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李光玉;罗国良;王凯英;崔学哲;毕世丹;试验选取4只体况相近的3岁东北梅花鹿公鹿,采用4×4拉丁方设计,饲喂同一种日粮,分4个不同限饲水平A(2.5kg/d)、B(2.0kg/d)、C(1.5kg/d)、D(1.0kg/d),利用尿嘌呤衍生物法并结合消化代谢试验,测定限制饲喂条件下东北梅花鹿尿嘌呤衍生物组成及排出量,可消化干物质和可消化有机物进食量与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PD)的关系及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尿中嘌呤衍生物包括49%~56%尿囊素、35%~38%尿酸、6%~15%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限饲条件下,东北梅花鹿尿中嘌呤衍生物、肌酐酸排出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消化干物质DDM(Ir=0.8592,n=16,P<0.001)和可消化有机物DOMI(r=0.8605,n=16,P<0.001)与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PD)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限饲使可消化干物质、可消化有机物质进食量和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使干物质、有机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钙、磷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限饲对尿氮和粪氮排出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显著影响氮沉积量(P<0.05),且随饲喂量降低,氮沉积逐渐减少,当饲喂量降到D水平时,出现了氮的负平衡,表明氮的摄入量已不能满足梅花鹿维持需要,需要动用内源氮来满足自身维持需要。
2009年21期 v.30;No.35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王扬;吴震洋;罗扬炅;李金录;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将20只2月龄中国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日粮;第2、3、4组日粮分别添加0.25%、0.5%和0.75%的尿素,并调整日粮,使其蛋白水平保持在16%。两个月后屠宰,通过测定屠宰率、pH值、失水率、剪切值、熟肉率来研究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中国白兔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率组4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各组之间的背最长肌在pH值、失水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剪切值组4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组2(P<0.05),组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熟肉率组3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各组之间的腿肌在pH值、失水率、剪切值上差异不显著,熟肉率组4与组3、组2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0.25%~0.75%尿素添加水平代替日粮中部分蛋白质,对2~4月龄中国白兔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2009年21期 v.30;No.35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