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秀梅;杨在宾;杨维仁;姜淑贞;张桂国;
试验研究结合生产实践,采用大群生产试验方法,对标准化饲养的2 847个批次、3 094.4万只樱桃谷肉鸭,按统一的饲养方式和管理程序进行生产试验,研究了不同季节对肉鸭生产性能和蛋白质需要量的影响,并进行了肉鸭不同季节蛋白质需要量析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樱桃谷肉鸭达到基本一致的出栏体重的目标条件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饲养天数均差异显著(P<0.05),且夏、春、秋、冬四个季节依次减少;秋季的饲料消耗量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冬季的料重比显著高于春季(P<0.05)。樱桃谷肉鸭地面饲养模式下,维持需要的粗蛋白质: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增重需要的粗蛋白质: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不同季节蛋白质需要量可用以下析因模型进行预测:春季:CPR=211.0BGW+6.315W0.75;夏季:CPR=220.9BGW+6.013W0.75;秋季:CPR=202.5BGW+7.591W0.75;冬季:CPR=185.5BGW+8.138W0.75。式中:CPR——肉鸭粗蛋白质需要量[g(/d.只)];BGW——活体增重[kg(/d.只)];W0.75——代谢体重(kg)
2011年11期 v.32;No.39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才;朱重伟;王宏伟;江丰伟;尚泽松;李鹏;
为探讨高钼条件下钼对小鼠组织的损伤作用和铜对钼中毒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昆明ICR系健康雄性小白鼠36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自由饮用含有0 mg/l Mo、200 mg/l Mo、400 mg/l Mo、20 mg/lCu2+、20 mg/l Cu2++200 mg/l Mo和20 mg/l Cu2++400 mg/l Mo的水溶液(以Na2MoO4.2H2O和CuSO4形式)16周。实验期末将小鼠处死,取肝脏、肾脏和睾丸,研磨涂片,计算微核率。实验结果表明:钼暴露组中,随着钼剂量的增加,肝脏、肾脏和睾丸细胞微核率都呈增大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钼补铜组与钼暴露组相比较发现,钼补铜组微核率低于钼暴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高钼暴露可引起小鼠肝脏、肾脏和睾丸细胞的损伤,而补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损伤。
2011年11期 v.32;No.39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肖玉梅;唐明红;
在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与半胱胺复合剂探索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6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健康杂交肥育猪48头,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0.1%吡啶羧酸铬与半胱胺复合剂),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性能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日采食量提高8.96%(P<0.05),日增重提高14.36%(P<0.01);在胴体品质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屠宰率提高3.09%(P<0.05),瘦肉率提高3.39%(P<0.05),眼肌面积提高16.07%(P<0.05),背膘厚降低13.52%(P<0.05);复合剂显著提高肥育猪血清中总蛋白质(P<0.05)、白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水平(P<0.05),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试验组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显著提高(P<0.05),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3水平有增加的趋势(P>0.05),血清中T4水平有降低的趋势(P>0.05)。
2011年11期 v.32;No.392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韩刚;郭肖菲;肖倩;赵媛;董月;
试验研究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肉仔鸡抗氧化作用的影响。试验选用450只健康1日龄商品AA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期42 d。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姜黄素低剂量、高剂量组饲喂基础日粮加80、150 mg/kg姜黄素,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低剂量、高剂量组饲喂基础日粮加80、150 mg/kg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可降低肉鸡血脂水平,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
2011年11期 v.32;No.39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鹏;卢建;李军;罗四维;赵国琦;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酸化剂对肉仔鸡消化道pH值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42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只。4种试验日粮分别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2%、0.3%的复合酸化剂配制而成。试验期21和42 d,每个重复随机取2只,测定不同消化段pH值、腺胃和肌胃内容物的蛋白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试验期21 d,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酸化剂组显著降低了嗉囊、腺胃、肌胃和十二指肠的pH值(P<0.05),添加0.3%复合酸化剂组显著降低了嗉囊和腺胃的pH值(P<0.05),添加0.2%和0.3%复合酸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试验期42 d,日粮添加0.3%复合酸化剂显著降低了空肠pH值(P<0.05),添加0.2%复合酸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P<0.05),添加0.3%复合酸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十二指肠蛋白酶活性(P<0.05)。研究表明,添加复合酸化剂组对消化道前段pH值影响显著,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酸化剂能够有效降低消化道的pH值,并能提高十二指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
2011年11期 v.32;No.392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刘强;王聪;张延利;张拴林;李新;石彩叶;
选用24头体重(683.1±14.9)kg、胎次(2.5±0.2)、上一泌乳期305 d,产奶量(7 339±18)kg和预产期(24.5±0.2)d的经产奶牛,随机分为4组,从分娩前19 d到分娩后36 d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二醇0、150、300和450 ml/d,研究丙二醇对围产期奶牛采食量和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分娩后7、21和35 d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食量显著高于分娩前(-21 d和-14 d),分娩后35 d各养分采食量显著高于分娩后7 d(P<0.05)。从分娩前14 d到分娩后35 d各组奶牛DM、OM和CP消化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而分娩后7、21和35 d日粮NDF和ADF消化率显著低于分娩前(-21 d和-14d)(P<0.05)。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丙二醇对围产期奶牛各养分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丙二醇300 ml/d和450 ml/d,显著提高分娩前14 d和分娩后7、21和35 d DM、NDF和ADF消化率,显著提高分娩后7、21和35 d OM消化率,显著提高分娩后7和21 d CP消化率(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丙二醇有益于改善围产期奶牛日粮消化率,适宜添加量为300 ml/d。
2011年11期 v.32;No.392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明;杨露;熊本海;
鉴于目前我国奶牛饲养逐步从粗放饲养向精细饲养转型过程中对奶牛日粮配方设计的技术需求,文章以NRC(2001)发布的《奶牛营养需要量》为基础,并结合2001年后有关奶牛营养需要量新的研究进展和饲养奶牛积累的经验,主要就泌乳奶牛和干奶牛对干物质采食量、能量需要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量等进行了数量化的描述,并总结了设计配方时日粮养分指标理论上的规格,也包含一些对关键养分的评定与计算方法,以及目前还尚未理清的最佳的营养需要量指标等。总之,本文为计算奶牛综合的、动态的营养需要量及设计奶牛日粮配方主要的问题提供了便捷的和定量的参考指南。
2011年11期 v.32;No.392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边革;孙亚波;刘玉英;刘胜华;高月;孙宝成;
以40头中等产奶量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试验动物分为Ⅰ、Ⅱ、Ⅲ和Ⅳ组,日粮精粗比例依次为50%:50%,40%:60%,35%:65%,30%:70%。研究TMR不同精粗比例对奶牛碳水化合物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饲料比例增加,CF、NFE、NDF和ADF表观消化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试验Ⅱ组CF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Ⅰ组和Ⅳ组;试验Ⅲ组NDF表观消化率最高,并显著(P<0.05)高于试验Ⅳ组;试验Ⅱ的ADF表观消化率组较高,但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比较发现,当TMR日粮中粗饲料比例在60%~65%时各试验组CF、NDF、ADF和NFE表观消化率均较高,即碳水化合物消化利用最充分。因此,TMR的精粗比例为(40%:60%)~(35%:65%)是中产奶牛TMR较适宜的比例。
2011年11期 v.32;No.39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