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敏;
家禽日粮中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包括:体外法(化学法、酶法、微生物发酵法)、体内法(生长或消化率试验)。体外法似乎是提供某些蛋白源的热破坏信息的唯一有效方法,而体外酶法(IDEATM)和体内法都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的消化率。生长试验是唯一能够直接确定氨基酸生物利用率的手段,但由于其费时而且昂贵,所以实际的应用也极为有限。目前,测定氨基酸消化率普遍采用体内消化率试验法。尽管如此,在进行试验和计算(表观或真消化率)时还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也使得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值有所变化。体内氨基酸消化率测定值会因是使用排泄物还是回肠末端消化物而不同,这是因为末段肠道(盲肠)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排泄物中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还会因为是采用表观还是真消化率(修正内源损失)计算而有所差异。如果考虑了内源性损失并计算了真消化率,那么如何计算分析内源性损失就成了主要问题,因为在怎样获取精确的内源性损失值上仍然存在争论。
2008年23期 v.29;No.332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邓其兰;余冰;陈代文;
t10,c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是CL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在天然CLA中的含量仅次于c9,t11-CLA,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食品。它是一种功能性营养成分,具有减少脂肪沉积、调节糖代谢、抗癌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在药物和食品等研究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关于t10,c12-CLA的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2008年23期 v.29;No.33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文婕;边连全;王昕陟;
将吡啶羧酸铬、烟酸铬、酵母铬分别以0.2mg/kg的浓度添加到两种不同能量水平的饲料中,探讨在两种能量水平下,3种有机铬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这6种饲料对生长肥育猪的日增重、料重比的差异显著(P<0.05);对45minpH值、滴水损失、背膘厚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24hpH值、嫩度、眼肌面积、肉色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
2008年23期 v.29;No.33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郭熠洁;吴晓伟;顾小卫;王潍波;赵国琦;
试验选用4只装有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的山羊,饲喂不同植物蛋白质的日粮(A、B、C、D4组),用全收粪尿法研究山羊在不同蛋白质日粮下对CP、CF、Ca、P和DE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P表观消化率,B组与C、D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A组差异显著(P<0.05),A组与C、D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CP表观生物学价值,B组最高,其余依次是D、C、A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CF表观消化率,C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④Ca的消化率,A组与D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C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B组无显著差异;B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⑤P消化率,A组与B、C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和C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B组和D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C组和D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⑥各组间DE差异不显著。
2008年23期 v.29;No.33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丹;江连洲;田瑞红;娄巍;刘春雷;
为了探讨大豆肽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健康AA+白羽肉鸡18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在相同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0.6%、0.8%(大豆肽≥40%)的大豆肽,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2只试鸡屠宰,进行胸肌采样,测定其pH值、肉色、嫩度、保水性及肌内粗脂肪的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大豆肽能提高肉鸡胸肌pH值及嫩度;增强其保水性并改善肉色;粗脂肪含量略微下降,但差异性不显著,不影响其风味。
2008年23期 v.29;No.33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