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从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看饲料科技创新思路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的进步推动和支撑了饲料工业的发展。但传统动物营养学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养分在体内的代谢转化仍然是黑匣子,解开这些黑匣子是未来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方向。只有动物营养学在理论上取得新的突破,饲料工业才能实现技术创新。文章总结了传统动物营养学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分析了未来发展的五个领域,强调以营养要素及其结构、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宿主代谢三个层面的互作为核心的系统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项饲料科技创新内容。文章提出了几个新概念,如营养源、营养结构、抗病营养、功能饲料,供大家讨论。

    2015年06期 v.36;No.48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饲料添加剂

  • 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罗霄;方俊;刘刚;Myrlene Carine B.Tossou;李铁军;邓近平;

    饲养断奶仔猪时添加一定量的硒,可以降低仔猪死亡率、增加进食量和体重、降低料肉比,这种方法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对于硒的最佳添加量争论不一。文中试验研究酵母硒的添加量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筛选出三元杂交仔猪酵母硒的最适添加量。选取21日龄、初生重相近、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9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栏,每栏6头,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仔猪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5、0.30、0.60 mg/kg的酵母硒,试验期为4周(28 d)。结果表明,添加酵母硒各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饲料利用率有所提高,且试验组仔猪腹泻率低、健康状况良好,其中0.30 mg/kg的添加量的料肉比最低,且抗氧化性最好、最稳定。3%的酵母硒,添加量可作为首选添加比例。

    2015年06期 v.36;No.48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抗热应激添加剂对文昌鸡产蛋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蒲根正;吴丽丽;赵建国;

    为探究热应激条件下,五味子、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E、大蒜素和西瓜皮6种不同抗热应激添加剂对文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规律。选取健康文昌鸡840只,平均分成7组,每组120只。对照组饲喂标准日粮,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试验组1在标准日粮中添加1%五味子;试验组2添加0.5%碳酸氢钠;试验组3添加0.1%维生素C;试验组4添加0.025%维生素E;试验组5添加1%大蒜素;试验组6添加10%西瓜皮。试验期30 d,鸡舍内白天平均温度33℃,比较不同添加剂对文昌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组2、5、6与对照组比较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的产蛋率与蛋重略低于对照组。试验组1、3、4与对照组比较,产蛋率和蛋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2的破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蛋形指数、哈氏单位、蛋黄重、蛋黄颜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3、4、6的蛋壳厚度与蛋壳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2、5的蛋壳厚度与蛋壳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热应激条件下添加1%五味子、0.1%维生素C、0.025%维生素E抗热应激添加剂试验组的产蛋性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以用于文昌鸡蛋鸡抗热应激,添加成分无毒、无害、残留低、来源广泛,符合无公害产品生产要求。

    2015年06期 v.36;No.483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酶制剂

  • 植酸酶对黄金鲫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

    李萌;王桂芹;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性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中性植酸酶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0.71±0.16)g的黄金鲫幼鱼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添加磷酸二氢钙,试验组添加中性植酸酶,梯度依次为:0、300、600、900、1 200 U/kg,每组有3个平行组,饲养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植酸酶水平的增加,各试验组黄金鲫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肌肉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饲料系数降低。当饲料植酸酶水平增加到900 U/kg(4组)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当饲料植酸酶水平增加到600 U/kg(3组)时,黄金鲫蛋白质生产率升高、肌肉脂肪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为评定指标,植物性黄金鲫饲料中植酸酶的适宜添加量为600~900 U/kg。

    2015年06期 v.36;No.48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饲粮添加复合酶和制粒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代谢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吕秋凤;董欣;王聪;王丽娟;王玉璘;封伟杰;刘国华;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代谢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2×3析因设计,试验设3个复合酶水平(0、253 g/t和335 g/t),2个加工工艺(不制粒、制粒)。选择1日龄的AA+肉鸡(公、母各半混养)1 2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使各处理组之间鸡的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复合酶提高了肉鸡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335 g/t+制粒组效果较优;复合酶提高了肉鸡对养分的利用率,335 g/t+制粒组效果较优;复合酶提高了血糖含量、降低了血液中尿素氮含量,335 g/t+制粒组效果较优;复合酶提高Ig G含量,335 g/t+制粒组效果较优。由此可见,杂粕日粮中添加复合酶表现出较好的作用效果,以335 g/t+制粒组对肉鸡的作用效果最好。

    2015年06期 v.36;No.483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九种交配组合鳢生长和消化酶指标的比较分析

    吕子君;谢少林;王超;周爱国;邹记兴;

    为了进一步探讨九种交配组合鳢的生长、消化酶等指标,试验选取乌鳢、斑鳢及杂交鳢[斑鳢(♀)×乌鳢(♂)]彼此之间交配繁殖的F1代来研究,其中G1代表斑鳢(♀)×斑鳢(♂)的F1代,G2代表斑鳢(♀)×乌鳢(♂)的F1代,G3代表斑鳢(♀)×杂交鳢(♂)的F1代,G4代表乌鳢(♀)×斑鳢(♂)的F1代,G5代表乌鳢(♀)×乌鳢(♂)的F1代,G6代表乌鳢(♀)×杂交鳢(♂)的F1代,G7代表杂交鳢(♀)×斑鳢(♂)的F1代,G8代表杂交鳢(♀)×乌鳢(♂)的F1代,G9代表杂交鳢(♀)×杂交鳢(♂)的F1代。结果显示:成活率以G1最高,G1、G4和G5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但G5的总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低于其它组;试验分析了前肠、后肠、胃、肝胰脏和幽门盲囊中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不同的组织中,淀粉酶活力和胰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组均为G1、G2和G5,胃蛋白酶活性较高的为G1、G2和G5。G1、G2和G5在不同的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脂肪酶活性。综上所述,G1、G2和G4在本研究条件下有较大的生长和消化性能优势,可以为确定主养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5年06期 v.36;No.483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饲料磷脂水平对巴丁鱼肝脏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麻艳群;黄凯;戴晓玲;于丹;陈涛;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磷脂对巴丁鱼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将巴丁鱼(Pangasius sutchi)900尾[初始体重(1.45±0.08)g/尾]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5组饲料,各组磷脂水平分别为0%(PL0组)、1%(PL1组)、2%(PL2组)、3%(PL3组)和4%(PL4组)。结果表明:1PL0组的肝脏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PL2组(P<0.05);2巴丁鱼肝细胞内含有程度不同的脂肪油滴,严重程度依次排序为PL0组>PL1组>PL4组>PL2组≈PL3组;3PL0组肝脏中的NADP-MDH和G-6-PDH活性最高,随着磷脂添加水平升高,酶的活性下降;PL3组的NADP-MDH活性和G-6-PDH活性最低,随后酶活缓慢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在巴丁鱼幼鱼饲料中添加适宜的磷脂(3%),能有效降低鱼体肝脏中的脂肪沉积;而当饲料缺乏磷脂或磷脂过量时,肝脏脂肪沉积增多,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补偿性升高。

    2015年06期 v.36;No.48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营养研究

  • 简论动物生物化学对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科研教学启示

    习欠云;张永亮;

    动物生物化学是提高动物营养学创新能力的手段,也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基础。文章从营养物质代谢,营养素与基因互作,营养物质与肉品质调控,营养基因组学,营养遗传组学,营养代谢组学,营养物质与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学,mi RNAs与肌肉、脂肪发育的关系,以及Exo-some与营养等方面的生化机制进行论述。旨在分子水平上系统认识营养素既是营养物质,也作为信号分子对基因表达、代谢途径以及性状传递的调控机制,为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科研教学启示。

    2015年06期 v.36;No.483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陈艳君;田丰;闫素梅;史彬林;赵艳丽;吴铁梅;

    文章主要研究在产奶牛日粮中用加拿大双低菜粕完全替代豆粕与棉粕后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在奶牛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选择3头健康、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试验分两部分进行,分别研究粗蛋白含量为10.5%和8.5%的日粮条件下双低菜粕替代棉粕与豆粕后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对照组日粮不含有双低菜粕,试验组日粮用5%或2.5%的双低菜粕替代豆粕与棉粕。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含量在10.5%和8.5%的日粮条件下,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替代豆粕、棉籽粕,对奶牛瘤胃液p H值、BCP含量和VFA含量均无显著的影响。在8.5%的低蛋白日粮水平下,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替代豆粕、棉籽粕,瘤胃氨氮浓度显著(P<0.05)或趋于显著(P<0.1)低于对照组。

    2015年06期 v.36;No.48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鸭油代替植物油对22~42日龄肉鸭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勇生;王明宇;

    试验通过在22~42日龄鸭饲粮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来研究鸭油对后期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探讨鸭油代替植物油在肉鸭日粮配制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肉鸭生产性能的提高、饲料成本的控制提供指导。试验设2个处理组,0~21日龄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正常育雏期饲料;21~42日龄对照组饲喂添加植物油的育成期饲料,试验组饲喂用鸭油代替植物油的育成期饲料。每个处理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鸭,共计1 000只。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活重造肉成本、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0~35日龄和0~42日龄料肉比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日粮中用鸭油代替植物油可以降低料肉比,达到降低饲料成本的效果。

    2015年06期 v.36;No.483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亚急性铜、镉暴露对鲤肝脏Hsp60表达的影响

    姜旭阳;高雁;张红;苗畅齐;柳广昊;韩英;赵鹏;

    试验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重金属铜、镉单一及联合急性暴露后鲤肝脏中Hsp60基因和蛋白水平。鲤随机分为7组,两个Cu2+处理组(0.05 mg/l和0.1 mg/l),两个镉处理组(0.63 mg/l和1.26 mg/l),两个混合处理组(0.045 mg/l和0.09 mg/l)和对照组。结果表明铜、镉单一及联合急性暴露对鲤有毒性作用,经过96 h的暴露,除混合低浓度组之外,其余各组肝脏中Hsp6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受重金属暴露的影响,初期鲤肝脏中Hsp60蛋白水平下降,随着时间推移,蛋白水平逐渐上升,混合低浓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

    2015年06期 v.36;No.48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种复合菌对无抗全价饲料的固体发酵研究

    周小玲;舒燕;周映华;胡新旭;高书锋;王升平;曾发娇;缪东;刘惠知;张德元;

    采用副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酿酒酵母对无抗全价猪饲料进行复合微生物固体发酵,对不同发酵时间含菌数、pH值、营养成分、蛋白酶、有害菌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发酵产物pH值逐渐降低,在发酵5~10 d发酵饲料含菌数达到最高,此后副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含菌数均逐渐减少,而发酵饲料中粗蛋白和小肽有增加的趋势,粗纤维含量略有降低。发酵过程中未检测到淀粉酶和植酸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有检出,同时饲料中有害微生物大肠杆菌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减少。因此,可以用副干酪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对无抗全价猪料进行三菌复合固体发酵,发酵效果以5~10 d最优。

    2015年06期 v.36;No.48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脱毒方法

    彭凯;吴薇;龙蕾;王顺喜;

    饲料及其原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菌不仅污染饲料,而且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使饲料品质下降。畜禽摄食了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之后容易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性能下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文章就霉菌毒素危害及近年来国内外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处理提供参考。

    2015年06期 v.36;No.48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福邦技术

  • 酵母细胞壁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杨建松;曾雨雷;黄鑫;

    最近的研究证实酵母细胞壁对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文章综述了酵母细胞壁对动物免疫系统功能、肠道健康、霉菌毒素吸附等方面的影响,其在动物养殖应用中能够起到改善动物健康,促进生长的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5年06期 v.36;No.483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饲料工业》投稿须知

    <正>1.本刊自2012年1月起,采用网上投稿系统(www.feedindustry.com.cn)进行投稿,新用户需要先进行注册,获取帐号后再进行登陆。进入投稿系统后请进入"作者中心"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注意事项如下:1系统中"*"为必填项,如果不能完整填写则无法完成投稿;

    2015年06期 v.36;No.48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