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水莉;章世元;刘大林;
高温导致畜禽热应激问题的危害正日益突出并倍受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本刊推出“热应激专栏”,目的是为缓解夏季普遍存在的畜禽热应激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使从业者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规避热应激带来的损失。由于时间的仓促,本期组织的稿件内容覆盖面不是很全,但是以后会陆续推出有关内容,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同时我们也希望专家、学者能踊跃地发表真知灼见与广大读者分享,把热应激理论、防制调控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2007年13期 No.29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映娴;安立龙;许英梅;冯业;王喜波;
热应激是由高温应激源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应,是制约集约化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综述了热应激条件下鸡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机能、内分泌机能等生理机能的变化,旨在为生产实践中如何有效的预防及缓解热应激提供参考。
2007年13期 No.29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刘莹莹;田科雄;
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ietary Cation Anion Balance,DCAB)已成为奶牛营养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直接影响到奶牛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文中综述了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机能等方面的变化以及DCAB对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机体酸碱平衡和奶牛健康的影响。
2007年13期 No.29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强;王利华;荆丽珍;王光;
<正>“Stress”一词首先由加拿大学者塞里(H.Stlye)于1936年提出,原意为“紧张、压力、应力”,我国医学界译为应激。目前普遍认为,应激的恰当含义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
2007年13期 No.298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燕芬;陈志伟;
新生犊牛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但是关于热应激对新生犊牛被动免疫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牛初乳对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是否有显著影响,并与非热应激生产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动物为对应于采食热应激和非热应激母牛初乳的新生犊牛各4头,在其采食母牛初乳后的不同时间内采血用于免疫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奶牛哺乳犊牛血清中各成分含量在144h内均低于非热应激奶牛哺乳犊牛血清中相对应成分,其中IgG、T3、T(472h内)变化差异显著(P<0.05),INS和IGF-Ⅰ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有关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7年13期 No.29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林飞宏;宋代军;
<正>夏季高温造成畜禽热应激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降低环境温度是缓解热应激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不可行或成本太高而难以应用。因
2007年13期 No.298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姚宝强;张桂国;
试验利用盐酸将提取液pH值调至3、4、5、6,分别测定不同酸度条件下的紫花苜蓿叶蛋白产量,进而求出叶蛋白产率。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液pH值为3~4时,所得的叶蛋白产率较高,pH=3时,叶蛋白产率为20.74%;pH=4时,其产率为16.29%。另外,对所得叶蛋白及其副产物进行了营养价值测定,主要是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说明提取液酸度对叶蛋白的营养价值影响较大,而对草渣则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叶蛋白的粗蛋白含量很高,pH值为3时,含量是57.98%;pH值为4时,含量是53.18%。
2007年13期 No.298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曾有均;王之盛;何经纬;
采用中性蛋白酶处理豆粕,在不同pH值、固液比、酶用量条件下,测定氨基氮的产生量。研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的适宜反应条件为pH值7.5、固液比1:9和酶用量1.5%,并极显著提高了氨基氮的释放量(P<0.01)。
2007年13期 No.298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利林;敖长金;何艳香;
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活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将核桃叶、红枣叶、甘草、石榴皮的活性提取物分别和植物油混合后高温诱导其氧化,采用碘量法测定菜籽油的过氧化值作为评价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依据。结果表明,0.1%石榴皮的活性提取物对植物油保护效果最好,0.2%的甘草活性提取物次之。
2007年13期 No.29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