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晓明;
在中型牧草烘干机开发成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大型烘干机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依据相似的设计方法,以时产1000kg干草的烘干机为例,说明其主要指标的设计与计算,为成功开发大型烘干机提供一条技术路线。
2006年09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樊霞;刘向阳;韩鲁佳;2006年09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燕;汪以真;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动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PR-39是其中一类由3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文章综述了PR-39在结构、基因表达及其调控、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6年09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云峰;周祖德;2006年09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李梦云;陈代文;张克英;
共轭亚油酸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具有抗癌、降低体脂、增强免疫功能等生物学功能。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共轭亚油酸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并强调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即降低畜产品(肉、蛋、奶)中脂肪含量而增加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从而改善动物产品质量。
2006年09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荣珍;房义;谷子林;李建国;2006年09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中合;李邦明;刘贤喜;
玉米是最重要的饲料生产原料,玉米质量自动检测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饲料质量和饲料安全。利用CCD传感器采集玉米籽粒图像,对图像依次进行图像灰度化、图像平滑、图像锐化、图像分割、边缘检测等方面的试验,提出了一系列简洁、高效的图像处理方法,作为玉米质量自动检测的基础,为下一步的处理作了准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006年09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何开兵;2006年09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小刚;吴周和;吴传茂;
试验研究了从啤酒酵母中提取胞壁多糖的提取工艺。提取工艺路线为:酵母溶解→冻融→超声波破碎→碱溶→中和→沉淀→洗涤→烘干。通过正交试验对酵母破壁和碱溶条件进行优化,寻求最佳的工艺条件,多糖得率为19.4%,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为51.9%。
2006年09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何余湧;刘春雪;程宗佳;梁海平;刘晓兰;王博;陆伟;
制粒前向混合机内的粉料中分别添加0%、0.5%、1.5%和2.5%的水分,在相同条件下储存,并在第42d取样,进行霉菌毒素含量测定;另外,用发霉饲料饲喂4头试验猪,研究发霉饲料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组织器官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分添加量较大时(1.5%和2.5%),饲料经储存后霉菌毒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玉米赤霉烯酮受水分含量的影响最大;饲喂发霉饲料显著降低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并且肝、肾等脏器出现病变。
2006年09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研究牛蒡根不同处理方式对提取牛蒡寡糖的影响以及牛蒡寡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鲜牛蒡根晒干后再粉碎提取的,牛蒡寡糖的得率和寡糖含量相对最大;其次是将鲜根60℃低温烘干后再粉碎提取的;鲜根80℃和100℃烘干后再粉碎提取的牛蒡寡糖得率均低于60℃烘干后再粉碎提取的,但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鲜根直接破碎提取的牛蒡寡糖得率最小,寡糖含量最低。因此,综合考虑选择鲜牛蒡根以60℃低温烘干为宜。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条件范围,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条件,得到诸因素的最佳组合: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90min、提取2次。在此工艺下牛蒡寡糖的平均得率为15.87%,所制备的产品寡糖含量为95%左右,品质较好,纯度和均一性较高。
2006年09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贾晓燕;许梓荣;王丽;
将48头体重约30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分别饲喂添加0、30mg/kgAs2O3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12周。饲养试验结束后,随机从每组选体重相近的猪12头进行屠宰。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30mg/kg砷使生长猪:①肝重率提高9.46%(P<0.05);血清ALT、GGT活性分别提高36.42%(P<0.05)和20.66%(P<0.05),TP、Alb水平分别下降12.66%(P<0.05)和27.46%(P<0.05);肝脏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以及GSH水分别下降19.10%(P<0.05)、20.90%(P<0.05)和18.61%(P<0.05),MDA水平升高19.38%(P<0.05)。②肾重率无显著变化,但是血清BUN水平升高了19.52%(P<0.05),肾脏SOD和GSH-Px活性以及GSH含量分别下降了26.01%(P<0.05)、23.26%(P<0.05)和13.18%(P<0.05),MDA水平升高35.00%(P<0.05)。提示较长一段时间饲喂含砷日粮会使生长猪肝、肾功能损伤,且主要是砷引起肝、肾脂质过氧化所致。
2006年09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燕燕;张春善;张晓峰;刘强;
试验采用4×2(Cu×VA)完全随机设计,日粮中铜的添加量为0、8、150、225mg/kg,VA的添加量为1500、5000IU/kg,探讨肉仔鸡体内铜与VA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铜与VA在提高T-SOD活性方面的影响具有可加性;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日粮中铜水平可有效提高动物体组织中Cu-ZnSOD活性,但Cu-ZnSOD活性并非随日粮中铜水平增加而增加,日粮中添加VA可提高血清Cu-ZnSOD活性,铜与VA交互作用表现为Cu(8mg/kg)×VA(5000IU/kg)组Cu-ZnSOD活性最高;日粮中添加适量铜可提高CP的活性,但CP活性与VA添加水平呈负相关,铜与VA交互作用表现为Cu(225mg/kg)×VA(1500IU/kg)组血清中CP酶活性最高;日粮中铜水平与LDH活性呈负相关,铜与VA交互作用表现为Cu(8mg/kg)×VA(1500IU/kg)组LDH活性最高;高铜可降低GOT和GPT的活性,高剂量VA可引起血清中GOT和GPT的活性升高,铜与VA交互作用对血清GOT和GPT活性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前期主要表现为Cu(225mg/kg)×VA(5000IU/kg)组GOT活性最高,Cu(225mg/kg)×VA(1500IU/kg)组GPT活性最高;后期主要表现为Cu(150mg/kg)×VA(1500IU/kg)组GOT活性最高,Cu(0mg/kg)×VA(1500IU/kg)组GPT活性最高。
2006年09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雷斌;傅仕洪;周小平;施伟领;2006年09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9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伟;王坤;赵艳;
为了明确辽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及其耐药情况,从辽西6个奶牛场采样60份,分离到细菌12种,共112个菌株,分离结果:病原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其中葡萄球菌53株,占47.32%;链球菌24株,占21.43%;大肠杆菌16株,占14.29%。对不同乳样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和克林霉素较敏感。
2006年09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齐欣;杨兵;赵玉军;2006年09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景峰;徐文进;2006年09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车丽涛;周安国;2006年09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赵亮;冯中朝;陶红军;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这对饲用粮的生产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文章从当前我国畜产品(肉、蛋、奶、水产品)的产量出发,分析和预测了未来十年我国畜产品生产所需的饲用粮规模和趋势变化,得出了三大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缓解粮食压力、增加畜产品供给的对策。
2006年09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程宗佳;邓小春;杨禄良;2006年09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