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QuEChERS预处理技术在饲料安全多组分同步分析中的应用

    王金荣;

    QuEChER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多组分分析净化方法,结合液液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对进行色谱及质谱分析的样品进行预处理。文章介绍了QuEChERS方法,并与其他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同时综述了近年来QuEChERS方法在饲料中霉菌毒素、抗生素等分析中的应用。

    2022年17期 v.43;No.662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5 ]

工艺设备

  •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的环模制粒成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孙万峰;王禹;孙宇;武凯;

    环模制粒是饲料工业、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广泛采用的工艺,其核心是单个模孔内物料的非连续挤压成形过程。针对饲料粉体、秸秆颗粒等松散物料环模制粒过程的非连续多次压制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的环模制粒成形数值模拟方法,并针对单个模孔内物料的多次压制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成型过程中物料的流动情况、密度变化情况以及多次挤压对压制力和颗粒密度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已有研究中的结论相对比。结果表明,该成型过程经过4次压制后进入稳定状态;在进入稳定挤压状态前,模孔入口处物料的密度更大。该方法可应用于饲料粉体、秸秆颗粒等松散物料的模压成型数值模拟中。

    2022年17期 v.43;No.662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营养研究

  • 饲粮膳食纤维的发酵特性及其在猪营养中的应用

    岳隆耀;张刚;胡国清;左金国;

    大量含粗纤维较高的粮食加工副产品被添加到猪饲粮中,以降低养殖成本。虽然饲粮膳食纤维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具有负面影响,但其可发酵组分和对肠道健康的潜在益处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同纤维类饲料原料由于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的不同,在猪肠道内的发酵速度、位点和短链脂肪酸组成存在很大差异。饲粮膳食纤维主要通过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发挥其独特的生理作用和营养功能,因而这些发酵特性将会影响纤维的整体营养价值。评估饲粮膳食纤维的发酵动力学参数,并通过饲料加工工艺、生物酶工程和生物发酵工艺等技术改善纤维在肠道内的发酵特性,对于高效利用纤维、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饲粮膳食纤维的来源、发酵特性以及提高纤维利用效率的方法,为饲粮膳食纤维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2022年17期 v.43;No.66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6 ]
  • 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协同发酵葡萄籽为主的混合饲料的条件优化

    高慧娟;段平平;王彦;吴巧;张洋洋;朱国鑫;李晓卓;许贵善;

    试验旨在探索和优化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复合酶协同发酵葡萄籽为主混合饲料的参数,并对发酵效果进行评价。试验采用两因素系统分组试验设计。葡萄籽、麸皮和棉籽壳按照6:1:1比例混合,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协同发酵葡萄籽,测定葡萄籽发酵24、48、72 h和96 h的水分、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pH、氨态氮(NH3-N)的变化,评定酶制剂、发酵时间及温度对葡萄籽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周期内各试验组营养物质的主要变化趋势为先增高至72 h后开始降低;(2)纤维素酶组和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1:2组A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3)发酵温度为20℃时各项指标综合高于25℃和30℃时发酵结果;(4)各试验组pH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得到,本试验条件下,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1:2、在20℃发酵72 h,可不同程度改善葡萄籽为主混合饲料的发酵效果,是制作发酵饲料的适宜参数。

    2022年17期 v.43;No.66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6 ]

饲养试验

  • 龙胆草醇提取物对肉种鸡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阳刚;陈璟怡;张伟;舒刚;冯静;杨仕群;

    试验旨在考察龙胆草醇提取物对肉种鸡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360只50周龄健康肉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300、500 mg/kg龙胆草醇提取物,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龙胆草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的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中、高剂量组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且以高剂量组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最明显;(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不同水平龙胆草醇提取物均对肉种鸡后期蛋品质的蛋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升(P<0.05),同样以高剂量组最明显,蛋壳强度也随添加量的增加有提高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低剂量龙胆草醇提取物显著提高了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5),中、高剂量组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均显著提升(P<0.05);(4)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提升趋势,胚胎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添加适宜水平的龙胆草醇提取物能够改善肉种鸡后期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提高蛋黄色泽,增强蛋品质,并且增强免疫功能和繁殖性能,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2022年17期 v.43;No.662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添加剂对皖西白鹅羽绒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陈丽园;丁元飞;张泰康;张莉;金四华;夏伦志;

    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微量元素添加剂对皖西白鹅羽绒生长的影响。选取400只(80只公、320只母)90日龄皖西白鹅,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4公、16母),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0.4%的复合微量元素添加剂的日粮,60 d后测定生长性能及羽绒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空腹重和饲料消耗0.1%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全身绒重各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其中最好组0.3%组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55.06%(P<0.01);片毛重、腹部绒重、绒朵大小、蓬松度等,试验各组较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对照组绒朵长度集中在0~2、2~4 cm,试验组集中在2~4、4~6 cm;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强度,试验各组较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有改善趋势。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微量元素添加剂对皖西白鹅羽绒生长有促进作用;当添加量增加至0.3%时皖西白鹅羽绒产量和品质达最佳水平。

    2022年17期 v.43;No.662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试验研究

  • 海洋胶红酵母发酵玉米加工副产物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王砚妮;李敏;黄满;段先莉;王永泽;赵锦芳;

    玉米浆(CSL)和葡萄糖废液(GML)是玉米淀粉加工过程中的两大副产物,研究以海洋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D)为出发菌株,对其利用玉米浆和葡萄糖废液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类胡萝卜素产量,为规模化生产高蛋白酵母增色饲料及玉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在前期发酵的基础上,进行摇瓶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促进因子、7 L发酵罐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溶氧条件和固形物含量,在上述最优化条件下进行100 L发酵罐实验并测定类胡萝卜素产量。优化后海洋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工艺参数为:固形物含量11%、溶氧量20%~30%、添加甘油1‰、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pH自然。在上述发酵条件下进行100 L发酵罐实验显示,海洋胶红酵母R. mucilaginosa D可利用CSL和GML产类胡萝卜素,且类胡萝卜素的产生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发酵至28 h时,OD_(600 nm)达到最大值,类胡萝卜素的产量最高为26.17 mg/L。

    2022年17期 v.43;No.66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8 ]
  • 甘露寡糖提高围产期母猪繁殖性能

    韩俊成;李亚丽;吾买尔江·牙合甫;刘来珍;弓超;杨莉;阮巧莉;

    为探究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对围产期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120头2~4胎次长白×大白二元母猪,随机分为对照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组日粮添加不同时间的预混料25 g(含MOS 1.5 g)。与对照Ⅰ组相比,试验Ⅱ、Ⅲ组母猪产程缩短2.24 h和3.13 h,仔猪断奶个体重、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母猪产前便秘发病率降低10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仔猪腹泻率降低3.27个百分点和4.07个百分点,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母猪血清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MOS能够大幅缩短母猪产程,提高围产期母猪的生产性能、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产前便秘发病率和仔猪腹泻率,且添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可用于改善围产期母猪的生产性能。

    2022年17期 v.43;No.662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0 ]
  • 肉桂精油及其主要组分对饲料中常见真菌的抑菌活性的研究

    闫红秀;刘香萍;任乃芃;轩一芙;李孟滕;梁文超;包雨微;

    试验旨在明确饲料中常见真菌类型,研究肉桂精油及其主要组分对饲料中常见真菌的抑菌活性。试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并分析了肉桂精油主要组分,同时结合形态学鉴定与PCR分析对饲料中分离率较高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测定肉桂精油及其主要组分对饲料中常见真菌的抑菌圈直径(DIZ)、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探究肉桂精油及各主要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肉桂精油所有组分中肉桂醛的含量最多,相对含量为62.72%。从饲料中共分离获得13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其中分离率较高的有7种,占总菌株数的93.96%。肉桂精油及其主要组分抑菌圈直径从大到小为:肉桂醛>肉桂精油>邻甲氧基肉桂醛>乙酸桂酯>苯甲醛,其主要组分肉桂醛MIC范围为40~80μg/mL、MBC范围为60~100μg/mL,具有最强的抑菌效果。肉桂精油及其主要组分对饲料中常见真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其中抑菌活性较高的是肉桂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为肉桂精油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2022年17期 v.43;No.662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10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0 ]

反刍动物营养

  • 混合益生菌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房峥;王聪;刘强;

    试验旨在研究混合益生菌(MP)及其不同补充方式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依据体重和泌乳天数,将44头荷斯坦奶牛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MP组、包被MP组(CMP组)和未包被MP和包被MP混合组(HMP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 g/kg DM MP、2 g/kg DM CMP和0.5 g/kg DM MP+1 g/kg DM CMP。结果显示:(1)HMP组瘤胃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MP组(P<0.05);MP组和HMP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MP组(P<0.05);MP组和HMP组乙酸摩尔比和乙酸/丙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MP组(P<0.05);MP组和HMP组丙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MP组和HMP组木聚糖酶、果胶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MP组(P<0.05);MP组和HMP组漆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MP组和HMP组瘤胃液中总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MP组(P<0.05);MP组和HMP组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MP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益生菌能促进瘤胃发酵功能,奶牛日粮中混合益生菌的最佳补充方式为包被和不包被等比例混合添加。

    2022年17期 v.43;No.662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8 ]
  • 饲粮类型对绒山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杜海东;韦玥瑞;李科南;张晓东;娜梅拉;娜仁花;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类型对绒山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的饲粮类型,为优化绒山羊饲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24只体重相近的8月龄绒山羊母羊,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只母羊。4个处理组分别为玉米秸秆组(CS组)、玉米秸秆+补饲精料组(CC组)、苜蓿青干草组(AH组)和苜蓿青干草+补饲精料组(AC组)。预试期20 d,正试期20 d。研究结果表明:饲喂苜蓿所产生的甲烷菌数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苜蓿组纤维分解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玉米秸秆组的原虫在数量上高于苜蓿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精料可使绒山羊瘤胃内原虫数量有所减少;微生物间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菌间相关系数大部分都大于0.5,表明相关性较好。综上所述,优质牧草有利于减少产甲烷菌和原虫数量,并且补饲精料后会进一步降低产甲烷菌和原虫的数量。

    2022年17期 v.43;No.662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