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影响产蛋后期蛋壳质量的饲料营养因素及调控措施

    赵国先;柳迪;王琳;唐洁;张旭;

    蛋壳质量影响鸡蛋破损率,直接影响蛋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在产蛋后期,蛋重增大而钙的沉积能力有限,使蛋壳变薄容易破损,蛋壳的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产蛋后期蛋壳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主要从蛋壳的结构形成和成分、评价蛋壳质量的指标、影响产蛋后期蛋壳质量的饲料营养因素及调控措施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2017年19期 v.38;No.54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工艺设备

  •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颗粒饲料加工参数优化设计

    陈啸;孔丹丹;方鹏;王红英;

    在研究加工参数对颗粒饲料产品质量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基础上,建立以生产近似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算法为核心的加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由此面向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等指标提供针对性全局优化方案。基于加工参数-质量指标体系,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参数-指标近似模型;使用多学科优化软件i SIGHT,基于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NSGA-II)对各目标进行优化。应用实例分析表明,由实际企业自身要求构建的优化参数-质量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近似模型,获得的近似值与实际值间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决定系数值R2达0.94以上,结合验证误差指标可知近似模型满足优化使用要求;通过设计可能性历史图、二维Pareto前沿图等分析多目标之间存在的制约关系,根据优化数值结果给出了全局优化方案:环模长径比为17,模孔直径为3.0 mm,锤片粉碎机筛片孔径分别为2.0、1.5 mm,调质温度76.2℃;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可知在该企业生产条件下生产率及PDI指标优化幅度分别达到了22.04%和6.04%,展示出一定程度的优化效果;进一步在其他生产企业应用本文方法,验证结果显示该企业采用的PDI、生产率、含粉率等指标的优化幅度分别达到了4.03%、33.93%和28.49%,进而可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文章优化设计方法为颗粒饲料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作为饲料行业高效低耗生产的理论参考及实用性工具。

    2017年19期 v.38;No.544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秸秆膨化机进料装置的设计

    王元春;

    为了解决秸秆物料加工利用过程中物料进料时产生的架桥、搭拱、挂壁从而导致的进料不连续、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二级料仓的双螺旋进料装置,该装置采用长方体料仓设计,消除斜面,使物料在料仓中不会发生架桥、搭拱、挂壁等现象,达到上料方便,进料连续、均匀的目的。

    2017年19期 v.38;No.54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果胶寡糖螯合锌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中锌铁含量的影响

    王中成;高秀华;于会民;崔虎;谢静静;彭晴;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果胶寡糖螯合锌(zinc pectic oligosaccharides che-late,Zn-POS)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中锌铁含量的影响。选取600只健康的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2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68 mg/kg杆菌肽锌,均作为对照组;Ⅲ、Ⅳ和Ⅴ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400 mg/kg和600 mg/kg果胶寡糖螯合锌。预饲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Ⅱ组和Ⅴ组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与Ⅴ组相比,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和料蛋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2)Ⅴ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Ⅰ、Ⅲ和Ⅳ组(P<0.05)。(3)Ⅱ组蛋中锌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试验组蛋中铁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果胶寡糖螯合锌可以改善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提高产蛋率,增加平均蛋重和蛋黄颜色。试验中海兰褐蛋鸡饲粮Zn-POS的适宜添加量为600 mg/kg。

    2017年19期 v.38;No.54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锌源及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蛋锌含量的影响

    刘虎;陈思佳;周水岳;汤小朋;杨淑芬;方热军;

    试验研究不同锌源及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蛋锌含量的影响。选用21周龄健康的罗曼蛋鸡72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锌含量测定值20.56 mg/kg),其他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70 mg/kg的氨基酸络合锌(Av-Zn)或硫酸锌(锌含量实测值分别为40.11、80.39、36.62、76.10 mg/kg)。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锌源之间对平均日蛋重和损蛋率差异显著(P<0.05);(2)锌源及水平对蛋壳重有显著影响(P<0.05);(3)不同锌源对蛋鸡血清锌离子、SOD活性以及Cu Zn-SOD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水平的锌对蛋鸡血清锌离子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Cu Zn-SOD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SOD活性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4)锌源对第14、28、42、56 d蛋黄锌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锌水平对第14、28、42 d蛋黄锌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第56 d蛋黄锌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锌源和锌水平之间对14、28、42、56 d蛋黄锌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70 mg/kg氨基酸络合锌能生产富锌鸡蛋,同时对蛋鸡的正常生产没有影响。

    2017年19期 v.38;No.54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玉米粉和食淀粉乳杆菌混合处理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牛东泽;郑明利;左飒飒;江迪;徐春城;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玉米粉和食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析因设计,选取4个玉米粉添加量(占鲜重的0%、3%、6%、9%),3株不同食淀粉乳杆菌[L.amylovorus KM112088(L_1)、L.amylovorus KM112091(L_2)和L.amylovorus KM112089(L_3)]以及不接种处理,共计16个组(4×4),青贮35 d后开封,分析不同处理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单独添加玉米粉,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苜蓿青贮的p H值以及氨态氮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苜蓿青贮品质显著改善,但玉米粉中的淀粉降解较少;单独添加L.amylovorus处理中,虽然L_2处理组显著降低苜蓿青贮的氨态氮含量(P<0.05),提高乳酸和乙酸质量比,但对苜蓿青贮品质的改善效果较小;混合添加玉米粉和L.amylovorus,淀粉被有效降解和利用,且L_1和L_2与玉米粉混合处理组的苜蓿青贮品质得到显著改善(P<0.05),在复合添加3%的玉米粉时,即可获得优于单独添加9%玉米粉的发酵品质。综上所述,在苜蓿青贮实践中,可通过复合添加3%玉米粉和L_1或L_2,来提高玉米粉的添加效果,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

    2017年19期 v.38;No.54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的构建

    宋云皓;满都拉;郜晋楠;段开红;田瑞华;

    研究从内蒙古东部地区采集样品并从中分离筛选可降解纤维素的兼性厌氧细菌,构建高效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经过分离纯化最终获得57株兼性厌氧菌。通过DNS法测定酶活后复筛出10株具有较高CMC酶活的菌株。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10株菌分别属肠球菌属(Entero-bacter,1-3、6-2、8-2)、芽孢杆菌属(Bacillus,2-4、3-4、6-9、14-1)、非脱羧勒克菌属(Leclercia adecar-boxylata,5-2)、柠檬酸菌属(Citrobacter,10)和泛菌属(Pantoea,11-2)。经过拮抗验证后,将所筛菌株混合构建为5个复合菌系A:1-3、5-2、6-2、11-2;B:3-4、6-9、5-2、8-2;C:2-4、5-2、8-2、11-2;D:10、2-4、8-2;E:14-1、3-4、8-2,其中菌系B的CMCase相较于单一菌株最高提高了105.07%。进一步玉米秸秆发酵实验表明,复合菌系B处理后的秸秆粗纤维降解率达到48.6%,表现出较高的降解玉米秸秆纤维素的能力。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构建玉米秸秆微贮菌剂,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秸秆饲用价值奠定基础。

    2017年19期 v.38;No.54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营养

  • 不同比例青贮甘蔗尾与青贮玉米秸秆组合对奶水牛体外产气的影响

    唐庆凤;唐振华;李丽莉;彭开屏;夏中生;梁辛;杨承剑;郭艳霞;李孟伟;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甘蔗尾(SS)与青贮玉米秸秆(CS)组合对奶水牛体外产气的影响。以不同添加剂处理的青贮甘蔗尾(SS1、SS2、SS3)和CS为原料,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6(DM),每种SS分别以0%(对照组)、25%、50%、75%和100%代替底物中的CS。结果表明:(1)SS组合CS,96 h累积产气量随着SS比例增加而升高,其中含SS3组96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含SS1、SS2组可消化有机物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SS1或SS2添加有升高趋势。SS3组合CS,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高于SS3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SS组合CS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具有促进作用,适宜比例组合能提高瘤胃消化代谢率。

    2017年19期 v.38;No.54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体外法研究不同功能性低聚糖对瘤胃发酵与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

    胡丹丹;郭婷婷;金亚东;徐晓锋;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功能性低聚糖对瘤胃发酵与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体况良好、体重约600 kg,装有永久性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方法,以苜蓿和玉米为饲料源做体外发酵基质,然后添加大豆寡糖、果寡糖、甘露寡糖(添加水平分别为0%、0.5%、1.5%、3.0%)三种功能性低聚糖。结果表明,随着三种功能性低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对瘤胃体外潜在产气量、快速降解部分、慢速降解部分均极显著增加(P<0.01),但对产气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发酵参数,功能性低聚糖种类、低聚糖添加量均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影响显著(P<0.05),随着三种功能性低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使总挥发性脂肪酸极显著增加(P<0.01),使氨态氮极显著降低(P<0.01),乙酸/丙酸值显著增加(P<0.05)。对于乳酸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有降低的趋势。对于微生物蛋白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三种功能性低聚糖不仅极显著提高微生物蛋白的量(P<0.01),而且使微生物蛋白的合成率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功能性低聚糖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和提高微生物蛋白合成。

    2017年19期 v.38;No.544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猪饲料中Cu元素含量技术研究

    刘珊珊;张俊;林思寒;赖曲芳;黎静;刘木华;艾子平;

    生长猪长期食用高铜饲料将导致机体中毒。试验对猪饲料中Cu元素用单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进行分析。研究首先确定了Cu元素的特征分析谱线为CuⅠ324.74 nm;应用单脉冲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对饲料中铜元素的光谱强度进行采集,为获得最佳的采集参数,当采集延时为1.28μs时,通过改变激光能量的方式得到当激光能量为240 MJ时,采集效果较好;然后以240 MJ激光能量为固定值,通过改变采集延时时间,得到最优的采集延时时间为1.58μs。为了验证最佳参数的选择的准确性,采用全面试验方法,通过分析谱线光谱强度和RSD寻找最佳试验参数,确定了检测饲料中Cu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最佳试验参数条件为:激光能量240 MJ,采集延时1.58μs。建模集样品中Cu元素真实浓度与光谱强度值的相关拟合系数为0.985 2,预测集样品中Cu元素含量的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 1,平均相对误差为4.77%。文章的试验研究说明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系统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该技术对目标元素的检测能力。

    2017年19期 v.38;No.544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钇-恩诺沙星增敏体系荧光光谱法测定饲料中恩诺沙星的含量

    李军德;马池方;张婷婷;宋吉英;

    恩诺沙星作为氟喹诺酮类化学合成抑菌剂经常作为兽用药与饲料混用。文章采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检测市售饲料中恩诺沙星的含量。实验主要研究了钇离子对恩诺沙星荧光强度的增敏作用,探讨了溶液的pH值,钇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钇-恩诺沙星溶液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EX:277 nm,EM:441 nm,p H=6,Y~(3+)溶液浓度0.02 g/l,反应时间30 min,室温状态下进行分析测定,钇离子对恩诺沙星的荧光强度有非常明显的增敏效果。该方法在0~0.25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 9,方法的检测限为1.02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1%。该方法用于测定饲料中痕量恩诺沙星的含量,稳定可靠,分析结果良好。

    2017年19期 v.38;No.544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工作研究

  • 蒙东地区肉牛养殖现状及效益分析

    王敏;韩天龙;张广和;李心慰;李小兵;刘国文;王哲;

    对蒙东地区肉牛的饲养品种、存栏量、养殖规模、饲养水平、疫病防治、生产情况及市场行情等进行了系统地跟踪调研,对蒙东地区肉牛的饲养管理、产犊育肥、盈利水平等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蒙东地区肉牛养殖的生产现状,为肉牛的高效养殖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

    2017年19期 v.38;No.54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