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基于类固醇合成途径的生物进化及其产物的饲料资源利用

    叶元土;吴萍;蔡春芳;曹霞敏;成中芹;王永玲;

    类固醇作为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骨架结构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物质,其骨架结构具有合成之后不可再分解的特性,成为生物分子进化的重要事件。通过自身合成或食物来源,不同进化程度的生物体富集了高含量的固醇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尤其在抵御恶劣环境条件下,这些物质成为维持其生长、繁育和生存的必需物质。这些类固醇合成中间产物同样是养殖动物的必需物质,必须在配合饲料中进行有效的补充。认识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其在自然生物中的分布,对于创新性地开发生物资源、了解饲料中“未知生长因子”或“未知必需物质”的种类及其来源是非常必要的。

    2023年06期 v.44;No.675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工艺与设备

  • 一种黑水虻养殖虫料自动分离控制系统设计

    齐海涛;杨成;周旭;胡文章;王章鸿;张本栋;

    针对现有的滚筒筛分、振动筛分等分离方式在黑水虻养殖虫料分离作业面临的分离效率低、分离质量差、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虫料湿度初调、黑水虻幼虫的负趋光、负趋热特性、虫料湿度末调以及配合现有的摇摆振动筛分机,文章提出了一种黑水虻养殖虫料分离工艺及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虫料湿度初调、光热应激分离、虫料湿度末调、摇摆振动筛分的处理方法,结合PLC和传感器,能够实现干物质和虫料自动搅拌、光热元件自动启停、虫料的自动均匀翻转与排出、自动筛分与收集、各个环节自动传输、虫料高效分离。本研究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为提高黑水虻养殖虫料分离效率、质量和自动化程度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06期 v.44;No.675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3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锤片式粉碎机风网系统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

    吴俊华;王威;范佳宇;王粮局;王红英;

    提高粉碎效率一直是饲料粉碎工段的研究热点,但基于实际生产场景下的粉碎机风网系统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却少有论及。文章基于实际生产场景下的锤片式粉碎机风网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粉碎机粉碎腔内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风量下粉碎机粉碎腔气流场的负压特性分布规律及运动特性,通过调节进风口和风机开度验证了合适的风量可以有效改善粉碎系统工作性能。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锤片式粉碎机粉碎腔内气流场的压差和风速随风量的增大而增大,风网系统风量越大其粉碎系统产能越高,但能耗和水分损耗也会随之增加。综上所述,在粉碎过程中风网系统风量并非越大越好,应根据实际的粉碎系统工况和粉碎原料,选择恰当的风量粉碎系统,整体工作性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2023年06期 v.44;No.675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1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营养研究

  • 黑水虻转化厨余垃圾及产品应用相关研究进展

    强敬雯;王晚晴;唐曼玉;武双;华威;陈恬恬;邵恒煊;程艳玲;

    随着厨余垃圾产量的逐年增加以及中国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适合、有效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黑水虻可有效分解厨余垃圾并将其转化为油脂和蛋白质等高价值生物质,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成本效益高的方法。然而目前对于黑水虻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文章总结了黑水虻生物特性及其处理厨余垃圾的优势,分析了以厨余垃圾饲喂黑水虻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详细讨论了黑水虻幼虫的应用及其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后对黑水虻转化厨余垃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促进厨余垃圾的高效回收及高产值利用。

    2023年06期 v.44;No.675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1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单细胞蛋白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重阳;马世峰;邹方起;晁伟;薛敏;王璐;王同;

    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在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鱼粉是水产养殖业中最主要的蛋白来源之一,然而由于资源存量变化和海洋环境的恶化,导致鱼粉价格攀升和产量下降,亟需寻求新型可替代蛋白源来满足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单细胞蛋白是从藻类、真菌和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中提取的一种蛋白原料,目前被广泛用作水产动物配方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来源、脂肪酸来源以及生物活性成分来源,且在配方中的占比正在逐步增加。文章重点介绍了单细胞蛋白作为饲料蛋白原料在水产养殖营养和水产膨化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2023年06期 v.44;No.67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1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

  • 不同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张颖楠;李世关;刘书杰;周玉青;杨得玉;张万明;崔占鸿;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60日龄断奶牦牛公犊牛21头,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70%采食组(R70组)和40%采食组(R40组),试验预试期2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AL组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值较高,其中日增重、末重等指标极显著高于R70组和R40组(P<0.01),体尺指标3组间差异不显著;犊牛瘤胃中氨态氮浓度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减少,AL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R70组和R40组(P<0.05或P<0.01);关于瘤胃微生物区系,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在AL组中丰度较高并具有显著变化趋势(0.05<P<0.1)。AL组与R40和R70相比拟杆菌属(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略有提高,且AL组与R40、AL与R70组均差异不显著;R40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R70组和R100组(P<0.01)。说明低营养水平饲喂断奶犊牛会影响其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要保证断奶牦牛犊牛饲粮中固体饲料的适宜营养水平,达到犊牛后期高效健康培育。

    2023年06期 v.44;No.675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核黄素和包被核黄素对公牛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

    成采遥;武琪;何金川;上官秉喆;郭刚;刘强;张跃军;王晓晶;

    为研究核黄素(RF)和包被RF(CRF)对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用9头瘤胃瘘管牛进行3×3拉丁方试验,对照组、RF组和CRF组分别添加0、0.06 g/kg的RF和CRF。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F或CRF使牛日增重和养分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且CRF组显著低于RF组(P<0.05)。添加RF或CRF,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和菌群数量显著提高(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减少(P<0.05);RF组总VFA、瘤胃普雷沃氏菌和纤维分解菌数量显著高于CRF组(P<0.05)。添加RF或CRF牛的血液中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RF浓度显著增加(P<0.05);CRF组总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RF浓度显著高于RF组(P<0.05)。说明RF或CRF均能提高公牛ADG和养分消化率;CRF对改善饲料效率和RF状态更有效。

    2023年06期 v.44;No.675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草药添加剂的药理机制及其对反刍动物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马琳;魏倩倩;常忠娟;齐俊生;刘兴医;赵蒙;

    中草药无抗药性,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复杂化学成分的天然药物,可以代替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以进一步提高其繁殖性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文章综述了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羊、牦牛、梅花鹿等反刍动物繁殖性能方面的影响,为其应用于反刍动物实际养殖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2023年06期 v.44;No.675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水产动物

  • 紧密连接蛋白在鱼类肠道屏障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吴雪芹;陈秀梅;王桂芹;牛小天;孔祎頔;李民;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蛋白是一类构成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的蛋白,主要包括跨膜蛋白和闭合小环蛋白(ZOs),它们共同参与TJ的组成并发挥功能。TJ蛋白在肠道组织中表达广泛,在肠道机械屏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报道进行梳理,在了解TJ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分析影响TJ蛋白异常表达的因素,并基于TJ蛋白途径探究调控鱼类肠道损伤的策略,以期为调控鱼类等水产动物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v.44;No.675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方式发酵棉粕的营养价值及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禚梅;赵燕慧;田广杰;刘文祥;梁鑫;樊振;

    试验旨在评价经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后棉粕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发酵试验设置无菌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组以及添加碱性蛋白酶和嗜酸乳杆菌的厌氧发酵组,发酵24 h后测定各组的棉粕营养指标。选择初始体重均为(100±3)g草鱼约54 000尾,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基础饲料、50 g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棉粕替换等重基础饲料中普通棉粕、50 g碱性蛋白酶+嗜酸乳杆菌的厌氧发酵棉粕替换等重基础饲料中普通棉粕三种饲料开展为期46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棉粕的游离棉酚显著低于未发酵棉粕(P<0.05),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不增加饲料成本的前提下,草鱼日粮中发酵棉粕替换相应重量的普通棉粕后均可提高草鱼平均日增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提高了草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降低脏体比(P<0.05),但对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棉粕经发酵后可提升其营养价值,饲喂发酵棉粕提高了草鱼的日增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提高草鱼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降低了脏体比。

    2023年06期 v.44;No.675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及其免疫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丁伊曲;朱经国;覃志彪;蒋桥明;于美玲;胡庭俊;韦英益;

    试验旨在探索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将1 000尾南美白对虾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对照组,辣蓼黄酮提取物高(8.0 g/kg饲料)、中(4.0 g/kg饲料)、低(2.0 g/kg饲料)剂量试验组,连续给药35 d,于第17、35天测定对虾体长、体重,肝胰腺指数、血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含量及肝胰腺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用药后第17天,低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终末体长、体重和增重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35天时,低中高剂量组的iNOS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中剂量试验组南美白对虾血液中ACP和TP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终末体长、体重和增重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低、中、高剂量组血液中颗粒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血液中TP、SOD、T-AOC、iNOS、ACP、AKP等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含量以及肝胰腺组织中ProPO、PE、LGBP等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升高。说明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具有促生长、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和升高相关酶活性及调节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

    2023年06期 v.44;No.675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扇贝蒸煮液酶解产物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芳;万慧芳;贺强;唐君玮;马长伟;张健;矫春娜;刘昕;

    试验旨在探究扇贝蒸煮液酶解产物(enzymolysis product of scallop cooking liquid,EPS)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的生长性能以及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及肠道消化酶等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50尾初始体重为(28±0.50)g的体格健壮、匀称的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5尾。在以鱼粉等为主要蛋白质的基础饲料对照组(C组)中分别使用1%(D1组)、2%(D2组)、3%(D3组)、4%(D4组)的EPS,设定5组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PS能显著提升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P<0.05),2%、3%组幼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P<0.05),EPS使用水平对幼鱼的成活率、肥满度、摄食率、肠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2%~4%组的幼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的全鱼粗蛋白、水分、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幼鱼血清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胰蛋白酶活力均显著提高(P<0.05),3%、4%组幼鱼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力显著提升(P<0.05),3%组幼鱼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EPS可促进大菱鲆幼鱼机体生长,提升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肠道消化酶活力,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使用比例为3%。

    2023年06期 v.44;No.675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酶解鱿鱼内脏浆超滤分离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吕斌;易皓明;马杰;王卓君;叶元土;蔡春芳;吴萍;周露阳;

    为探讨酶解鱿鱼内脏浆滤过液(HSVP-A)和酶解鱿鱼内脏浆截留物(HSVP-B)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初始体重为(14.21±0.09)g的黄颡鱼幼鱼为试验对象,以30%、15%和0秘鲁超级蒸汽鱼粉(FM、HFM和NFM组)为对照,在15%鱼粉日粮和无鱼粉日粮中按0.5%、1.5%、2.5%和3.5%的梯度添加HSVP-A和HSVP-B,共设计19组等氮等脂日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养殖8周后采样。结果表明:(1)与NFM组相比,NB-4组的成活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试验组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与FM组相比,HA-2和NB-4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升高,差异不显著(P>0.05);(3)以NFM组为对照,NB-4组的谷丙转氨酸(AST)和谷草转氨酸(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NB-4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增加(P<0.05);(4)HA-2组以HFM组为对照,NB-4组以NFM组为对照,两个试验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差异显著(P<0.05),并且HA-2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日粮动物蛋白总量相同的基础上,15%鱼粉日粮中添加1.5%HSVP-A以及无鱼粉日粮中添加3.5%HSVP-B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最好,与30%鱼粉组表现出一定的等效关系。

    2023年06期 v.44;No.675 8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生物技术

  • 加氏乳杆菌的特性与生物学功能及其生产应用

    蒋晓晗;阳田恬;李金转;王睿;白婷;张日俊;斯大勇;

    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是一种定居在人类胃肠道、口腔、阴道中的常见微生物,具有多种益生特性,主要因其减肥特性而闻名。目前主要被应用于食品行业,能够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在肉产品中的生长,还能作为人用益生菌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文章综述了加氏乳杆菌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及前景,以期为加氏乳杆菌复合制剂保健、治疗疾病等方面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v.44;No.675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遗传算法辅助中药渣在饲料配方优化中的创新应用

    覃炜璨;杨文国;徐剑侨;

    饲料添加剂是生产饲料时为了平衡饲料营养、预防疾病而必须使用的一类商品。中药渣经益生菌发酵降解毒素后可作为安全的有机质饲料添加剂加入到饲料当中,作为抗生素替代物和营养补充剂。为了将发酵中药渣合理添加到饲料中,文章模拟实际饲料生产环境,建立饲料营养配方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设计,希望获取保证精准营养、绿色安全的饲料配方。结果表明:这项技术能够实现饲料配方优化在2 s内实现;同时能够利用有机质添加剂替代无机质添加剂使用,降低67.48%无机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

    2023年06期 v.44;No.675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