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若钢;刘谨;吴先华;覃小荣;刘桂武;李斯丽;言稳;涂兴强;
免疫营养既能给动物提供营养,起到改善机体代谢和营养指标的作用,又能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动物的抗病力和免疫力,保证动物的健康生长。免疫系统是维护动物机体内新陈代谢平衡抵御病原侵害的重要防御系统。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免疫应激都与炎症反应有关。随着现代规模养猪面临的疾病挑战(包括免疫抑制病和营养代谢疾病等)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对猪免疫营养需求的研究是越来越广泛。免疫营养的种类很多,文章就现代猪营养(包括氨基酸、脂肪类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核苷酸和其他营养素等)及其免疫机能进行综述。
2012年S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新;吴金亮;张涛;阕红春;
参照农业部猪饲养标准,以3组5个瘦肉型猪生长阶段共15个配方的设计实例,对低碳环保猪饲料配方设计、配方营养水平、配方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实现低碳环保猪饲料的方法建议。
2012年S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庆;张克英;陈代文;
仔猪在断奶期相对生长十分迅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而十分脆弱,很容易发生免疫应激和生长抑制现象。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养分,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发挥密切相关。机体叶酸水平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也会影响免疫分子的表达,从而对动物抗病力有重要作用。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叶酸,可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也可促进其机体免疫机能,提高抗病力而减少PCV-2感染等病害。
2012年S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斌鹰;
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丁酸的前体物质,在医疗、饲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三丁酸甘油酯为肠黏膜细胞供能、改善小肠形态结构、维持肠黏膜细胞完整性、促进水、钠吸收、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炎症及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2012年S1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成廷水;
<正>幼龄仔猪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对后期的生长及整体的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生产条件下,断奶前后仔猪生长潜力的发挥可能不到50%(Harrell等,1993)。促进幼龄仔猪肠道发育和健康的管理和饲喂战略其最终目的是改善断奶前后仔猪的
2012年S1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符晨星;张宇喆;黄瑞林;贺喜;贺建华;
当前集约化猪场随粪尿排出的氮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影响猪氮(氨基酸)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猪氮(氨基酸)代谢与调控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就降低猪饲粮中氮排放及提高氮利用率做了探讨,以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应用。
2012年S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博;翟翔;王新建;殷聪聪;
<正>植物性饲料添加剂(Phytogenic Feed Additives,PFA)是一类从植物中经由一定化学或生化技术手段提纯得到,具有可添加于畜禽饲料添加剂中,对畜禽的生产成绩和健康状况有改善作用的纯天然化合物的复合物。凡全部具备下列四点特性的植物源性的化合物均可称之为PFA:①从植物中提取(非化工合成);②
2012年S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艳平;李建喜;瞿明仁;
<正>精氨酸(arginine,Arg)最初是由Schlus于1886年从植物羽扇豆苗中分离提取的,1895年Hedin发现精氨酸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蛋白质中,其分子式为C6H14N4O2,分子量174.20,为一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有D-精氨酸和L-精氨酸两种异构体,在生物体内有生理作用是L-精氨酸(L-Arg)。在应激状态和特殊生长阶段,精氨酸(L-Arg)为必需氨基酸,但是体内合成
2012年S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运杰;
<正>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是非常危险的,除了直接影响动物机体的健康外,毒素还可以转移到奶、肉或其它动物副产品中,从而间接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赭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及青霉属中的某些菌种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有毒次生代谢产
2012年S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平;单安山;
试验选用48头健康的、平均体重(60.8±1.4)kg的二元杂交猪(大白×长白)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复4头。研究日粮中添加五味子提取物(Schisandra chinensis extract,SCE)对肥育猪抗氧化功能及肉质的影响。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为基础日粮中添加0.125%五味子提取物。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0.125%SCE显著提高肥育猪血清及组织中SOD、GR活性,降低血清及组织中MDA含量(P<0.05);②SCE可显著降低背最长肌在4℃贮存12、24和48 h脂质过氧化物含量(P<0.05);③SCE可显著降低肥育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和提高肌肉中总色素含量(P<0.05)。由本试验结果可见,SCE能通过提高肥育猪机体抗氧化功能,提高其脂质稳定性,从而改善部分猪肉品质。
2012年S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占雨;何涛;谯仕彦;张学;张天荣;
研究旨在调查日粮中添加相同数量不同含量的天蚕素抗菌肽产品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共选择156头35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有4个重复(公母各占2个重复),每栏包括9头或10头仔猪。对照组(处理1)为基础日粮,处理2~处理4分别在每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g有效成分分别为100、150和200万IU/g的天蚕素抗菌肽。试验在保育舍进行,饲养管理、治疗和免疫均按猪场常规程序进行。整个试验期为34 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结料并对各栏仔猪进行称重,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仔猪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数量的天蚕素抗菌肽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尤其是可以显著改善仔猪的饲料增重比;当按300 g/t的数量添加到仔猪日粮中时,低含量(100万IU/g)和中等含量(150万IU/g)天蚕素抗菌肽的促生长效果优于高含量(200万IU/g)天蚕素抗菌肽。将天蚕素抗菌肽和其他抗生素进行合理配伍或者在环境条件和猪群健康水平相对较差的条件下使用该产品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2012年S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晓容;杨飞云;肖融;江山;
选用70 kg左右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2头,随机分到2个组中,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450 mg/kg复合肉质改良剂,研究复合肉质改良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肉质的影响。生长试验从70 kg左右开始,100 kg左右结束,测定猪只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选1头体重接近100 kg的猪只进行屠宰,测定猪只的胴体、肉质指标。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猪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饲料利用效率提高了5.50%;日粮中添加复合肉质改良剂显著降低猪肉滴水损失、失水率(P<0.05),分别较对照组低11.19和2.06个百分点,其余胴体品质和肉质指标也不同程度地提高。结果表明,肥育猪日粮添加由茶多酚、牛至油组成的复合肉质改良剂不仅具有提高肥育猪饲料利用效率的趋势,而且可改善猪肉胴体品质和肉质。
2012年S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敏;周海萍;张宗伟;单周松毛;
<正>猪肉是中国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畜产品,而优质的猪肉不但让人饱口福,同时也会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如何生产优质的猪肉产品,正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同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为解决此问题,开发了比较多的动物保健产品,如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寡糖、核苷酸和卵黄抗体等,尤其是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报
2012年S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玲;
试验考察了三丁酸甘油酯对21日龄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试验选用来源一致和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栏),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了0.08%和0.15%的三丁酸甘油酯的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择体重一致的仔猪前腔静脉采血并屠宰取肠道,观测肠道结构。结果表明:①对生长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期间,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改善日增重5.79%,降低料重比3.31%,减少腹泻发生率32.48%(P<0.05);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10.24%,降低料重比6.62%,减少仔猪腹泻发生率49.36%(P<0.05)。②对肠道结构的影响。十二指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可提高绒毛高度16.20%,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提高23.36%(P<0.05)。空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分别提高9.84%和18.89%,隐窝深度分别降低7.96%和8.49%,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提高19.85和30.15%(P<0.05)。与添加0.08%三丁酸甘油酯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显著增加8.24%(P<0.05)。回肠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8%、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分别增加11.68%和20.63%(P<0.05),隐窝深度分别降低10.16%和9.96%(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分别提高23.88%和33.58%(P<0.05)。与0.08%三丁酸甘油酯组相比,添加0.15%三丁酸甘油酯绒毛高度显著增加8.02%(P<0.05)。③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两试验组尿素氮、总蛋白、球蛋白均有所提高,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有所降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012年S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陈国顺;冯光彧;年聚盆;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54头21日龄断奶、体重(6.25±0.85)kg的杜×大×长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基础日粮+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本试验证明,仔猪断奶后第1周在日粮中添加0.3%、0.4%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显著降低断奶后仔猪腹泻率。仔猪断奶后前2周,添加0.3%、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7 d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空肠后段淀粉酶活性和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4 d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且整体来看0.4%的添加效果优于0.3%的添加水平所体现的效果。
2012年S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罗秋兰;邝哲师;叶明强;赵祥杰;潘木水;罗国庆;廖森泰;
为探讨蛹肽蛋白替代妊娠后期母猪、哺乳母猪日粮中鱼粉使用的可行性,试验选取同一品种,体重、胎次相近的长白×大白妊娠母猪[妊娠期为(95±2)d]3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猪。第1组为对照组,第2、3组为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3%进口鱼粉(对照组),1.5%蛹肽蛋白+1.5%进口鱼粉(试验I组),3.0%蛹肽蛋白(试验II组)。预试期5 d,正式期45 d。结果表明,对照组的哺乳母猪采食量、哺乳母猪日均泌乳量、出生活仔数、断奶活仔数、仔猪断奶成活率、出生窝重、断奶窝重、出生均重、断奶均重和平均日增重均低于添加蛹肽蛋白组(试验I、II组)。
2012年S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冠;杨维仁;杨在宾;任相全;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粉剂和包膜丁酸钠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34.6±0.71)kg]、遗传基础相似的生长猪240头,随机分成10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处理1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5为粉剂丁酸钠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000、1 500、2 000、2 500 mg/kg粉剂丁酸钠;处理6~10为包膜丁酸钠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750、1 000、1 500 mg/kg包膜丁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粉剂和包膜丁酸钠对生长猪采食量没有产生规律性的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日增重(P<0.05)。其中粉剂丁酸钠组以1 500 mg/kg的添加量效果最好,包膜丁酸钠组以500 mg/kg的添加量效果最好。添加同水平的丁酸钠(粉剂和包膜)时,包膜组效果优于粉剂组。
2012年S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容庭;刘志昌;钟毅;陈庄;李书宏;冯燕华;王刚;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胴体性状及部分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60头日龄、胎次相近,体重在60 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肉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复合酶Ⅰ组、复合酶Ⅱ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期为58 d,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酶Ⅰ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复合酶,复合酶Ⅱ组饲喂基础日粮+2.0‰复合酶,阳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0.2‰酶制剂。试验表明:①生长性能方面,复合酶Ⅰ组试末均重(BW)、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BW、AD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9%、12.45%,F/G降低了11.2%;②胴体性状方面,各组间屠宰率、胴体重、胴体长、皮率及骨率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酶Ⅰ组的背膘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皮厚、板油重及肥肉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眼肌面积略高于对照组(P>0.05);③肉品质方面,各组间肉的pH值、L*值及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Ⅰ组有提高的趋势;复合酶Ⅰ组肉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可改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以1.0‰添加效果最好。
2012年S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蓝荣庚;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夏秋季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6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粗蛋白质水平组,即18.65%、18.15%、17.65%组,但饲粮的赖氨酸均为粗蛋白质的6.3%(Lys/CP=0.063),即赖氨酸分别为1.17%、1.14%、1.11%。消化能14.23 MJ/kg,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3:86:60:20,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饲养到28日龄断奶。结果表明:18.6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17.65%组(P<0.05),与18.15%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合成L-赖氨酸和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18.65%(赖氨酸1.17%)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2012年S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