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工艺设备

  • 制粒自动控制系统的工厂应用及发展

    梁勇;

    <正>饲料的制粒,本身是有一定技术复杂性的过程,因而影响制粒机生产效率的可变因素很多,如原料、粉碎细度、配方、工艺配置、蒸汽、制粒设备性能和操作熟练程度等等。一套好的制粒自动控制系统,第一,可以最大地克服人为因素带来的操作不稳定性,尽可

    2008年23期 v.29;No.33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饲料液态酶喷涂均匀性技术研究

    郎洪明;

    <正>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以往是在配料时加入固态生物酶,但由于制粒过程中的高温,使部分生物酶失去活性,近年发展起来的在饲料筛分后工序中喷涂液态生物酶的工艺,提高了酶的利用率。由于喷涂不像混

    2008年23期 v.29;No.33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家禽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石敏;

    家禽日粮中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包括:体外法(化学法、酶法、微生物发酵法)、体内法(生长或消化率试验)。体外法似乎是提供某些蛋白源的热破坏信息的唯一有效方法,而体外酶法(IDEATM)和体内法都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的消化率。生长试验是唯一能够直接确定氨基酸生物利用率的手段,但由于其费时而且昂贵,所以实际的应用也极为有限。目前,测定氨基酸消化率普遍采用体内消化率试验法。尽管如此,在进行试验和计算(表观或真消化率)时还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也使得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值有所变化。体内氨基酸消化率测定值会因是使用排泄物还是回肠末端消化物而不同,这是因为末段肠道(盲肠)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排泄物中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还会因为是采用表观还是真消化率(修正内源损失)计算而有所差异。如果考虑了内源性损失并计算了真消化率,那么如何计算分析内源性损失就成了主要问题,因为在怎样获取精确的内源性损失值上仍然存在争论。

    2008年23期 v.29;No.332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t10,c12-共轭亚油酸的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邓其兰;余冰;陈代文;

    t10,c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是CL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在天然CLA中的含量仅次于c9,t11-CLA,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食品。它是一种功能性营养成分,具有减少脂肪沉积、调节糖代谢、抗癌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在药物和食品等研究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关于t10,c12-CLA的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2008年23期 v.29;No.33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信息采撷

  • 我国草原发展面临新机遇

    <正>11月20日,农业部在北京举办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草原保护建设"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草原保护建设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为草原保护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正确把握

    2008年23期 v.29;No.332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68家饲料企业发起“饲料安全共同宣言”

    <正>我国饲料工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为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利用效率、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23期 v.29;No.332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秸秆能源化生产企业将获财政补助

    <正>今后,从事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对于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将根据企业每年实际销售秸秆能源产品的种类、数量折算消耗的秸秆种类和数量,中央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综合性补助。

    2008年23期 v.29;No.33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二硫代碳酸香芹酚酯对人工诱发鸡球虫病的疗效实验

    张玲玲;江善祥;

    为了评价二硫代碳酸香芹酚酯的抗球虫效果,将其按100、150、200mg/kg浓度添加于饲料中治疗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设妥曲珠利25mg/kg、地克珠利2mg/kg浓度拌料给药作对照。结果显示,二硫代碳酸香芹酚酯高、中两种剂量治疗鸡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抗球虫指数均在160以上,与妥曲珠利的效果相当,属于中效抗球虫药。临床推荐150mg/kg拌料给药,连用7d。

    2008年23期 v.29;No.332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荧光标记法研究瘤胃原虫吞噬细菌的初探

    曹恒春;王洪荣;王梦芝;徐爱秋;李国祥;

    采用荧光染色技术研究山羊瘤胃中原虫对细菌的吞噬速率。试验设置精粗比分别为10:90和50:50的A、B两组,结果表明:吞噬速率A组、B组分别为106.2、184.2cells(/cell.h),换算为细菌N为0.57、0.99pgN(/cell.h);而每天每头羊由原虫在瘤胃内循环中带出的细菌N损失A组、B组分别为4.32、32.07mgN(/d.只)。

    2008年23期 v.29;No.33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微生物处理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比较

    王彤佳;刘园园;张磊;王士长;

    试验选用稻草、玉米秸、甘蔗尾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精料和接种植物乳酸菌制剂、益生素制剂和EM液进行发酵处理,经体外消化从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经过微生物处理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比对照组要高,其中以添加植物乳酸菌青贮效果最好。

    2008年23期 v.29;No.33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不同能量水平下三种有机铬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吴文婕;边连全;王昕陟;

    将吡啶羧酸铬、烟酸铬、酵母铬分别以0.2mg/kg的浓度添加到两种不同能量水平的饲料中,探讨在两种能量水平下,3种有机铬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这6种饲料对生长肥育猪的日增重、料重比的差异显著(P<0.05);对45minpH值、滴水损失、背膘厚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24hpH值、嫩度、眼肌面积、肉色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

    2008年23期 v.29;No.33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山羊对不同植物蛋白质日粮养分的代谢利用研究

    郭熠洁;吴晓伟;顾小卫;王潍波;赵国琦;

    试验选用4只装有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的山羊,饲喂不同植物蛋白质的日粮(A、B、C、D4组),用全收粪尿法研究山羊在不同蛋白质日粮下对CP、CF、Ca、P和DE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P表观消化率,B组与C、D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A组差异显著(P<0.05),A组与C、D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CP表观生物学价值,B组最高,其余依次是D、C、A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CF表观消化率,C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④Ca的消化率,A组与D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C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B组无显著差异;B组与D组差异显著(P<0.05)。⑤P消化率,A组与B、C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和C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B组和D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C组和D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⑥各组间DE差异不显著。

    2008年23期 v.29;No.33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粮中添加大豆肽对白羽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李丹;江连洲;田瑞红;娄巍;刘春雷;

    为了探讨大豆肽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健康AA+白羽肉鸡18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在相同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0.6%、0.8%(大豆肽≥40%)的大豆肽,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2只试鸡屠宰,进行胸肌采样,测定其pH值、肉色、嫩度、保水性及肌内粗脂肪的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大豆肽能提高肉鸡胸肌pH值及嫩度;增强其保水性并改善肉色;粗脂肪含量略微下降,但差异性不显著,不影响其风味。

    2008年23期 v.29;No.33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营养

  • 直接饲喂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杨文艳;刘国文;

    <正>瘤胃的微生态系统是一个多态性和竞争性的环境,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多年来营养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旨在通过调控瘤胃微生态系统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以及预防某

    2008年23期 v.29;No.33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蛋白能量比在反刍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张卫兵;刁其玉;国春艳;

    <正>自1816年Magendie提出含氮物质是动物日粮中的必需营养素以来(Munro,1964;Marliss,1977),动物蛋白质营养代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能量是评价饲料的重要指标,饲料能量浓度高低决定动物采食

    2008年23期 v.29;No.33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中内纤毛虫及三种纤维分解菌的定量研究

    马惠忠;孙海洲;

    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中内纤毛虫和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料比例增加,内纤毛虫(Ento-dinium)的数量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粗料比例增加,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的数量均增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008年23期 v.29;No.332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HACCP体系在保持原料奶风味中的应用

    赵军;卢德勋;马燕芬;

    通过对原料奶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BC"三种来源的不良风味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了保持原料奶风味的HACCP体系表。为原料奶生产过程中,保持优良风味,去除不良风味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2008年23期 v.29;No.33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饲料用玉米霉菌污染状况调查

    潘振亮;姜翠翠;王文杰;

    <正>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

    2008年23期 v.29;No.33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资源开发

  • 构树叶发酵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张益民;于汉寿;张永忠;王定胜;

    选用10月下旬一年生构树枝干上的叶片,以酵母和米曲霉为发酵菌种,发酵后作为饲料。在添加作物秸秆发酵5d和9d时,发酵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6.3%和23.9%;在不添加发酵5d和9d时,发酵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增加35.7%,粗纤维含量降低15.3%。同时所有的发酵饲料均达到无毒级。

    2008年23期 v.29;No.33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市场观察

  • 关于建立健全生猪市场体系的思考

    谭美英;武深树;

    <正>1985年,我国对生猪流通和价格体制进行改革,取消统销派购,实行购销市场化,对生猪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生猪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不规范,出现了严重市场机制失灵,造成6次明显的猪肉价格波动,主要标志是年环比增长超过

    2008年23期 v.29;No.33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划纵横

  • 通货膨胀下饲料企业支付能力管理的探讨

    林力进;谢聿荣;

    <正>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飚升,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也一路看涨,国内农副产品价格随之狂涨,世界经济进入了通货膨胀的年代。以玉米、小麦和豆粕为代表的大宗饲料原料处在高价位上,大大增加了饲料企

    2008年23期 v.29;No.33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作研究

  • 豫北地区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孙彦婷;常洪涛;王宏魁;邝爱丽;郑鹿平;刘慧敏;王川庆;

    为了掌握豫北地区猪瘟的免疫和野毒感染状况,更好地为开展相应的免疫预防工作提供依据,试验分别应用猪瘟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RT-PCR方法分别对豫北6地市送检的血清及病料进行了猪瘟抗体、猪瘟抗原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检测的血清总阳性率为74.96%,提示该地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较差;猪瘟抗原阳性率为30.09%,说明目前豫北地区的猪场普遍存在猪瘟野毒感染,RT-PCR的结果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

    2008年23期 v.29;No.33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会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