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犊牛营养生理研究与定向培育进展

    刁其玉;屠焰;

    犊牛及后备牛是成年牛的基础,这个生理阶段的消化系统发育和体驱的增长对奶牛的一生都至关重要。文章采用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方法,就犊牛出生后日粮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其消化系统的发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得出了试验结果:8周龄犊牛胃肠道和消化腺体组织占机体活重的比重比较稳定,4个胃室差异不显著,瘤胃占体重的范围在0.89%~1.22%,皱胃的范围变异甚微,近0.47%~0.50%;肝、胰和脾脏很稳定,小肠的3部分有差异。8周龄犊牛瘤胃单位面积乳头数和乳头宽度与高度均处于一个比较恒定的范围内。8周龄犊牛小肠结构形态,包括小肠绒毛的高度和宽度以及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变异范围比较大。血清学测定结果表明,犊牛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液生化指标中的蛋白类指标趋于下降,脂类指标趋于上升。蛋白质水平和来源的试验结果为,代乳品中蛋白质水平为22%时犊牛的血清GLU和总蛋白含量高于其余两组,CP消化率最高;蛋白质水平影响犊牛的肠绒毛形态,高蛋白水平会降低肠道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22%的CP水平有利于犊牛瘤胃乳头的发育,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代乳品中的蛋白质来源(乳蛋白、植物性蛋白)对2~8周龄犊牛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会影响犊牛胃肠道粘膜形态,添加植物性蛋白质可促进犊牛瘤网胃的发育。3~5月龄中国荷斯坦犊牛的试验表明,在消化能2.6 Mcal/kg前提下,CP水平为14.30%、14.88%、15.77%(蛋白能量比分别为56.3 1、57.2 1、60.9 1)的日粮,饲料转化率、乳头长都没有显著影响,犊牛血清的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IGF-1等相关指标没有产生明显变化。新型添加剂试验表明,早期断奶犊牛日粮中添加75 mg/kg的酵母β-葡聚糖可显著提高犊牛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犊牛免疫能力[11];可提高早期断奶犊牛的小肠绒毛高度,增加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13],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蜂花粉及其多糖对14~70日龄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甲酸或盐酸,可改善犊牛生长情况,降低腹泻率。总之,通过日粮因素可以对犊牛的消化系统和胃肠道结构以及生产性能进行定向调控,使之健康生长,合理发育。

    2013年09期 v.34;No.43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工艺设备

  • 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能量饲料工艺的研究

    江成英;王拓一;邵淑丽;郭宏文;郑喜群;郭成宇;任凭;

    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接入饲料种曲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能量饲料。通过测定发酵底物中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含量,研究了发酵生产马铃薯渣能量饲料的主要工艺参数。

    2013年09期 v.34;No.43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预混料、浓缩料成套加工设备的虚拟设计与装配

    况杰华;何仁财;

    将虚拟设计与装配应用在饲料加工设备中是科技发展的趋势,设计过程中通过虚拟设计与装配干涉检查可以发现设计中不足之处而改进设计方案,本文通过预混料、浓缩料成套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方案及设计、单机设备三维模型的建立,并实现转化设备三维模型虚拟装配,由于虚拟装配可将模型空间位置及几何约束直观表达出来,经干涉检查可发现设计方案中的优缺点进而改进设计方案,为饲料加工成套设备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2013年09期 v.34;No.43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吸收剂和发酵液对马铃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研究

    夏宇;王运肖;李建国;高艳霞;杨武;冯庆华;李建楠;李秋凤;李运起;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液、吸收剂和吸收剂+发酵液对马铃薯渣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试验分为对照组、发酵液组、吸收剂组、吸收剂+发酵液组,吸收剂分别为莜麦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花生壳和麸皮,每个处理6个平行用于试验各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均能完成发酵过程,且为乳酸发酵类型。单独添加发酵液对改善马铃薯渣发酵品质效果不显著,添加吸收剂或同时添加吸收剂和发酵液可显著提高发酵饲料的乳酸含量,但对pH值、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效果不一。综合考虑感官评定、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营养成分,以试验8组和试验6组效果较好。

    2013年09期 v.34;No.43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在牛磺酸缺乏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高永超;冯颖;胡建民;

    最近研究表明,牛磺酸缺乏导致呼吸链功能受损、ATP生成减少和氧化应激的增强。牛磺酸缺乏会导致动物心肌病的发生,且线粒体氧化应激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的假说已经得到证实。体外培养新生鼠心肌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牛磺酸转运抑制剂——β-丙氨酸,48 h后,胞内牛磺酸含量减少近一半,并呈时间依赖性引起细胞凋亡的增加,这一过程被线粒体通透性转变抑制剂——环孢素A所阻断。氧化应激和钙超载在线粒体通透性转变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虽然牛磺酸缺乏导致胞浆内钙的流失,但是它没有影响到心脏舒张期的钙含量,只是略微减少了收缩期的钙含量,提示钙超载不是触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在牛磺酸缺乏的心肌细胞中,谷胱甘肽氧化还原比率有显著的改变,这表明在牛磺酸缺乏的心肌细胞中,氧化应激是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和细胞凋亡的主要诱发因素。

    2013年09期 v.34;No.43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分优化系统(MOP)的应用对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赵江林;周健庭;黄广明;劳晔;

    研究旨在观察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的水分优化系统(moisture optimization program,MOP)对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影响。选取正在使用MOP系统的江西、广东及河南三家代表性的大型饲料企业,针对不同饲料配方和淀粉含量,分别收集样品,在实验室中检测其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使用MOP后,各公司饲料样品中的淀粉糊化度的提高率为7.74%~19.53%。由于水活度没有因为MOP的使用而受到明显的影响,饲料并不会因水分优化而增加霉变风险。这说明MOP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饲料的生产,提升饲料品质。

    2013年09期 v.34;No.43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营养

  • 不同精粗比底物下不同添加剂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杨平平;甄玉国;王晓磊;赵巍;于中英;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不同精粗比底物下酵母培养物、米曲霉提取物和植物精油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因素一有4个水平,分别为对照组、添加酵母培养物、米曲霉提取物、植物精油;因素二有3个水平,分别为精粗比3:7、5:5、7:3;培养24 h进行采样并测定培养液pH值、NH3-N、VFA浓度。结果表明:①从整体趋势看,随着精粗比的增加,培养液VFA浓度逐渐增加,pH值、NH3-N浓度逐渐降低。②YC组在各精粗比底物下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提高培养液VFA浓度,极显著降低pH值(P<0.01),对NH3-N浓度的影响仅在精粗比3:7和5:5达到显著水平(P<0.05)。③AO组在精粗比5:5底物下,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加乙酸、TVFA浓度(P<0.01);在精粗比7:3底物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乙酸(P<0.05),极显著增加TVFA浓度(P<0.01)。④EO组在精粗比7:3底物下,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加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1),显著增加丁酸浓度(P<0.05)。

    2013年09期 v.34;No.43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干苹果渣对妊娠后期内蒙古细毛羊羔羊初生重的影响

    张琨;

    为了提高内蒙古细毛羊羔羊的初生重,选取120只健康、怀孕的内蒙古细毛羊作为试验动物,共分4个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35 d的试验,试验Ⅰ、Ⅱ、Ⅲ组日粮中添加5%、10%、15%的干苹果渣,对照组不添加,四个组精、粗饲料由羊场统一提供。结果表明:①经过35 d饲养后,试验Ⅱ组共产40只羔羊,产羔羊率方面,试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试验Ⅰ和试验Ⅲ组提高了21.21%(P<0.01)、8.11%(P>0.05)和14.28%(P<0.05),成活率方面,试验Ⅱ组高达100%,分别比对照组、试验Ⅰ和试验Ⅲ组提高了3.44%(P>0.05)、2.78%(P>0.05)和2.94%(P>0.05),在羔羊初生重方面,试验Ⅱ组为(4.35±1.08)kg,分别比对照组、试验Ⅰ和试验Ⅲ组提高了33.85%(P<0.01)、12.99%(P<0.05)和19.18%(P<0.05)。②总共消耗费用,对照组、试验Ⅰ、试验Ⅱ和试验Ⅲ组分别为1 916.5元、2 310.25元、2 704.00元和3 097.75元,按市场价格,对照组、试验Ⅰ、试验Ⅱ和试验Ⅲ组羔羊的费用分别为13 520元、18 018元、22 620元和16 133元,在不计人工劳务费用和其他管理费的情况下,试验Ⅱ组共收入19 916元,分别比对照组、试验Ⅰ和试验Ⅲ组多收入8 312.5、4 208.25和6 880.75元,效益非常明显。干苹果渣是目前比较好的饲料成分,在妊娠后期母羊日粮中添加干苹果渣,可显著提高产羔羊率和成活率,而且还可提高羔羊初生重,其中以添加10%干苹果渣效果最好。

    2013年09期 v.34;No.43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杏鲍菇菌糠对奶牛、肉牛、肉羊饲喂效果研究

    刘志芳;王建武;杨瑞基;杨建春;甘辉林;黄克全;魏生龙;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对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喂效果的影响。分别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西门达尔杂交公牛32头和杂种肉羊3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组,用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的配方饲料饲喂,分别测定不同的指标进行考察。经测定杏鲍菇菌糠中含有粗纤维20.2 g/100 g、粗蛋白3.26 g/100 g、粗脂肪0.2 g/100 g、氨基酸总量2.25 g/100 g、并含有维生素B10.016 mg/100 g、维生素B20.050 mg/100 g、维生素E 5.55 mg/100 g,不含黄曲霉毒素以及重金属汞和镉。通过对奶牛、肉牛和肉羊的饲喂试验表明:添加杏鲍菇菌糠不超过22%,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比重差异不显著;杏鲍菇菌糠替代育肥牛精饲料中的10%~20%玉米,不会降低肉牛的平均日增重;但替代饲料中30%的玉米,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杏鲍菇菌糠替代30%~50%的小麦秸秆饲喂的肉羊健康状况、生长发育、产肉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无显著下降。结果提示,杏鲍菇菌糠无毒且有营养,可以分别取代育肥肉牛精饲料中10%~20%的玉米,肉羊饲喂中30%~50%的小麦秸秆,奶牛日粮中11%~22%的精饲料,对拓宽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实际意义。

    2013年09期 v.34;No.43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发酵技术

  • 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对断奶仔猪饲喂效果的影响

    单达聪;王四新;季海峰;刘辉;

    对照组采用以普通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基础日粮配方,试验组在同一基础配方中以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配制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饲料,以早期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对断奶仔猪的饲喂效果。选用30~33日龄长大杂交一代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上述2种日粮。每组30头,分3栏每栏饲养10头。检测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死陶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用于断奶仔猪日粮可提高日增重(14.50%)、降低料重比(9.50%)、降低腹泻率(29.1%)和死陶率(50%);提高血清白蛋白和白球比(18.73%和11.11%)。

    2013年09期 v.34;No.43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发酵饲料对饲料及鹌鹑血液和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李元奇;马召娅;李元晓;张晓;

    鹌鹑蛋营养丰富,但其可食部分每百克含有胆固醇515 mg,食用过多会损害人体健康。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鹌鹑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250只8周龄鹌鹑,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鹌鹑。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试验Ⅱ、试验Ⅲ、试验Ⅳ,分别饲喂自然法全发酵饲料、添加乳酸菌全发酵饲料、自然法谷物发酵饲料和添加乳酸菌谷物发酵饲料。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在试验的最后3 d收集鹌鹑蛋,每个重复随机挑选6个,用直接皂化比色法测量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试验Ⅱ组比对照组的胆固醇分别降低2.57%、5.82%,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胆固醇降低7.86%,差异显著(P<0.05),试验Ⅳ组的胆固醇比对照组降低了12.75%,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试验组的胆固醇比对照组的胆固醇均有降低,其中试验Ⅳ组降低程度最明显。

    2013年09期 v.34;No.43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肠道健康

  • 克洛生~(TM)和抗生素对商业肉鸡生产性能效果的对比评估

    Sureshkumar.R;黄广明;

    在养禽业,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因其对宿主肠道健康和抗病力有深远的影响,已经获得了巨大的价值。益生菌添加剂可替代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来预防家禽的坏死性肠炎。研究目的是对比益生菌(克洛生)和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GP)对商业肉鸡生产性能的效果,试验地点选在易爆发坏死性肠炎的Kolkata加尔各答。试验分为2组,试验周期为40 d,试验1组7 500只肉鸡使用AGP[选用的是亚甲基双水杨酸杆菌肽(BMD)和维吉尼亚霉素];试验2组7 465只肉鸡使用克洛生。评估指标为体重、饲料转化率(FCR)、死亡率、欧洲效率因子(EEF)、肠道内容物梭菌含量及肉鸡肠道的健康状况。试验结果表明,与AGP组相比,益生菌(克洛生)组在肉鸡体重,饲料转化率和EEF方面显著提高,并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在试验期间没有爆发坏死性肠炎。通过检测肉鸡肠道内梭菌数量表明,益生菌(克洛生)组比AGP组的肠道内梭菌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同时益生菌组肉鸡的肠道比AGP组的更健康。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克洛生)在肉鸡生产性能方面具有优于促生长型抗生素的效果。

    2013年09期 v.34;No.43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酒糟发酵粉对生长猪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评定

    陈颖;刘君地;朴香淑;张宏宇;王园;

    研究旨在分析白酒糟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并测定生长猪的消化能、代谢能及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同时以豆粕为对比,评价白酒糟发酵粉作为猪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的可行性。试验一选用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35.3±3.5)kg],采用3×3双拉丁方设计,应用套算法,全收粪技术,测定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每个试验期10 d,前5 d为适应期,后5 d为粪尿收集期。试验二选用6头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32.3±2.8)kg],采用3×3双拉丁方设计,测定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每个试验期7 d,前5 d为适应期,后2 d为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消化能分别为9.42 MJ/kg和14.77 MJ/kg;代谢能分别为8.91 MJ/kg和14.39 MJ/kg。白酒糟发酵粉消化能和代谢能均显著低于豆粕(P<0.05),分别为豆粕的64%和62%。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59.26%和79.85%;非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4.77%和74.72%;总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52.82%和77.57%。除色氨酸和胱氨酸外,均显著低于豆粕(P<0.05)。白酒糟发酵粉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豆粕的74%、60%和68%。综上所述,白酒糟发酵粉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低于豆粕,但仍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白酒糟发酵粉可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

    2013年09期 v.34;No.438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微生态制剂

  • 响应面优化混菌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多肽饲料的发酵条件

    王哲奇;齐景伟;安晓萍;陈大勇;仝宝生;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固态发酵豆粕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多肽含量。运用minitab 16软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分析6种因素对产生多肽量的影响,确定装料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影响多肽产量的重要因素。然后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装料量10 g;发酵时间96 h;发酵温度34℃。此时大豆多肽含量可达21.32%,与响应面优化得到的理论值仅相差0.65%。

    2013年09期 v.34;No.43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地衣芽孢杆菌S6固体发酵羽毛蛋白工艺研究

    楚杰;郭刚;王君高;刘可春;

    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地衣芽孢杆菌S6固体发酵羽毛蛋白的条件:初始含水量为60%,接种量为108CFU芽孢,初始pH值为7.5,发酵无机盐水平为磷源(1.8/0.9)g/l,硫酸镁0.2 g/l,氯化钠0.3 g/l。利用地衣芽孢杆菌S6的芽孢固体发酵羽毛蛋白,在发酵进行96 h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3 236μg/ml,为更充分的利用羽毛蛋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3年09期 v.34;No.43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定性测定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总量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卡的研制

    武玉香;沈志强;唐士云;

    试验研制定性测定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总量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卡。在硝酸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黄曲霉毒素总量全抗原作为检测线,预包被羊抗鼠二抗作为质控线。将抗黄曲霉毒素总量单克隆抗体用胶体金标记作为金标垫。将样品垫、金标垫、预包被的硝酸纤维素膜以及吸水垫依次粘贴在PVC板上,切割成4 mm宽的试纸条,将试纸条装入塑料卡壳中扣紧组装成检测卡。样本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总量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共同竞争胶体金标记的黄曲霉毒素总量抗体,检测线的颜色深浅与其残留物黄曲霉毒素总量呈负相关,从而判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含量。结果表明:检测卡的检测限为10~30μg/kg,黄曲霉毒素总量检测卡对黄曲霉毒素B1的交叉反应率为100%,而与同族的其他物质的交叉反应率大于30%,与不同族的其他物质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假阳性率小于5%,假阴性率为0%,密封好的检测卡常温下储存,保质期18个月。因此,本研究的定性测定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总量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卡,可快速准确地应用于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总量残留的定性检测,为快速准确地测定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总量残留提供了依据。

    2013年09期 v.34;No.43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