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妊娠母猪背膘过厚影响繁殖性能的机制及其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彭健;

    母猪妊娠期的营养代谢,尤其是脂质代谢与体脂沉积存在密切关系。妊娠期母猪的脂质代谢特征,不仅决定了母猪妊娠期的体脂沉积规律,而且对仔猪初生性能和母猪泌乳性能产生关键的影响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母猪体脂的过度沉积,会引起胎盘脂质毒性,导致胎盘产生慢性炎症,提高了胎盘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阻碍胎盘的血管发育,导致弱仔的产生,使初生仔猪的初生重不均匀。另一方面,妊娠期体脂过度沉积时,妊娠后期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系统性慢性炎症反应,是降低围产期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原因,并降低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在母猪妊娠日粮中应用具有高水结合力、强吸水膨胀性和快速发酵特征的功能性纤维,不仅能提高限饲条件下妊娠母猪的饱腹感和饱感,并有效防止和改善母猪便秘;而且能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快速生成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能有效改善母体的炎症状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此外,所产生短链脂肪酸代谢后,能生成C15和C17等奇数碳链脂肪酸,也对提高母猪围产期胰岛素敏感性有重要作用。因此,控制妊娠期适宜的体脂沉积,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关键控制点;在妊娠母猪日粮中合理运用功能性纤维,是调控母猪妊娠期体脂沉积有效的营养调控技术。

    2018年19期 v.39;No.56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工艺设备

  • 液态饲喂系统及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沈波;王改琴;刘春雪;王恬;

    文章介绍了液态饲喂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液态饲喂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液态饲喂设备设计制造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并简单综述了液态饲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2018年19期 v.39;No.56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型粉碎机粉碎玉米的粒度、粒形表征分析

    金楠;王红英;方鹏;祁忠贤;段恩泽;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类型粉碎机对粉碎玉米粒度分布及颗粒微观形貌的影响。分别用进口鲨鱼粉碎机、国产鲨鱼粉碎机、对辊粉碎机、对辊+锤片二次粉碎和锤片微粉碎机5种粉碎处理方式对玉米进行粉碎,基于14层筛法和扫描电镜分析法,测定粉碎玉米的平均粒径和几何标准差并获取颗粒粒形的扫描电镜图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粉碎机对粉碎玉米粒度的均匀度有明显影响,对辊粉碎机的粉碎粒度有更好的均匀度;粉碎机类型对粉碎玉米的微观形貌有明显影响,锤片微粉碎机粉碎玉米颗粒的球形度较高,且颗粒表面相对更均匀光滑,对辊粉碎机粉碎玉米颗粒多呈不规则形状,且表面较粗糙。文章为粉碎样品粒度粒形及消化利用率的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19期 v.39;No.568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1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斯布牦牛能氮比补饲技术的研究

    廖阳慈;桑旦;周启龙;参木友;

    通过对西藏本地及引进的7种优质牧草进行采集和品质分析,筛选出了适宜本地规模化应用的牧草品种豌豆草,以其作为原料之一设计出高、中、低3种能氮比的补饲饲粮(Ⅰ组为869.09.1,Ⅱ组为785.71.1,Ⅲ组为524.62.1),并在海拔3 600 m地区开展母牦牛补饲试验,研究开发出适宜于西藏高寒牧区牦牛的冷季能氮比补饲技术,解决西藏高寒牧区牦牛在冷季补饲技术上和牦牛营养模式上的短板,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犊牛的生长发育等,优化牦牛营养结构。

    2018年19期 v.39;No.56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屎肠球菌制剂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徐巧云;王梦芝;霍永久;罗昱宏;

    文章主要研究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制剂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将24头体重、胎次、泌乳量、泌乳期、体况等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28 d,每隔14 d于晨饲前尾静脉采集血样测定血常规、血液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等血常规组间无显著影响(P>0.05),但低剂量组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总蛋白、血中尿素氮等指标组间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剂量组的乳酸脱氢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组间皆无显著影响(P>0.05);另外,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提高了红细胞数量和抗肿瘤因子的浓度,降低了乳酸脱氢酶的浓度,利于免疫力的提高。

    2018年19期 v.39;No.568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日粮添加硒与维生素E对羔羊精液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金海峰;孙晓蛟;鲁承;

    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硒与维生素E对公羔羊精液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羔羊以3×2+1因子的处理方式被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其中硒3个水平(0.2、0.3、0.4 mg/kg),维生素E 2个水平(100 IU/kg和200 IU/kg)。研究结果表明,补饲Se和VE均能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P<0.05),显著地增加精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G3组、G4组、G5组、G6组GSH-Px活性及T-AOC显著高于G1及G2组(P<0.05)。对照组公羊精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各补饲组(P<0.05)。通过硒和VE的添加,精浆抗氧化酶系活性增强,公羊的精液品质得到改善。日粮中适宜添加量硒为0.3 mg/kg,VE为100 IU/kg。

    2018年19期 v.39;No.568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熔融法制备包被纳米氧化锌工艺方法的研究

    陈杰;祝家东;万志友;陈浩;祝爱侠;王春维;

    以纳米氧化锌与二氧化硅作为芯材,硬脂酸作为包被壁材,采用熔融分散-冷却法制备包被纳米氧化锌,以包被纳米氧化锌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氧化锌、二氧化硅、硬脂酸的物料配比为50.3.3。在此工艺条件下,纳米氧化锌在人工胃液中3 h后的溶出率为1.87%,在人工肠液中6 h后的释放率为92.35%。该产品能够在仔猪的胃环境中保护纳米氧化锌,并且在仔猪的肠道环境中将纳米氧化锌释放出去,达到使纳米氧化锌发挥最大作用的目的。

    2018年19期 v.39;No.56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发酵技术

  • 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唐庆凤;杨承剑;彭开屏;郭艳霞;李丽莉;梁辛;李孟伟;唐振华;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2%、4%、6%和8%植物乳杆菌制剂(占青贮原料鲜重比例),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添加剂组干物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随着植物乳杆菌制剂添加量的增加pH值不断下降,LAP 6%组和LAP 8%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15和4.01;各试验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P 6%组的乳酸含量最高;乙酸和丁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LAP 2%组发酵品质良好(42分,1级),其他各组发酵品质优等(45~48分,1级)。综上所述,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贮,LAP 6%组发酵品质最佳。

    2018年19期 v.39;No.568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发酵菜粕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钟晓霞;刘志云;周晓容;黄金秀;

    菜粕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饲用蛋白源,因含有硫苷、异硫氰酸酯、噁唑烷硫酮、植酸和单宁等抗营养因子,制约了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脱毒法是降低或去除菜粕抗营养因子、提高饲用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将主要对菜粕发酵菌种、发酵前后抗营养因子和营养成分变化,发酵菜粕在畜禽上的应用进行介绍。

    2018年19期 v.39;No.56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产业体系技术专栏

  •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测定和营养调控减排方法

    王贝;许贵善;董利锋;刁其玉;

    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产生是饲料能量的浪费,同时还增强了温室效应。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保护环境和提高能量利用率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瘤胃甲烷生成机制、排放量测定方法和营养调控进行概述,就如何减少甲烷排放进行了讨论,旨在为通过日粮营养调控措施来降低甲烷排放提供参考。

    2018年19期 v.39;No.568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双蛋白营养的犊牛代乳品研究

    孔凡林;王炳;刁其玉;屠焰;

    犊牛早期断奶后需使用代乳品替代母乳,传统和进口代乳品主要以乳制品为主来提供乳源性蛋白质。而我国由于乳制品资源紧缺、价格相对高昂等特点,阻碍了代乳品的国产化进程。人类营养研究证实,乳源性蛋白和植物源性蛋白合理搭配,可以形成双蛋白模式。双蛋白之间存在着氨基酸的互补效应,且具有细胞修复功能,能更好地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文章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生理与营养实验室的近20年的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报道,系统总结了犊牛代乳品中的双蛋白营养研究进展,为犊牛精准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19期 v.39;No.56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工作研究

  • 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魏晨;郭永鹏;计成;赵丽红;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日粮后,被机体吸收的AFB1能在肝脏中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AFM1),再转运和分泌到牛奶中。众所周知,AFM1为强致癌物,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类健康。文章从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毒素消减措施,及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2018年19期 v.39;No.568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