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日粮因素对反刍动物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

    姚军虎;郭龙;曹阳春;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在结构上与单胃动物不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存在差异。营养物质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供能;菌体蛋白与未降解的饲料流入小肠,由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小肠上皮直接吸收利用。理论上小肠内淀粉类营养物质化学性消化利用效率远高于瘤胃,但淀粉小肠内的消化受到胰腺淀粉酶分泌不足的限制,因此调控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对于高产奶牛更加迫切。本课题组从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入手,研究反刍动物小肠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的调控,尤其是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及功能性氨基酸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反刍动物胰腺的生理结构、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外分泌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理,旨在为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率、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16期 v.40;No.58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饲料添加剂

  • 半胱胺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曦晨;谭成全;印遇龙;邓近平;

    半胱胺(Cysteamine,CS)是一种氨基硫醇,含有活性的巯基和氨基,是半胱氨酸的脱羧产物和辅酶A的组成成分,在体内有着重要生理调节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动物上应用以来,因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在防辐射、促生长、治疗胱氨酸病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的效果。随着CS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其在影响泌乳、机体免疫、繁殖以及肠道微生物方面的作用也在被重新认识、发现和改善。文章就CS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综述,为其在动物饲料添加剂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9年16期 v.40;No.589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新型教槽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王振勇;王丹;王云凌;张玉梅;胡国清;岳隆耀;邵彩梅;郭绍永;

    文章旨在研究一种新型教槽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用180头平均初始体重(8.22±0.60)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新型教槽料、颗粒料、粉料,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①新型教槽料组断奶仔猪的ADG、ADFI均显著高于颗粒料组(P<0.05)和粉料组(P<0.05);②新型教槽料组断奶仔猪的腹泻率相较于颗粒料组显著降低(P<0.05),而与粉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新型教槽料组断奶仔猪的粪便成形相较于颗粒料组显著改进(P<0.05),而与粉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新型教槽料组比其他两组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BUN的含量(P<0.05);⑤新型教槽料组断奶仔猪粪便中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显著低于粉料组(P<0.05),而与颗粒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⑥新型教槽料组乳酸菌显著高于粉料组(P<0.05),而与颗粒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新型教槽料相较于常规粉料和颗粒料能够有效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并提高仔猪对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肠道健康,是一种更符合断奶仔猪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的饲料。

    2019年16期 v.40;No.58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7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添加饲用复合菌剂青贮全株玉米的效果研究

    杨梦婷;张梦瑶;徐养滨;郭萌萌;张科;王小龙;杨雨鑫;陈玉林;

    研究旨在利用饲用益生菌组合发酵全株玉米,为制备优质的青贮全株玉米提供最佳的益生菌组合方式。试验选用乳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C)和3个试验组(G1、G2、C3),每组设计3个重复,于发酵后0、3、7、14、21、28、42、60 d解封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及营养指标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对全株玉米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pH值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酸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酵母菌含量在第一周显著升高(P<0.05),其中第7 d G3组的酵母菌含量显著大于G1、G2组(P<0.05),乳酸菌含量总体显著升高(P<0.05),其中G3组乳酸菌含量显著大于G1、G2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在青贮全株玉米过程中可有效降低饲料pH值与纤维的含量,提高粗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活菌数。经过综合分析,发现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黑曲霉菌的添加组合为3%、2%、2%、1%时,可较优提高青贮全株玉米的营养和感官品质。

    2019年16期 v.40;No.589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3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生物酶法水解海鱼皮的研究

    程瑛;王冠;吕梦娴;刘营;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海鱼下脚料鱼皮,并减少环境污染,本实验改变传统的酸碱处理法,采用生物酶解法,将海鱼皮酶解成小分子肽,为制备胶原蛋白、明胶等产品做指导。选用蛋白酶作为酶解实验用酶制剂,主要有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其复合酶制剂,通过不同添加量比较常用指标,包括:水解度、酸溶蛋白、肽分子量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碱性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大,水解度、酸溶蛋白、肽分子量变化不明显;中性蛋白酶酶解几种指标中肽分子量分布有少许差异;木瓜蛋白酶酶解之后都是平均分子量≤1 000 Da的肽;复合酶制剂酶解之后分子量≤3 000 Da的肽占85%。本实验选取的四组酶制剂配方,其水解度都达到80%以上,碱性蛋白酶达到85%以上;酸溶蛋白的含量均在2.0%左右,差异不明显。相同成本条件下,从分子量分布来看,木瓜蛋白酶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碱性蛋白酶,再其次是中性蛋白酶,复合酶制剂效果最差。

    2019年16期 v.40;No.589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以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朱旺明;蓝汉冰;谭永刚;韩正东;陈玉敏;高丽娜;

    为研究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在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以及肝脏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用复合蛋白源分别等量替代0%、5%、10%、15%、20%、30%的鱼粉,配置成6种配方成本逐步下降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为100 g/尾的大口黑鲈60 d。结果显示:①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使用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的增重率、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5%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组的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②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大口黑鲈的肥满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0%替代组的最高,但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含量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各组的脏体比、肝体比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饲料中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单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④各试验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30%含量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77.5%(P<0.05)。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试验鱼肝脏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当替代水平达到10%~30%时,肝脏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20%、30%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72.2%、170.2%、69.6%(P<0.05)。各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利用5%~30%的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的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肝脏SOD、POD活性,降低肝脏MDA含量,同时也会提高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

    2019年16期 v.40;No.589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2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晓美;赵曼茜;吴立新;许亚琴;毕铮铮;

    以初始体重为(23.08±0.09)g的大菱鲆为试验对象,投喂不同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基础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 mg/kg,养殖56 d后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 mg/kg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试验组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添加对大菱鲆的摄食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00 mg/kg和400 mg/kg还原型谷胱甘肽试验组的全鱼粗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全鱼水分、粗脂肪、灰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均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试验数据,表明大菱鲆饲料中添加适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促进大菱鲆的生长,提高全鱼蛋白质含量,对大菱鲆的健康和营养水平无负面影响。

    2019年16期 v.40;No.58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检测技术

  • Luminol-KMnO4化学发光差异加标法快速测定饲料中的镉

    高向阳;

    为建立一种便捷、快速测定饲料中镉的新方法,样品微波消解后,用鲁米诺-高锰酸钾(Luminol-KMnO_4)化学发光差异加标法测定镉。结果表明:鲁米诺溶液的浓度为4×10~(-5)mol/l,高锰酸钾浓度为5×10~(-6)mol/l,1.124μg/l镉标准溶液加入1.00 ml和2.00 ml时效果较好。饲料中镉质量分数在0.056 0~0.657 0μg/g,平均回收率大于98%。该法不需要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空白溶液,快速简便,成本低廉,为饲料中重金属镉的检测提供了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2019年16期 v.40;No.589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乳酸菌去除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进展

    吴宛芹;曲睿;艾重阳;刘冠闻;师俊玲;蒋春美;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是由镰刀菌属产生的真菌毒素,具有肠道和免疫毒性,在谷物和饲料中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利用微生物法去除真菌毒素特异性强,效率高且对环境安全,被广泛应用。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具有去除DON的能力,同时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成为近年来去除DON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具有去除DON能力的乳酸菌种类及乳酸菌去除DON的机制,并通过对比其他细菌降解DON的机制和降解酶,推测乳酸菌中可能存在生物降解作用,并对乳酸菌去除DON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9年16期 v.40;No.589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6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猪营养国际论坛

  • 利用可再生物质生产高品质单细胞蛋白质的生物技术

    Margareth ?verland;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导致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对土地、水和能源日益激烈的影响,以及过度开发的捕捞渔业,使得开发未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来生产可持续的饲料原料迫在眉睫。减少与人类食物资源的竞争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微生物发挥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很快,不需要任何农业用地,使用淡水资源很少,微生物可以在非食物的生物质中产生,比如树木和海藻。微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分别是细菌、酵母和真菌,以及微藻。本文旨在介绍利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和碳源进行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利用木制纤维类生物质生产酵母和直接从海藻中分离出蛋白质等这些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保障农业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019年16期 v.40;No.589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9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