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淡水鱼类饲料模式化配方分析

    叶元土;

    <正>我国的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水产饲料的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在饲料总量中的比例超过了10%。总体分析,我国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学

    2008年20期 No.32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饲料添加剂

  • 复合免疫增强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肖华丽;侯永清;丁斌鹰;刘玉兰;胡泉舟;

    <正>断奶仔猪由于生理机能未发育成熟,环境、饲料等的突然改变,容易引起以生长迟缓、免疫力低下和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的断奶仔猪综合征,生产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日粮中添加具有提高动物

    2008年20期 No.329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γ-氨基丁酸对夏季生长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胡家澄;邹晓庭;曹德瑞;董金格;孙科;

    将48头体重43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两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mg/kgGABA的日粮。结果表明:添加GABA使血清中钙、磷、钾、氯4种无机离子浓度提高,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有提高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葡萄糖水平提高13.29%,差异显著(P<0.05);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活性上升,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分别下降16.93%(P<0.05)、38.22%(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上升,其中GSH-Px差异极显著(P<0.01),丙二醛含量下降(P>0.05)。

    2008年20期 No.32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对肉鸡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霍振华;方热军;李四元;陈彩辉;

    <正>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及家禽养殖中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己成为提高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抗生素将导致药物残

    2008年20期 No.329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酶制剂

  • 小麦型饲粮中代谢能水平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谭权;张克英;

    <正>研究表明,家禽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日增重与饲料转化效率[1-3]。木聚糖酶的作用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应用中的差异很大。其中能量水平是影响木聚糖酶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日粮营养

    2008年20期 No.32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性蛋白酶制剂包埋研究

    胡云红;张强;马齐;

    用海藻酸钠、单硬脂酸甘油酯作壳材料,氯化钙作固化剂,对中性蛋白酶制剂进行了包埋研究,结果表明,在100ml、0.7%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0.5g单硬脂酸甘油酯,10g中性蛋白酶粉,滴入1%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5min,经干燥、涂膜能明显提高抗胃蛋白酶分解能力和耐胃酸能力。

    2008年20期 No.329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幼鱼生长的影响

    向枭;陈建;周兴华;段彪;

    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饲料利用及体组成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19.36±2.17)g的翘嘴红鲌,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组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鱼油为脂肪源,用添加不同水平鱼油(添加量分别为0、2%、4%、6%、8%、10%)的饲料喂养翘嘴红鲌,试验期60d。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1.34%/d)、饵料系数最低(1.25),均与饲料脂肪含量为9.26%,但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蛋白效率在饲料中脂肪含量为9.26%时最大,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翘嘴红鲌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脂肪添加量与翘嘴红鲌特定生长率、饲料蛋白效率及饵料系数的变化关系表明,本试验中翘嘴红鲌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为7.14%~9.26%。

    2008年20期 No.32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和抗病力的影响

    汤菊芬;陆志款;彭卫正;汤燕萍;

    试验在饲料中添加0、0.5%、1%、1.5%、2%的自制复方中草药制剂,饲养体重为(1.21±0.08)g的凡纳滨对虾7周,以研究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营养组分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抗病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本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对虾肌肉中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病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添加1.5%较为适宜。

    2008年20期 No.32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添加固相负离子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贠彪;张胜利;薛敏;吴秀峰;刘海燕;赵维香;张爱忠;

    试验以(15.90±0.1)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在等氮(33%)等能(17.2MJ/kg)的基础上,在其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2%和3%的固相负离子粉,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每种饲料设计3个重复,每桶放鱼30尾。结果显示:用添加不同剂量的固相负离子粉饲喂吉富罗非鱼,各组间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血清中的SOD、LZM、MDA、ALT和AST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2008年20期 No.32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酵母培养物

试验研究

  • 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高不饱和脂肪酸饲料致大鼠自由基损伤模型的影响

    龚灵芝;陈小连;徐建雄;

    探讨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高不饱和脂肪酸饲料致大鼠自由基损伤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不饱和脂肪酸组、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组和高不饱和脂肪酸+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组,试验共42d,分别在正试期的第21、42d的时候,取血并测试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不饱和脂肪酸组大鼠血清的SOD和GSH-Px活力下降,且NO和MDA含量升高;添加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后大鼠血清的SOD和GSH-Px活力提高,且NO和MDA含量降低。因此,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高不饱和脂肪酸饲料致大鼠自由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08年20期 No.32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粉碎粒度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及棉粕分离蛋白(CPI)提取率的影响

    李宝山;王际英;张利民;王世信;黄炳山;孟宪菊;段培昌;

    采用传统的碱溶酸沉法提取了大豆粕及棉籽粕中大豆分离蛋白(SPI)及棉粕分离蛋白(CPI),并分别测定了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和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结果显示,60目及80目大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39.82%和44.95%(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1.07%和71.35%;60目及80目棉籽粕中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23.22%和35.39%(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03%和82.44%;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及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分别为2182.54、522.79和503.87mg/kg(P<0.01)。综上所述,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碱溶酸沉法显著降低了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2008年20期 No.329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培养温度对嗜酸乳杆菌BL-A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孝辉;叶琪明;李艳丽;

    采用MRS培养基对嗜酸乳杆菌BL-A1菌株在30℃和37℃不同培养温度下的生长、产酸、耐盐、耐胆酸盐及培养物抗菌性等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7℃培养时具有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的特点,而在30℃培养时具有更强的耐盐、耐胆酸盐能力。两个不同温度培养下的嗜酸乳杆菌的代谢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008年20期 No.32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不同品种断奶仔猪粪便中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

    关正萍;潘晓亮;徐奇;杨武;孙敬礼;孙雪雪;

    <正>仔猪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原因素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白痢及早期断奶腹泻综合症等,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病原性细菌感染是引起仔猪下

    2008年20期 No.32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蛋白日粮对山羊瘤胃环境参数的影响

    王潍波;赵国琦;王瑞龙;王雅倩;

    试验采用4×3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酒糟4种不同蛋白质日粮对3只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蛋白源日粮对山羊瘤胃内环境有显著的影响,玉米酒糟组pH值最高;豆粕和棉籽粕组氨氮浓度与玉米酒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菜籽粕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4种蛋白源的瘤胃总VFA浓度分别为87.44、66.67、80.63、82.73mmol/l,其中以豆粕组最高,显著高于菜籽粕组(P<0.05),极显著高于棉籽粕组(P<0.01);以棉籽粕组最低,极显著低于其它3组。

    2008年20期 No.32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苏氨酸在猪肠道及PDV组织中的代谢

    张继杰;周安国;

    <正>日粮必需氨基酸在肠道中的代谢及其利用率对动物整体生长的影响是近年来动物营养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在食入蛋白质完全消化的前提下,对日粮必需氨基酸在肠道消失和在门脉

    2008年20期 No.32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酸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蒋小丰;方热军;

    <正>丁酸是反刍动物瘤胃和杂食动物结肠中微生物发酵碳水化合物的产物[1],被认为是抗生素的潜在替代物。Dierick等(2002)[2]把短链脂肪酸作为猪日粮中抗生素的替代物而加以使用。丁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和

    2008年20期 No.32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应用PCR-DGGE分析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刘淮德;王雷;王宝杰;刘梅;蒋克勇;张国范;

    从南美白对虾肠道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以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341F/534R进行V3高变异区域PCR扩增,长约200bp的PCR产物纯化后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特征DNA指纹图谱。通过DGGE图谱的半定量分析,发现样品的优势群落明显。结果表明,PCR-DGGE是研究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方法。

    2008年20期 No.32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试瘤胃液VFA可行性的研究

    刘立成;曹秀青;刘大森;

    以羊瘤胃液为样品,选择极性FFAP毛细管柱,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瘤胃液中VFA的含量。结果表明,程序升温初始柱温110℃,升温速率为10℃/min至150℃保持5min,可以有效的分离乙酸、丙酸和正丁酸,重复性好,平行样间偏差低于3%,测试快速准确,是测定反刍动物瘤胃VFA较为理想的方法。

    2008年20期 No.329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蜂胶黄酮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许合金;张军民;王修启;赵青余;

    <正>蜂胶(Propolis)是工蜂将从植物新生枝条、叶或芽孢等部位采集的树脂状分泌物混入其上颚腺等腺体,再和蜂蜡等混合加工转化而形成的芳香性胶状物,是一类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因其含有

    2008年20期 No.32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