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特别关注

饲料添加剂

  • γ-氨基丁酸对肥育猪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胡家澄;邹晓庭;董金格;

    <正>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医药与食品工业中已有广泛应用,是一种分布于哺乳动物神经中枢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镇静、降血压和抗惊厥等生理作用,运用于肥育猪日粮上,在促进采食、改善胴体品质、提高饲料效率等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尚未见到关于GABA改善肥育猪免疫机能的报道。

    2008年14期 No.323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甜菜碱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黄慧华;周小秋;冯琳;

    甜菜碱(Betaine)作为甲基供体参与了体内蛋氨酸的循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其作用主要通过节约部分Met实现。此外,甜菜碱也可通过影响动物体内激素水平而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

    2008年14期 No.32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纳米氧化锌对AA肉鸡血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丁小波;文利新;谢岚;

    试验以AA肉鸡为试验动物,以硫酸锌(含锌40mg/kg)为对照,分别设置含锌30、40和60mg/kg的3个纳米氧化锌剂量组,开展了纳米氧化锌对鸡血清溶菌酶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均能极显著提高血液中溶菌酶的含量(P<0.01),且其含量约为硫酸锌组的2倍。

    2008年14期 No.323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酶制剂

  • 反刍动物酶制剂的应用及体外评定研究

    王书然;张铁鹰;陈志伟;敖长金;

    <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源酶可以增加反刍动物饲料消化率,应用外源酶制剂可以作为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的手段和方法(Beauchemin等,2003)。

    2008年14期 No.32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木聚糖酶水平与肉鸡生产性能的关系

    谭权;张克英;

    通过饲养试验来考察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木聚糖酶与饲料原料的定量关系。试验采用2个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在每种基础饲粮中添加4个水平的木聚糖酶构成处理试验饲粮,试验共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有提高肉鸡生长性能的趋势;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肉鸡生产性能;玉米、小麦、豆粕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1500、3000、1500IU/kg。

    2008年14期 No.32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水产养殖

酵母培养物

  • 引发当今动物养殖健康和生长问题之根源初探

    甄玉国;

    <正>在整个动物生产的过程中,健康、疾病、生长状况和饲料效率仍是决定动物生产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中国畜牧业养殖有其特殊性,尽管规模化养殖取得了很大发展,仍然以散养为主体。

    2008年14期 No.32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产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管风波;宋俊梅;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1389发酵豆粕,研究其所产的蛋白酶的活力。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浓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和上述3因素与蛋白酶活力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产蛋白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产大豆肽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一定的依据,有利于提高大豆肽的产率。

    2008年14期 No.32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玉米豆粕混合水活性等温吸附曲线研究

    魏金涛;张妮娅;李绍章;齐德生;黄少文;张巍;赵娜;杨学海;

    试验研究了玉米、豆粕混合后水活性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Henderson模型拟合玉米、豆粕9:1、6:4混合水活性等温吸附曲线效果最好,Chungpfost模型拟合玉米、豆粕8:2、7:3、5:5混合水活性等温吸附曲线效果最好,并由最佳拟合模型计算出不同玉米、豆粕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绝对安全水分和相对安全水分含量,其数值分别为10.596%和12.507%、10.251%和12.337%、10.342%和12.736%、10.323%和12.446%、10.558%和12.689%。

    2008年14期 No.323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维生素E对育成蛋鸭生长及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武江利;王安;张养东;

    选择216只满4周龄的健康金定蛋鸭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VE含量为0、10、15、20、40、100IU/kg的日粮,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E对育成蛋鸭生长及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VE能提高蛋鸭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其中以第Ⅲ和第Ⅳ组(添加量为15IU/kg和20IU/kg)效果较好,但试验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日粮中添加15IU/kg和20IU/kgVE时,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M)、白细胞介素-2(IL-2)、甲状腺素(T3、T4)的浓度最高,皮质醇(Cort)的浓度最低,能较全面地提高蛋鸭的免疫机能。③日粮中添加高剂量(100IU/Kg)VE时,蛋鸭的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有不同程度地降低。综合分析,在蛋鸭育成期的基础日粮中添加15~20IU/kgVE,可提高其生长性能,改善蛋鸭的免疫机能。

    2008年14期 No.323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β-甘露聚糖酶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宋智娟;张艳铭;季妍;

    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1日龄AA肉仔鸡384羽(公母各半),公母分开饲养,公母各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2羽。处理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Ⅱ、Ⅲ、Ⅳ组为β-甘露聚糖酶添加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3%、0.06%、0.1%的β-甘露聚糖酶。试验期为6周,测定肉鸡免疫机能指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β-甘露聚糖酶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没有显著影响,性别因素对其也无影响。而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β-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肉鸡血清中IgA、IgG的含量,而性别因素对其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Ⅱ、Ⅲ、Ⅳ组IgA含量分别提高了17.14%(P<0.05)、51.43%(P<0.01)和34.28%(P<0.01);IgG含量分别提高了23.96%(P<0.05)、36.28%(P<0.01)和28.99%(P<0.01),但对血清IgM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在本试验设计的添加范围内,添加水平为0.06%时,血清IgA、IgG含量最高。

    2008年14期 No.32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营养研究

  • 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6去饱和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许友卿;郑一民;丁兆坤;

    <正>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unsaturatedfattyacids,HUFAs)在维持机体的正常机能、促进生长、发育、繁殖和提高成活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2008年14期 No.32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水产动物的卵磷脂营养

    宋文新;邵庆均;

    <正>卵磷脂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英文名为Lecithin。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

    2008年14期 No.32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检测技术

  • 国标绝对法测定植酸酶产品活性的关键控制点

    张丽英;何丽花;李彬;孙薛蔚;

    <正>畜禽饲料中添加使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植酸酶可提高植物性饲料中植酸及其盐的利用率,减少日粮中磷酸氢钙等磷源的添加量,降低饲料成本,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

    2008年14期 No.32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高通量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曹际娟;徐君怡;孙哲平;郑慧芳;裴轶君;赵昕;郑秋月;

    曹际娟徐君怡孙哲平郑慧芳裴轶君赵昕郑秋月摘要应用复合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通过通用增菌培养,建立动物源性饲料中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根据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特异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复合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49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并开展了精密度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精密度,经通用增菌和复合PCR-DHPLC技术可同时检测饲料中的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是动物源性饲料中致病菌高通量检测的新技术。

    2008年14期 No.32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论述

  • 白腐真菌在农作物秸秆中的研究与应用

    闫鑫鹏;李杰;

    秸秆是反刍动物粗饲料的重要来源,但秸秆本身特有的细胞壁结构使其不能被反刍动物充分降解利用。主要原因是秸秆细胞壁中的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坚固的酯键紧密地镶嵌在一起,限制了消化酶对细胞壁及细胞内容物的消化作用。与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相比,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微生物处理中,尤以白腐真菌处理秸秆效果最佳,能真正降解细胞壁,切断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之间的酯键,释放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然后被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从而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2008年14期 No.32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木霉几丁质酶应用研究进展

    刘霞;王燕;安磊;杨平平;

    <正>自然界中几丁质资源十分丰富,是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资源。几丁质主要是由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的直链状高分子聚合物。

    2008年14期 No.32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会讯

问题探讨

  • 饲料与水产品安全及其解决思路

    高雁;张岩;徐奇友;

    <正>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国外的"疯牛病"、"二英污染"、"法国污水饲料事件";国内的"供港猪的盐酸克伦特罗事件"、"禽产品出口欧盟受阻"、"水产品药残超标影响出口问题"、"养殖业滥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加问题"等。

    2008年14期 No.32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饲料工业》(英文版)征稿启事

    <正>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和行业内国际间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将中国的饲料企业更好、更快地推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2008年,《饲料工业》推出了英文版,目的是让外国的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一些行业资讯、

    2008年14期 No.323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