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飞;卢德勋;姚焰础;高民;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设计,选取16只3月龄断奶并已去势的苏尼特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前各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于试验羊活重达10.79±0.49、20.73±0.70、28.54±0.57、(38.19±2.85)kg时屠宰,采集背最长肌(LD)和股二头肌(BF)样品后测定肌内脂肪(IMF)含量、肌肉组织LPL和HSL活性,并分析不同体重阶段酶活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加,IMF含量逐渐增加,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部位肌肉间的IM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不同肌肉组织LPL和HSL活性均随体重增加逐渐降低,不同发育阶段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LPL11kg时酶活显著高于后三个体重阶段(P<0.01),但LD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9kg体重时酶活降到最低,极显著低于前两个体重阶段(P<0.01),38kg时又开始升高,但与29kg时差异不显著(P>0.05)。LD中HSL酶活最低值出现于21kg体重阶段,而BF在29kg时HSL酶活性最低,二者都极显著低于11kg时的酶活(P<0.01)。不同肌肉部位间LPL活性在11kg时BF显著低于LD(P<0.05),29kg时极显著高于LD(P<0.01),其它两个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11~29kg不同肌肉部位HSL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38kg体重时BF中HSL活性极显著高于LD(P<0.01)。③BF和LD中LPL酶活在11~38kg期间与IMF含量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P=0.003)、-0.864(P<0.001)。BF中HSL与IMF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LD中HSL与IMF含量呈负相关(-0.850,P<0.0001)。结论:LPL和HSL是IMF沉积的重要参与者,对IMF的沉积有显著的影响。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趋势与肌内脂肪沉积基本一致。11~38kg体重阶段肥羔LD和BF中肌内脂肪合成与分解代谢达动态平衡。
2008年05期 No.31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