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庆翔;
文章以列表方式给出了我国肉牛常用饲料基于干物质基础的常量矿物元素含量数据,包括钙、磷、镁、钾、钠、氯和硫等。对于肉牛生长和繁殖来说,常量矿物元素不仅在饲料中的含量重要,而且其比例关系也同样值得重视。文中列出了7种重要的矿物元素比例关系。
2020年17期 v.41;No.61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司丙文;郭江鹏;王加亭;阿拉坦曹布道;宋华军;白利;郝柱;屠焰;
试验旨在研究甜玉米芯青贮对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体重250 kg左右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22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A组粗饲料为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试验B组粗饲料为甜玉米芯青贮+玉米秸秆,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B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A组(P<0.05);B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的头均日收益,比A组高7.96元。综上所述,饲喂甜玉米芯青贮的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比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好。
2020年17期 v.41;No.61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贾莉;姜辉;吴建平;李玉;豆思远;焦婷;李冲;雷赵民;
研究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河西绒山羊羊肉营养品质和脂肪酸的影响。试验动物均为年龄、体重和体况相近的河西绒山羊羯羊,试验共3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按每只羊每天4 g和7 g添加牛至精油。育肥期为90 d,育肥结束后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测定河西绒山羊羊肉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4 g/d组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7 g/d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g/d组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 g/d组的粗脂肪和水分含量与4 g/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共检测出40种脂肪酸,其中包括18种饱和脂肪酸(SFA)和22种不饱和脂肪酸(UFA)。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肉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含量4 g/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占测定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共轭亚油酸(C182n9c,13t)4 g/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 g/d组(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显著提高河西绒山羊羊肉营养品质和肌内脂肪酸含量,添加4 g/d牛至精油效果最佳。
2020年17期 v.41;No.61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沈思聪;罗佳璇;魏元浩;李志威;黄倩倩;
研究旨在评价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对瘤胃发酵特性和消化率的影响,并确定其所含缩合单宁的作用。利用体外发酵系统,设置六组发酵底物,分别为燕麦(O)、燕麦和百脉根混合(OL,干物质比例为11)、百脉根(L)、燕麦+聚乙二醇(PEG)(OP)、燕麦干草和百脉根+聚乙二醇(OLP)、百脉根+聚乙二醇(LP),发酵72 h后测定产气量、干物质消化率和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在4~24 h和6~24 h之间,百脉根组和百脉根燕麦混合组的产气量明显低于燕麦组(P<0.05),添加聚乙二醇后的百脉根组与相应的未添加组相比,产气量降低(P<0.05);百脉根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明显高于燕麦组(P<0.05);百脉根组的瘤胃液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乙酸浓度明显高于燕麦组(P<0.05);添加聚乙二醇的百脉根组和未添加组相比,pH值、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都没有变化(P>0.05)。综上所述,与燕麦相比,百脉根瘤胃发酵产气量较低,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高,其体内的缩合单宁对瘤胃产气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瘤胃发酵特性没有影响。
2020年17期 v.41;No.61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付胜勇;汤青萍;穆春宇;常玲玲;张蕊;张丹;卜柱;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鸽蛋组分与蛋白透明度的影响。选取216对双母配对白羽王鸽,随机分为6处理组(每处理组36对、每重复6对),分别采食等能等氨基酸模式下不同粗蛋白水平(4.0%、6.0%、8.0%、10.0%、12.0%、14.0%CP)日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16周。结果显示:①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月产蛋数、料蛋比(P<0.05),极显著影响体增重(P<0.01),日粮低粗蛋白水平显著减少月产蛋数,增大料蛋比,致体重极显著降低。②日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蛋重、蛋白重、蛋白和蛋黄百分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随日粮粗蛋白水平的下降,蛋白重和蛋白比例下降,蛋黄比例极显著地上升。③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P<0.05)影响鸽蛋透明度分型结果,但并未显现出一致性升高或降低的趋势性变化。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氨基酸模式下,以月产蛋数、料蛋比和体增重为评价指标,日粮粗蛋白水平可由14%降至10.0%并获得较好产蛋性能;日粮粗蛋白水平主要通过影响蛋白重,进而影响鸽蛋重、蛋黄和蛋白比例;日粮粗蛋白水平显著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但影响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因素可能不单日粮粗蛋白水平一种。
2020年17期 v.41;No.61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严欣茹;董瑷榕;余淼;吕继蓉;郭春华;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酸化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粪便微生物数量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择日龄(28±2)和体重(8.14±1.15)kg接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36头,分为3个处理组:复合抗生素组(基础日粮+土霉素100 mg/kg+金霉素75 mg/kg+喹烯酮250 mg/kg)、复合酸化剂Ⅰ组(基础日粮+5 000 mg/kg复合酸化剂Ⅰ)和复合酸化剂Ⅱ组(基础日粮+5 000 mg/kg复合酸化剂Ⅱ),每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进行为期42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①与复合抗生素组和复合酸化剂Ⅰ组相比,复合酸化剂Ⅱ组的采食量分别提高6.51%和10.67%,日增重分别提高了5.53%和10.9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复合酸化剂Ⅱ组腹泻率较复合抗生素组降低17.72%,较复合酸化剂Ⅰ组高6.27%;③两个复合酸化剂组的有益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复合抗生素组(P<0.05),有害菌的数量低于复合抗生素组(大肠杆菌数量P<0.05,沙门氏菌P<0.10);④各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酸化剂Ⅱ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比复合抗生素组显著提高34.78%(P<0.05)。结果表明:复合酸化剂能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增强仔猪免疫力,且饲喂效果优于抗生素,能够代替抗生素应用于仔猪日粮中。
2020年17期 v.41;No.61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4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栗金丽;罗凌云;李同仁;杨森;杨梦园;吴峰洋;陈宝江;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低剂量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对SD雌鼠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选取4周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SPF级SD雌性大鼠75只,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为Ⅰ组,试验Ⅱ~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400、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并分别于正式试验期的第14、28 d和42 d进行屠宰。结果如下:①低剂量(200~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对SD雌鼠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28 d屠宰时Ⅴ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 d屠宰时Ⅲ组和Ⅳ组肝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Ⅴ组肝脏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SD雌鼠对CP、CF、EE、Ca、P等营养素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低剂量(200~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促进SD雌鼠生长,抑制肝脏和脾脏发育,对肾脏发育及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2020年17期 v.41;No.61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2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闪闪;周璞;刘硕;常娟;王平;尹清强;刘超齐;朱群;
为了降解霉变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该研究选用具有降解AFB1功能的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丁酸梭菌,利用响应面回归设计获得最佳的降解AFB1的益生菌组合。结果表明,当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丁酸梭菌的活菌数为1×10~6、1×10~6、1×10~4、1×10~6CFU/g时,在37℃发酵霉变玉米4 d后,使AFB1的降解率达到59.18%(P<0.05),该研究对提高霉变饲料的饲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7期 v.41;No.61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忠鑫;邹球龙;黎琪;张晓琳;仉磊;
为提高豆粕蛋白质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分析了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将经过蛋白酶处理的豆粕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同等酶活的不同蛋白酶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有较大差别。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选择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方式,最终使得发酵豆粕乳酸含量达到2.76%,酸溶蛋白含量14.76%,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至25.3 mg/g。
2020年17期 v.41;No.61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5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