7.5 g/kg牡丹籽油可提高草鱼血清及肝脏中SOD和CAT的活性。研究结果为开发鱼类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提供了基础数据。

    2023年08期 v.44;No.677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凤玉;解绶启;贠彪;钱雪桥;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鸡肉粉和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调整豆粕的添加量配制成38%、40%、42%、44%、46%、48%蛋白水平的饲料,分别命名为PD1、PD2、PD3、PD4、PD5、PD6,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2.5±0.2)g的斑节对虾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放养25尾斑节对虾。结果表明:(1)各组斑节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98%及以上;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试验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升高,在PD4组试验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2)虾体的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虾体的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PD4和PD5两组,且显著高于PD1、PD2组和PD3组(P<0.05)。(3)肝脏蛋白酶活性PD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值出现在PD1组且显著高于PD3、PD4、PD5组和PD6组(P<0.05)。(4)肝脏AST活性在PD3组最低,显著低于PD1、PD2、PD5和PD6组(P<0.05);ALT活性在PD4组活性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中PD5组和PD6组的ALT酶活性显著低于PD2、PD3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分析得出斑节对虾特定生长率最优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4.52%。可见对于12.5 g左右的斑节对虾的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可设定为44.52%。

    2023年08期 v.44;No.677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

    缪卫媛;黄昌巧;禹方晓;梁万文;于美玲;胡庭俊;韦英益;蒋桥明;

    试验旨在从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死亡率和保护率等方面探索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预防效果的量效关系并据此进行剂量筛选。将21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7组(即1.67 g/kg剂量组、3.30 g/kg剂量组、6.60 g/kg剂量组、13.20 g/kg剂量组、26.40 g/kg剂量组、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尾鱼。各剂量试验组饲喂含不同剂量三黄连散的饲料,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并于第8天,各剂量试验组和感染组腹腔注射浓度为5.40×107CFU/mL的无乳链球菌菌液,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攻毒后12 h,感染对照组和剂量组都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伴随急性死亡。感染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始终保持较高分值,不同剂量药物组评分均低于感染对照组,13.20 g/kg剂量组和26.40 g/kg剂量组评分呈现出平稳且下降的趋势。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的罗非鱼死亡率为73.33%,1.67 g/kg剂量组、3.30 g/kg剂量组和6.60 g/kg剂量组死亡率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13.20 g/kg和26.40 g/kg剂量组对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保护率分别为54.54%和59.09%。说明13.20 g/kg和26.40 g/kg剂量三黄连散可显著减轻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罗非鱼的存活率,同时可极显著降低死亡率,且与保护率呈剂量依赖性。在饲料中添加13.20 g/kg剂量的三黄连散能有效预防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且用药成本低。

    2023年08期 v.44;No.677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饲用植物蒲公英水提物HPLC特征图谱研究及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谭斌;董朕;杨子辉;刘秀斌;曾建国;

    研究旨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饲用植物蒲公英水提物的特征图谱,并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蒲公英水提物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unfire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 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检测波长329 nm,将22批蒲公英水提物色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年版)中,选取分离度、峰型较好的8个峰为特征峰,得到蒲公英水提物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蒲公英水提物HPLC特征图谱共确定了8个特征峰,指认了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菊苣酸4个色谱峰,相似度结果为0.869~0.999,说明22批蒲公英水提物质量相对稳定;当欧氏距离为4时,聚类分析将22批不同产地的蒲公英分成3类,S6一类,S4一类,其余批次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单咖啡酰酒石酸和菊苣酸具有最大的贡献度。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特征图谱相结合,可为蒲公英水提物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2023年08期 v.44;No.677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6K]
    [下载次数:1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饲料安全

  • 聚乳酸副产乳酸的饲用安全性评价

    李笑;谢苗苗;胡建;刘杭;胡忠泽;付松;肖徽;胡全喜;

    试验通过对聚乳酸副产乳酸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30 d饲养试验,评价聚乳酸副产乳酸的饲用安全性。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将60只ICR小鼠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雌雄各半,对照组灌胃纯化水,试验组灌胃累积剂量分别为1.01、1.56、2.40、3.69、5.68 g/kg BW,14 d后测出聚乳酸副产乳酸半数致死量(LD50)。30 d饲养试验:将64只ICR小鼠分为1个对照组和低(1.57 g/kg BW)、中(2.46 g/kg BW)、高(3.86 g/kg BW)3个试验组(饮水添加聚乳酸副产乳酸),雌雄分笼饲养。于第30 d,分别测定小鼠体重、血液生理、生化、小肠发育以及肝脏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急性经品毒性试验中,聚乳酸副产乳酸的LD50为3.96 g/kg BW,95%的可信范围为2.79~5.61 g/kg BW,属低毒级。(2)饮水添加聚乳酸副产乳酸30 d的饲养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小鼠体重和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高剂量组雌鼠血液总蛋白(TP)显著降低(P<0.05),雄鼠血液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显著降低(P<0.05)。(3)中剂量组雌鼠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雌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雄鼠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降低(P<0.01)。(4)中剂量组雌、雄小鼠肝索较紊乱,雄鼠肝血窦增加;高剂量组雌鼠枯否细胞增多、双核细胞数量增加,雄鼠肝小叶边界明显、双核细胞数量增加。说明聚乳酸副产乳酸毒性低,饲用安全性高,低浓度的聚乳酸副产乳酸能够应用于饲料生产。

    2023年08期 v.44;No.677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气相色谱法测定黑蒜中两种二烯丙基硫化物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方丽;江晓;杨熙;潘云山;蓝燕玲;

    试验旨在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黑蒜中两种二烯丙基硫化物的不确定度。黑蒜中的蒜氨酸在一定的p H和温度下转化为二烯丙基三硫醚(DATS)和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经乙醇溶液提取、正己烷萃取后,用带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用外标法定量。通过数学建模对两种试验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各分量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表明,取消过滤提取液并分取稀释的操作步骤能够有效提高DATS和DADS的测量准确度,并降低结果的分散程度;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拟合、样品重复性、标准工作溶液配制、样品加标回收率、标准物质纯度。在气相色谱法测定黑蒜中两种二烯丙基硫化物中,应选择合适的标准曲线范围、使用纯度高的标准物质、减少标准溶液的稀释过程、把握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2023年08期 v.44;No.677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