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反刍动物叶酸营养研究进展

    刘强;

    叶酸是一碳基团的载体,参与DNA、RNA的合成和蛋氨酸的再生,是反刍动物和瘤胃微生物的必需营养因子。为避免游离叶酸在瘤胃中被微生物的过度降解或破坏,生产中成年反刍动物应使用在瘤胃中释放率低的包被叶酸添加剂。文章综述了叶酸在牛生产中的应用、对牛养分利用效率、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脂质代谢的调控,以及叶酸与其他微量养分之间互作效应的研究,为叶酸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依据。

    2022年19期 v.43;No.66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7 ]

生物与发酵专栏

  • 甜菜糖蜜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表观消化率的作用

    成思源;马涛;杨东;王文义;柏映国;马书林;马友记;刁其玉;

    试验将甜菜糖蜜发酵饲料按不同比例添加在肉羊饲粮中,旨在研究其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表观消化率的作用。选取体重为(21.0±0.2)kg的寒杂羊公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分别添加0、10、50 kg/t甜菜糖蜜发酵饲料(对照组、FⅠ组、FⅡ组)。试验共计100 d,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每30 d进行一次称重,正试期第70天到第80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正试期结束后,每组选取8只羊屠宰并采样,测定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1)各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FⅡ组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而采食量低于对照组,饲粮转化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2)各试验组胴体重、胴体脂肪含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FⅡ组肉羊屠宰率、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组肉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FⅡ组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代谢能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试验采用的发酵饲料可以明显提高饲粮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以及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对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有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肉羊的屠宰率,每吨添加50 kg发酵饲料的作用较优。

    2022年19期 v.43;No.664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05 ]
  • 发酵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李金转;阳田恬;蒋晓晗;张静;张日俊;斯大勇;

    近年来,由于饲料资源的短缺和抗生素的禁用,发酵桑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发酵桑叶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多糖和生物碱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改善动物健康和畜产品质量等功能。文章阐述了发酵桑叶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2022年19期 v.43;No.66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0 ]
  • 复合益生菌在畜禽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凡中坤;朱凯;沈斌;徐建雄;张洪才;

    抗生素的药残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养殖的巨大隐患,因此研发替代抗生素的无抗饲料添加剂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畜禽养殖业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复合益生菌被广泛用于改善肠道健康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已成为无抗养殖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文章主要综述复合益生菌的基本介绍、作用形式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阐明复合益生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发展前景并对畜禽无抗养殖生产提出建议。

    2022年19期 v.43;No.664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77 ]

工艺设备

  • 基于TRIZ的袋装饲料自动装车机的创新设计

    徐杨;邓援超;徐志强;

    研究旨在运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对袋装饲料自动装车机的卸料装置进行优化。以TRIZ理论为依据,首先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TRIZ理论中的组件功能模型和因果链分析对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到了产生问题的关键缺点,利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工具找到了多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得出最优方案,为后期袋装饲料自动装车机的整体优化设计提供了方向。将所得的最优方案应用于样机,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022年19期 v.43;No.664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3 ]

营养研究

  • 小麦在家禽上的营养价值评定

    贠向隆;刘兴波;宁然;程梓宸;聂伟;

    目前玉米、豆粕等传统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合理选取新的原料用于家禽饲料的配制有利于节省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小麦是一种能量饲料,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替代前景。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文献中小麦常规理化指标,影响家禽利用小麦营养物质的因素及小麦在家禽上代谢能和净能的研究进展等,为小麦在家禽上的科学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19期 v.43;No.664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5 ]

饲养试验

  • γ-氨基丁酸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养分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杨兵;夏先林;胡忠泽;李晓凤;

    研究旨在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养分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25日龄断奶杜×长×大仔猪60头,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及20、40、60 mg/kg GABA组和80 mg/kg GABA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于正试期第1、14天和第28天分别称量每头仔猪重量,试验结束当天清晨前腔静脉采集血液,离心分离血清备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60 mg/kg GABA组血清尿素氮(BUN)显著降低(P<0.05);40 mg/kg GABA组和80 mg/kg GABA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降低(P<0.05);20 mg/kg GABA组肌酐(Cr)显著降低(P<0.05);40 mg/kg GABA组和80 mg/kg GABA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均显著升高(P<0.05);60 mg/kg GABA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溶菌酶(LYS)显著升高(P<0.05);80 mg/kg GABA组血乳酸(LAC)显著降低(P<0.05);60 mg/kg GABA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但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添加60 mg/kg GABA能够改善断奶仔猪养分代谢,提高其免疫和抗氧化性能。

    2022年19期 v.43;No.66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9 ]
  • 饲粮含硫氨基酸水平对岭南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及需要量研究

    胡光中;王伟唯;冯定远;左建军;杨宇翔;马腾;彭玉麟;TAHIR Mahmood;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含硫氨基酸添加水平对0~21、22~42、43~63日龄岭南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以探讨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各饲养阶段的含硫氨基酸需要量。试验分别选取1日龄、22日龄及43日龄岭南黄羽肉公鸡1 44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试验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F组额外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使3个阶段的饲粮总含硫氨基酸水平分别为0.57%、0.60%、0.64%、0.71%、0.78%、0.85%与0.52%、0.65%、0.68%、0.76%、0.84%、0.91%以及0.48%、0.55%、0.59%、0.65%、0.72%、0.78%。结果表明:(1)提高饲粮含硫氨基酸水平,0~21日龄及22~42日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0~21日龄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22~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以及22~42日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但对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2)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以饲粮含硫氨基酸水平为自变量,以平均日增重或料重比为因变量时,黄羽肉鸡3个阶段最适含硫氨基酸需要量分别为0.715%、0.704%、0.424%和0.722%、0.719%、0.631%。以平均日采食量为因变量时,黄羽肉鸡22~42日龄阶段和43~63日龄阶段最适含硫氨基酸需要量分别为0.753%、0.571%。饲粮中适当提高总含硫氨基酸水平可改善岭南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

    2022年19期 v.43;No.664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反刍动物营养

  • 限制性和功能性氨基酸组合添加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韦肖;刘作桂;李川;李艳娇;欧阳克蕙;邱清华;

    试验旨在探究限制性氨基酸和功能性氨基酸组合添加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将赖氨酸(Lys,0、0.25%、0.50%)、蛋氨酸(Met,0、0.075%、0.150%)、精氨酸(Arg,0、0.15%、0.30%)和谷氨酸(Glu,0、0.01%、0.02%)正交[L_9(3~4)]组合成9种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体外发酵24 h后收集发酵液检测瘤胃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添加0.25%和0.50%的Lys显著提高了甲烷的产气量(P<0.05);(2)添加0.25%和0.50%的Lys、0.150%的Met显著提高了pH(P<0.05);添加0.25%和0.50%的Lys、0.150%的Met显著降低了微生物菌体蛋白的浓度(P<0.05);添加0.50%的Lys显著提高了氨态氮的浓度(P<0.05);(3)添加0.25%的Lys显著提高了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分析发现,添加0.075%的Met、0.01%和0.02%的Glu为负数。综上所述,添加0.25%的Ly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发酵,在本试验的高产奶牛日粮中无需额外添加Met和Glu。

    2022年19期 v.43;No.664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3 ]
  • 蒸汽压片玉米对新疆褐牛公牛日增重及采食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许子豪;任万平;高雨;郑梦荷;徐丽云;施炜涛;王辉;邵伟;

    为研究饲喂蒸汽压片玉米对新疆褐牛公牛日增重及采食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6头18月龄,体重相近(436.00±23.98)kg的新疆褐牛公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日粮精料使用蒸汽压片玉米,对照组日粮精料使用普通破碎玉米。预试期15 d,正试期180 d,于试验第0、60、120天和180天对褐牛公牛进行空腹称重、体尺测量以及采血,同时对第180天空腹所采血液记作0 h,之后采集进食后1、3、5、7、9 h的血液。结果显示:试验组末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的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G)、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在试验末期空腹状态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T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TC、TG、DG、血糖(glucose,GLU)、GH在试验末期饲喂后5 h均显著高出对照组水平(P<0.05)。在饲喂蒸汽压片玉米的过程中,新疆褐牛公牛的平均日增重及血清中TC、TG、DG、TP、丙酮酸(pyruvic acid,PA)等营养物质和GH、IGF-2等激素水平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在饲喂后血清中TP、BUN、TC、TG、GLU、DG、PA等营养物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GH、胰岛素(insulin,INS)等激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饲喂蒸汽压片玉米能促进新疆褐牛血清TP、TC、TG、DG、TP、GH、IGF-2等含量的提升,对新疆褐牛生长性能有提升作用。

    2022年19期 v.43;No.664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2 ]

饲料检测

  • 近红外分类建模在酱油糟水分、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快速测定中的应用

    孙涵;邱代飞;廖淑娜;吴仕辉;江春;

    文章旨在利用近红外分类建模法定量分析酱油糟中水分、粗蛋白和脂肪含量。首先采集来自国内共200个酱油糟样品,并进行湿化学检测;其次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镜检与光谱分析,将酱油糟分为大豆型和豆粕型两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果分别建模、扩充数据,并比较分类建模和混合建模的数据差异。结果显示:大豆型酱油糟和豆粕型酱油糟模型各预测指标的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和扣除系统偏差的验证标准偏差(SEPC)均低于混合酱油糟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RSQ)值均高于混合酱油糟模型。分类建模后的两种酱油糟模型SECV均低于0.5,SEPC均低于0.5,RSQ值均高于0.9。说明酱油糟分类建模的预测效果优于混合建模,且准确度高。此研究为工艺复杂型原料及配方饲料的精准建模提供了借鉴。

    2022年19期 v.43;No.664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