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利用微生物发酵红薯渣的研究进展

    徐春城;左飒飒;牛东泽;郑明利;江迪;

    红薯渣是红薯淀粉及浓缩红薯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不仅富含淀粉、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且水分含量高,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红薯渣等食品加工业副产品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发酵技术可实现有机酸、酶、蛋白饲料及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物转化。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手段开发红薯渣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红薯渣利用现状,阐述了当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红薯渣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微生物发酵红薯渣的发展前景。

    2016年15期 v.37;No.51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工艺设备

  • 不同品种小麦的饲料加工特性分析

    方鹏;杨洁;陈啸;孔丹丹;吕芳;岳岩;王红英;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饲料加工特性,采集了全国不同地区的59个小麦样品,共51个小麦品种,并逐一测定了每个样品的营养组分及粉碎过两种筛片(1.5 mm和2.0 mm)后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糊化特性。文中分析了不同品种小麦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在营养组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糊化特性的差异最为显著。粉碎粒度对饲料原料的加工特性有重要影响。试验表明,小麦的粉碎粒度对其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均有影响。粉碎粒度为1.5 mm和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样品在平均粒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热导率、摩擦系数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平均粒径小,但颗粒表面积更大。小麦的粉碎粒度越小,其休止角和摩擦系数越大。在每个温度值下,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比热均显著(P<0.05)比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比热小。粉碎粒度为2.0 mm的小麦各黏度参数明显低于粉碎粒度为1.5 mm的小麦(P<0.01),说明粉碎粒度对小麦糊化的影响较大。实验测定的不同品种小麦的营养组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参数是饲料加工工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可以为饲料加工的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包括原料清选、粉碎、混合、配料、制粒、调质、冷却等。

    2016年15期 v.37;No.516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房式散装仓库在饲料厂原料接收和储藏中的运用

    李相成;

    文章首先简单综述了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和常用原料种类、来源、包装、运输、卸车、储藏的特点。随后列举了饲料厂原料储藏的不同方式、不同模式,并做出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详细介绍房式散装仓库及配套设计;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饲料原料接收储藏方式的建议和期望。

    2016年15期 v.37;No.51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不同含粉率颗粒饲料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刘松柏;谭会泽;温志芬;张祥斌;吴新明;王罡;彭运智;崔振亮;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含粉率颗粒饲料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饲料中含粉率增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有显著(P<0.01)负面影响,粉料组相对其他各组肉鸡的日均增重最低,耗料增重比最高;2颗粒饲料的含粉率从5%增加到45%时,肉鸡的耗料增重比线性上升,日均增重逐步下降。综上所述,含粉率低的颗粒饲料饲喂肉鸡其生长性能更佳。

    2016年15期 v.37;No.51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畜禽蛋氨酸代谢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胡诚军;江青艳;孔祥峰;

    蛋氨酸是畜禽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可参与多种功能物质的合成。作为饲料添加剂,蛋氨酸可提高机体对饲粮蛋白质的利用率、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饲养成本。文章就蛋氨酸的理化性质、吸收代谢特性及其对动物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发育等方面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畜禽生产中蛋氨酸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2016年15期 v.37;No.51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营养

  • 添加不同预混料对饲喂宜宾五粮型白酒糟日粮肉牛应用效果研究

    易宗容;冯堂超;胡玲;周月华;潘晓星;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预混料对饲喂宜宾五粮型白酒糟(简称酒糟)日粮肉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体重(364.6±35.9)kg西杂牛(西门塔尔×本地黄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在酒糟型饲粮中添加4种不同预混料,试验期27 d。试验结果显示:饲喂五粮型白酒糟肉牛日粮中添加1号、2号和3号预混料能提高肉牛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其中添加2号预混料肉牛平均日增重最佳,为(1.6±0.4)kg,较1号、3号、4号预混料分别提高14.3%、14.3%、45.4%。2号预混料肉牛每头每日增重效益也最佳,为(21.4±9.4)元,较1号、3号、4号预混料分别提高37.2%、41.7%、110%。因此,饲喂酒糟型日粮肉牛需要配制相应的预混料配方才能有效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2016年15期 v.37;No.51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水平精料桑叶粉对育肥湖羊体尺与器官发育的影响

    倪俊芬;皮宇;陈前岭;王梦芝;侯启瑞;赵卫国;李龙;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精料桑叶粉对育肥湖羊体尺和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40只3月龄育肥湖羊,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试验各组饲粮精料中桑叶粉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Con)、15%(T15)、30%(T30)、45%(T45)、60%(T60)。试验期为8周,预饲1周,8周后各组随机选取3只进行屠宰。结果显示:1添加桑叶粉对湖羊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体直长、胸围、腹围、胸深没有影响(P>0.05)。与T60和Con相比,T15、T30、T45显著增加了腰脚宽(P<0.05);管围、腰脚宽、尻长均随着桑叶粉添加水平呈现二次回归曲线变化(P<0.05),即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随着桑叶粉的添加量增加,肝脏重量呈现二次曲线回归的变化(P<0.05),肝脏器官指数呈现二次曲线回归的变化趋势(P<0.10),其中均在桑叶粉添加水平在15%时相应指标达到最大值。结果提示,湖羊精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桑叶粉能够提高育肥湖羊的体格发育和器官发育,其中桑叶粉在精料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5%~45%,最佳比例为15%。

    2016年15期 v.37;No.516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2017年《饲料工业》

    <正>本刊为半月刊,大16开本,每期正文64页,公开发行,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本刊发行部订购。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991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21-1169/S,邮发代号:8-163。每期定价6元,全年24期共144元。

    2016年15期 v.37;No.516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微生物接种剂及延迟密封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左飒飒;牛东泽;郑明利;江迪;徐春城;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生物接种剂以及延迟密封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及分别添加乳酸菌组(LAB)、黑曲霉+乳酸菌组(As+LAB)、里氏木霉+乳酸菌组(Tr+LAB)以及黑曲霉+里氏木霉+乳酸菌组(As+Tr+LAB)接种剂共5组,并分别延迟0、24、48 h后密封,室温贮藏56 d开封,进行青贮品质分析和有氧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接种剂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秸秆青贮中乳酸、乙酸含量,降低丙酸含量(P<0.05)。其中As+Tr+LAB组的乳酸含量最高,丙酸和丁酸的含量最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与CK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随着延迟密封时间的增长,乳酸菌数量显著上升,酵母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p H值、氨态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各处理组与CK组在延迟0 h和48 h密封条件下开封后144 h发生好氧变质,而延迟24 h密封的各组开封后160 h发生好氧变质。综上所述,接种复合微生物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的青贮发酵品质,且以As+Tr+LAB效果最佳;延迟密封对于玉米秸秆的青贮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延迟24 h密封有利于有氧稳定性的提高。

    2016年15期 v.37;No.516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酵母菌-红曲霉复合制剂对蛋鸡血清、肝脏及蛋黄中抗氧化性的影响

    赵梦迪;陈天龙;张敏;

    为了研究酵母菌-红曲霉复合制剂对蛋鸡血清、肝脏及蛋黄中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360只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蛋鸡。饲养试验分为预饲期和正式期,预饲期7 d,预饲7 d,正式试验45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A组饲喂基础日粮+0.25%红曲合生元+0.25%的酵母,B组饲喂基础日粮+0.5%的酵母,C组饲喂基础日粮+0.5%的红曲合生元。试验结果表明:酵母菌-红曲霉复合制剂均可以提高蛋鸡血清、肝脏及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而丙二醛的含量均降低,差异显著,此类制剂在蛋鸡生产上有延缓蛋鸡生产期的作用。

    2016年15期 v.37;No.51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干燥条件对全价颗粒饲料原料甘蔗尾梢理化性质的影响

    辛明;何全光;黄梅华;黄振勇;阳仁桂;覃仁源;张娥珍;黄茂康;

    以全价颗粒饲料原料甘蔗尾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100、120、150℃干燥条件下,甘蔗尾梢的水分、VC及色泽等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大,150℃干燥条件下,甘蔗尾梢水分下降最快;干燥前15 min,150℃干燥条件下甘蔗尾梢的VC含量均比100、120℃高;甘蔗尾梢的色泽受干燥温度及时间影响变化较大,干燥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样品的鲜亮度越低,色泽越黄,较为适宜的干燥时间为10 min。

    2016年15期 v.37;No.51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新型酵母培养物的制备及其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张丽;丁宏标;

    为了获得较优的新菌种制备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试验从传统曲剂神曲和酸面团中分离出两株酵母菌,经ITS区序列分析确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并结合现代发酵工艺制备一种复合酵母培养物,将其运用于仔猪生产中,研究其对保育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仔猪日粮中添加YC可提高平均日增重7.2%,提高平均日采食量1.74%,降低料重比5.45%(P>0.05)。显著提高了仔猪对能量和干物质的消化率(P<0.05),对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磷消化低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增加肠道乳酸菌数量和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从而使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饲养试验证明,该酵母培养物在仔猪生产上有一定的意义。

    2016年15期 v.37;No.51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转Bt玉米对育肥五指山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谭树义;魏立民;晁哲;曹宗喜;孙瑞萍;刘海隆;贺冬梅;刘圈炜;

    试验旨在研究转Bt玉米对育肥五指山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6月龄遗传背景相近、初始体重(29.83±1.67)kg、健康育肥五指山猪32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分别饲喂转Bt玉米(试验组)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照组)日粮。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末重、日增重、采食量及料重比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两组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间都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P>0.05)。综合认为,转Bt玉米对育肥五指山猪的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未产生负面影响。

    2016年15期 v.37;No.516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疫病防治

  • 三阶段攻坚奠定牛羊布鲁氏杆菌病控制基础

    杨应川;张作秀;吴琴;

    为应对布鲁氏杆菌病防治新情况,在既往调查基础上,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感染抗体监测,通过血清学检测对比了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我市牛羊布病血清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从7%下降到0.03%,其中稳定控制区考核牛阳性率达到0.063%,羊阳性率达0.050%,分别小于0.2%和0.1%,达到稳定控制标准,自2002年后再度下降到0,并保持至今。

    2016年15期 v.37;No.516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棉籽(粕)膨化脱毒研究进展

    谭荣英;陈志;吴德胜;李辉;边远;刘廷发;

    针对目前棉籽利用率低、脱毒效果差、资源浪费严重,结合我国优质蛋白饲料严重不足的现状,文章主要介绍了棉籽(粕)中对畜禽有害的棉酚和黄曲霉毒素的特点及对不同动物的饲喂限量;分析了棉籽膨化脱毒技术的工艺特点和脱毒效果;结合国内外对棉籽(粕)膨化脱毒的试验基础,以及膨化工艺设备的研究进展,认为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参数,我国现行膨化技术完全可以用于棉籽(粕)膨化脱毒,为开发饲料资源、有效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5期 v.37;No.51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济动物

  • 粉碎和制粒工艺对孔雀生产性能的影响

    陈玉芹;罗琴;尹红星;许智萍;张丽波;王明亮;李守岭;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及饲养品种的多样化,孔雀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孔雀作为禽类的一种,除具有禽类的采食习惯外,又有其自身的代谢特点。为避免偏颇,孔雀饲料的质量也日益受到重视。而粉碎和制粒是饲料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工艺,饲料进行适当加工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文中就饲料生产工序中粉碎和制粒工艺对孔雀生产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2016年15期 v.37;No.51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饲料工业》投稿须知

    <正>1.本刊自2012年1月起,采用网上投稿系统(www.feedindustry.com.cn)进行投稿,新用户需要先进行注册,获取帐号后再进行登陆。进入投稿系统后请进入"作者中心"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注意事项如下:(1)系统中"*"为必填项,如果不能完整填写则无法完成投稿;(2)建议稿件作者自己进行投稿操作。不是所投稿件的作者,仅代理投稿的必须在"其他作者"页面中填写通讯作者

    2016年15期 v.37;No.516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