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宗容;冯堂超;胡玲;周月华;潘晓星;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预混料对饲喂宜宾五粮型白酒糟(简称酒糟)日粮肉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体重(364.6±35.9)kg西杂牛(西门塔尔×本地黄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在酒糟型饲粮中添加4种不同预混料,试验期27 d。试验结果显示:饲喂五粮型白酒糟肉牛日粮中添加1号、2号和3号预混料能提高肉牛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其中添加2号预混料肉牛平均日增重最佳,为(1.6±0.4)kg,较1号、3号、4号预混料分别提高14.3%、14.3%、45.4%。2号预混料肉牛每头每日增重效益也最佳,为(21.4±9.4)元,较1号、3号、4号预混料分别提高37.2%、41.7%、110%。因此,饲喂酒糟型日粮肉牛需要配制相应的预混料配方才能有效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2016年15期 v.37;No.51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倪俊芬;皮宇;陈前岭;王梦芝;侯启瑞;赵卫国;李龙;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精料桑叶粉对育肥湖羊体尺和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40只3月龄育肥湖羊,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试验各组饲粮精料中桑叶粉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Con)、15%(T15)、30%(T30)、45%(T45)、60%(T60)。试验期为8周,预饲1周,8周后各组随机选取3只进行屠宰。结果显示:1添加桑叶粉对湖羊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体直长、胸围、腹围、胸深没有影响(P>0.05)。与T60和Con相比,T15、T30、T45显著增加了腰脚宽(P<0.05);管围、腰脚宽、尻长均随着桑叶粉添加水平呈现二次回归曲线变化(P<0.05),即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随着桑叶粉的添加量增加,肝脏重量呈现二次曲线回归的变化(P<0.05),肝脏器官指数呈现二次曲线回归的变化趋势(P<0.10),其中均在桑叶粉添加水平在15%时相应指标达到最大值。结果提示,湖羊精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桑叶粉能够提高育肥湖羊的体格发育和器官发育,其中桑叶粉在精料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5%~45%,最佳比例为15%。
2016年15期 v.37;No.516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左飒飒;牛东泽;郑明利;江迪;徐春城;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生物接种剂以及延迟密封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及分别添加乳酸菌组(LAB)、黑曲霉+乳酸菌组(As+LAB)、里氏木霉+乳酸菌组(Tr+LAB)以及黑曲霉+里氏木霉+乳酸菌组(As+Tr+LAB)接种剂共5组,并分别延迟0、24、48 h后密封,室温贮藏56 d开封,进行青贮品质分析和有氧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接种剂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秸秆青贮中乳酸、乙酸含量,降低丙酸含量(P<0.05)。其中As+Tr+LAB组的乳酸含量最高,丙酸和丁酸的含量最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与CK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随着延迟密封时间的增长,乳酸菌数量显著上升,酵母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p H值、氨态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各处理组与CK组在延迟0 h和48 h密封条件下开封后144 h发生好氧变质,而延迟24 h密封的各组开封后160 h发生好氧变质。综上所述,接种复合微生物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的青贮发酵品质,且以As+Tr+LAB效果最佳;延迟密封对于玉米秸秆的青贮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延迟24 h密封有利于有氧稳定性的提高。
2016年15期 v.37;No.516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梦迪;陈天龙;张敏;
为了研究酵母菌-红曲霉复合制剂对蛋鸡血清、肝脏及蛋黄中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360只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蛋鸡。饲养试验分为预饲期和正式期,预饲期7 d,预饲7 d,正式试验45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A组饲喂基础日粮+0.25%红曲合生元+0.25%的酵母,B组饲喂基础日粮+0.5%的酵母,C组饲喂基础日粮+0.5%的红曲合生元。试验结果表明:酵母菌-红曲霉复合制剂均可以提高蛋鸡血清、肝脏及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而丙二醛的含量均降低,差异显著,此类制剂在蛋鸡生产上有延缓蛋鸡生产期的作用。
2016年15期 v.37;No.51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辛明;何全光;黄梅华;黄振勇;阳仁桂;覃仁源;张娥珍;黄茂康;
以全价颗粒饲料原料甘蔗尾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100、120、150℃干燥条件下,甘蔗尾梢的水分、VC及色泽等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大,150℃干燥条件下,甘蔗尾梢水分下降最快;干燥前15 min,150℃干燥条件下甘蔗尾梢的VC含量均比100、120℃高;甘蔗尾梢的色泽受干燥温度及时间影响变化较大,干燥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样品的鲜亮度越低,色泽越黄,较为适宜的干燥时间为10 min。
2016年15期 v.37;No.51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