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饲料添加剂

  • 香味剂及采食位置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

    冯占雨;闫轶洁;张天荣;李冠桥;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香味剂及采食位置对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影响。试验共使用6栏53头30日龄左右的杜洛克、长白或大白断奶仔猪,其中两栏体重较轻(6 kg多),使用容积相对较小的圆型料槽,另外4栏体重超过10 kg,使用容积较大的矩形料槽。试验日粮为商业性断奶仔猪过渡料,一种添加了香味剂(味美佳),另外一种没有添加香味剂。每栏中有两个料槽分别放置于局限型位置或开敞型位置,并且在两个位置间逐日交替轮换两种饲料。试验持续期为6 d。按照重复测定试验设计,利用SAS的相关程序对仔猪的采食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香味剂的日粮相比,仔猪断奶后短期内采食添加香味剂的日粮没有提高仔猪的采食量,从数量上看,体重较小的仔猪采食香味剂日粮略多。仔猪采食对位置有明显的偏好,不管什么饲料,同栏仔猪在开敞位置消耗饲料的数量极显著高于在局限位置消耗饲料的数量(P<0.01)。本研究不仅验证了日粮中添加香味剂及采食位置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还为进行此类试验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2010年24期 v.31;No.38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硒代甲硫氨酸对肉仔鸡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王欣然;李建涛;袁缨;姚玉园;刘胜男;李浩;曹宽仁;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将400只AA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并添加亚硒酸钠0.30 mg/kg;第2~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5、0.30、0.45、0.60 mg/kg的硒代甲硫氨酸。通过42 d的饲养试验和测试,综合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3项生长性能指标,当硒代甲硫氨酸添加量为0.30 mg/kg时肉仔鸡生长性能最佳,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0.30 mg/kg无机组相比,相同剂量的硒代甲硫氨酸在改善肉鸡的屠宰性能方面,可显著提高半净率、腿肌率(P<0.05),对胴体率、全净率、胸肌率也有改善作用(P>0.05),对改善肉品的滴水损失、嫩度和肉色作用显著(P<0.05),但对屠宰24 h后胸肌pH值差异不显著(P>0.05);硒代甲硫氨酸添加浓度为0.15 mg/kg、0.30 mg/kg时,对提高肉仔鸡机体抗氧化效应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对于1~42日龄肉仔鸡最适的硒代甲硫氨酸添加量为0.30 mg/kg。

    2010年24期 v.31;No.38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酶制剂

  • 木聚糖酶对小麦中非淀粉多糖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研究

    龚敏;李铁军;杨淑林;印遇龙;

    为了探究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的降解效果。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木聚糖酶水平,在一定水分(料水比为1:10)、温度(40℃)和pH值(6.0)条件下酶解2 h,小麦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在酶水平为每克小麦60 000 IU时,降解效果最大;以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总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为指标,每千克小麦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0.718 g、0.732 g、0.717 g。添加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2010年24期 v.31;No.38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低温淀粉酶的耐温性研究

    徐玲;唐茂妍;陈旭东;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研究低温α-淀粉酶经不同温度(60~90℃)处理后对玉米淀粉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升高,低温α-淀粉酶对玉米淀粉作用后还原糖释放量和能量的改善程度逐渐降低;但高温处理对低温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较小,80℃处理后酶活存留率仍可保持在80%以上,调质温度为80℃以下时酶活存留率可保持90%以上。

    2010年24期 v.31;No.38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水产饲料

  • 五种淀粉原料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饲料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张建;张宝彤;叶元土;伊晓静;代小芳;邱燕;

    以平均体重(72.5±0.55)g的池塘养殖草鱼为试验对象,在饲料等蛋白、等脂肪条件下,以玉米、小麦、木薯、红薯和土豆为试验材料,分别设计15%、30%两个用量水平的10种试验饲料,在池塘小网箱中养殖草鱼63 d。结果为土豆组草鱼的生长速度低于其他4种淀粉原料组,而饲料系数高于其他4种淀粉原料。在饲料中淀粉原料由15%增加到30%后,试验草鱼的内脏比、肝胰脏比增加,是由于肝胰脏中糖原、脂肪含量增加的结果;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增加饲料淀粉含量有诱导肝胰脏损伤的发展趋势。同时,血糖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血清和粘液中SOD和LSZ酶活力结果显示草鱼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下降的趋势,在实际饲料生产中应该适当控制淀粉原料的用量。本试验结果显示,15%用量的小麦、玉米、木薯、红薯是相对安全的,土豆组的试验结果与其他组有一定的差异。

    2010年24期 v.31;No.381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水产动物对植物蛋白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刘行彪;付熊;吴晗冰;杨雨虹;

    <正>鱼粉是饲料工业中最重要的蛋白来源,近十五年,世界鱼粉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产量不可能再提高(FAO,2004),并且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鱼粉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致使资源有限的鱼粉将变得更加昂贵。因此,节约鱼粉使用量、寻找新型蛋白源已成为

    2010年24期 v.31;No.38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抗感染能力的影响

    林茂;于巧志;魏大鹏;吴焰;

    以初始体重为(0.033±0.05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蛭弧菌BDH21-0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感染能力的影响。蛭弧菌试验组设2×104、2×105、2×106 pfu/kg三个水平,对照组只投喂基础饲料。养殖60 d后的生长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养殖期间从第15 d起,蛭弧菌组水体中的弧菌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则表明,无论是浸浴方式还是注射方式,蛭弧菌组的攻毒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蛭弧菌添加水平越高,保护效果越显著。

    2010年24期 v.31;No.38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枯草芽孢杆菌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仇明;齐志涛;王爱民;张启焕;董学兴;封功能;杨文平;许伟;

    探讨水体中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斑点叉尾鮰鱼生长及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对应水体中含0、1081、09、1010、1011 cfu/m3 5种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组,测定水体pH值、溶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及斑点叉尾鮰鱼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鱼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P<0.05);试验组pH值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小,试验Ⅳ组pH值在7.01~7.39之间,变动幅度最小;施用量为1010~1011 cfu/m3时,溶氧在7.39~8.22 mg/l之间;试验组NO2--N和NH4+-N形态的氮含量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水体中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能促进鱼生长,维持水体pH值及溶氧量、抑制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产生,有效地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且施用量为1010~1011 cfu/m3时效果较好。

    2010年24期 v.31;No.38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脂肪酸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的研究

    唐黎;施晓丽;李谦;安苗;姚俊杰;

    在粗蛋白42%和粗脂肪8%的半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鱼油、玉米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组成5种日粮,使20C:5n-3(EPA)+22C:6n-3(DHA)的含量[占总脂肪百分含量(%])和n-3/n-6比例分别为14.942、0.728;15.551、0.851;19.365、1.238;19.9761、.345和20.457、1.406。饲喂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幼鱼50 d,以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EPA+DHA的含量和n-3/n-6比例分别为19.365和1.238时,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饲料亚油酸/亚麻酸比值为7~8时,黄颡鱼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即在8%的脂肪中,添加51.3%的花生油3、2.5%的玉米油和16.2%的芝麻油或43.8%的鱼油、31.3%的花生油、8.8%的玉米油和16.1%的芝麻油(指占总脂肪的百分数)。综合考虑饲料成本,则以前一种配方为佳。

    2010年24期 v.31;No.38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营养强化培育对硬头鳟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罗琳;付海利;穆祥兆;马志宏;李铁梁;姜娜;

    将8组硬头鳟亲鱼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富含EPA和DHA的营养强化剂后,对实验组亲鱼进行为期4个月的营养强化,各组亲鱼产卵孵化后与未投喂营养强化剂的对照组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粗蛋白为43%,粗脂肪为10%的饲料能满足硬头鳟亲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的营养需求,雌雄鱼性能发育普遍成熟。在硬头鳟饲料中补充EPA和DHA后对亲鱼繁殖性能有改善和促进作用。

    2010年24期 v.31;No.381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羊栖菜多糖对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及代谢的影响

    安立龙;张土保;吴凌锋;苑麟勇;胡洋;徐汉进;

    用含5、10、204、0、80 mg/l羊栖菜多糖(SFPS)的培养液培养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研究SFPS对MEF生长增殖、营养物质吸收利用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5、10、20 mg/lSFPS对MEF形态和生长增殖均无显著影响(P>0.05),40、80 mg/l SFPS对MEF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使MEF突触分叉,细胞内颗粒增多;SFPS可显著促进MEF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P<0.05),但对钙和氨基酸的利用无显著影响(P>0.05);低浓度SFPS有促进ME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分泌的趋势,但高浓度SFPS对bFGF、SCF和LIF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2010年24期 v.31;No.38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有机硒和维生素E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周建川;何健;范明东;殷洪涛;王光富;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2因子设计,在相同的日粮基础上,妊娠期和哺乳期分别添加0.3 mg/kg亚硒酸钠(以硒计)+22 IU/kg VE0、.3 mg/kg酵母硒(以硒计)+22 IU/kgVE0、.3 mg/kg亚硒酸钠(以硒计)+44 IU/kg VE、0.3 mg/kg酵母硒(以硒计)+44 IU/kg VE的日粮。结果表明:妊娠1 d、妊娠60 d、哺乳3 d、哺乳14 d,0.3 mg/kg酵母硒(以硒计)+44 IU/kg VE的日粮获得母猪血清中硒的最高含量。妊娠1 d、妊娠60 d、哺乳3 d、哺乳14 d,各处理母猪血清中抗氧化指标GSH-PX差异不显著。哺乳3 d、哺乳14 d各阶段均反映出0.3 mg/kg酵母硒(以硒计)+44 IU/kg VE的日粮获得乳猪血清中硒的最高含量。不同处理对不同阶段乳猪血清中GSH-PX的含量,哺乳第3 d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哺乳14 d添加0.3 mg/kg亚硒酸钠(以硒计)+22 IU/kg VE的处理和0.3 mg/kg酵母硒(以硒计)+44 IU/kg VE处理差异显著(P<0.05)。

    2010年24期 v.31;No.38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丁超;和玉丹;郑云林;

    选择体重33 kg的生长猪135头,随机分为9栏,每组3栏,公母各半,各处理组分别饲喂用发酵棉粕25%替代豆粕日粮、50%发酵豆粕替代豆粕日粮。试验时间35 d。试验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在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单位增重成本50%替代豆粕组较其他两组稍低,即50%发酵棉粕替代豆粕时的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最高。

    2010年24期 v.31;No.381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韩杰;张娇;王国威;李业;许人骥;

    将鲫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混合溶液中,研究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探讨其对鲫遗传毒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显示: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浓度-时间-效应"关系。较低浓度阿特拉津(5.3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后期(第11 d)微核率增加显著,较高浓度阿特拉津(7.11、0.6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第8 d微核率增加显著。较高浓度阿特拉津(7.1、10.6 mg/l)-氯氰菊酯联合在短时间(第3 d)核异常率显著,较低浓度阿特拉津(5.3 mg/l)与氯氰菊酯联合在染毒后期(第11 d)核异常率增加极显著。由此得出,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对鲫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效应,且随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2010年24期 v.31;No.38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日粮中性洗涤纤维(ADF)水平及猪的品种对猪氮代谢的影响

    王诚;王彦平;张印;王怀中;武英;

    为了测定日粮不同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及猪品种对猪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4个月龄猪,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试验。4种试验日粮按等能、等氮设计,Ⅰ、Ⅱ、Ⅲ、Ⅳ组粗纤维水平分别为6%、9%、12%和15%(干物质基础),4个品种猪分别为莱芜猪(100%)、大莱猪(50%)、大大莱猪(25%)、大约克猪(0%),试验采用顿称顿喂的饲养方式。试验结果表明,ADF对IN、FN、DN、RN、氮表观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UN的影响显著(P<0.05),对ABV的影响不显著(P>0.05),经相关性分析I,N、UN、DN、RN、氮表观消化率与ADF含量之间为负相关,与FN之间为正相关。猪不同的品种对氮的代谢影响不同,猪品种对IN、FN、DN、RN、ABV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UN、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经相关性分析,UN、氮表观消化率与莱芜猪血源含量之间呈正相关,而IN、FN、DN、RN、ABV与之为负相关。

    2010年24期 v.31;No.381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大黄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何志刚;艾庆辉;麦康森;

    文章综合论述了近年来大黄鱼营养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的适宜含量;不同蛋白源替代鱼粉以及原料消化率;非营养性添加剂;大黄鱼配合饲料发展现状和研究展望。

    2010年24期 v.31;No.381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 ]
  • 水产动物应激的营养调控

    芦洪梅;王桂芹;

    <正>现代水产养殖以集约化养殖方式为主,这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如空间的不足、水环境的富营养化、消毒剂和药物的滥用及不适当的管理方法等,使养殖系统中的水产动物时时处于各种应激环境当中。这些应激因子对鱼体的作用常常是剧烈

    2010年24期 v.31;No.38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资源开发

  • 茶籽饼副产品对猪饲用价值的初步评定

    李敏;张石蕊;贺喜;张铖铖;武进;朱良;

    试验选用体重35 kg左右杜×长×大生长猪8头,在测定茶籽饼副产品常规养分和氨基酸含量基础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比较茶籽饼副产品型日粮和玉米-豆粕型日粮在粗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饼副产品含粗蛋白质6.28%、总能17.40 MJ/kg、总氨基酸3.99%、粗纤维37.7%。茶籽饼副产品型日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78.97%、消化能11.83 MJ/kg。均显著低于玉米-豆粕型日粮(P<0.05)。

    2010年24期 v.31;No.38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