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MAGAZINE

专家论坛

  • 饲用酶制剂作用的分子营养学机理与加酶日粮ENIV系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冯定远;谭会泽;王修启;左建军;

    酶制剂是所有活的有机体产生的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是借助生物技术手段研发的一种饲料添加剂,它是通过参加生化反应促进动物对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淀粉以及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补充动物体内某些消化酶的不足,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畜禽的生产性能,减少氮、磷的排泄量,保护生态环境。正是因为酶制剂所具有高效、专一、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特点,使其成为目前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酶制剂从出现、发展至今,经历一个逐步成熟、健全的过程,从单一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上升到ENIV理论的建立,从单一的添加方式到复合饲喂,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固态、液体发酵,菌种多样化;检测手段简便实用,精确度提高。但现阶段我国酶制剂的研发和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①酶制剂的生产属于微生物发酵的范畴,而应用属于畜牧业的范畴,由于国内尚无饲料用酶制剂统一标准,使管理产生一定的困难;②饲用酶制剂的发酵国内大多采用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生产工艺存在的一些缺陷目前无法克服,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给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③饲料加工过程(主要是制粒)中的高温、配合饲料中的重金属离子、动物体内环境等因素可导致酶制剂失活,功能下降。针对酶制剂在饲料生产中的广泛研究、应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刊携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推出“酶制剂专刊”,从酶制剂的生产、研发、检测、动物试验、最佳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在饲料中的具体应用等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报道,希望能对行业的研究人员、生产企业有所提示和帮助,使酶制剂的应用更合理、更安全。同时也真诚希望酶制剂的科研人员和相关生产企业能多投这方面的稿件,借助《饲料工业》这个平台把你们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信息和研究成果呈现给读者,供学习和探讨,共同推进饲料工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006年2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63 ]

试验研究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酸性蛋白酶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刘建峰;葛向阳;梁运祥;

    用响应面分析法(采用中心组合一致精度的设计)对影响土曲霉产酸性蛋白酶固态发酵培养基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麸皮与豆粕比例、硫酸铵、硝酸钠、磷酸二氢钾)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酸性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用SAS9.1.3软件模拟二次多项式回归预测模型并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酸性蛋白酶酶活)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回归方程,找到了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即麸皮与豆粕比例为1:0.20、硫酸铵为1.9%、硝酸钠为0.97%、磷酸二氢钾为3.3%,此时酸性蛋白酶酶活为9326U/g。通过验证试验,5次重复试验的平均值为9327U/g,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2006年24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55 ]
  • 黑曲霉产高酶活纤维素酶突变株ZM-8的筛选

    马旭光;张宗舟;蔺海明;刘星斌;刘小飞;

    对航空诱变的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进行筛选,得到纤维素酶高产突变株ZM-8。以玉米秸秆粉为主要碳源,经固体发酵培养,测得其滤纸酶(FPA)酶活力为110.2U/g、纤维二糖水解酶(C1)酶活力为389.9U/g、葡聚糖内切酶(CMCase)酶活力为489.3U/g、β-葡葡糖苷酶(β-Glase)酶活力为1208.1U/g,比出发菌株各组分的酶活力分别高了2.1、3.5、1.7、1.8倍。经过5次继代固体发酵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产酶稳定性,可作为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SCP)饲料的优良菌株。

    2006年2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08 ]
  • 黑曲霉酶解提取葛根黄酮的研究

    汤海鸥;程茂基;石秀侠;薛培俭;

    试验以产高活性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的黑曲霉ANO2鲜曲对葛根进行酶解处理,然后对葛根进行常规提取,测定其有效成分黄酮的提取量,并与未加黑曲霉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葛根黄酮的提取量提高21.1%,经t检验分析,加黑曲霉前后提取量均数差异极显著(P<0.01)。对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黑曲霉酶解法提取葛根的最佳条件为:最佳温度40℃、pH值4.0、酶解作用时间6h、加黑曲霉量为6%。研究表明,在最佳酶解条件下,黑曲霉ANO2鲜曲能显著提高葛根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

    2006年24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29 ]
  • 植酸磷水平对植酸酶使用效果的影响

    宋保强;陈家钊;王银东;林俊华;吴世林;

    选用135头体质健康、体重60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研究不同植酸磷水平对植酸酶使用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植酸酶情况下,有效磷达0.165%、植酸磷水平为0.25%时大猪的生长性能最好。玉米—豆粕型大猪饲粮中的植酸磷水平能使500IU/kg的植酸酶发挥正常功效,一般不会出现“底物”不足的情况。

    2006年24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7 ]

饲养试验

  • 饲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和有机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高俊杰;车向荣;

    试验通过测定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研究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和有机酸的效果。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72头体重相近、遗传基础相似的35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日粮在相同钙水平基础上,分别设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正对照组)、基础日粮-50%磷酸氢钙(负对照组)、基础日粮+植酸酶(500U/kg)-50%磷酸氢钙(处理1组)、基础日粮+植酸酶(500U/kg)+有机酸(0.35%柠檬酸)-50%磷酸氢钙(处理2组)。试验结果表明:①与负对照组相比,处理1组和处理2组平均日增重(ADG)和增重与饲料比(G/F)显著提高(P<0.05),处理1组和处理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ADG和G/F均以处理2组较高;各处理组间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差异(P>0.05)。②添加植酸酶或植酸酶和有机酸不影响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尿素氮(SUN)浓度(P>0.05)。总之,仔猪断奶阶段,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或植酸酶和有机酸代替部分磷酸氢钙,仔猪的生长性能与含正常无机磷水平的正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500U/kg植酸酶或500U/kg植酸酶和0.35%柠檬酸足以代替仔猪日粮中50%磷酸氢钙,但植酸酶和有机酸对于提高仔猪生长性能不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

    2006年24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17 ]
  • 肉鸡饲粮能量水平对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影响

    李宗付;陈代文;余冰;

    试验选用324只1日龄AA肉鸡(公鸡),采用3×2因子设计,研究在不同能量水平的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3个能量水平(12.33、12.13、12.03MJ/kg)和2个酶水平(0、500FTU/kg),共计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试验期42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植酸酶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了肉鸡日增重、采食量,改善了饲料利用率,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钙、磷的利用率,但对能量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降低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降低了肉鸡对干物质、能量、钙的利用率(P<0.01),显著降低了其对磷的利用率(P<0.05),但对生产性能和粗蛋白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植酸酶和能量对肉鸡饲料利用率、干物质和钙的利用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处理2组能量水平条件下添加植酸酶在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上改善幅度最大,表明植酸酶在适宜降低能量水平的饲粮中的作用效果更好。试验中,以能量水平为12.13MJ/kg的肉公鸡饲粮中添加500FTU/kg植酸酶(处理5组)为最佳组合。

    2006年24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5 ]
  • 酪蛋白酶解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田喜山;

    试验选取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3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仔猪每头每天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g酪蛋白酶解物,研究酪蛋白酶解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血清中IgA、IgG和IgM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85%(P<0.01)、2.04%(P>0.05)、7.89%(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仔猪相比,血清补体C3、C4水平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4.19%、22.5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仔猪的日增重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

    2006年24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2 ]

工艺研究

  • 芽孢杆菌木聚糖酶固体发酵工艺研究

    陈雄;王实玉;王金华;

    利用固体发酵对实验室筛选的芽孢杆菌021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和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麸皮和黄豆饼粉(9:1)为主要基质,4%麦芽糖、4%硝酸铵有助于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5%、起始pH值8.0、发酵温度为37℃、接种量8%、250ml三角瓶装料20g、培养36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木聚糖酶酶活可达3.25U/g。

    2006年24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5 ]
  • 一株产耐热纤维素酶放线菌的固体发酵研究

    邵继海;胡俊林;孙毓临;何绍江;冯新梅;

    以一株产耐热纤维素酶放线菌为材料,研究了该菌固体发酵培养基组分的改良及固体发酵工艺的优化,同时探讨了该菌与酵母混菌发酵时的产酶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为:稻草粉与麸皮比为1、豆粕30%、KH2PO41%、MgSO4·7H2O0.2%。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发酵温度为35℃、培养基固与水体积比为0.8、菌株接种量为5%。该菌固体产酶发酵过程中第72h接入酵母菌的效果较好,酵母菌最佳接种量为1%,浓度为4.6×105cfu/ml。

    2006年24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92 ]
  • 木聚糖酶固态发酵工艺及酶学特性研究

    刘德海;周伏忠;王红云;安明理;陈小鸽;

    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U6-5,菌体固态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g、花生壳粉30g、玉米芯粉20g、NH4NO30.5g、水110ml,每克原料接种量为3.05×105个孢子,最适发酵温度28~30℃,在此培养条件下发酵26~28h,木聚糖酶酶活达到6105U/g。该木聚糖酶具有较高的耐热、耐储藏性能。

    2006年24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8 ]

信息采撷

会讯

检测技术

  • 里氏木霉重组t-PA纯度、分子量及等电点鉴定

    邵金华;冮洁;

    基因工程菌株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生物合成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经分离纯化后,采用还原SDS-PAGE和非还原PAGE分析达到了电泳纯,采用Superdex75PrepGrade凝胶过滤色谱分析达到了色谱纯;采用还原SDS-PAGE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6×10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纤维蛋白自显影法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6×104,与相关文献报道的一致。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其等电点为4.24。

    2006年24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8 ]
  • 酶制剂活性的测定及稳定性的研究

    魏有霞;韩增祥;

    试验在测定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活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温度、金属离子和pH值对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的温度、金属离子和pH值对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组分中的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6年24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04 ]
  • CMC糖化力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条件的研究

    李兰晓;杜金华;李军训;徐海燕;张志焱;

    对影响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糖化力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适宜的测定波长为540nm,DNS的添加量为1.5ml,沸水浴显色时间为5min,显色后,吸光值在15~90min内保持稳定。适宜的底物(CMC)浓度为10g/l,适宜的酶促反应时间为5min。

    2006年24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759 ]

综合论述

问题探讨

资源开发

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