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稳定和提高牛奶蛋白质含量的营养策略

    刘建新;刘红云;朱雯;金晓露;

    乳腺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类型繁杂,乳腺氨基酸代谢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日粮组成、氨基酸成分、饲料添加剂、瘤胃功能等等。足量的比例平衡的氨基酸对奶牛营养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氨基酸的供应与平衡可以预测乳蛋白的产出。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对乳蛋白含量与产量有重要影响。在大部分日粮条件下,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过理化方法保护蛋氨酸过瘤胃可以改善蛋氨酸的生物有效性。此外,赖氨酸和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等)对于乳蛋白合成也很重要。当氨基酸不足以用于乳蛋白合成时,可从肽结合氨基酸库中释放。某些情况下,氨基酸平衡对乳蛋白合成的重要性更甚于日粮蛋白质的含量,适宜比例的必需氨基酸能增加乳蛋白合成,氨基酸平衡的改善可促进乳蛋白合成,提高奶产量。当日粮粗饲料质量较差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能成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限制因素,导致乳蛋白前体物数量下降。需要同时优化瘤胃内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适宜补充氨基酸,才能满足乳蛋白合成的需要。

    2013年04期 v.34;No.43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4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饲料添加剂

  • 单菌株与多菌株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上的应用

    陈亮;周传社;方俊;王祚;

    文章综述了单菌株和多菌株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上的应用,分析探讨了两种微生态制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013年04期 v.34;No.43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酵母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孙丹丹;陶正国;吴秀丽;陈小兵;

    试验考察了酵母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1日龄断奶仔猪8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栏,每栏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额外添加0.5%啤酒酵母提取物,饲喂期28 d。结果显示,日粮中额外添加酵母提取物试验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ADG)(P<0.05),同时平均日采食量(ADFI)有明显的提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酵母提取物试验组ADG和ADFI分别提高11.98%和5.85%,同时仔猪腹泻率降低了40.10%,仔猪料肉比(F/G)降低5.40%。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额外添加0.5%酵母提取物能够增加断奶仔猪采食量,提高生长性能。

    2013年04期 v.34;No.43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仿生与温室养殖中华鳖营养成分研究

    宋理平;冒树泉;胡斌;王爱英;吴君;刘鹏;

    试验对体重500~600 g仿生中华鳖和温室中华鳖的腿部肌肉、裙边及肝脏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仿生鳖肌肉和肝脏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温室鳖,裙边中粗蛋白含量低于温室鳖;仿生鳖肌肉、裙边和肝脏中的粗脂肪含量低于温室鳖,各部位水分含量高于温室鳖;仿生鳖肌肉粗灰分含量低于温室鳖,但裙边和肝脏的粗灰分含量高于温室鳖。仿生鳖肌肉和裙边中的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高于温室鳖;仿生鳖肌肉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种类含量低于温室鳖。从鳖可食部分的整体营养价值角度出发,仿生鳖比温室鳖的营养价值高。

    2013年04期 v.34;No.43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谷氨酰胺对水生动物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

    许友卿;易波;丁兆坤;

    文章主要综述了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水生动物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旨在深入理解、研究、利用和调控Gln在水生动物上的抗氧化作用,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和发育,发展可持续的渔业。

    2013年04期 v.34;No.43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酶制剂

  • 木聚糖酶对玉米、豆粕、小麦和菜粕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付大波;訾乃涛;熊晓燕;周樱;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恒温摇床中,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体外酶解玉米、豆粕、小麦和菜粕,从而评估木聚糖酶对这些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初步确定最佳添加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①木聚糖酶对小麦的粗蛋白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添加量为2 000 U/kg时,效果最佳;②木聚糖酶对菜粕的能量、粗蛋白和干物质消化率均有增加的趋势,添加量为500 U/kg及3 000 U/kg时效果较好;③木聚糖酶对玉米的粗蛋白消化率基本在60%左右,对豆粕的粗蛋白消化率则在70%左右,对小麦和菜粕粗蛋白的消化率分别为80%左右和65%左右,粗蛋白消化率依次为小麦>豆粕>菜粕>玉米。

    2013年04期 v.34;No.43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_3和25-羟维生素D_3需要量的研究

    石文标;侯水生;谢明;黄苇;喻俊英;

    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维生素D3水平(0、400、800、1 200、1 600、2 000、3 000 IU/kg)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0、10、20、30、40、50、75μg/kg)对1~14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3及25-OH-D3需要量。选取1 040只体重基本一致、健康的1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3个处理,每处理8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鸭。结果表明,维生素D形式对1~14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D水平对1~14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维生素D缺乏组试验鸭无明显缺乏症。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依据二次曲线模型和折线模型估测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3和25-OH-D3的需要量分别为1 849.8 IU/kg(P=0.020 6)和38.1μg/kg(P=0.029 4)。

    2013年04期 v.34;No.43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酵母多肽粉在仔猪中的饲养效果试验

    陈远才;陈旭;盛建忠;

    试验采用二因子2×3试验分组设计,不同工艺生产的酵母多肽粉A1、A2(2个不同工艺);不同添加量B1=2 kg/t、B2=4 kg/t、B3=6 kg/(t3个不同水平);另外再设1组不添加任何酵母多肽粉产品的空白组,共7个处理组。试验选用6周龄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70头,每个处理组各10头,每头猪为一个重复,进行试验。试验表明:对仔猪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方面,添加有产品A1、A2的各处理组与未添加酵母多肽粉产品的空白组之间比较都有极显著提高(P<0.01);产品A1平均日采食量较之产品A2有极显著提高(P<0.01);添加量之间以添加量B1(2 kg/t)最好,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添加量组(P<0.01)。对仔猪日增重的影响方面,添加有产品A1、A2的各处理组与未添加酵母多肽粉产品的空白组之间相比都有显著提高(P<0.05);不同产品A1与A2之间日增重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添加量B1、B2与B3之间对日增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效果以添加量B1(2 kg/t)最好。对料重比的影响方面,各处理组之间料重比没有明显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对仔猪健康水平、免疫机能的影响方面,腹泻率各处理组之间差异都不显著;添加有产品A1、A2的各处理组与未添加酶母多肽粉产品的空白组之间相比都能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P<0.01或P<0.05),明显改善仔猪的免疫机能;产品A1、A2之间以及不同添加量B1、B2、B3之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添加产品A1、A2后能明显改善仔猪的肤色、毛色等外貌体征,并可明显改善仔猪的体型。试验过程中添加产品A1、A2后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未添加酵母多肽粉产品的空白组相比较,试验过程中每头仔猪毛利能分别增加33.9元和42.6元。

    2013年04期 v.34;No.43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饲料乳酸菌冻干工艺的探究

    樊振;买尔哈巴·艾合买提;美合热阿依·木台力甫;乌斯满·依米提;

    通过离心条件的选择,获得最大浓度的乳酸菌,进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适合植物乳杆菌和肠膜状明串株葡聚糖亚种的最佳保护剂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均在5 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所得的活菌数最多。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的最佳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5%、海藻糖6%、甘油2%、抗坏血酸3%;肠膜状明串株葡聚糖亚种的最佳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5%、海藻糖6%、甘油1%、抗坏血酸2%。

    2013年04期 v.34;No.433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效脂肪酶产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郭威;郭晓军;袁洪水;王星懿;王世英;朱宝成;

    研究旨在筛选高产脂肪酶活性的菌株,并鉴定其菌属及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采集富含油脂的土壤,通过溴甲酚紫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并采用橄榄油乳化法测定脂肪酶活力。利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Blast比对,并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产酶条件。通过筛选得到1株产脂肪酶的真菌菌株GW-1,经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该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葡萄糖0.5%、黄豆粉2.0%、橄榄油1.0%、MgSO4.7H2O 0.1%、pH值9.0、接种量8%、装液量50 ml/250 ml、发酵4 d。在此发酵条件下,其产酶活力可达39.82 U/(ml.min)。试验结果显示,访菌株在产脂肪酶能力上具有显著优越性,且菌株GW-1产酶活力较优化前高出19.96 U/(ml.min),提高了100.50%。

    2013年04期 v.34;No.433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1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我国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马广鹏;

    <正>在我国,畜牧水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畜牧水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以来,肉类和水产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2011年肉类总产量为7 958万吨,水产品产量为5 603万吨)。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的良性发展离不开饲料工业的支

    2013年04期 v.34;No.43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Excel设计和验证猪浓缩饲料配方图解

    邹成义;尹思明;张杰;

    文章结合生产实际,用实例演示如何根据猪浓缩饲料产品地方标准、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价格等,利用Excel表设计最低成本猪浓缩饲料配方、验证现有配方。该法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2013年04期 v.34;No.43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4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蛋氨酸铬与稀土(镧、铈)壳糖胺螯合盐协同作用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许甲平;鲍宏云;邓志刚;吴亚斌;冯一凡;

    试验旨在探讨蛋氨酸铬与稀土(镧、铈)壳糖胺螯合盐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59±1.3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08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试验组日粮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铬(以铬计0、0.2、0.4、0.6 mg/kg)与稀土(镧、铈)壳糖胺螯合盐200 g/t,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41 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4 mg/kg蛋氨酸铬+200 g/t有机稀土(Ⅱ组)和0.6 mg/kg蛋氨酸铬+200 g/t有机稀土(Ⅲ组)显著提高肥育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试验Ⅱ组、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屠宰率、滴水损失差异显著(P<0.05)。

    2013年04期 v.34;No.43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猪营养国际论坛

  • 用于饲喂断奶仔猪的酶处理和常规豆粕的磷消化率和能量浓度

    K.P.Goebel;H.H.Stein;

    为了测定酶处理豆粕(SBM)和常规豆粕(SBM-CV)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ATTD)和消化能(DE)与代谢能(ME)的浓度,共进行两个试验。第一个试验以36头阉公猪[初始体重(21.9±1.1)kg]为研究对象,将其饲养于消化代谢试验笼内,分组随机饲喂6种日粮,每种日粮进行6次重复试验,用于测定酶处理豆粕(HP-310和HP-340)和常规豆粕中磷的消化率。其中,对HP-310进行了混合酶处理,不含植酸酶,而对HP-340进行的混合酶处理中含有外源植酸酶。首先,制定了3种日粮配方,均以HP-310、HP-340或常规豆粕为唯一磷源。另外还制定了3种日粮配方,该配方同样包含HP-310、HP-340和常规豆粕,但各配方还另增加了500个单位的微生物植酸酶。HP-310和常规豆粕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随着日粮中植酸酶的添加而升高(P<0.05)(HP-310:从59.8%上升至77.7%;常规豆粕:从65.5%上升至79.5%);但是,含与不含植酸酶处理的HP-340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83.8%和87.7%)。结果表明:HP-310和常规豆粕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HP-340中磷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比其它日粮更高(P<0.05)。第二个试验以28头阉公猪[初始体重(16.8±2.5)kg]为试验对象,将其饲养于消化代谢试验笼内,测定玉米、两种酶处理豆粕(HP-200和HP-310)和常规豆粕中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酶处理豆粕HP-200的加工工艺流程与HP-310类似,唯一不同的是HP-200的酶处理时间更短一些。给28头阉公猪随机分组饲喂4种日粮,每种日粮进行7次重复试验。其中1种日粮为玉米日粮,由96.45%的玉米、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另外3种日粮是通过将玉米、其中一种酶处理豆粕或常规豆粕、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而成。在14 d的饲养周期里的最后5 d中,定量采集尿液和粪便。HP-200、HP-310和常规豆粕的消化能浓度分别为4 333、4 316和4 347 kcal/kg(干基),这些浓度值的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这些日粮的消化能比玉米日粮的消化能(3 891 kcal/kg干基)更高(P<0.05)。玉米、HP-200、HP-310和常规玉米代谢能分别为3 780、3 926、3 914和3 980 kcal/kg DM,这些浓度值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豆粕不影响日粮中磷的消化率,也不影响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浓度。

    2013年04期 v.34;No.433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3年学术年会

    <正>2013年1月18~20日,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和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周文能处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杨雄年副司长等领导以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学者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加启研究员主持开幕式,李明所长代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致辞

    2013年04期 v.34;No.433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