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工艺设备

  • 基于PLC的粉碎机自动喂料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李培乾;孙明友;

    <正>粉碎机工作过程中,常由于上游喂料速度过快或调节不及时而造成超载甚至堵机,喂料速度过低又会造成粉碎机效能偏低,喂料控制系统在其工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控制系统基于西门子PLC设计了粉碎机负荷调整控制器,成功解决了及时和准确调整喂料量的问题,具有精度高,运行可靠,操作方

    2008年21期 No.330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刮板输送机的设计与使用

    周三爱;王再辉;

    <正>刮板输送机是一种挠性牵引的连续运输机械,其运输能力不受货物的块度和湿度影响,具有机身高度小,便于装载,长短调整方便,移置容易,机体坚固等特点,在粮食、油脂、饲料、食品、化工、建材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刮板输送机在饲料厂的使用也很

    2008年21期 No.330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猪的日粮纤维营养及应用

    马慧敏;刘昌奇;

    <正>动物营养学界对日粮纤维的研究始于17世纪。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日粮纤维(DF)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而且还会降低整个饲料的营养价值,对其一直持否定态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植物中的纤维并不是废物,对肠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促进功能,能预防若干种疾病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范围

    2008年21期 No.33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早期营养对雏禽卵黄囊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

    朱小惠;王志跃;

    卵黄囊是雏禽的一个重要营养来源。雏禽卵黄囊的吸收状况将严重影响其后期的生长发育,而早期饲喂与否、开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这一吸收过程。为此,文章就卵黄囊的形成及其功能、早期饲喂与禁食及饲料营养含量对卵黄囊吸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08年21期 No.33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饲粮蛋白水平对肥育猪不同部位肌纤维发育增生的影响

    王丹;唐金虎;

    试验比较研究了接近等氨基酸模式下,饲粮蛋白水平对肥育猪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发育增生的影响。饲粮蛋白水平分别为10%、18%、26%,试验选用平均体重约53kg的长×大二元杂交去势公猪54头。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圈),每个重复6头猪,在接近等氨基酸模式TD-Lys:TD-Met:TD-Thr:TD-Trp=100:34.6:71.7:19.2,且在等能(14.2MJ/kg)条件下进行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方法,测定了肥育猪肌纤维横截面积、直径与密度,探讨在接近等氨基酸模式下饲粮蛋白水平对肥育猪肌纤维发育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提高饲粮蛋白质水平,进而提高动物体蛋白质的沉积效率,机体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导致不同部位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增大,即肌纤维体积增大,随着肌纤维的增粗,导致单位面积内肌纤维密度下降。

    2008年21期 No.33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日粮色氨酸水平对5~12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黎观红;游金明;瞿明仁;赵艳平;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色氨酸水平对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泰和乌骨鸡日粮适宜色氨酸水平。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81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3%、0.165%和0.197%,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0%、0.157%和0.184%。试验结果表明:在5~8周龄,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0.165%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133%和0.197%组(P<0.05),0.165%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0.197%组(P<0.05),但与0.13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9~12周龄,日粮色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泰和乌骨鸡在5~8周龄和9~12周龄日粮适宜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65%和0.130%。

    2008年21期 No.33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混菌发酵生产柚皮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黄晓霞;

    实验采用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以柚皮为原料进行单菌和混菌发酵生产柚皮菌体蛋白饲料条件的研究。讨论了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通风量、菌种比例、含水量、添加物等条件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混菌发酵的实验效果比单菌发酵的效果好。混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接种量比例(酵母菌:黑曲霉)为3:1,总接种量为12%,添加10%的麸皮于30℃环境下培养48h,粗蛋白质含量可提高到28.78%,是发酵原料的6~7倍,发酵产物色泽淡黄,酒香味,适口性好。

    2008年21期 No.33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黄羽肉鸡有效磷需要量的研究

    成廷水;李俊波;吕武兴;罗华军;王杰;

    试验旨在研究实际生产中黄羽肉鸡日粮有效磷水平。选择600只16日龄石歧黄羽肉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试验分两个阶段,16~35日龄为中鸡阶段,36~50日龄为大鸡阶段,中鸡料有效磷分别为0.45%、0.42%、0.39%、0.36%、0.33%、0.30%,大鸡料有效磷分别为0.40%、0.37%、0.34%、0.31%、0.28%、0.25%。结果表明:①各有效磷水平组间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②35日龄时0.45%、0.42%与0.39%组骨骼灰分显著高于0.36%、0.33%与0.30%组(P<0.05),其中0.42%与0.39%组骨骼灰分含量极显著高于0.36%、0.33%组(P<0.01);0.45%、0.42%、0.39%、0.36%组骨骼磷含量显著高于0.30%组(P<0.05)。③50日龄时0.40%、0.34%与0.31%组骨骼灰分显著高于0.25%组(P<0.05),其中0.40%、0.34%极显著高于0.25%组(P<0.01);0.40%、0.37%组骨骼钙含量极显著高于0.25%(P<0.01);0.40%、0.37%骨骼磷含量显著高于0.25%组。综上结果表明,以生产性能为指标,16~35日龄阶段与36~50日龄阶段黄羽肉鸡日粮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30%与0.25%;若以胫骨发育为参照指标,其日粮有效磷水平应不低于0.36%和0.25%。

    2008年21期 No.33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华南地区干、湿料两种不同饲喂方法对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王汉夫;武书庚;

    <正>养猪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养猪生产对于发展农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养猪业迅猛发展,如何更快、更好地提高育肥猪生产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所以除选择好的饲料和加强

    2008年21期 No.330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营养

  • 过瘤胃氯化胆碱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东东;王春维;

    试验选用8月龄健康麻城黑山羊12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为基础日粮组,处理Ⅰ组为精料补充料+0.1%过瘤胃氯化胆碱组,处理Ⅱ组为精料补充料+0.2%过瘤胃氯化胆碱组,处理Ⅲ组为精料补充料+0.3%过瘤胃氯化胆碱组。试验期5周,测定了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肉比(FCR)以及山羊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在1.2倍维持需要的基础上,生长山羊精料补充料中添加0.1%RPC后,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59.00%(P<0.05),料肉比降低了59.20%(P<0.05);山羊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降低了12.58%(P>0.05)。综合比较得出过瘤胃氯化胆碱产品的最佳添加量为0.1%。

    2008年21期 No.33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几种奶牛用粗饲料品质的综合评定研究

    张吉鹍;黄光明;邹庆华;张;卢德勋;

    在测定江西奶牛养殖用的4种粗饲料(鲁梅克斯K-1、紫云英、高丹草与苏丹草)的常规成分基础上,实测了奶牛对这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DMI),并采用相关模型计算出这4种粗饲料的分级指数(GI)与相对值(RFV)。分别应用单项指标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干物质随意采食量以及综合指标RFV、GI对试验用4种粗饲料品质的分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单一指标都难以正确地评定粗饲料品质,必须使用综合的整体指标。GI是首个将粗饲料的可利用能、CP、NDF与家畜的DMI综合起来考虑的一个粗饲料综合评定指数,由于考虑了粗饲料中的能氮互作,对粗饲料的分级比RFV更精确。

    2008年21期 No.33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体外产气法研究可发酵糖与尿素对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影响

    夏楠;王加启;卜登攀;赵国琦;

    试验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水平的可发酵糖(0、1.5、3g/l发酵液)、尿素(0、0.5%、1%DM)互作对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及产气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6h可发酵糖与尿素互作对pH值、NDFD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当培养24h,显著降低发酵液的pH值、提高NDFD(P<0.05);而培养48h,极显著降低发酵液的pH值(P<0.01),但对NDFD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96h的产气量(G)、理论最大产气量(A)及参数B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C组较低,I组最高。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来看,3g/l的可发酵糖、1%的尿素互作的综合效果最佳。

    2008年21期 No.33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玉米中ZEN的提取方法研究

    蔡建荣;吴杰;赵春城;

    应用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ZEN-McAb)建立间接竞争ELISA,用以检测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限为1ng/ml,检测范围为1~20ng/ml。在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的过程中,提取液中的甲醇含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当提取液中甲醇含量为60%时,加标回收率最理想,平均回收率为92.4%。

    2008年21期 No.330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垂直型SDS-PAGE分析发酵豆粕中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的研究

    欧阳亮;李亮;蔡源锋;

    为探索发酵豆粕中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的情况,文章详细研究了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固态发酵豆粕蛋白质分子量的操作步骤,试剂配制方法、操作要点,研究结果表明,豆粕经过微生物固态发酵以后,分子量有所降低,抗营养因子有明显改善,但不同发酵豆粕在蛋白类抗营养因子方面的质量有一定差异。

    2008年21期 No.33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资源开发

  • 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三种松针粉营养成分比较

    郭爱伟;熊春梅;高润仙;万海龙;周杰珑;

    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三种松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松针中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等六种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干物质含量分别为(91.38±0.17)%、(93.55±0.11)%、(97.89±0.02)%;粗蛋白分别为(11.81±0.39)%、(10.40±0.12)%、(2.98±0.12)%;粗脂肪分别为(6.42±0.01)%、(8.20±0.01)%、(9.74±0.01)%;粗灰分分别为(0.97±0.03)%、(0.84±0.01)%、(0.36±0.05)%;钙分别为(0.54±0.02)%、(0.48±0.15)%、(0.23±0.08)%;磷分别为(0.08±0.01)%、(0.07±0.04)%、(0.05±0.03)%。说明这三种松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三种松针粉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08年21期 No.330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处理方式对苹果渣中苹果多酚含量的影响

    王林枫;杨改青;张世君;王育红;艾志录;王艳玲;

    为了研究苹果渣中苹果多酚在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试验以苹果渣为原料分别进行青贮和不同温度及时间的烘干处理,采用改进的微波提取和福林-酚法测定苹果渣中总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青贮方法对苹果多酚的含量影响较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果渣中的苹果多酚;烘干处理对苹果多酚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苹果多酚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65℃时含量最低;烘干时间对苹果多酚的含量也有较大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苹果多酚的含量也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点,24h苹果多酚的含量最低。加热温度及时间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了不同条件下苹果多酚的变化规律,为苹果渣的适当处理和贮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21期 No.33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DDGS的生产工艺、研究利用现状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张铭;

    随着玉米在酒精生产中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玉米酒糟,其商品名也叫DDGS(distillers dried grain with solubles)。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饲料组分,因为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谷物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并且还融入了糖化曲和酵母的营养成分和活性因子,所以说DDGS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优质蛋白饲料原料。文章主要是对DDGS的组成、加工工艺、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应用加以综述。

    2008年21期 No.330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奶牛日粮中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研究进展

    栗文钰;赵国琦;孙龙生;

    <正>纤维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必需营养素,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一潜在的饲料资源,提高其消化率和营养价值已成为畜牧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日粮纤维现在一般泛指饲料中那些来源于植物,但又不能被动

    2008年21期 No.330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市场观察

  • 生物能源对饲料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何蒲明;

    <正>随着石化能源的价格上涨及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尤其被看好。目前,燃料乙醇的原料以玉米为主,生物柴油的原料以大豆和菜籽

    2008年21期 No.33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企划纵横

  • 饲料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

    周根来;王庆忠;

    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当前饲料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饲料企业只有从饲料生产的实际出发,运用最科学的方法,征用高技术的人才,让每一个部门协调工作,共同努力才能使生产成本降低。文章主要综述了饲料厂如何在生产前和生产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

    2008年21期 No.33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