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余湧;邹伟;王仁华;刘晓兰;陆伟;
试验研究外源精胺的添加剂量与时间效应对哺乳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降低"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将6头体重和膘情相近、与配公猪相同、胎龄为3且分娩时间相近的(长白×大约克)哺乳母猪随机分成I、II和III三个处理组,处理组间的仔猪初生重和7日龄体重无显著差异,每个处理组设2个重复。在仔猪出生后的第7 d起开始补饲添加不同剂量精胺的哺乳仔猪饲料,其中I、II和III组哺乳仔猪分别补饲精胺添加量为0、3.0、6.0 mg/kg的全价饲料至第28 d断奶结束,在断奶时分别从每窝仔猪中各选1头与平均体重相近的仔猪进行抽血并屠宰,用于测定血浆皮质醇、胃肠道的重量和长度。结果表明,在哺乳仔猪饲料中添加6.0 mg/kg的精胺能显著(P<0.05)提高哺乳仔猪的空肠重量和十二指肠长度,但三个精胺处理组间的哺乳仔猪血浆皮质醇含量、消化道pH值、胃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哺乳仔猪饲料中添加精胺有利于促进哺乳仔猪肠道的发育,增加肠道的重量和长度。
2012年09期 v.33;No.4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倩;赵衍铜;柏明娜;韩文瑜;冯新;张芳毓;王贵平;牛淑玲;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对芦花鸡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900只1日龄健康芦花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每千克日粮中添加0.1 g鲎素抗菌肽,试验Ⅱ组每千克日粮中添加由0.1 g鲎素抗菌肽和5×107个酵母活菌组成的抗菌肽制剂。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抗菌肽、抗菌肽制剂极显著地提高了芦花鸡的体重(P<0.01)、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地降低了料肉比(P<0.01);与对照组比较,日粮中添加抗菌肽、抗菌肽制剂对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抗菌肽能显著提高14日龄T4水平(P<0.05)、84日龄IGF-I水平(P<0.05),抗菌肽制剂能极显著提高14日龄T4水平(P<0.01)、显著降低42日龄T3水平(P<0.05)。
2012年09期 v.33;No.41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宁宁;李同洲;张志强;刘洋;崔志利;
试验研究了谷氨酰胺在不同蛋白水平日粮中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腹泻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28日龄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性别、窝别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第Ⅰ、Ⅲ、Ⅴ组为对照组,日粮蛋白水平分别为18%(低)、20%(中)、22%(高),第Ⅱ、Ⅳ、Ⅵ组在Ⅰ、Ⅲ、Ⅴ组基础上添加1.25%的谷氨酰胺(Gln),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高、中、低三种蛋白日粮中添加Gln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可以提高断奶后0~2周日增重8.85%(P>0.05)、24.11%(P<0.05)、23.78%(P<0.05),全期来看,中蛋白组添加Gln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日增重13.19%(P<0.05),降低料肉比3.73%(P>0.05);对腹泻率的影响,第Ⅱ、Ⅳ、Ⅵ组比对照组分别可以降低腹泻率35.12%(P<0.05)、60.47%(P<0.05)和60.76%(P<0.05),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蛋白、中蛋白和低蛋白的Gln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尿素氮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3.32%(P<0.05)、34.52%(P<0.05)和37.79%(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5.89%(P<0.05)、24.58%(P<0.05)和7.26%(P>0.05),白球比值分别下降了17.73%(P<0.05)、12.59%(P<0.05)和1.49%(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20%蛋白水平日粮中添加Gln对提高断奶后仔猪的日增重,降低腹泻率达到最优效果。
2012年09期 v.33;No.414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婷婷;辛杭书;于濛;曲志涛;吴宗进;张永根;
试验研究了不同产地(吉林、九三、林口)豆粕(SBM)和不同产地(集贤、牡丹江、肇东)玉米酒精糟(DDGS)营养成分、CP的瘤胃降解规律及RUP的小肠消化率。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干奶期中国荷斯坦奶牛,利用尼龙袋原位培养法研究不同产地豆粕和DDGS在奶牛瘤胃中CP的降解规律。每个尼龙袋每种饲料装5 g,在瘤胃中培养0、2、4、8、16、24和48 h。将每个尼龙袋每种饲料装75 g瘤胃培养16 h,瘤胃未降解残渣强饲给公鸡,从而测定豆粕和DDGS的IDP。吉林豆粕中的CP和SP含量最高,林口豆粕最低,而九三豆粕居中。林口豆粕中NDIP和ADIP含量为29.10%和2.52%,在三种豆粕中处于最高。三种DDGS的CP、NDIP和ADI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肇东地区最高,其次为集贤、牡丹江。除了慢速降解部分(b)的降解速率(c)外,豆粕和DDGS的其它降解参数均差异不显著。九三豆粕IDP为73.37%,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豆粕(P<0.05)。集贤DDGS的IDP显著高于牡丹江DDGS(P<0.05),而肇东DDGS居中。由此得出结论,除了营养指标受到产地影响外,豆粕和DDGS的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均不受产地影响。
2012年09期 v.33;No.41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慧茹;伊艳杰;赵红月;袁元;李伟南;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新型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来源。试验以清热解毒类中草药蒲公英中分离的高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PG2为研究对象,通过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地位;对其发酵液中高效抑菌活性物质的类别、热稳定性及抑菌物质的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高抑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柱层析分离,以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PG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半知菌门、丛梗孢科、尾孢霉属;活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相中。通过对正丁醇萃取相的抑菌活性物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活性成分SP1,经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含有羰基、羟基等官能团结构。结论:PG2为产高效抑菌物质的内生真菌,分离出的活性物质SP1为含有羰基、羟基等官能团的多糖类物质。
2012年09期 v.33;No.41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炳壮;卢雪芬;韦升菊;沈向真;梁贤威;杨承剑;邹彩霞;
为了考察花生油对水牛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健康泌乳水牛,每组2头,共4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分对照组、花生油1组(花生油添加量占精料1%)、花生油2组(花生油添加量占精料2%)和花生油3组(花生油添加量占精料3%)4个处理组,一共4个试验期,每一试验期共21 d,前7 d为适应期,后14 d为正式试验期,正式试验期的每周最后2 d采集奶样进行分析,并记录产奶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花生油对水牛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喂花生油时间的延长,正式试验期第1周会降低泌乳水牛牛乳乳脂率,动物适应后正式试验期第二周会升高泌乳水牛牛奶的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形物、乳糖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乳脂长链脂肪酸特别是CLA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2组(花生油添加量占精料2%)提高乳脂CLA含量效果最显著(P<0.05)。因此,日粮中添喂适量花生油不影响泌乳水牛生产性能,同时提高了水牛奶中CLA的含量,提高水牛奶营养水平。
2012年09期 v.33;No.41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俊良;侯先志;杨金丽;金鹿;韩亚楠;
试验研究不同能氮水平的营养限制与补偿对蒙古羔羊体重和血液生长相关的激素影响。选用内蒙古草原上健康的、平均体重15 kg左右的蒙古羔羊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限制1组(RG1)和限制2组(RG2)三个组,营养限制期(60 d)分别饲喂ME 10.88 MJ/kg、CP 13.0%(CG),ME10.88 MJ/kg、CP 8.9%(RG1),ME 8.62 MJ/kg、CP 5.7%(RG2)三个营养水平的日粮;营养补偿期(90 d)各组饲喂同一能氮水平饲粮(ME 9.75 MJ/kg,CP 12%)。结果表明:①随着营养水平的逐步降低,在限制末期,RG1组和RG2组羔羊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CG组(P<0.05),在补偿期,RG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G组(P<0.05)。②在限制末期RG2组血液中GHRH及RG1、RG2组血液中GH浓度显著高于CG组(P<0.05),而RG2组血液中SS、IGF-I浓度显著低于CG组(P<0.05)。在补偿期,RG1、RG2组血液中IGF-I浓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营养限制所导致的羔羊血液中GHRH浓度升高和SS浓度降低可能是其在限制期血液中GH浓度升高及其在补偿期快速生长的原因之一。
2012年09期 v.33;No.41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何若钢;刘谨;刘丁健;刘桂武;张家富;李斯丽;涂兴强;言稳;
研究利用PCR和PCR-RFLPs等技术检测了特种野猪72个样品的繁殖(ESR和FSHβ)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分布,ESR基因运用PCR-RFLPs法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FSHβ基因直接采用PCR进行检测,检测这两种基因不同基因型在特种野猪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并对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合特种野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建立合理统计分析模型,旨在研究ESR和FSHβ这两种基因对特种野猪产仔数性状的影响,从基因角度寻找特种野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寻找其解决办法,利用分子遗传标记手段提高特种野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FSHβ基因和ESR基因可以作为控制猪高繁殖率的候选基因。注意提高ESR基因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将能显著提高猪群的繁殖性能。
2012年09期 v.33;No.41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史旭东;李玉梅;张晶;房恒通;唐鸿宇;沈景林;王鹏;
试验对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喂吉戎兔效果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选取胎次相同,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60~66日龄健康吉戎幼兔1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颗粒饲料,对照组饲喂粉状饲料。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测定2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测定日粮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颗粒饲料组比粉状饲料组提高了9.57%;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颗粒饲料组比粉状饲料组降低了13.13%;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的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提高了9.01%、5.00%,粗纤维消化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提高了31.87%。
2012年09期 v.33;No.41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