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特别关注

  • 我刊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正>4月28日,我刊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编委会发来的通知,获悉:《饲料工业》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评选,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刊物在

    2012年09期 v.33;No.41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家论坛

  • 谈鸡饲料加工工艺和设备

    王永昌;

    我国饲料加工业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蛋鸡饲料加工一直沿用传统的加工工艺,一般都是粉碎料较粗的粉状配合饲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饲料安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传统工艺生产的蛋鸡饲料未经熟化处理存在着含菌率高、饲料安全性较差和饲料消化吸收率低等问题,对鸡蛋的品质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如何从加工工艺上对蛋鸡饲料的生产这个专题进行研发、改进,以保证和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关注的人并不多。在本文中王永昌先生就这个专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加工工艺和措施,希望能对业内相关科技工作者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2012年09期 v.33;No.414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工艺设备

  • 基于PLC的自动颗粒包装机热封控制系统

    史建华;

    针对包装机的热封质量的要求,设计出PLC控制的包装机热封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PLC实现了设备的PID温度控制和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2012年09期 v.33;No.414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集对分析的饲料厂粉尘爆炸危险性评估

    俞峰;李荣钧;

    饲料加工、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但对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也会损坏机械设备,更为重要的是,粉尘爆炸成为饲料加工储运企业的安全隐患,危及着人类的生命和生产的安全。根据饲料厂生产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了粉尘爆炸危险性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本文根据集对分析的基本理论,运用其同异反思想,建立了集对分析理论下的粉尘爆炸危险性等级联系度μ=a+bi+cj,讨论了同异反向量a、b、c的确定方法和不确定系数i的取值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饲料粉尘爆炸危险性的综合评判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评判更加客观可信。从而为政府和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实现饲料工业的本质安全化提供了便利。

    2012年09期 v.33;No.41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饲料中添加精胺对哺乳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研究

    何余湧;邹伟;王仁华;刘晓兰;陆伟;

    试验研究外源精胺的添加剂量与时间效应对哺乳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降低"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将6头体重和膘情相近、与配公猪相同、胎龄为3且分娩时间相近的(长白×大约克)哺乳母猪随机分成I、II和III三个处理组,处理组间的仔猪初生重和7日龄体重无显著差异,每个处理组设2个重复。在仔猪出生后的第7 d起开始补饲添加不同剂量精胺的哺乳仔猪饲料,其中I、II和III组哺乳仔猪分别补饲精胺添加量为0、3.0、6.0 mg/kg的全价饲料至第28 d断奶结束,在断奶时分别从每窝仔猪中各选1头与平均体重相近的仔猪进行抽血并屠宰,用于测定血浆皮质醇、胃肠道的重量和长度。结果表明,在哺乳仔猪饲料中添加6.0 mg/kg的精胺能显著(P<0.05)提高哺乳仔猪的空肠重量和十二指肠长度,但三个精胺处理组间的哺乳仔猪血浆皮质醇含量、消化道pH值、胃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哺乳仔猪饲料中添加精胺有利于促进哺乳仔猪肠道的发育,增加肠道的重量和长度。

    2012年09期 v.33;No.4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抗菌肽对芦花鸡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马倩;赵衍铜;柏明娜;韩文瑜;冯新;张芳毓;王贵平;牛淑玲;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对芦花鸡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900只1日龄健康芦花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每千克日粮中添加0.1 g鲎素抗菌肽,试验Ⅱ组每千克日粮中添加由0.1 g鲎素抗菌肽和5×107个酵母活菌组成的抗菌肽制剂。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抗菌肽、抗菌肽制剂极显著地提高了芦花鸡的体重(P<0.01)、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地降低了料肉比(P<0.01);与对照组比较,日粮中添加抗菌肽、抗菌肽制剂对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抗菌肽能显著提高14日龄T4水平(P<0.05)、84日龄IGF-I水平(P<0.05),抗菌肽制剂能极显著提高14日龄T4水平(P<0.01)、显著降低42日龄T3水平(P<0.05)。

    2012年09期 v.33;No.41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谷氨酰胺在不同蛋白水平日粮下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李宁宁;李同洲;张志强;刘洋;崔志利;

    试验研究了谷氨酰胺在不同蛋白水平日粮中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腹泻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28日龄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性别、窝别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第Ⅰ、Ⅲ、Ⅴ组为对照组,日粮蛋白水平分别为18%(低)、20%(中)、22%(高),第Ⅱ、Ⅳ、Ⅵ组在Ⅰ、Ⅲ、Ⅴ组基础上添加1.25%的谷氨酰胺(Gln),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高、中、低三种蛋白日粮中添加Gln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可以提高断奶后0~2周日增重8.85%(P>0.05)、24.11%(P<0.05)、23.78%(P<0.05),全期来看,中蛋白组添加Gln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日增重13.19%(P<0.05),降低料肉比3.73%(P>0.05);对腹泻率的影响,第Ⅱ、Ⅳ、Ⅵ组比对照组分别可以降低腹泻率35.12%(P<0.05)、60.47%(P<0.05)和60.76%(P<0.05),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蛋白、中蛋白和低蛋白的Gln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尿素氮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3.32%(P<0.05)、34.52%(P<0.05)和37.79%(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5.89%(P<0.05)、24.58%(P<0.05)和7.26%(P>0.05),白球比值分别下降了17.73%(P<0.05)、12.59%(P<0.05)和1.49%(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20%蛋白水平日粮中添加Gln对提高断奶后仔猪的日增重,降低腹泻率达到最优效果。

    2012年09期 v.33;No.414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不同产地豆粕和DDGS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率及小肠消化率的分析测定

    王婷婷;辛杭书;于濛;曲志涛;吴宗进;张永根;

    试验研究了不同产地(吉林、九三、林口)豆粕(SBM)和不同产地(集贤、牡丹江、肇东)玉米酒精糟(DDGS)营养成分、CP的瘤胃降解规律及RUP的小肠消化率。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干奶期中国荷斯坦奶牛,利用尼龙袋原位培养法研究不同产地豆粕和DDGS在奶牛瘤胃中CP的降解规律。每个尼龙袋每种饲料装5 g,在瘤胃中培养0、2、4、8、16、24和48 h。将每个尼龙袋每种饲料装75 g瘤胃培养16 h,瘤胃未降解残渣强饲给公鸡,从而测定豆粕和DDGS的IDP。吉林豆粕中的CP和SP含量最高,林口豆粕最低,而九三豆粕居中。林口豆粕中NDIP和ADIP含量为29.10%和2.52%,在三种豆粕中处于最高。三种DDGS的CP、NDIP和ADI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肇东地区最高,其次为集贤、牡丹江。除了慢速降解部分(b)的降解速率(c)外,豆粕和DDGS的其它降解参数均差异不显著。九三豆粕IDP为73.37%,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豆粕(P<0.05)。集贤DDGS的IDP显著高于牡丹江DDGS(P<0.05),而肇东DDGS居中。由此得出结论,除了营养指标受到产地影响外,豆粕和DDGS的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均不受产地影响。

    2012年09期 v.33;No.41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蒲公英内生真菌PG2分子鉴定及抑菌物质的研究

    张慧茹;伊艳杰;赵红月;袁元;李伟南;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新型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来源。试验以清热解毒类中草药蒲公英中分离的高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PG2为研究对象,通过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地位;对其发酵液中高效抑菌活性物质的类别、热稳定性及抑菌物质的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高抑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柱层析分离,以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PG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半知菌门、丛梗孢科、尾孢霉属;活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相中。通过对正丁醇萃取相的抑菌活性物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活性成分SP1,经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含有羰基、羟基等官能团结构。结论:PG2为产高效抑菌物质的内生真菌,分离出的活性物质SP1为含有羰基、羟基等官能团的多糖类物质。

    2012年09期 v.33;No.41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微生态制剂

  • 枯草芽孢杆菌替代抗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黏膜酶活的影响

    卞国顺;崔志文;姚庞;李卫芬;

    文章旨在比较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抗生素对岭南黄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酶活的影响。选用18日龄岭南黄肉鸡300羽,随机分为2组,抗生素组为基础日粮+吉他霉素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组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5cfu/g枯草芽孢杆菌(不添加抗生素)。试验期为40 d。结果表明,与抗生素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组肉鸡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空肠黏膜胰蛋白酶活性提高17.44%(P>0.05),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58.70%(P<0.05);蔗糖酶、麦芽糖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γ-谷氨酰转移酶和ATP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可替代饲料中的抗生素用于肉鸡生产。

    2012年09期 v.33;No.41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碳氮源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蛋白的影响研究

    郭刚;楚杰;王君高;刘可春;

    通过外加碳氮源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蛋白的影响进行研究,碳源中麦芽糖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特性的影响最显著,其酶活力达到224.5 U/ml,可溶性蛋白量达到30 672.07μg/ml,氮源中半胱氨酸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蛋白的影响最显著,其酶活力达到101.55 U/ml,可溶性蛋白量达到582.46μg/ml,对提高羽毛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09期 v.33;No.41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营养

  • 饲喂花生油对水牛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杨炳壮;卢雪芬;韦升菊;沈向真;梁贤威;杨承剑;邹彩霞;

    为了考察花生油对水牛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健康泌乳水牛,每组2头,共4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分对照组、花生油1组(花生油添加量占精料1%)、花生油2组(花生油添加量占精料2%)和花生油3组(花生油添加量占精料3%)4个处理组,一共4个试验期,每一试验期共21 d,前7 d为适应期,后14 d为正式试验期,正式试验期的每周最后2 d采集奶样进行分析,并记录产奶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花生油对水牛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喂花生油时间的延长,正式试验期第1周会降低泌乳水牛牛乳乳脂率,动物适应后正式试验期第二周会升高泌乳水牛牛奶的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形物、乳糖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乳脂长链脂肪酸特别是CLA相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2组(花生油添加量占精料2%)提高乳脂CLA含量效果最显著(P<0.05)。因此,日粮中添喂适量花生油不影响泌乳水牛生产性能,同时提高了水牛奶中CLA的含量,提高水牛奶营养水平。

    2012年09期 v.33;No.41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营养限制与补偿对蒙古羔羊体重和血液中生长相关激素的影响

    李俊良;侯先志;杨金丽;金鹿;韩亚楠;

    试验研究不同能氮水平的营养限制与补偿对蒙古羔羊体重和血液生长相关的激素影响。选用内蒙古草原上健康的、平均体重15 kg左右的蒙古羔羊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限制1组(RG1)和限制2组(RG2)三个组,营养限制期(60 d)分别饲喂ME 10.88 MJ/kg、CP 13.0%(CG),ME10.88 MJ/kg、CP 8.9%(RG1),ME 8.62 MJ/kg、CP 5.7%(RG2)三个营养水平的日粮;营养补偿期(90 d)各组饲喂同一能氮水平饲粮(ME 9.75 MJ/kg,CP 12%)。结果表明:①随着营养水平的逐步降低,在限制末期,RG1组和RG2组羔羊的平均体重显著低于CG组(P<0.05),在补偿期,RG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G组(P<0.05)。②在限制末期RG2组血液中GHRH及RG1、RG2组血液中GH浓度显著高于CG组(P<0.05),而RG2组血液中SS、IGF-I浓度显著低于CG组(P<0.05)。在补偿期,RG1、RG2组血液中IGF-I浓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营养限制所导致的羔羊血液中GHRH浓度升高和SS浓度降低可能是其在限制期血液中GH浓度升高及其在补偿期快速生长的原因之一。

    2012年09期 v.33;No.41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实验动物饲料化学污染物含量连续监测结果

    姚茂忠;马建升;陈湛娟;

    实验旨在监测实验动物饲料中化学污染物的含量。按照国标对鼠饲料、豚鼠饲料、家兔饲料和犬饲料中砷、铅、镉、汞、六六六、滴滴涕、黄曲霉毒素B1等化学污染物含量连续3年进行监测。结果表明:4种实验动物饲料一些重金属含量超国标,而六六六、滴滴涕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未超国标,3年中4种实验动物化学污染物超标发生率分别为14.29%、19.05%、19.05%和9.52%;4种重金属超标发生率镉=汞>砷>铅;豚鼠饲料和家兔饲料最易受重金属污染,然后依次为鼠饲料、犬饲料;不同年份,实验动物饲料化学污染物超标情况不一致。结果提示,实验动物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易超国标。

    2012年09期 v.33;No.41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饲料中硝呋烯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谭美英;易建希;武深树;陈福华;隆雪明;李裕;

    试验建立了饲料中硝呋烯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饲料中的硝呋烯腙用二甲基亚砜-乙腈溶液提取,混合型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庚烷磺酸钠、柠檬酸缓冲液+乙腈=55+45作为流动相,C18色谱柱,检测波长382 nm。结果表明,在0.05~5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5 mg/kg。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饲料中硝呋烯腙的测定。

    2012年09期 v.33;No.41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动物

  • 特种野猪ESR基因、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何若钢;刘谨;刘丁健;刘桂武;张家富;李斯丽;涂兴强;言稳;

    研究利用PCR和PCR-RFLPs等技术检测了特种野猪72个样品的繁殖(ESR和FSHβ)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分布,ESR基因运用PCR-RFLPs法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FSHβ基因直接采用PCR进行检测,检测这两种基因不同基因型在特种野猪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并对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合特种野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建立合理统计分析模型,旨在研究ESR和FSHβ这两种基因对特种野猪产仔数性状的影响,从基因角度寻找特种野母猪繁殖力低的原因,寻找其解决办法,利用分子遗传标记手段提高特种野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FSHβ基因和ESR基因可以作为控制猪高繁殖率的候选基因。注意提高ESR基因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将能显著提高猪群的繁殖性能。

    2012年09期 v.33;No.41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饲料制粒对吉戎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史旭东;李玉梅;张晶;房恒通;唐鸿宇;沈景林;王鹏;

    试验对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喂吉戎兔效果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选取胎次相同,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60~66日龄健康吉戎幼兔1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颗粒饲料,对照组饲喂粉状饲料。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测定2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测定日粮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颗粒饲料组比粉状饲料组提高了9.57%;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颗粒饲料组比粉状饲料组降低了13.13%;颗粒饲料组与粉状饲料组的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提高了9.01%、5.00%,粗纤维消化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提高了31.87%。

    2012年09期 v.33;No.41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质量与安全

  •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检测与品质控制

    何绮霞;

    食品主要来源于农产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是主要的农产品之一,饲料安全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对饲料质量进行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本文通过概述饲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主要的质量检测方法以及品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引起饲料行业内外人士对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视。

    2012年09期 v.33;No.41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