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工艺设备

  • 称重式油脂添加设备的系统设计分析

    郎洪明;

    <正>饲料生产中添加油脂是为了满足生产高浓度能量饲料的要求,同时还可减少氨基酸氧化,提高氨基酸的消化率;抑制葡萄糖和其它前体物质转化为脂肪;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某些激素的吸收

    2007年13期 No.29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饲料预混机的结构改进与混合试验研究

    纪德洲;樊霞;曲峻岭;

    <正>混合是饲料生产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保证饲料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保证饲料产品质量,缩短配合饲料的混合周期,需要进行微量元素预混合,即将畜禽所需要的各种微量成分如维生素、矿物微量元素、

    2007年13期 No.298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采撷

  • 信息采撷

    <正>畜禽夜间喂食、配种好处多母猪夜间喂食好。因为夜间喂食可使母猪分娩后乳汁增多,尤其是喂稀食,乳汁可增加30%。而小仔猪由于乳汁充足,少生病,生长也快,可提前出栏。

    2007年13期 No.298 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肽营养

  • 禽胰多肽研究进展

    张义;周定刚;刘宏伟;

    禽胰多肽(avian pancreatic polypeptide,APP)是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由胰脏胰多肽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研究表明,APP具有促进畜禽采食,加快生长发育,调节胃肠道运动,影响内分泌活动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等多种生理作用。在近30年的研究工作中,人们对胰多肽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生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2007年13期 No.298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乳铁蛋白肽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高海燕;郭荣富;

    <正>近年来抗菌肽由于自身的优点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已成为学术界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其中乳铁蛋白肽(Lactoferricin,Lfcin)因其强大的生物学功能而备受关注。最初是由Bellamy等从乳铁蛋白水解物中分离到一种乳铁蛋白多肽,即牛乳铁蛋白肽(LfcinB),此

    2007年13期 No.29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热应激专栏

  • 鸡热应激与热应激蛋白的作用机理研究

    白水莉;章世元;刘大林;

    高温导致畜禽热应激问题的危害正日益突出并倍受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本刊推出“热应激专栏”,目的是为缓解夏季普遍存在的畜禽热应激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使从业者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规避热应激带来的损失。由于时间的仓促,本期组织的稿件内容覆盖面不是很全,但是以后会陆续推出有关内容,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同时我们也希望专家、学者能踊跃地发表真知灼见与广大读者分享,把热应激理论、防制调控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2007年13期 No.29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热应激对鸡生理机能的影响

    刘映娴;安立龙;许英梅;冯业;王喜波;

    热应激是由高温应激源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应,是制约集约化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综述了热应激条件下鸡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机能、内分泌机能等生理机能的变化,旨在为生产实践中如何有效的预防及缓解热应激提供参考。

    2007年13期 No.29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奶牛热应激及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其影响

    刘莹莹;田科雄;

    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ietary Cation Anion Balance,DCAB)已成为奶牛营养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直接影响到奶牛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文中综述了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机能等方面的变化以及DCAB对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机体酸碱平衡和奶牛健康的影响。

    2007年13期 No.29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奶牛热应激的产生及营养调控措施

    冯强;王利华;荆丽珍;王光;

    <正>“Stress”一词首先由加拿大学者塞里(H.Stlye)于1936年提出,原意为“紧张、压力、应力”,我国医学界译为应激。目前普遍认为,应激的恰当含义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

    2007年13期 No.298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热应激牛初乳对新生犊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

    马燕芬;陈志伟;

    新生犊牛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但是关于热应激对新生犊牛被动免疫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牛初乳对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是否有显著影响,并与非热应激生产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动物为对应于采食热应激和非热应激母牛初乳的新生犊牛各4头,在其采食母牛初乳后的不同时间内采血用于免疫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奶牛哺乳犊牛血清中各成分含量在144h内均低于非热应激奶牛哺乳犊牛血清中相对应成分,其中IgG、T3、T(472h内)变化差异显著(P<0.05),INS和IGF-Ⅰ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有关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7年13期 No.29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畜禽热应激的营养防制措施探讨

    林飞宏;宋代军;

    <正>夏季高温造成畜禽热应激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降低环境温度是缓解热应激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不可行或成本太高而难以应用。因

    2007年13期 No.298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不同酸度条件对紫花苜蓿叶蛋白产率的影响及产物营养价值评定

    姚宝强;张桂国;

    试验利用盐酸将提取液pH值调至3、4、5、6,分别测定不同酸度条件下的紫花苜蓿叶蛋白产量,进而求出叶蛋白产率。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液pH值为3~4时,所得的叶蛋白产率较高,pH=3时,叶蛋白产率为20.74%;pH=4时,其产率为16.29%。另外,对所得叶蛋白及其副产物进行了营养价值测定,主要是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说明提取液酸度对叶蛋白的营养价值影响较大,而对草渣则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叶蛋白的粗蛋白含量很高,pH值为3时,含量是57.98%;pH值为4时,含量是53.18%。

    2007年13期 No.298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酶解条件对豆粕降解的影响

    曾有均;王之盛;何经纬;

    采用中性蛋白酶处理豆粕,在不同pH值、固液比、酶用量条件下,测定氨基氮的产生量。研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的适宜反应条件为pH值7.5、固液比1:9和酶用量1.5%,并极显著提高了氨基氮的释放量(P<0.01)。

    2007年13期 No.298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四种植物活性提取物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性研究

    刘利林;敖长金;何艳香;

    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活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将核桃叶、红枣叶、甘草、石榴皮的活性提取物分别和植物油混合后高温诱导其氧化,采用碘量法测定菜籽油的过氧化值作为评价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依据。结果表明,0.1%石榴皮的活性提取物对植物油保护效果最好,0.2%的甘草活性提取物次之。

    2007年13期 No.29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饲养试验

  • 复合短链脂肪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的探讨

    刘永祥;胡忠宏;呙于明;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SCFAs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120只AA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复合SCFAs添加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SCFAs组的肉仔鸡的体增重、耗料量、胰腺相对重量分别提高了4.4%、5.6%、16%(P<0.05),小肠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48.5%和37.3%(P<0.05),降低了十二指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以及血清中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含量(P<0.05)。日粮中使用复合SCFAs可以提高肉仔鸡小肠消化酶活性,减少消化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改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2007年13期 No.298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日粮中添加不同有机酸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高山林;邵翠红;孙素霞;

    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罗曼肉用雏120只,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柠檬酸、乳酸和延胡索酸,观察有机酸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42日龄,添加柠檬酸组和延胡索酸组采食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在1~21日龄及全期,添加柠檬酸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在22~42日龄添加柠檬酸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和添加乳酸组有显著增加(P<0.05);3种有机酸对料肉比指标影响有下降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2007年13期 No.29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反刍动物营养

  • 支链脂肪酸对牛日粮纤维物质消化的影响

    王聪;黄应祥;刘强;王浩;任建民;

    试验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5期试验测定异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戊酸及混合酸(每天每千克体重0、0.02、0.04和0.06g)对纤维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支链脂肪酸或混合酸后,0.04g/kg异丁酸、2-甲基丁酸或戊酸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戊酸或混合酸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4g/kg组显著高于0.02g/kg组(P<0.05)。添加各种支链脂肪酸在0.04g/kg对纤维物质消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适宜添加水平为0.04g/kg。

    2007年13期 No.29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添加复合发酵剂对奶牛饲料纯蛋白含量的影响

    辛健康;薛泉宏;

    试验研究了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发酵后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预发酵处理纯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复合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模式对纯蛋白含量影响较大。随着复合发酵剂用量增加,发酵产物中纯蛋白含量呈曲线变化,先增加,后降低;料中添加氮素和延长发酵时间,有利于发酵饲料中菌体生长,增加纯蛋白;采用低温低含水量发酵,可抑制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酸败变质,同时增加发酵时的通气量,有利于菌体生长,纯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大(最高比原料提高19.2%)。奶牛饲料的最适预发酵条件为复合发酵剂量10g/kg、添加氮素、温度30℃、时间48h、水:料=2.5:3。

    2007年13期 No.29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资源开发

  • 活菌益生高蛋白饲料的生产及应用

    肖连冬;马红霞;

    活菌益生高蛋白饲料是一种新型发酵饲料,它是利用日本酵素菌在发酵基料中充分生长繁殖,在积累大量菌体蛋白的同时,也保存大量有益活菌的一种饲料。该发酵饲料不仅能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的利用率,还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动物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该饲料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多产奶1.09kg;同时还能改善牛奶品质,与对照组相比,牛奶脂肪增加0.07个百分点,蛋白质增加0.28个百分点,无脂干物质增加0.20个百分点,乳糖增加0.07个百分点。

    2007年13期 No.29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米糠多糖的开发及应用

    李传普;丁升艳;陈安国;

    <正>我国有非常丰富的稻米资源。米糠是稻谷脱壳后精碾糙米时的副产品,除用作饲料原料外,还可作一系列多层次的开发和利用,如米糠纤维饮料的研制;植酸和肌醇的制备;谷维素、肌醇、B族维生素及米糠

    2007年13期 No.29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动物福利及GAP对生猪养殖的福利要求

    王吉谭;

    主要从主观感受式、生物学功能式、自然生活式三个方面介绍了动物福利的定义、动物福利相关法律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结合良好农业规范(GAP)标准中生猪饲养过程控制,重点阐述了影响生猪福利的环节和采取的相应措施,即地面和垫料;畜禽群体结构和混群;气侯、光照和噪音;畜舍空间;气流与空气质量;微生物环境;饲养人员与畜禽的互作;生长促进剂;畜舍环境富集。

    2007年13期 No.29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工作研究

  • 2006年四川地区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的调查报告

    杨晓飞;余冰;陈代文;柏凡;冯雅;

    试验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来自四川地区的5类10个品种133个饲料原料样品进行了伏马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共6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测定,引用霉菌毒素污染程度判定标准和限量标准分析了所测样品的霉菌毒素污染状况。结论是所测饲料原料普遍受到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呕吐毒素和T-2毒素在所测饲料原料中污染较为严重;伏马毒素在玉米和玉米蛋白粉中,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蛋白粉、小麦和其它谷物副产品中的污染也较为严重;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污染相对较轻。

    2007年13期 No.29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