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丁酸梭菌的研发及其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艾春香;

    丁酸梭菌为专性厌氧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益生菌,具有耐热、耐酸和耐受多种抗生素等特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饲料添加剂。水产配合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修复肠道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障水产动物机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进而减少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以及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本文简要概述了丁酸梭菌的研发及其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旨在为丁酸梭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在水产养殖绿色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18年24期 v.39;No.57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饲料添加剂

  • 维生素E对广西三黄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刁蓝宇;刘敏燕;冯栋梁;梁明振;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E(VE)水平对广西三黄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256只的80日龄广西三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100、150 mg/kg VE,试验至试鸡12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50 mg/kg VE组试鸡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于添加50 mg/kg和100 mg/k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VE添加水平显著降低试鸡的腹脂率,添加150 mg/kg效果最为显著(P<0.05)。(2)饲粮添加50、100、150 mg/kg VE显著提高试鸡胸肌的pH值和肉色(P<0.05);添加50、100 mg/kg VE显著提高腿肌的pH值(P<0.05);添加100 mg/kg VE显著提高腿肌的剪切力(P<0.05);饲粮添加不同VE水平对试鸡胸肌的系水力、滴水损失和剪切力以及对腿肌的肉色、系水力及滴水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VE添加水平与试鸡胸肌的滴水损失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显著正负相关(P>0.05)。因此,在广西三黄鸡的饲粮中添加100~150 mg/kg VE有助于提高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2018年24期 v.39;No.57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孙苏皖;李园园;陈晴;黑达西·巴哈提;夏木西努·艾买尔;李海英;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喂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对良凤花肉鸡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良凤花肉鸡375只,随机分为5组,于63日龄时从每组中随机选出12只鸡,总计60只鸡做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为12 d,其中预饲期7 d,正式期5 d。阴性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阳性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 g/kg那西肽和0.25 g/kg硫酸黏杆菌素;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2 g/kg和2.5 g/kg的复合肠道保护剂。试验结果表明:(1)在良凤花肉鸡饲粮中添喂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可极显著提高磷的消化量(P<0.01),显著提高粗蛋白质和钙的消化量(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可极显著提高钙的消化量(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极显著提高良凤花肉鸡对饲粮中粗脂肪和磷的消化率(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可极显著提高粗蛋白质的消化率(P<0.01),显著提高粗脂肪和磷的消化率(P<0.05)。(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提高了肉鸡钙、磷的保留量和保留率,其中试验Ⅲ组极显著提高钙、磷的保留量和保留率(P<0.01)。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在良凤花肉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肠道保护剂,可改善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综合考虑,复合肠道保护剂可以替代抗生素,建议添喂量为2.5 g/kg。

    2018年24期 v.39;No.573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饲料脂肪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肌肉组分、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鲁耀鹏;汪蕾;张秀霞;王冬梅;李军涛;郑佩华;冼健安;

    为探讨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饲料的适宜脂肪水平,配制5种不同脂肪水平(3%、5%、7%、9%和11%)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红螯螯虾幼虾(0.86±0.11)g 8周,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组成、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力。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红螯螯虾幼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和9%组显著高于3%组和11%组,由增重率回归曲线得到饲料最佳脂肪水平为7.44%;饲料脂肪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肌肉组分、肝胰腺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肝胰腺脂肪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和9%组显著高于3%组;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肝胰腺淀粉酶活力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1%组显著低于3%和5%组;饲料脂肪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AKP)活力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组显著高于3%和11%组。结果表明,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并可一定程度地提高脂肪酶和AKP活力,其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9%。

    2018年24期 v.39;No.573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发酵饲料对南美白对虾消化酶活性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袁春营;孟阳;毕建才;崔青曼;

    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与对虾饲料混合均匀,密封发酵24 h制成发酵饲料。投喂南美白对虾,6周后,测定对虾体长和体质量,计算特定生长率;测定对虾胃、肝胰腺和肠道组织的胃蛋白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基于Illumina HiSeq250测序平台,分析南美白对虾的肠道菌群。结果表明:发酵饲料能够提高对虾的特定生长率,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发酵饲料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南美白对虾胃、肝胰腺和肠道中的4种消化酶活性;发酵饲料组对虾肠道中的软壁菌门(Tener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明显增多,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明显减少,芽孢杆菌纲相对丰度增加,植物乳杆菌由0.001%增加到0.01%。发酵饲料能够明显提高南美白对虾肠道菌群的香浓-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测序深度指数及谱系多样性指数。综上,发酵饲料能够提高南美白对虾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提高植物乳杆菌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善南美白对虾的肠道菌群组成。

    2018年24期 v.39;No.57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不同水平亚麻籽对奶牛产奶性能及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刘瑞芳;嘎尔迪;苏利红;王哲鹏;

    研究不同水平亚麻籽对奶牛产奶性能、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探讨确定亚麻籽的最适添加量。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黑白花奶牛4头,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的日粮,比较对照组(A组)、添加7%亚麻籽组(B组)、添加10%亚麻籽组(C组)和添加13%亚麻籽组(D组)间产奶量、乳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随着亚麻籽添加水平的提高,产奶量呈增高趋势;B、C、D组的产奶量分别比A组提高了0.98%(P>0.05)、8.50%(P<0.05)和2.29%(P>0.05)。B、C组的乳脂率较A组升高,D组较A组降低,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不同水平亚麻籽,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等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的趋势,其中C、D组的棕榈酸显著(P<0.05)低于A组,其他脂肪酸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EPA(C20.5)、DHA(C22.6)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升高的趋势,其中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亚麻籽具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改善乳中脂肪酸组成的作用,其中以添加10%效果最为明显。

    2018年24期 v.39;No.573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光倒刺鲃幼鱼生长、消化酶及体成分的影响

    李成;秦溱;李金龙;何志刚;伍远安;黄华伟;向劲;程小飞;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4.33±0.12) g的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幼鱼为研究对象,配制6个不同蛋白质含量(D1:24%、D2:28%、D3:32%、D4:36%、D5:40%、D6:44%)的等能试验饲料,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光倒刺鲃生长、消化酶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玻璃水箱(80 cm×50 cm×60 cm)饲养30尾,每组3个重复,日投喂量为鱼体重3%~5%,投喂2次,饲养8周。结果显示,光倒刺鲃幼鱼摄食蛋白质含量为40%的饲料后,其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均优于其他组,且肥满度(CF)表现最好;低蛋白组(D1和D2)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C)显著高于高蛋白组(D5、D6)(P<0.05)。在肝脏转氨酶和肠道消化酶方面,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含量均在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低蛋白组(D1、D2)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胰蛋白酶活力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后趋于平稳;而脂肪酶活力则与饲料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性,D6组脂肪酶活力最高。在体成分方面,鱼体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在D5组达最高;而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D6组降到最低;水分和粗灰分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光倒刺鲃幼鱼在该阶段最适饲料蛋白质量以42.06%为宜。

    2018年24期 v.39;No.57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影响的Meta分析

    徐博成;路则庆;邓近平;江青艳;汪以真;

    文章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的影响。本文检索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发表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用Meta分析计算合并连续型变量的加权平均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WMD)以及95%的置信区间(95%CI)。共有27篇同质文章、126条数据、包括共2 946头猪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发酵饲料能极显著提高猪的ADG、ADFI并降低FCR(P<0.01),但发酵混合原料对ADFI、发酵单一原料对FCR无显著影响(P>0.05);在生长育肥猪上,发酵混合原料和发酵中草药均极显著提高猪的ADG、ADFI并降低FCR(P<0.01),而发酵单一原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发酵饲料极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P<0.01)。本文首次运用Meta分析对近10年的同质文献进行合并,从统计层面合理的为今后发酵饲料的研究和猪的生产给予一定的指导。

    2018年24期 v.39;No.573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4K]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饲用益生菌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韩伟;徐晶;王大为;

    试验利用微囊化技术和泡腾技术制备微生态制剂,并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通过液态发酵和管式离心得到屎肠球菌菌泥,进而:(1)经肠溶包材包被、流化干燥制得微囊化颗粒(1.0×1011CFU/g、褐色、粒径≤3.35 mm);(2)经泡腾配方包被、冷冻干燥制得泡腾颗粒(1.0×1010CFU/g、白色、粒径≤2.36 mm);(3)两者组成复合型微生态制剂。微囊化颗粒和泡腾颗粒按0.1%的加量均匀掺入或混入到仔猪日粮和饮水中。试验选用体重基本一致的35日龄健康仔猪150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处理组分为:处理1(抗生素组):日粮中添加金霉素75 mg/kg;处理2(益生菌组):日粮中添加0.1%的屎肠球菌Ef3-4发酵液(最终活菌数2×106CFU/g饲料);处理3(微生态制剂组):日粮中添加0.1%的微囊化颗粒并在饮水中添加0.1%的泡腾颗粒。饲喂周期35 d。结果表明:与抗生素组相比,微生态制剂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13.1%(P<0.05);粪便中无壁菌门菌群显著地降低(P<0.05),乳杆菌属菌群丰度有增加趋势。添加微生态制剂的仔猪血清中IgA和IgM水平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而与益生菌组相比,添加微生态制剂的仔猪血清中HSP-40水平显著提高(P<0.05),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研究涉及的微生态制剂,有着良好的饲用价值,并对仔猪的生长、腹泻、肠道菌群及免疫指标等有积极的影响。

    2018年24期 v.39;No.573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呕吐毒素对畜禽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影响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张赛武;周加义;黄登桂;王修启;

    完整的肠道黏膜屏障是畜禽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 DON)破坏肠道黏膜结构,削弱肠道黏膜屏障和消化吸收功能,导致畜禽生长受阻,给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DON对畜禽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作一综述,为养殖业饲料呕吐毒素预防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2018年24期 v.39;No.573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