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新型高效饲料组合酶的最新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

    冯定远;

    <正>酶制剂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催化剂,通过与底物的结合,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可以极大地提高化学反应速度。饲用酶制剂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已成为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和养殖中应用的重要领域,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饲料添加剂,为开辟新的饲料资源、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可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减少养殖排泄物的污染,为饲料工业和养殖业高效、节粮、环保等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可能性,而新型的饲料酶制剂不断被研究和开发是重要前提。

    2011年04期 v.32;No.38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饲料添加剂

  • 益生素及其在防治仔猪腹泻中的应用

    赵龙妹;张日俊;

    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残留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益生素为人们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文章就益生素及其对仔猪腹泻的防治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益生素的特点、分类和组成成分以及作用机理,然后介绍了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因素,进而分析了益生素如何能够降低仔猪腹泻,维护仔猪肠道健康。

    2011年04期 v.32;No.385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铁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对鸡蛋中蛋白质和磷脂质含量的影响

    张利环;高晔;王博;张春善;

    以商品代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对象,研究铁和维生素A对鸡蛋中蛋白质和磷脂质含量的影响。选用26周龄健康的育成母鸡432羽,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3×2(Fe×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日粮铁的添加量为0、30、60 mg/kg,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4 000、8 000 IU/kg。从27周龄开始进行正试期8周的饲养,分别于第30和34周龄,从每重复选取2枚蛋用于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铁的水平为30、60 mg/kg时,蛋黄磷脂质含量增高;维生素A的水平为8 000 IU/kg时,蛋黄磷脂质含量增多,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增高,铁(30 mg/kg)组和维生素A(8 000 IU/kg)组二者互相作用时,蛋黄磷脂质含量增多。

    2011年04期 v.32;No.38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酶制剂

  • 木聚糖酶生产工艺研究进展及性能优化

    贺丹艳;罗永发;

    <正>1前言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配合饲料,其原料中往往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NSP),尤其是谷类作物及其副产品。而对于单胃动物而言,其消化道缺乏消化NSP的酶,因此,此类物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

    2011年04期 v.32;No.385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M-112木霉固态发酵羊胃容物产木聚糖酶的条件优化

    徐枫;王和平;孙庆林;张雄杰;宋敏;

    通过研究培养基料比、固液比、无机盐、接种量以及培养时间等单因素对M-112木霉固态发酵羊胃容物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固态发酵条件。研究表明,M-112木霉固态发酵羊胃容物产木聚糖酶是可行的,影响产酶最主要的因素为接种量。优化的发酵条件为胃容物50%,玉米:麦麸=5:5,CaCl2浓度0.5%,初始pH值5.0,固液比1:3,每10 g干培养基接种量2 ml(孢子数1.2~1.6×108 cfu/ml),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0℃。经优化后的酶活水平达到了138.504 IU/ml。较已报道的同种木霉的最高发酵酶活提高达3倍左右。

    2011年04期 v.32;No.385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产饲料

  • 维生素C对牙鲆仔鱼存活率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赫丽娟;王鹤;任同军;姜志强;韩雨哲;

    以初始体重为(3.8±0.5)mg的牙鲆仔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流水水槽中进行为期21 d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牙鲆仔鱼存活率以及高温、露空应激试验后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地提高牙鲆仔鱼的存活率以及高温应激后的存活率(P<0.05),但是对露空应激试验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于牙鲆仔鱼,适宜的维生素C磷酸酯的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1.43~2.86 g。

    2011年04期 v.32;No.38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脂饲料对细鳞鱼稚鱼刷状缘膜水解酶发育的影响

    张辉;牟振波;刘敏;徐革峰;

    试验评价了蛋白质含量为48%时,脂肪含量分别为15%、20%、25%、30%的饲料对开口后20~60 d的细鳞鱼稚鱼肠道水解酶-γ-谷氨酰肽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饲料脂肪含量可以提高水解酶活性,并强于生物饵料,促进了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饲料脂肪为20%~30%的水平时,水解酶的活性相对较高。

    2011年04期 v.32;No.385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黄鳝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质量评价

    许洁;陈威;艾春香;

    文章概述了黄鳝(Monopteras albus)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质量评价的进展,主要包括黄鳝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配合饲料质量评价体系,并对今后开展黄鳝营养需求研究及构建完善的黄鳝配合饲料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

    2011年04期 v.32;No.385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光合细菌复合制剂对草鱼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劳惠燕;王蔚淼;李小梅;李续娥;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一种光合细菌复合制剂持续饲喂草鱼30 d和60 d,探讨草鱼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30 d时,添加光合细菌复合制剂的处理组草鱼白细胞吞噬百分比、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极显著高于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草鱼(P<0.01);饲喂60 d时,处理组草鱼血清抗菌活力、血清和肝脏总SOD活力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为所选光合细菌复合制剂持续饲喂草鱼30 d或60 d,对草鱼生长量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011年04期 v.32;No.385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鸡饲料中非淀粉多糖体外发酵特性评价的比较研究

    易中华;朱年华;黎观红;宋小珍;潘珂;瞿明仁;

    为了评价玉米、小麦、豆粕、小麦麸等的NSP提取物及纤维素的发酵特性,以采食无抗生素日粮的肉仔鸡盲肠微生物为菌源,通过体外发酵试验比较短链脂肪酸(SCFA)的产量及产生速率。结果表明:小麦NSP提取物的SCFA产量及生成速率最大;豆粕NSP提取物次之,第6、122、4 h的SCFA总产量分别为小麦NSP提取物的65.38%、65.07%、71.76%;玉米NSP提取物和小麦麸NSP提取物紧随豆粕NSP提取物之后,第6、12、24 h的SCFA总产量分别为小麦NSP提取物的61.53%、57.53%、62.75%和55.77%、44.52%、45.10%;纤维素的可发酵性最差,第12、24 h的SCFA总产量仅为小麦NSP提取物的10.96%~14.90%。由此可见,5种NSP的可发酵性的顺序依次为小麦NSP>豆粕NSP>玉米NSP>小麦麸NSP>纤维素。此外,上述NSP发酵产物SCFA组成比例均以乙酸为最多,其次为丙酸,丁酸最少;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丁酸比例逐渐增加,多数发酵底物在第24 h产生丁酸的比例明显增多。

    2011年04期 v.32;No.38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No.3755)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王玲;张春晓;孙鸣;温俊;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对虾初始平均体重为(2.03±0.01)g]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GMCC No.3755,简称B.S.3755)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另外,以植物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3.5%鱼粉蛋白配制低鱼粉饲料,并向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共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虾成活率在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B.S.3755的高鱼粉饲料组,对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基础饲料组(P<0.05),其中600 mg/kg B.S.3755添加组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在添加600和1 200 mg/kg B.S.3755的低鱼粉饲料组与基础饲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B.S.3755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和酚氧化物酶(PO)活力(P<0.05),而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600 mg/kg B.S.3755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饲料系数,并可在不影响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情况下,以植物蛋白替代对虾饲料中3.5%的鱼粉蛋白。

    2011年04期 v.32;No.385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富马酸对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吴秋珏;王建军;吕佳琪;王恬;

    <正>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是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可通过粘附素与黏膜上皮细胞受体粘附,然后占位定植形成生物屏障,以阻止外来致病菌在肠道的定植(Hentges等,1970)。

    2011年04期 v.32;No.38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阶段猪的饮水量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雷燕;吕继蓉;张克英;

    <正>猪体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水组成。为了生存、生产和繁殖,猪需要不断地从外界采食饲料,把其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转化成自身成分。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水起着其他任何一种物质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满足猪对水的需要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就不同阶段的猪的饮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2011年04期 v.32;No.38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测试技术

  • 利用氨基酸指标评价鱼粉质量及掺假鉴别

    吴维煇;

    鱼粉是一种重要的优质动物蛋白质原料,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通过对鱼粉样品氨基酸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合格、低质、掺假鱼粉的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提供了运用氨基酸指标评价鱼粉质量及掺假鉴别的方法。

    2011年04期 v.32;No.385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鲜乳中动物水解蛋白L-羟脯氨酸含量

    孔晓锋;古丽曼;达成彪;帕提曼;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鲜乳中动物水解蛋白L-羟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L-羟脯氨酸在0.00~1.11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在100~300μg/ml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8.7%,RSD=6.3%,因此,该法可用于生鲜乳中动物水解蛋白的鉴定,即L-羟脯氨酸的测定。

    2011年04期 v.32;No.38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资源开发

  • 餐厨废弃物产生与资源化利用现状和未来

    于继英;武书庚;张海军;张琳;赵晞英;颜培实;

    当今我国城市餐厨废弃物的产量大、处理难。餐厨废弃物传统的处理模式是直接喂猪,但其危害毋庸置疑。餐厨废弃物一般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生产饲料等方式处理,而单独收运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制取生化能源、饲料原料)是其今后处理的一种主流方式。从投资运营及渣液后处理情况看,饲料资源化是餐厨废弃物处理的最佳方式,但其是否可无害化用于畜牧业,关键在于饲料卫生和食物链安全的保证。

    2011年04期 v.32;No.385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