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新时期中国水产饲料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以饲料原料技术体系为例)

    叶元土;蔡春芳;

    当前,我国的水产饲料产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变化,处于重要的发展关键时期。从技术层面上说,产业如何转型、技术如何转型是关系未来水产饲料产业技术升级发展的关键。本期我们特邀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以"新时期中国水产饲料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以饲料原料技术体系为例)"为主题,全面阐述了我国水产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水产饲料产业技术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提出了我国水产饲料产业技术体系概略性框架。相信这篇文章一定会给致力于推动水产饲料产业发展的学者和科技人员带来启迪。三、四月份是水产养殖开塘之际,本期我们精心遴选了一些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方面专家、学者的文章,就他们在生产实践中的取得的一些成果和经验作集中报道,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于行业,更好地指导生产,推动水产饲料产业的科技升级。敬请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2012年04期 v.33;No.40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水产饲料

  • 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对黄河鲤和建鲤正反交F1生长的影响

    殷海成;管军军;杨国浩;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对黄河鲤和建鲤正反交F1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乳酸杆菌含量为0(A01、A02对照组)、2×108cfu/kg(A11、A12)、4×108cfu/kg(A21、A22)、6×108cfu/kg(A31、A32)、8×108cfu/kg(A41、A42),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28.0℃的条件下,选取平均尾重(8.25±0.15)g黄河鲤和建鲤正反交F1各6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56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乳酸杆菌组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水平在6×108cfu/kg时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且反交F1生长较快,饵料系数最低,添加水平再增加,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以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为指标,采用二次多项式分析表明,黄河鲤、建鲤正反交F1饲料中乳酸杆菌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8~6.0)×108cfu/kg。

    2012年04期 v.33;No.40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凡纳滨对虾对家蝇蛆粉的表观消化率

    严晶;曹俊明;王国霞;张荣斌;陈燕;周婷婷;刘群芳;文远红;

    以氧化钇(Y2O3)为指示剂,按照"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的方法测定了初始体重(2.20±0.15)g凡纳滨对虾对家蝇蛆粉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对家蝇蛆粉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8.18%、83.34%、89.26%和75.38%。凡纳滨对虾对家蝇蛆粉总氨基酸的消化率为86.56%,氨基酸消化率的变化范围为80.74%~92.31%,其中组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消化率均在90%以上。研究结果为评价家蝇蛆粉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012年04期 v.33;No.40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加州鲈对15种饲料原料体外消化率的测定

    汪福保;殷文斌;周萌;朱旺明;罗祖征;杨献秀;

    采用"胃-肠"两步法测定了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15种饲料原料的体外消化率,并与银鲈(Bidyanus bidyanus)体内消化率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州鲈对秘鲁鱼粉、喷干血粉、豆粕、花生麸、玉米蛋白粉、酵母膏、破壁酵母7种原料的体外消化率较高(干物质>45%,蛋白质>71%),对玉米、DDGS消化率较低(干物质<17%,蛋白质<61%),且大部分原料的体内、外消化率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体外消化率的结果可为加州鲈饲料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012年04期 v.33;No.409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饲料中甲基睾丸酮含量的研究

    马丹;高丽娜;陈永平;李春青;

    试验建立了鱼饲料中17α-甲基睾丸酮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以甲醇提取样品中的甲基睾酮,3β-甲基-17β-羟基-5-雄烯-7-酮为内标;梯度洗脱,流动相分别为水-乙腈溶液(80:20,V/V),流速0.5 ml/min;柱温40℃,DAD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甲基睾酮的平均保留时间为11.29 min(R.S.D=0.20%),内标为8.68 min(R.S.D=0.19%)。结果表明,在7.5~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拟合度为0.999 8,回收率在94%~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7%~3.21%。

    2012年04期 v.33;No.40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方斑东风螺专用复矿添加剂的养殖效果

    王冬梅;方哲;王春吉;鲍时翔;

    根据前期试验得出的方斑东风螺对各种矿物质的需求量,设计配制了方斑东风螺专用复矿添加剂,与购买的鲍鱼复矿、对虾复矿和海水鱼复矿进行对比,不添加复矿的基础饲料作对照组,从方斑东风螺的生长速度、生产性能、经济效益方面评价4种复矿添加剂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专用复矿养殖效果最好,对照组最差。与其他3种复矿添加剂相比,方斑东风螺专用复矿组的增重率、总产量、单产量、增产率显著增加(P<0.05),每平米的利润提高52~61元。方斑东风螺专用复矿组的养殖效果与投喂冰鲜小杂鱼组相当(P>0.05),但利润增加了15元/m2。试验证明,本试验配制的复矿能显著促进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饲料可以替代小杂鱼。

    2012年04期 v.33;No.40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鲟鱼苗阶段性批量死亡的原因分析

    任华;蓝泽桥;兰大华;毛先新;

    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已经发展了近20年,但是限制鲟鱼产业发展的瓶颈——鲟鱼育苗培育技术,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阶段性大批量的死亡,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鲟鱼养殖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针对鲟鱼苗种培育阶段出现批量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育苗阶段健康养殖的对策。

    2012年04期 v.33;No.40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的协同作用

    许友卿;谢亮亮;丁兆坤;

    <正>VE与Se都是人和动物包括水生动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除分别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外,同时使用能互补、协同、增效。Cemek等(2010)报道,VE与Se能协同对有机磷诱发的组织损伤发挥显著的保护作用。Yang等(2011)[3]指出,同时添加VE与Se可抑制

    2012年04期 v.33;No.409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黄鳝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机体营养成分的变化

    王自蕊;王晓芳;朱长生;周秋白;

    试验从卵受精当天开始,受精卵每2 d(仔鱼阶段每5 d)采集1次,每次取120粒卵(仔鱼),用于测定受精卵胚胎发育期(第1、3、5、7 d)和仔鱼发育过程(第1、5、10、15、20 d)中机体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鳝机体湿重在胚胎发育期和仔鱼期变化都不显著,但出膜前后变化显著,出膜后相比出膜前湿重含量下降了41%(P<0.05)。机体干重在整个胚胎发育期差异不显著,但在出膜后第10 d开始,机体干重显著下降(P<0.05)。仔鱼发育阶段,1日龄含水量为71.28%,之后,含水量逐渐回升,10~20日龄稳定在81.52%~82.02%。胚胎发育期,每颗受精卵蛋白质含量在3.4~3.7 mg之间。出膜后,每尾仔鱼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1日龄时蛋白质含量为3.51 mg,发育至20日龄时,蛋白质含量降低为2.44 mg,相比胚胎发育初期,蛋白质含量下降了28%。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差异不显著,但进入仔鱼发育阶段后,脂肪含量线性降低,从0.77 mg(1日龄)降低至0.38 mg(20日龄),相比胚胎发育初期,20 d时脂肪含量下降了57.8%。综上可知:黄鳝受精卵胚胎发育阶段能量消耗较少,但在仔鱼发育阶段,特别是仔鱼发育的前10 d能量消耗较多。

    2012年04期 v.33;No.40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酶制剂

  • 高产蛋鸡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产蛋性能的影响

    张伟;张庆丽;周樱;

    针对西伯利亚和国内相似的本土原料资源:小麦、大麦、菜籽、亚麻荠和亚麻等进行研究。这些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禽类饲料中,但这些原料含有大量的植酸和非淀粉多糖(NSP)。饲料中加入微生物性植酸酶,植酸的负面营养特性将显著降低,并进一步提高磷的利用率以及对钙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在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能提高能量、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的利用率。试验通过在蛋鸡日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植酸酶和复合酶研究其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植酸酶,蛋鸡产蛋性能最佳;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蛋鸡存活率并无负面影响。

    2012年04期 v.33;No.409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氢钙对斑点叉尾鮰饲料消化率和磷代谢的影响

    周金敏;刘行彪;周樱;

    试验旨在研究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氢钙对斑点叉尾鮰饲料消化率和磷代谢的影响,确定植酸酶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对磷酸二氢钙的适宜替代比例。试验以斑点叉尾鮰[(14.48±0.04)g]为研究对象,共设计7个组,除基础对照组(17 kg/t磷酸二氢钙)外,分别用200 g/t和400 g/t的植酸酶替代基础组中30%(S1、S2组)、45%(S3、S4组)和60%(S5、S6组)的磷酸二氢钙。先进行30 d的循环水养殖试验,重新换水后再继续72 h的静水饲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用植酸酶替代30%的磷酸二氢钙或者用400 g/t的植酸酶替代45%的磷酸二氢钙,可以显著提高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当替代量达到60%时,对干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S1、S2、S3、S4组的总磷消化率相比对照组提高了7.95%~16.71%。表观磷摄入量除S5、S6组外,其它替代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同一替代水平的两个组间差异不显著。粪磷排出量有随磷酸二氢钙替代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各替代组的粪磷排出量和水中总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从饲料消化率、磷代谢和成本方面分析,可以确定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磷酸二氢钙的最适替代比例为200 g/t的植酸酶替代45%的磷酸二氢钙。

    2012年04期 v.33;No.40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重组脱乙酰基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武传菊;王寅;张大伟;

    NodB是来源于根瘤菌的脱乙酰基酶,可水解脱去几丁寡糖非还原端糖基的乙酰基。试验将体外合成的重组nodBNX和nodBBX基因,分别插入质粒pET-28a的lac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可以表达融合蛋白NodB1(T7-tag+NodB+His-tag)和NodB2(NodB+His-tag)的重组大肠杆菌pET-NodB-NX和pET-NodBBX,在0.1 mM IPTG诱导下,两种重组菌均可表达目的蛋白NodB1和NodB2,分子量分别为30 kD和26 kD,经包含体复性、Ni柱亲和层析得到NodB纯化产物,以重组NodB催化几丁五糖的脱乙酰基反应,酶解产物通过薄层层析和ESI-MS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NodB1和NodB2均具有转乙酰基活性,但NodB2活性大于NodB1。

    2012年04期 v.33;No.40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多宝论坛

  • 非必需氨基酸的必需性

    康萍;侯永清;张金凤;

    <正>蛋白质资源紧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蛋白质资源缺乏问题尤为严重。按21世纪初期我国种植业可提供的饲料蛋白质资源量预测,缺口在一半以上。因此,如何提高现有蛋白质资源的利用率是缓解我国蛋白质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2012年04期 v.33;No.40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小肠上皮细胞的培养及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王清静;张恒;龙民慧;王蕾;张金凤;

    小肠是动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体外分离培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IEC)为研究小肠消化吸收、物质转运及肠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体外培养小肠上皮细胞的有关方法及鉴定,简要介绍了小肠上皮细胞培养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2012年04期 v.33;No.40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亘泰营养国际论坛

  • 营养调控胃肠道屏障

    Adam Moeser;

    肠黏膜是保护肠腔的一道重要的防御屏障。因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对于猪的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养猪生产过程中,许多传染源和应激因子伴随着一系列的连锁免疫反应破坏肠道屏障,从而增加了疾病的发生机会。所以,研究保护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策略是必须的。

    2012年04期 v.33;No.40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有机微量元素

  • 稀土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对虹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鲍宏云;许甲平;邓志刚;吴亚斌;冯一凡;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梯度稀土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对虹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平均体重(51±2)g的虹鳟鱼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300、400及500 g/t的稀土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试验组。每组240尾鱼。经3 d的预饲期和90 d的正式试验期,结果表明:与基础日粮对照组相比,稀土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试验组均能增加采食量、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而日粮中添加500 g/t稀土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试验组效果最佳。综上所述,稀土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能够显著改善虹鳟鱼的生长性能,且是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全面推广使用的饲料添加剂。

    2012年04期 v.33;No.40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