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家禽饲料原料生物学效价评定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袁建敏;

    随着精准营养概念的提出,近几年来饲料行业对准确评定原料生物学效价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强烈。为满足饲料行业对精准营养的需求,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饲料生物学效价的评定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文总结了我国近五年家禽饲料原料评定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旨在更好的推动提高我国饲料原料生物学效价评定工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020年06期 v.41;No.60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叶绿素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王贺泽;丁宏标;李习龙;毕研亮;

    叶绿素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降低毒性、抗氧化、改善贫血等多种功能,安全、无污染、无毒副作用,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是关于叶绿素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国内外叶绿素相关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主要针对叶绿素来源、提取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为以后叶绿素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6期 v.41;No.60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银兰;李国勤;卢立志;

    为保证动物养殖健康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功能性饲料的研发和应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功能性饲料的概念和分类、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展望等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功能性饲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资料。

    2020年06期 v.41;No.60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日粮添加发酵巨菌草对香猪生长期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邓新为;裘博文;郝柳柳;徐源;罗娜;孙志宏;

    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发酵巨菌草配比以研究其对香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5头处于生长期的香猪[体重(10.00±1.05)kg],随机分为5组,4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18周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饲料采用基础日粮,配方中不添加发酵巨菌草;试验组1、2、3、4饲料添加发酵巨菌草比例为20%、30%、40%、50%。试验结果表明,与饲喂基础日粮相比,采用添加一定比例发酵巨菌草饲料的香猪血清中总蛋白含量、葡萄糖浓度升高,谷草转氨酶活性降低,表明添加发酵巨菌草的饲料更容易被香猪所吸收,发酵巨菌草在一定程度上对香猪的生长发育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2020年06期 v.41;No.60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饵料对产后雌性大黄鱼亲鱼的营养效果

    章霞;徐志进;李凌刚;柳敏海;李伟业;殷小龙;

    探究不同饵料对产后雌性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亲鱼的营养效果,为大黄鱼亲鱼培育提供参考。采用中华管鞭虾(以下简称红虾)、沙蚕、黄占鱼块+强化剂(以下简称鱼强)、黄占鱼块(以下简称鱼块)4种饵料分别投喂产后雌性大黄鱼亲鱼2个月,依次为组A、组B、组C、组D,分析4种饵料以及复健后雌性大黄鱼亲鱼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以评价不同饵料对大黄鱼的营养效果。①复健2个月后,大黄鱼背部肌肉氨基酸总含量组C>组A>组D>组B,必需氨基酸含量组A>组C>组D>组B,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腹部肌肉氨基酸总含量组A>组C>组D>组B,其中组A显著高于其他3组,必需氨基酸含量组A>组D>组C>组B,差异不显著。②背部脂肪酸总含量组D>组C>组B>组A,其中组D、C、B显著高于组A(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组C>组D组B>组A,组C显著高于组B和组A(P<0.05)。大黄鱼腹部肌肉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组C>组D>组B>组A,其中D组、组C显著高于组A(P<0.05)。饵料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对产后雌性大黄鱼亲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一般呈正相关影响。

    2020年06期 v.41;No.603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黑水虻幼虫处理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对抗营养因子和小肽的影响

    邓波;胡文锋;李雪玲;李楚君;朱剑锋;

    为了降低饼粕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同时提高其小肽的含量,我们利用黑水虻幼虫分别处理未发酵与发酵的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与空白豆粕组相比,添加了200只黑水虻幼虫的发酵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β-伴大豆球蛋白、总戊聚糖和植酸的含量分别下降了63%、59%、4%和63%,而小肽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增加了657%和2%;添加了200只黑水虻幼虫的发酵棉籽粕中粗蛋白和小肽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1%和630%,植酸、单宁和游离棉酚的含量分别下降了87%、30%和81%;添加了200只黑水虻的发酵菜籽粕中粗蛋白和小肽含量分别增加3%和468%,植酸、单宁、噁唑烷硫酮的含量分别下降98%、50%和99%。同时,在发酵饼粕(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中加入黑水虻幼虫处理后,样品的平均重量分别降低了0.81 g/50 g、1.5 g/50 g和3.8 g/50 g。

    2020年06期 v.41;No.603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高良姜抑菌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黄百祺;胡林青;王如意;李咏梅;吴巨贤;

    试验旨在探究大高良姜提取物对饲料微生物污染中常见的4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2种真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稳定性,优化提取工艺。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溶剂的大高良姜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乙醇回流提取工艺,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该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对pH值、温度和紫外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6种试验菌中,大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较好;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时,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15(mV)、55℃水浴回流提取2 h,提取物对这2种菌的MIC均为0.313 mg/ml,MBC分别为1.25 mg/ml和0.625 mg/ml;提取物对pH值极不稳定,加热和紫外光照射均使其抑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果提示,大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好。

    2020年06期 v.41;No.60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水产养殖

  • 饲喂热灭活复合益生菌对牙鲆生长、免疫等指标的影响

    王帅;赵琳;韩雨哲;孙永欣;任同军;

    将180尾体重(17.50±0.73)g的牙鲆幼鱼随机分为四组,每组添加量分别为饲料重量的0%、0.5%、1.0%和1.5%的复合益生菌,对应T0、T1、T2组和T3组。30 d后,T1、T2组和T3组的鱼体增重率较T0组有明显的增加,且T1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随着复合益生菌添加量的增加,T1、T2组和T3组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T2组和T3组的碱性磷酸酶(AKP),T2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均有显著性的增加(P<0.05);随着复合益生菌添加量的增加,T1组肝脏中的T-SOD、溶菌酶(LZM)的活性以及T3组的CAT的活性有显著性的增加(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提高了牙鲆的生长性能和部分非特异性免疫,且T1组效果更为明显。

    2020年06期 v.41;No.603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0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复合免疫增强剂对黄鳝生长、免疫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车常宝;石勇;胡毅;钟蕾;

    为探讨以穿心莲内酯为主的两种复合免疫增强剂对黄鳝[初重(25.00±0.05) g]生长、免疫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F0(基础饲料)、F1(基础饲料+0.05%穿心莲内酯+0.05%三丁酸甘油酯+0.02%胆汁酸+0.04%甘露寡糖)、F2(基础饲料+0.05%穿心莲内酯+0.05%三丁酸甘油酯+0.02%牛磺酸+0.05%黄芪多糖)共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养殖试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①与F0组相比,F1、F2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上升(P<0.05),饵料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F2组肠道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②与F0组相比,各复配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与其相反(P<0.05),并且F1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③各组中血糖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F0组相比,各复配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F1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各复配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此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以穿心莲内酯为主的复合免疫增强剂能够促进黄鳝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其中F1组效果更好,F2组次之。

    2020年06期 v.41;No.603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饲料中添加厨余发酵产物对“中科3号”异育银鲫肝脏、肠道及肾脏显微结构的影响

    刘洋;敖慧玲;蒋家鹏;刘立鹤;刘军;

    试验旨在评估厨余发酵产物(fermentation products of kitchen waste,FPKW)对鲫鱼肝脏、肠和肾脏显微结构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2%、15%和30%FPKW饲喂初始体重为(7.4±0.21) g"中科3号"异育银鲫60 d。结果表明:①0%、3%~12%FPKW组鲫鱼整个肝细胞轮廓清晰、结构完整;而15%和30%FPKW组鲫鱼肝细胞肿胀、透明空泡化,细胞核出现偏离、萎缩,胞浆中充满脂肪滴;②与对照组相比,3%~15%FPKW组鲫鱼肠绒毛数量及高度呈现递增趋势,肌层厚度则呈现降低;当FPKW添加30%时,肠绒毛肌层厚度[(71.05±4.91)μ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绒毛高度[(229.98±44.03)μm]及数量(16.75±0.5)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中肠上皮组织中的细胞核增多且排列混乱,肠绒毛中的杯状细胞显著增多;③对照组及3%~12%FPKW组鲫鱼肾小管结构完整,无明显病理病灶,而在15%和30%FPKW组鲫鱼肾脏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纤维化等病理特征。综上各器官显微结构表明,当饲料中FPKW添加量不高于12%时,对异育鲫鱼肝脏、肠和肾脏的显微结构均无不良影响。

    2020年06期 v.41;No.603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HS-SPME-GC-MS法分析博落回属植物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李小莹;陈淼芬;丁婷玉;张民达;曾建国;谢红旗;

    为分析与比较博落回属两种植物不同生长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本研究采用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与比较。共分离并鉴定了博落回属植物中1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成分共26个。博落回与小果博落回各部位中均含有芳姜黄酮、芳樟醇、金合欢烯、(S)-β-双代谢烯、百里酚、香芹酚等9种挥发性成分,且芳姜黄酮与(S)-β-双代谢烯的相对百分含量均高于1.0%,其他成分与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各生长部位中含量具一致性与差异性的挥发性成分具多种药理活性,为博落回属植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也为饲料行业提供新的思路与讨论。

    2020年06期 v.41;No.603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猪营养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