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沙葱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敖长金;

    文章比较了已经测得的沙葱常规营养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含量,总结了已经完成并鉴定分析的沙葱挥发油、黄酮、多糖的构成,概述了沙葱的饲用价值和沙葱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抗氧化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沙葱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010年18期 v.31;No.37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饲料添加剂

  • 添加剂维生素E对鱼类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

    许友卿;李文龙;丁兆坤;

    维生素E(vitamin E,VE)是当前添加剂研究的热点之一,维生素E具有许多生理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是重要功能之一。VE能提高鱼类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免疫抗病力,促进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生产卫生安全的水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重点综述了VE对鱼类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同时,讨论了VE和硒的协同抗氧化作用,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和有效地利用VE调控鱼类生长发育,促进渔业发展。

    2010年18期 v.31;No.375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沙葱中黄酮类化合物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

    赵春艳;敖长金;张兴夫;

    通过分离纯化沙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昆明种小白鼠为动物模型,研究饲喂沙葱黄酮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应用纯昆明种小白鼠48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添加75.36mg(/kgBW·d)沙葱组,第3组为添加75.36mg(/kgBW·d)75%乙醇提取的沙葱总黄酮粗提物组,根据预试验的结果第4组为添加75.36mg(/kgBW·d)30%乙醇洗脱纯化后沙葱黄酮添加组,预饲期5d,正式试验期14d,正式试验期内2次宰杀采血并分离血清,剖离肝脏、胸腺和脾脏称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各组的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沙葱黄酮纯化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沙葱黄酮纯化组的血清AC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试验各组肝脏A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各组碳廓清指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沙葱黄酮纯化组的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沙葱黄酮纯化组能提高免疫器官指数、血液和肝脏的ACP和溶菌酶的含量,从而增强吞噬细胞消化和降解异物的能力,并且沙葱黄酮纯化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碳廓清指数(κ)和吞噬系数(α),因此,沙葱黄酮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18期 v.31;No.375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酵母培养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与肠道粘膜形态的影响

    邱燕;叶元土;蔡春芳;代小芳;尹晓静;张俊;谭芳芳;

    为了研究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初均重(69.51±6.29)g的草鱼144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和添加1000mg/kg、2000mg/kg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料,经过70d的池塘网箱养殖试验,结果显示:①与基础饲料对照组相比,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降低饲料系数(FCR),其中1000mg/kg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肠道皱襞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粘膜层厚度与皱襞高度表现一致(P<0.05);微绒毛高度、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00mg/kg组微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绒毛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00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酵母培养物能够通过改善草鱼肠道粘膜形态,促进草鱼对饲料的吸收利用,从而促进草鱼生长。

    2010年18期 v.31;No.37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养殖江团体色改变的生化分析

    陶青燕;张勇;李鑫;罗国强;

    试验研究比较变色江团和正常江团在黑色素代谢相关生化指标上的差异,以探讨引起养殖江团体色改变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变色江团体内铜水平正常,从其体内较高水平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代偿性升高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表明变色江团体内存在较为严重的氧化损伤,而皮肤中酪氨酸酶活性的降低是导致皮肤黑色素合成不足的直接原因。

    2010年18期 v.31;No.375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酶制剂

  • 三菌混合固态发酵苹果渣产复合酶的研究

    姜心;陈伟;周波;黄坤勇;

    利用实验室保藏的多株菌种,对苹果渣进行三元混菌固态发酵产复合酶。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活性大小为测定指标,对筛选出单菌活性较高的菌株,按照1:1:1进行3种菌混合发酵,确定混菌后效果较好的3种菌。考虑到试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3种菌的接种比例及接种时间间隔作为试验因素,通过正交表交互作用设计试验及分析,确定3种菌混合活性最佳时间间隔为菌种#1、#2、#3同时接种;接种#1体积1ml、接种#2体积2ml、接种#3体积1ml。混菌后酶活性比3种单菌的酶活分别提高了10.9%、2%、20%,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2010年18期 v.31;No.375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饲用酶制剂载体的选择和使用

    熊晓燕;訾乃涛;

    <正>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畜牧行业从业者的青睐。市场上各种商业饲用酶制剂产品日渐增多,由于生产过程中选用的菌种、发酵方式及后处理工艺等存在差异,致使不同生产企业的同种产品理化特性和作用效果差异很大。

    2010年18期 v.31;No.37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微生态制剂

  • 母猪和仔猪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刘影;王春林;成廷水;李继光;

    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用于母猪和仔猪日粮中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选取胎次相同,繁殖性能相近,产仔时间相近的母猪36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头母猪,分3个重复。其产后的仔猪也按此分组方式。对照组在各阶段均饲喂商业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减少哺乳仔猪的腹泻,提高断奶活仔数和断奶体重,减少断奶后的生长抑制,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

    2010年18期 v.31;No.37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工艺对益生菌发酵饲料感观、pH值与重量损耗的影响

    李绍章;赵娜;杨学海;魏金涛;严念东;郭万正;张巍;黄少文;

    试验用植物乳酸菌对饲料原料进行了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和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工艺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组发酵饲料能较好的保持饲料的色泽,气味香甜,7d内没出现霉变;乳酸含量略低于液态发酵工艺组,pH值变化规律与乳酸含量基本一致;发酵损耗远低于固态发酵工艺组。

    2010年18期 v.31;No.375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稻草与不同饲料混合在体外消化率上的组合效应研究

    张吉鹍;李龙瑞;邹庆华;

    试验以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对鲁梅克斯K-1(RK-1)、紫云英(ASL)、高丹草(SHS)、苏丹草(SSS)、矮象草(PPM)、苜蓿(MSL)、木薯干草(CH)、稻草(RS)、氨化稻草(ARS)与木薯渣(CR)的品质进行了评定。IVDMD(%)自高到低的排序为:CR(77.63)、RK-1(61.32)、MSL(55.26)、ASL(54.91)、CH(52.97)、SHS(40.24)、PPM(38.70)、ARS(36.88)、SSS(34.15)与RS(26.63)。除ASL与MSL外,各种饲料间的IVDMD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将组合效应值(AE)定义为混合饲料实测IVDMD与各单个饲料IVDMD加权和值之差。分别以RS、ARS作为低、中等质量基础秸秆饲料,再分别添补RK-1、ASL、SHS、SSS、PPM、MSL与CH(RS还补饲ARS),共6个组合。结果表明,任一组合均观察到正组合效应,以添补MSL的最大。对低质秸秆基础饲料的补饲较对中等质量的组合效应明显。在实践中,可根据牧草的实际生产与供应状况选择合适的组合。CH作为添补料其效果要好于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相似。木薯干草(CH)是江西发展木薯燃料乙醇项目的副产物,本研究证明CH具有作为反刍动物优质添补料的潜力。

    2010年18期 v.31;No.375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唐明红;郭帅;尹守铮;

    试验将由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的维生素C置于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min和60min,同时将包被的维生素C分别添加于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质时间30s和温度为95℃,压力为3.5个大气压,调质时间为40s的条件调质、制粒,了解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得知,通过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包被后的维生素C在温度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95%的恒温、恒湿箱内储存30和60min后损失分别为0.25%和0.27%,差异不显著(P>0.05);在育成蛋鸡料和团头鲂幼鱼料中添加,并分别经过温度为75℃,压力为3.0个大气压,调质时间30s和温度为95℃,压力为3.5个大气压,调质时间为40s的条件调质、制粒后损失分别为5.82%、6.88%和6.95%、9.09%,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高分子非溶剂变温相分离法包被技术对维生素C进行包被后能提高其在高温、高湿储存环境中以及高温、高压调质,制粒条件下的稳定性。

    2010年18期 v.31;No.37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1~14日龄北京鸭苏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张丽;侯水生;杨琳;黄苇;谢明;喻俊英;

    试验采用2×5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苏氨酸水平对1~14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1~14日龄北京鸭苏氨酸需要量。选取48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的W系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0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北京鸭。试验日粮共设2个蛋白水平,分别为14%和20%;5个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0%、0.58%、0.66%、0.74%、0.82%,各试验日粮的代谢能和其它必需氨基酸添加量一致。试验期为14d。研究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与苏氨酸水平产生明显的互作效应,且蛋白质水平与苏氨酸水平对1~14日龄北京鸭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影响均显著(P<0.01)。在高蛋白质水平下,以采食量和日增重为评价指标,分别建立其与苏氨酸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均呈二次曲线变化,且1~14日龄北京鸭最佳苏氨酸需要量分别为0.688%、0.737%。在低蛋白质水平下,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均随着苏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未出现下降或平台期,因此,低蛋白质水平下的苏氨酸需要量高于高蛋白质水平下的苏氨酸需要量,苏氨酸需要量与蛋白质有关。

    2010年18期 v.31;No.37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蛋白质饲料对肥育鹅表观代谢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研究

    何云;刘长忠;张海棠;崔建勋;李国明;王自良;

    选取体重为(2412.85±68.37)g的56日龄豁眼鹅300只,采用3处理5重复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研究3种蛋白质饲料(血粉、膨化血粉和鱼粉各3%)对肥育鹅营养物质的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鱼粉组营养物质的代谢率略高于膨化血粉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膨化血粉组和鱼粉组NDF、EE、CP的表观代谢3指标显著高于血粉组(P<0.05);鱼粉组CF、ADF、ME的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血粉组(P<0.05)。②鱼粉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5指标和膨化血粉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血粉组(P<0.05)(除球蛋白外);膨化血粉组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显著高于血粉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膨化血粉在肥育鹅日粮中可以代替相同水平的鱼粉,且其效果要明显优于普通血粉。

    2010年18期 v.31;No.375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酪酪肽(PYY)对动物采食调控作用

    赵必迁;周安国;

    酪酪肽(PYY)是胰多肽(PP)家族成员,近年来研究表明,对动物抑制采食功能。文中简要介绍PYY化学结构、体内分布和分泌、受体等基本特性,着重就PYY3-36抑制采食作用和影响因素做较为详细的综述。

    2010年18期 v.31;No.375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鱼类脂类营养研究现状

    唐黎;王吉桥;陈玉珍;姚俊杰;安苗;

    <正>鱼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蛋白、脂肪和糖类。因肉食性鱼类消化道中几乎没有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又低,加之血糖调节因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较少,其对糖类的利用效率较低,通常认为蛋白质和脂类是主要的能源和营养源。脂类作为三

    2010年18期 v.31;No.375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污染物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邹亚丽;王廷璞;林燕飞;

    紫花苜蓿是一种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的优质饲草,其抗病性强,利用年限长,黄土高原一带是我国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油田的开发及农、工业活动的加强,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土壤系统,主要土壤污染物(石油、镉、锌、铅)改变紫花苜蓿的细胞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形态结构,降低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土壤污染物的特点、污染物对紫花苜蓿的作用机理、防治和应对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2010年18期 v.31;No.37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上半年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正>"近年来,农业部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持续开展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执法,规范生产。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饲料产品抽检合格

    2010年18期 v.31;No.375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饲料工业》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正>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饲料工业》被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的核心期刊。包含此类评选结果相关内容的图书已于200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18期 v.31;No.375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