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鑫;杜红;彭佳昊;徐丹;孙弟芬;陈芬;赵小玲;舒刚;
试验旨在研究辣木叶与地衣芽孢杆菌及联用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50周龄海兰灰蛋鸡288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40 g/kg辣木叶,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上添加0.1 g/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Ⅲ组在基础饲粮上添加40 g/kg辣木叶和0.1 g/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期为7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生产性能上无显著变化;(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蛋黄颜色和蛋黄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蛋壳重和蛋壳比例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蛋黄颜色和蛋黄重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血清中的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肝脏抗氧化能力上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辣木叶以及辣木叶和地衣芽孢杆菌联合使用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改善作用不大,但对蛋品质和抗氧化能力有改善作用。
2021年14期 v.42;No.63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娟;马志鹏;张敏;赵玉妍;朱靓芸;张焱焱;郭双双;吴涛;
试验选用384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葛根素组(20 mg/kg)、植物精油(1)组(100 mg/kg)和植物精油(2)组(500 mg/kg)。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和植物精油(2)组降低了在第22~39 d和第0~39 d肉鸡的料重比(P<0.05);在第21 d,葛根素组显著降低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P<0.05),植物精油(1)组和植物精油(2)组显著降低了总胆红素含量、ALP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植物精油(2)组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和三酰甘油(TG)含量;在第39 d,葛根素组和两个精油组显著降低了ALP、AST、ALT的活力,葛根素组和植物精油(2)组显著降低了TG含量(P<0.05);葛根素组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深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高深比、绒毛面积(P<0.05);植物精油(1)组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P<0.05),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深比、回肠绒毛高度、高深比(P<0.05);植物精油(2)组显著降低了空肠的隐窝深度、绒毛面积、回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高深比(P<0.05)。综上所述,添加20 mg/kg葛根素和500 mg/kg植物精油改善了生长后期肉鸡饲料转化效率、脂质代谢和肝脏代谢活力。
2021年14期 v.42;No.635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倩雲;王鹏飞;从光雷;施寿荣;谭本杰;
试验旨在通过探究硒与酪氨酸的添加水平对凌云乌鸡组织黑色素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确定凌云乌鸡日粮中硒与酪氨酸的最适添加量,为利用营养元素调控凌云乌鸡药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双因素交叉设计分组,日粮硒添加水平(0、0.2、0.3、0.4 mg/kg),酪氨酸添加水平(0、0.2%、0.4%、0.6%),选取13周龄体况良好、体重差异不显著的凌云乌鸡576只,随机分为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基础日粮硒与酪氨酸含量为0.2 mg/kg和0.58%,饲养至20周龄末。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硒与酪氨酸水平对凌云乌鸡血清Ig M无显著影响(P>0.05),第8组(0.2 mg/kg、0.2%)提高了血清中Ig A的浓度(P<0.05),第10组(0.2 mg/kg、0.6%)使凌云乌鸡血清中Ig G浓度提高(P<0.05)。(2)日粮硒与酪氨酸水平对凌云乌鸡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中第11组(0.3 mg/kg、0.2%)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高(P<0.05),肌肉中第8组(0.2 mg/kg、0.2%)的GSH-Px活性最高(P<0.05),肝脏中第10组(0.2 mg/kg、0.6%)的GSH-Px活性最高(P<0.05),皮肤中第9组(0.2 mg/kg、0.4%)GSH-Px活性最高(P<0.05)。血清中第15组(0.4 mg/kg、0.4%)的酪氨酸酶(TYR)活性最高(P<0.05);皮肤中第12组(0.3 mg/kg、0.4%)的TYR活性最高(P<0.05),硒与酪氨酸对血清、肝脏和皮肤中TYR活性存在互作效应(P<0.05)。(3)对黑色素含量研究,肝脏中黑色素含量最高的组为第2组(0.2 mg/kg、0)(P<0.05),肌肉中为第5组(0 mg/kg、0.2%)黑色素含量最高(P<0.05),皮肤中为第9组(0.2 mg/kg、0.4%)黑色素含量最高(P<0.05),硒与酪氨酸对肌肉、肝脏和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存在互作效应(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适当添加硒与酪氨酸能提高血清与组织中黑色素含量、GSH-Px活性及TYR活性,当日粮硒与酪氨酸的水平为0.4 mg/kg和0.98%时,可以实现凌云乌鸡最佳药用价值。
2021年14期 v.42;No.635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蒋文杰;徐嘉茗;马恒甲;王文基;王秀娟;吴玉波;
为探究丝兰粉对初始体重为(16.0±0.8) g的三角鲂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在三角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S0)、0.05%(S1)、0.15%(S2)、0.25%(S3)、0.35%(S4)和0.45%(S5)的丝兰粉,连续投喂56 d后取样,测定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丝兰粉添加水平的增加,三角鲂的终末体重和体增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S0相比,实验组S2的摄食率显著升高,而实验组S2和S3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S0相比,实验组S1、S2、S3、S4、S5肝脏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S2和S3肝脏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血清方面,与对照组S0相比,实验组S2和S3血清的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而其酸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S1、S2、S3、S4、S5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S0(P<0.05);随着丝兰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实验鱼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研究结果揭示,添加0.15%~0.25%丝兰粉可以促进三角鲂的生长表现,并提高其肝脏和血清的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
2021年14期 v.42;No.63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宇航;刘建高;陈来;袁俊光;曹双俊;
研究旨在探究草鱼膨化饲料中不同糖脂比(CHO:L)对大规格草鱼[(1 061.33±12.49) g]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个等氮(粗蛋白30%)等能(12.5 k J/g)不同糖脂比处理组(30%小麦、1.4%豆油,糖脂比6.49组;25%小麦、2.4%豆油,糖脂比4.94组;19%小麦、4.1%豆油,糖脂比3.42组;14%小麦、5.8%豆油,糖脂比1.93组)和等氮(粗蛋白30%)略低能量(11.5 k J/g)的(14%小麦、3%豆油,糖脂比3.11组)试验组,共5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25尾鱼,并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可消化能水平下,随着饲料中糖脂比例不断降低,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不断升高,饲料系数下降,并在糖脂比1.93组,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肥满度达到最高,说明饲料能量分配在脂肪上比较与分配在糖类上更有助于该规格草鱼的生长;在相同的可消化能(12.5 k J/g)水平下,不同糖脂分配对草鱼的肝体比和成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1 000 g左右草鱼对饲料脂肪的利用率高于淀粉。研究表明,同样的可消化能水平下,能量分配在脂肪上比分配在淀粉上更有助于草鱼的生长;从糖脂比3.42组和糖脂比1.93组的生长结果比较来看,豆油小麦在草鱼上的比价关系:1%的豆油相当于3%的小麦。
2021年14期 v.42;No.635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孔祎頔;徐晴;李民;尹壮;吴雪芹;赵倩茹;窦曙光;王桂芹;
试验旨在探讨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E. faecalis)W24对乌鳢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540尾初始体重为(8.91±0.02)g的乌鳢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1.0×10~6、1.0×10~7、1.0×10~8、1.0×10~9CFU/g及1.0×10~(10)CFU/g的E. faecalis W24,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测定乌鳢生长性能、肝脏和肠道抗氧化能力及血清免疫指标。在饲料中添加1.0×10~7CFU/g和1.0×10~8CFU/g E. faecalis W24显著提高了乌鳢的终末体重(FBW)、增重率(WG)、饲料效率(FER)、蛋白质效率(PER)及特定生长率(SGR)(P<0.05)。添加1.0×10~7、1.0×10~8CFU/g和1.0×10~9CFU/g E. faecalis W24显著提高了乌鳢肝脏和肠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水平(P<0.05)。添加1.0×10~7CFU/g和1.0×10~8CFU/g E. faecalis W24显著提高了乌鳢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3(C3)、补体4(C4)含量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E. faecalis W24可有效提高乌鳢生长性能,增强肝脏和肠道的抗氧化能力和血清免疫功能,且在乌鳢配合饲料中E. faecalis W24最适添加量为1.0×107~1.0×108CFU/g。
2021年14期 v.42;No.635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2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军杰;程林丽;栾业辉;韩鸿飞;
通过虚拟筛选研究四环素的毒性作用,为该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数据并为类似结构的化合物毒性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采用软件预测四环素的毒性作用并通过大数据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讨论二者之间的契合度。选用以定量毒效模型为基础构建开发的ADMET Predic-tor 6.5软件对四环素急性毒性、致突变性、致染色体变异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以及肝脏毒性六个方面进行虚拟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已发表文献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及综合探讨。结果表明,预测得到该药物的大鼠半致死浓度(LC50)为1 092.84 mg/L,远大于软件设置的急性毒性临界值300 mg/L,显示其对大鼠急性毒性作用很低。文献报道其大鼠半致死剂量(LD50)为807 mg/kg,按传统毒性分级方法,该值显示四环素属于低毒药物,该项参数预测结果和实验报道一致。预测认为四环素无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与文献结果契合度较高;预测得到四环素具有致染色体变异性和潜在肝脏毒性,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预测结果认为四环素不具有生殖毒性,而文献中高剂量四环素对雌雄大鼠均具有生殖毒性,两者契合度较低,可能源于四环素理化性质以及实验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毒效关系建立的预测模型分析四环素的毒性作用具有准确度较高、效率高以及直观性强等特点,可作为类似结构化合物的毒性研究补充方法,且研究结果为四环素的毒性评价提供了数据。
2021年14期 v.42;No.63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嘉欣;刘梦婷;张民达;刘秀斌;曾建国;
文章总结了博落回生物中4种主要生物碱[血根碱(SAN)、白屈菜红碱(CHE)、别隐品碱(ALL)、原阿片碱(PRO)]及2种代谢物[二氢血根碱(DHSA)、二氢白屈菜红碱(DHCHE)]的药理、毒理及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残留研究,以期全面了解6种生物碱的药理学特征,为深入挖掘博落回活性物质在养殖生产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依据。
2021年14期 v.42;No.63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