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成;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维持代谢比较复杂,一直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维持需要作为一项基础研究,对于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营养需要规律,比较不同动物或同一种类动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营养需要特点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家禽氨基酸维持代谢的意义、途径,维持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等几方面作以简单阐述。
2006年10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鹏;齐广海;2006年10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马敬中;占升卫;胡超男;
用水杨醛、1,4—二氧喹喔啉—2—甲醛与邻苯二胺反应制备了二种单席夫碱中间体,用2种中间体、8种取代芳香胺与1,4—二氧喹喔啉—2—甲醛反应合成了10种新席夫碱。用元素分析法、MS法(质谱法)、IR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和1HNMR法(核磁共振氢谱法)对这些新席夫碱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这些新席夫碱对鸡进行了促生长活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了苯胺、对—氯苯胺和对—乙酰胺基苯胺的席夫碱有明显促进鸡生长的作用,相对增重率在30%以上。
2006年10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凯迪;
酵母细胞壁通过激发机体免疫功能,维持微生态平衡来增强动物免疫力,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它无污染、无残留,是很有价值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十分广泛。文中介绍了酵母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展望了酵母细胞壁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2006年10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曾莹;王伟平;黄维;邱思;
为了开发利用油菜籽壳这一油脂工业副产品,从60株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发酵油菜籽壳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木霉T5。通过实验初步研究其适宜产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霉T5在m(油菜籽壳):m(啤酒糟):m(麸皮)=5:2:3、NH4NO32%、CaCl20.1%、Tween800.1%的基质上,加水量为120%,接种量为10%,置30℃下培养60h,产酶量可达80.116IU/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6年10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毛;王卫国;于海洋;
对不同热处理参数(温度70 ̄100℃、时间30 ̄150s)条件下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活性损失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不同处理温度,酶活性损失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处理时间,酶活性损失率差异显著(P<0.05)。
2006年10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礼强;郑凯迪;2006年10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勇;王优军;王雷;蒋克勇;
在基础饲料(A组,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04%低聚木糖(B组)、0.13%β-葡聚糖(C组)、0.08%胆汁酸(D组)和同量组合添加(E组),形成5个处理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体重(151.3±15.2)g的健康大菱鲆鱼165尾平均分配到5个处理组(A~E)中(每组3重复),进行试验和测定。经72d试验表明,总体效果以E组最优,C和B组接近E组,D组优于A组而劣于C和B组。与A组比较,E、C、B和D组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15.4%、13.9%、12.4%(P<0.05)和7.4%(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12.0%、10.5%、9.3%(P<0.05)和6.7%(P>0.05),饲料系数分别降低6.9%、6.2%和5.4%(P<0.05)和3.8%(P>0.05);水中氨氮含量分别提高4.0%、3.2%、3.0%和0.8%(P>0.05),COD(化学需氧量)分别提高2.8%、-2.2%、-3.4%和0.8%(P>0.05)。结果表明:在生长大菱鲆配合饲料中,3种添加剂组合添加后优势互补,达到最优的促生长效果;β-葡聚糖或低聚木糖单独添加,表现出优良的促生长作用;单独添加胆汁酸也有良好效果。3种添加剂对水环境因子变化影响较小。
2006年10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2006年10期 28+32+3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莉;梁金权;陈小川;唐显虹;彭传义;李芳远;董杨;杨阳;
试验研究了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异育银鲫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无机微量元素能显著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其中,以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的促生长效果最好,饲料利用效率最高,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5.37%和26.32%。②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后,鱼体水分、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以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后,鱼体蛋白含量提高1.75%;鱼体脂肪含量在35%、50%、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后,均有增加。③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35%、50%、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对鱼体肥满度没有产生影响,但内脏比均增加。④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以35%、50%、65%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后,提高了成活率、降低了养殖饲料成本。⑤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基础上再添加黄霉素,具有更好的促生长效果和更高的饲料利用效率。
2006年10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白燕;叶元土;
采用离体消化方法测定了鲫鱼肠道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和氨基酸的生成效率。同时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和肠道离体灌流模型分别测定了鲫鱼离体肠道对4种蛋白质饲料体外酶解液中氨基酸的吸收速度。结果表明:鲫鱼肠道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48.51%、85.52%、60.64%、67.22%,其中以花生粕最高,鱼粉最低,消化率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在酶解过程中氨基酸的生成量逐渐增加,以生成的氨基酸量占饲料量的百分比表示氨基酸的生成效率,在酶解7h时以鱼粉最高为12.23%,其次是花生粕为12.14%、棉籽粕为11.23%、菜粕为6.78%。鲫鱼肠道(每克)对4种蛋白质饲料酶解液中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速度,以鱼粉最高,在灌流40min时,速度为1.058mg/min,其次为花生粕0.782mg/min、棉籽粕0.679mg/min、最低为菜粕0.451mg/min,差异显著(P<0.05)。如果以单位时间内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量占流过肠道的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表示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结果为鲫鱼肠道对4种蛋白质饲料酶解液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效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可能并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量。采用凯氏定氮法对烘干的饲料样品和消化滤渣进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按照公式计算饲料样品的离体消化率:蛋白质离体消化率(%)=(消化前饲料重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消化后滤渣质量×滤渣粗蛋白质含量)/(消化前饲料质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1.3酶解液氨基酸总量测定及计算方法按照1.2.2的方法分别对饲料样品进行酶解,于0、1、3、5、7h分别取酶解液0.2ml(同时补充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加入10%的三氯醋酸0.2ml,待蛋白质沉淀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液0.1ml采用茚三酮法测定OD570值,用亮氨酸作标准曲线计算酶溶液氨基酸的总量,再按照酶解的氨基酸总量(扣除饲料酶解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占饲料量的百分比计算氨基酸的消化生成效率。1.4用于肠道灌注的酶解液制备方法按照1.2.2的方法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进行酶解7h后,取酶解液以10000r/min离心25min,收集上清液为酶解液,于冰箱冷冻保存备用。定量取此酶解液0.2ml加入10%三氯醋酸0.2ml,待蛋白质沉淀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采用茚三酮定量测定酶解液氨基酸浓度。1.5灌注试验方法采用叶元土等利用的肠道灌注系统进行蛋白质饲料酶解液的灌注试验。整个灌注系统置于生化培养箱中,控制环境温度在28℃,恒流泵控制灌注液的流量在2.00ml/min,由氧气瓶从灌流开始前5min就向培养液中充入医用氧气以保持肠道组织活性。1.6离体肠道的制备将鲫鱼捣毁脊髓处死,立即解剖取出肠道,在生理盐溶液浸渍下剔除肠道外壁上的脂肪、血污等,在灌流系统中用生理盐溶液冲洗干净肠道内容物,置于生理盐溶液中待用。每次灌注试验用一尾鲫鱼的肠道,每次试验至少重复3遍。用于解剖获取肠道的鲫鱼平均体重为126g,试验前养殖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环境温度为25℃左右,投喂粗蛋白质为30%的颗粒配合饲料2周以上。1.7肠道对氨基酸平均转运速度计算方法在灌注液中加入放射性酪氨酸(L-[4,5-3H]-tyr,放射性浓度为0.5毫居里/毫升),从灌注开始(0min)每10min取肠道外培养液0.1ml,持续40min,并取开始时肠道外培养液样品。每次取样品液100μl,取3个平行样品,并补充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溶液以保持肠道外培养液总体积恒定。取肠道内灌流液100μl于闪烁瓶内,设3个平行样品,样品液均置于闪烁瓶内,加入闪烁液5ml放置半小时后,在SN-6930液体闪烁计数器中计数(cpm值)。因灌流液的氨基酸浓度是已测知的,所以根据灌流液cpm值和肠道外培养液cpm值,就可计算出肠道外培养液的氨基酸浓度,再根据培养液体积(40ml)计算经过肠道转运到培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最后根据吸收转运的时间计算单位质量肠道对氨基酸的平均转运速度。1.8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由于鱼体大小差异使肠道长度和质量有一定的差异,为减小试验误差,统一比较标准,我们把鲫鱼肠道对试验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表示为单位肠道组织重量(g)对试验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氨基酸吸收转运速度,计算公式如下:转运到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灌流液氨基酸浓度×(肠道外培养液cpm值-空白培养液cpm值)/灌流液cpm值;跨壁运输量=(培养液cpm值-空白培养液cpm值)×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培养液体积/(灌流液cpm值×肠道质量);氨基酸平均转运速度=(培养液cpm值-前10min时培养液cpm值)×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培养液体积/(灌流液cpm值×肠道质量×10)。在肠道灌注系统中用恒流泵控制肠道酶解液的流过速度为2.00ml/min,通过酶解液中氨基酸的浓度计算单位时间(min)流过肠道的氨基酸量。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效率(%)=每分钟氨基酸的平均吸收转运量/每分钟流过肠道内的氨基酸量。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作统计处理,采用多重比较的最小显著极差法(LSR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试验结果2.1离体消化率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4种蛋白质饲料在消化前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9.13%、55.06%、44.25%、50.58%。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肠道消化酶水解7h,得到鲫鱼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分别为48.51%、85.52%、60.64%、67.22%,花生粕消化率最高,鱼粉最低,消化率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2.2酶解蛋白质饲料氨基酸生成效率
2006年10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花薇;魏时来;孟婕;郝正里;孙玉国;
利用正交实验[L(934)]把270只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9组,研究植酸酶、非植酸磷和钙水平的不同组合对艾维茵肉仔鸡生长性能、死淘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非植酸磷0.18%+钙0.8%组肉仔鸡生长最差,全部发生腿病,并于试验中期死亡或被淘汰;在非植酸磷0.18%+钙0.65%组的饲粮中添加植酸酶600FTU/kg,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仔鸡的生长发育,但日增重仍较差,且死淘率较高;而添加植酸酶1200FTU/kg+非植酸酶0.18%+钙1.00%的组合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的食欲与生长发育速度,腿病发生率和死淘率仍较高。饲粮中添加非植酸磷0.28%+不添加植酸酶+钙1.00%组仔鸡生长很差、死淘率较高;添加植酸酶600FTU/kg+非植酸磷0.28%+钙0.80%的组生长效果良好,而非植酸磷0.28%+钙0.65%+植酸酶1200FTU/kg组并未进一步提高生长效果。饲粮非植酸磷为0.38%时的3个组合都表现出较佳的日增重,说明非植酸磷0.38%能满足仔鸡需要。试验处理对仔鸡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未产生明显影响。饲粮中添加非植酸磷0.28%+钙0.80%+植酸酶600FTU/kg时,肉仔鸡的综合效益较佳。
2006年10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常娟;林东康;
试验选用91周龄新罗曼商品蛋鸡480只,按2×2双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不添加铬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了以吡啶羧酸铬或酵母铬来源的0.2mg/kg或0.4mg/kg的日粮,试验30d,以研究有机铬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①有机铬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热应激蛋鸡的蛋白质利用,提高热应激蛋鸡的生产性能;②铬水平对血清尿素氮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添加0.4mg/kg铬组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了补铬能够抑制由高温引起的蛋白质分解过程,从而起到缓解高温应激的作用;③吡啶羧酸铬和酵母铬在作用效果上无显著的差异;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0.4mg/kg铬水平的酵母铬和吡啶羧酸铬经济效益较高。
2006年10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曹国文;戴荣国;周淑兰;付利芝;陈春林;徐登峰;郑华;张邑帆;杨松全;
以6株猪源乳杆菌、1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芽孢杆菌对32种抗菌药物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猪源乳杆菌对32种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达53.1% ̄71.9%,而植物乳杆菌对12种药物有耐受性;4株芽孢杆菌几乎对所有参试的抗菌药物(杆菌肽除外)均具有敏感性。试验结果对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2006年10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明生;甘辉群;2006年10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阮静;刘晓玥;2006年10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军;邵庆均;聂月美;2006年10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邓锦锋;王安利;周初霞;刘金庆;2006年10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顾君华;2006年10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